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1日 14:4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日报
在一座有梦的城市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上下种种关于深圳的传说,都把它形容成一个遍地金银、机会大把的天堂。和众多南下打工者一样,张迎宾也在洪流浩荡中挤上南下的火车。1993年来深圳,张迎宾不算第一批打工者,但来得也不晚,赶上了大开发大建设的好光景。从一文不名、连房租也凑不齐到个人创业,几经转折,到现在千万身家,家庭美满,他的故事是深圳个人奋斗的典型样本。
太太现在偶尔跟我提起她辞掉内地工作到深圳时的一个细节。她在荔枝公园下车,迎面是邓小平的巨幅画像,她在这个外地人必来朝拜的地方站了片刻,一回头指着画像对面深发展大厦一带的高楼,在心里说,我以后一定要到这里买房。几年后,太太选到一个中意的房子,打开窗户,看到的正是自己当年来到深圳下车的地方,这才恍然记起当初在心底种下的念想。美梦成真的那一天,太太为人生的际遇感怀不止。她常说,“你只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在深圳,如果你“一定要”做什么事,那你什么都能做成。我们现有的一切,都是靠两个人、四双手,以及这种“一定要做”的意念换来的。
人生就是一个道场,做好你现在每一个工作就是修炼,我们每个人都在通过工作和生活不断地修炼自己,达至自己人生的完美。
■人物档案
姓名:张迎宾
身份:利世营销策划公司董事长,深圳市品牌学会会长
来深时间:17年
宁愿相信生活有奇迹
上世纪90年代来深圳的人,一部分是被穷困潦倒所逼,一部分人是胆大不安份。我属于后者,来深圳之前我在湖北某事业单位就职,领着吃得饱撑不死的工资,生活闲适安逸,一份报纸一杯茶,一端就是一整天。
我所在的办公室部门是党群部门,为图有所表现,在单位的象棋、围棋比赛中,我拿了两个第一,在单位书法比赛中,我又拿了第一,名声在圈子里一传开,颇得领导赏识。现在回忆起来,那个时候的我是多么不安分。
在内地,每个人都钉在一个身份的标签上,很难挣脱,对于大学刚毕业的我来说,崭露头角并不意味着能获得干事的机会。但在深圳却能脱离这种陈旧的束缚,梦想就在台阶上,只等你弯腰。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上下种种关于深圳的传说,都把它形容成一个遍地金银、机会大把的天堂。而我刚好处在那个汹涌澎湃、激情如潮的年代,宁愿相信生活有奇迹,也不愿意再过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了。
1993年,我和众多打工者一样,也在洪流浩荡中挤上了南下的火车。在火车上,同节车厢的车友说深圳“马路是银行,工厂是钱庄。两手空空来,回去盖楼房。”但是我却没有回去盖楼房的想法,我的想法很简单,不过是想来找个比内地挣钱多一点的工作。
刚来的时候,有一个老领导在深圳一家报社当编辑,经他介绍,我到国展中心某杂志社当了记者,说是记者,其实就是出去拉广告。那一阵子,我每天骑着用50块钱买来的二手自行车,从国展大厦出发,在大太阳底下踩着自己的影子,进进出出关内关外。
有一次,刚好碰到派出所的人在街上检查证件,躲不及,满头撞上了。那人问:“证件呢?”我摸了半天递上去一本边防证,“要暂住证!”我咕哝:“这不是证件吗?”“不是,没收了!”……悲剧啊,我唯一的证件被没收了,不得不回老家一趟重新办理。
内地的领导看到我折腾成这样子,难过又痛心,很郑重地对我说,“回来吧,还保留原来的工作。”但我再次婉拒了领导的好意,宁愿相信深圳有奇迹。
1993年5月份,我回原单位办了停薪留职,到深圳应聘到某报社的深圳站当了记者,主要采访深圳成功企业家。这份工作一个月下来,竟然赚到了8000元,我当时吓了一跳,这比我在内地3年的工资都要多啊!
于是我欣喜若狂地打电话给太太,催她快点过来,深圳可真的是遍地黄金!太太是学美术的,一来就在中华自行车集团找到了工作。
后来所在的新闻单位搞了本杂志,我业务能力不错,领导看到我这个小伙子脑子快嘴巴甜还能吃苦耐劳,便提拔成社长助理,负责杂志社整个经营。不过,后来因为杂志社的刊号问题给暂停,这份工作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