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创富频道 > 新目录 >

选好带头人:致富春风吹进宜宾市春风村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8日 14: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华西都市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李花盛开时,春风村美景如画


春风村党支书王家元(中)和班子成员


“县花”的李子今年又获丰收

 

       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是一个地处川南大山深处的小山村。

       “猫咡湾石头多,小的小块块,大的大砣砣,山穷人更穷,水洗光坡坡。”昔日当地的一首民谣《石头歌》,形象地描述了春风村的地形险恶和穷困面貌。

       “猫咡湾李子香,小的如碧玉,大的黄又亮,山村变了样,昂首奔小康。”春风村今日的民谣,成为当地目前的真实写照。

       春风村人发扬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修通了环绕全村的7.8公里水泥路,发展起了果、茶、花等产业。仅用几年就实现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三倍,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为筠连县、宜宾市乃至四川省的先进村。
      
       励志篇

       选好带头人旧貌换新颜

       “飞票”选他当“班长”

       在春风村硕果累累的李子林内,当地人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好班长——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这名全国劳动模范、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当初被选为村委会主任,竟是“飞票”选出来的。

       2004年11月9日,春风村村委会主任选举。不在选举现场、不在候选名单上的王家元,竟被村民“飞票”选了出来,得票率高达98%。

       王家元是春风村人,从1985年起到山西做布匹生意。2003年底,王家元回到筠连县,在县城里买了房子,还投资开了一家采石场,生意很红火。

       王家元说,当初曾犹豫过。犹豫之时,他想起了曾和他一起在外经商的哥哥王中元。1998年,王中元放弃手中的生意,返乡担任春风村委会主任。“当哥哥带着大家基本修好了村里的毛坯路,产业发展刚起步时,却在2000年协助派出所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光荣牺牲。”

       王家元想起了儿时伙伴对他的诉苦:“你倒是赚了钱,可我们的生活,还是那么苦。”

       想着哥哥未尽的事业,想着乡亲们的信任,神圣的使命感在王家元心中像火一样燃烧起来。

       垫资带头修建致富路

       村民胡怀彬说,在他们眼中,王家元精明能干,乐于助人。“当年我也投了他一票。”回想起当初的“飞票”选举,现任村委会主任的刘炳付说:“现在看来,我们选对了。”
      
       在2007年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王家元高票当选村支书。

       “要致富,先修路。”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当地人打响了修建水泥路的战斗。没有资金,村干部带头垫支,王家元主动拿出了10多万元积蓄。在他的带动下,村民每户筹资200元,不到一个星期就收齐了。
      
       2008年9月,随着连接全村3个组的7.8公里长、4.5米宽的环线水泥路

       修好后,春风村人的致富步伐加快了。

       石缝栽出片片花果山

       发展离不开产业,王家元和村两委干部们深知,要带动村民迅速发展致富,就得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春风村、适合市场的产业。

       到底该发展怎样的产业?春风村第一次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作“外援”。“这里的岩石缝隙中有黄泥堆积,非常适宜栽李子树。”专家一番分析入情入理。

       村民茅塞顿开:荒坡上套种李子,每亩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城市里对水果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不错。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春风村村民开始栽种李子。

       “石头缝里土壤太薄,我们全家人每天一早就背着背篓,到几里外的山上去找土,背回来填在石头缝里。”带头栽种李子的党员刘远恒回忆道。

       7月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春风村看到,昔日当地人只是在沟边、坎边、房前屋后栽种的零星李子树,如今已发展到成片成林,多达1000多亩:成熟的大片李子压满枝头。村民李利说,今年李子最贵卖到24元钱一公斤,她家今年仅李子就可收入两万多元。

       致富篇

       村民富裕了山村变了样

       “光棍汉”娶到云南“县花”

       随着李子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春风村李子协会应运而生,该协会对全村的李子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的规范化销售。同时,村里还为李子协会注册了“猫咡湾”商标。

       多年来一直联系春风村的该县腾达镇干部石均说,2008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是4年前的三倍,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09年,当地人均纯收入6710元,同比增长22%,而今年有望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昔日由于当地太穷,一些女青年争着嫁到外地去,而当地一些大龄男青年却找不到女朋友。

       如今山村变了样,当地人富裕了,35岁的胡怀银还娶到了云南省某县的“县花”。

       嫁到春风村的“县花”叫刘邦艳,今年24岁。2008年三月,她和朋友到春风村看李花。当她看到春风村漫山遍野的李花时,觉得很漂亮:“真想在这里留下来。”

       她这句玩笑话被在春风村的一个亲戚听到了,当即就表示要给她介绍一个男朋友。当年9月底,通过亲戚介绍,刘邦艳和春风村35岁的胡怀银在村办公室里见了面。

       2008年10月30日,当35岁的胡怀银和云南来的22岁“县花”结婚时,春风村人奔走相告,纷纷前往祝贺。

       “县花”说,今年她家农家乐收入可达8万多元,这一季李子收入可达3万多元。“当李子丰收完毕后,我们的小孩也将出生了”。

       “快乐永恒”夫妻店生意兴隆

       在美丽的春风村道路两旁,农家乐一个接一个,生意火爆。

       据当地人讲,当地最大的“快乐永恒”农家乐是当地的第一个农家乐,该农家乐三楼一底,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总投资30多万元。农家乐中的“永恒”二字,是当地人刘远恒和妻子朱永芬姓名中各取的一个字。曾在筠连县丝绸公司当过蚕桑技术辅导员的刘远恒,毅然放弃县城工作,回到老家春风村办农家乐,是春风村越来越好的条件吸引了他。

       “路修好了,李子成熟了,当地人富裕了,小洋楼越来越多了,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农家乐天天都搞不赢。”在“快乐永恒”农家乐内,刘远恒说起他的农家乐,脸上乐开了花。

       刘远恒说,他的农家乐目前每天可接待30桌,“昨天有25桌,今天又是30桌”。刘远恒“保守”地算了一笔账:今年3月到5月李花节期间,接待游客收入4万多元;李子成熟期,估计农家乐又可收入4万多元,加上卖李子,全年大约可收入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