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品牌如何危机公关

 

CCTV.com  2011年03月25日 16:2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NTV品牌国际  

    2009年,三聚氰胺让一个百亿企业转瞬之间轰然倒下,并引发行业“地震’。

    2011年3月1日,卫生部等多部门发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这种本就不应该在食品中出现的添加剂在“合法”了25年之后被叫停。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原料中添加有害物质往往暴漏的是一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追根溯源,与行业监管有关,与检验标准有关,而绝非是一个企业道德层面所能解决的。

    这种情况国际食品行业巨头也未能幸免。2005年3月,肯德基承认在某款产品的调料中发现了“苏丹红一号”,陷入企业危机。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商,拥有德芙(DOVE)、M&M’S、士力架等强势品牌的玛氏糖果公司(Mars)也曾因原料问题而困扰。1976年,因为当时一些企业使用的红色食用色素中发现致癌物,而实事上玛氏用的原材料不是这种,但为避嫌,玛氏马上做出决定停止生产红色的M&M’S巧克力豆,而且一停就是十年。

    目前,作为中国最大的肉产品企业,双汇(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也面临着三鹿当年的危机,作为行业巨头,在河南大本营被爆出“瘦肉精”的丑闻,原材料中添加了有害化学品。

    对于“瘦肉精”大家并不陌生,饲料中添加此类物质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让人震惊的是问题竟然出在双汇,中国第一个标榜肉类品牌的企业。双汇在消费者心中一直树立的是安全放心的理念,价格因此要比普通冷鲜肉高出3-4元。双汇出这样的问题,猪肉的供应链和“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生产模式是其深层次的原因。猪肉食品的生产流通由上游供应商,中间养殖户,下游屠宰、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和组织载体构成。双汇以屠宰为龙头,进行纵向的资源整合,尽管双汇一直在望该产业链的源头延伸,但制约该产业链的品质的源头养殖环节仍然是其弱项。他采用的“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生产模式实现不了质量的完全控制,养殖户以利益为导向进行生产,再加上监管环节的缺失,虽号称要经过18道检验关口,却关关顺利,致使问题猪肉流入市场。

    此外,潜在的消费需求也是助涨农户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的推手,尤其是餐饮行业对瘦肉的挑选形成了较大的市场需求。改变面食要白的、猪肉要瘦的消费意识,最求原生态的标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亟待提高。色谱学研究食品中红色、橙色和黄色等暖色有增进食欲的作用,不过,数据也在不断地证明,食欲色也会因人而异,因地域而已。而且,食品本身原生态的自然色已教育了消费者,强加的颜色出现只会物极必反。研究显示,食品的形状引发的好感要远远大于色彩,所以,当玛氏看到市场对红色恐慌时,不惜做出了放弃生产此种颜色的决定。但可悲的是,目前在中国允许的2000多个品种的食品添加剂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来着色、护色,改变颜色的,过量或不当使用食品添加剂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应对危机,双汇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像肯德基停售相关产品和玛氏停产红色巧克力豆M&M’S那样,让事发地直接关闭停产,进行自查,存在问题的地方用刮骨疗法,恢复生产无期限。二是迅速调拨优质肉进入内地市场,支撑双汇利润的肉品出口,双汇肉出口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在香港,双汇出口的肉产品占全港总需求量的1/4,有国际市场严格的TTA和HACCP质量控制体系,出口肉往往会被打上优质肉的标签。双汇调拨这一部分肉制品进入内地,对消费者和市场起到慰藉作用,牺牲的是眼前的利润,挽救的是市场和品牌。同时,也让投资者恢复对双汇的信心,防止股价大跌。以行动来证明,双汇采取的不是补救措施,而是在积极地进行改变。

    (本文作者系 CCTV中国年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尹杰,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尹杰作品请点击:

    玛氏糖果•品牌解码

    李宁•品牌解码

    美的•品牌解码

    诺基亚•品牌解码

    苹果的成功在于它基于前人基础的合理创新

    奢侈品关税下调,难以阻止资金外流   

    品牌模糊时代

    偶尔消费行为学

    有关“木桶理论”

    哑巴营销毁了芭比

    王老吉为什么会成功

责编:唐凤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