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奢侈品关税下调,难以阻止资金外流

 

CCTV.com  2011年07月11日 17:4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NTV品牌国际  

    6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曾公开表示,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紧随其后的24日,由商务部主办的《国际商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高额的进口税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海外中高档商品在国内售价较高的重要原因,境内外差价过高造成了大量消费的外移。有关是否应该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的争论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至今已持续半月有余。降税是否能把外流的奢侈品消费留在国内?奢侈品降税是否在给富人“减负”?降税是否等于进口奢侈品降价?有关于此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

    谈到奢侈品降低关税这个话题,自然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奢侈品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奢侈品就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从上述描述上,我们可以简单的将所谓的奢侈品归纳为同时具备品质好,价格贵,非必需品特征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那些非常昂贵的,大部分人消费不起的,且不是生活必需的物品,如名牌箱包、高级珠宝和高档汽车游艇等等。

    可以说奢侈品是贵族形象的代表。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奢侈品是贵族阶层的物品。它有地位,有身份,有高人一等的权力。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越发民主,但人们的“富贵观”并没有改变,奢侈品牌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本能需求。不客气的说,奢侈品就是为少数“富贵人”服务的。

    同时,奢侈品还具备炫耀性特征,这一点在中国尤为突出。据统计,在中国大陆总共有1.7亿人曾经消费过奢侈品,占总人口数的13%。在这些人当中,有1300万人经常购买奢侈品。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中国消费者购买了107亿美元的奢侈品,占当年全球消费品市场的四分之一,这一数据还不包括用于购买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的金额。在消费心态上,中国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还处在显示身份的“炫耀消费”。

    从消费行为上看,国人购买的奢侈品大多是冲动之下瞬间做出决定,尤其热衷于展会中购买,偏爱买最贵的、最知名的顶尖品牌。这些消费行为表明,目前我国的奢侈品消费者中更多的是“用消费来炫耀”,是一种盲目的社会效仿。目前购买顶级奢侈品的主力消费人群并不是胡润百富榜的上榜富豪,而山西煤炭老板、温州的私募基金、京津江浙的炒房团等新贵通常是奢侈品“盛宴”中的主力“食客”。

    虽然截至5月底,日本奢侈品消费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9%,但日本地震对其国内奢侈品市场影响巨大,日本地震将加速中国成为取代日本的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预计2012年2月至3月,随着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购物高潮的来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消费市场越来越受到奢侈品品牌的关注。

    与中国消费者对各品牌奢侈品的趋之若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国人不在国内购买奢侈品。据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境外购买奢侈品的金额是国内的4倍,每年有数百亿美元流失海外,这也创下了另一个世界第一。在所有购买奢侈品品牌的消费者中,出境购买奢侈品占57%,通过代购渠道购买的占23%,在国内奢侈品店内购买的占20%。

    通过对20%愿意在国内消费的人群调查发现, 其主要为地方政府人员和用于送礼的企业老板。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四个主要奢侈品商业集中的城市与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相比,消费总额远远落后于米兰与巴黎。

    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商品总额达6.5亿欧元(按照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61.3亿元),蝉联法国“购物王”称号。根据法国、意大利、英国主要区域奢侈品消费近一年间的有效购买数据显示,6成以上的购买者为中国人。中国人正在成为世界奢侈品购买的主力军。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更愿意舍近求远的到国外去购买奢侈品呢?有人说是价格问题。也就是国内同类奢侈品的价格比境外贵是促使国人出境消费奢侈品最主要原因。不可否认,国内的奢侈品价格确实要比国外贵不少。目前我国奢侈品进口关税一般是15%到25%之间,销售过程中还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使得国内奢侈品的价格一般会比原产地高出至少三分之一。统计显示,在手表、箱包、服装三类主要奢侈品牌中,加上综合税率与环节成本, 内地市场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价格的高差异,促使在欧洲主要的几个奢侈品商业区随处可见像抢购大白菜一样抢购LV、爱马仕的中国游客。已经将中国消费者已成为各大品牌重点服务的客户,目前欧洲80%以上的奢侈品门店都配有中文服务。

    价格是影响产品销售的最普遍因素,但正因为是最普遍的因素,所以但凡价格便宜的商品就会对销售产生促进效果,不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都会受此影响。既然是普遍原理,这里就不做赘述。那么,刨除价格因素,是否还有什么关键因素促进国人宁可跑到千里之外的国外去买这些非生活必需的产品呢?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