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创富频道 > 新目录 > 创富新首页 >

渝东“菇王”欲做蘑菇产业链 增产增收带农致富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1日 10: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重庆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李尚前和他种植的黑鲍鱼食用菌

       李尚前,42岁,3年时间,从职员变成渝东“菇王”,被评为“巫山增收致富带头人”。

       种蘑菇 李尚前有很多“追星族”

       3年前,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3年后,他成了渝东一带名副其实的“菇王”。在他的培育下,蘑菇搭上飞机,还挤进了世界知名餐饮店和超市。

       今年42岁的李尚前,个子不高,微胖,能说会道。他说:“最大的愿望是让世界晓得‘重庆造’蘑菇,还要做条蘑菇产业链!”巫山庙宇镇,李尚前的“追星族”数不胜数。

       在四川巧遇双孢菇种植大户

       2007年,李尚前还是巫山县庙宇镇文化服务中心的职员,没怎么干过农活。

       后来,他在四川双孢菇种植大县——大邑县考察时,巧遇吕姓双孢菇种植大户。“曾经,这个大户是当地有名的‘破烂王’。”李尚前说,这位大户以前每天挑着箩筐走村串户收破烂儿,但自从种好了双孢菇,家里添了好几样大件,正考虑扩大种植规模。

       李尚前想,“‘破烂王’都能种菇赚大钱,我这喝了几天墨水的人,还比不过他?”回家后,他便在村里带头种起了双孢菇。

       要经得起打击,绝不当甩手掌柜

       “我找了个废旧粮站,里面搭了51个菇棚。”2007年,他注册成立了巫山县天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1.8万平方米的地上种起了双孢菇。

       但那一年,巫山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灾,他的蘑菇全没了。

       第二年,李尚前早早做好准备,可等到蘑菇快成年时,却被螨虫盯上。他又失败了。李尚前人瘦了一圈不说,白头发也猛往外钻。

       “从哪里跌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他告诉自己,要经得住打击,要吃得苦,受得累,绝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怄得气,不要怕别人的埋怨。

       独创玉米秸秆种菇法

       蘑菇喜欢吃稻草和牛粪。可这两样在当地都是“紧俏货”。有时,牛粪得从内蒙古购买运来。李尚前说,为了降低成本,他多次请教专家,再通过自己的实践,大胆利用本地盛产玉米的优势,采用玉米秸秆为材料种菇。

       “谁料到,蘑菇吃上瘾了。”李尚前非常开心,今年,2万多平方米棚内的蘑菇一口气换来了50万元的产值。

       “舍得三年种,总有一年收。”李尚前说,自己又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向工厂化、规模化发展。

       他投资引进了世界农业强国荷兰的“隧道后发酵”技术,购置了自动捡拾秸秆打捆机、秸秆揉搓机等设备。

       这些东西究竟能干啥?李尚前笑道:“我们可以给村民提供一种‘傻瓜种植’法。”就是村民买下一个配有营养液的菌种袋,只需每天给蘑菇浇水,等待40~50天后,蘑菇长成,产量增加四成左右。“现在规模已增到3万余平方米。”李尚前说,今年的采菇有200余吨,产值至少在120万元左右。

       “给村民建个专家级的学堂”

       “村民们对种植蘑菇的兴趣高涨,每天找我咨询的人,都快把家门槛踏烂了。”李尚前说,接下来,他想建一个“食用菌专家大院”,由专家坐堂,村民可到这里免费咨询或学习种植技术。

       “重庆刚成立了两江新区,我准备找个好位置,开个菇行。”李尚前憧憬着未来,“希望我的‘重庆造’蘑菇飞遍世界,同时,让世界晓得重庆的巫山还有如此乖巧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