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4日 09: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针对年轻人的一次调查中,88.1%的人表示身边存在“炒钱族”,76.8%的人则对“靠踏实工作难以致富”深表认同。而在此之前,网络论坛上一条题为“工作40年不如炒房3年”的帖子更是引发热议。劳动光荣,为何却如此不受待见?
人们对于劳动致富的焦虑,一方面源自劳动报酬的增幅跟不上GDP的步伐,劳动要素的回报远远不敌资本和土地要素,甚至更为灰色的权力要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以房子为代表的财富价格变得高不可攀,似乎如果没有“天降横财”这样的际遇,房子始终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近些年来,关于“一套房子吞噬一个中产家庭”的说法不绝于耳,无时不在加重着人们的这种焦虑,“炒钱”的冲动正是由此而来。
致富有多种途径,通过创业致富的毕竟只是少数,对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无外乎两种模式:一是踏实工作,即劳动致富;一是依靠理财,即资本致富,这两者应该相辅相成,构成两条腿走路的关系。多少年前,劳动还只是我们寻求致富的惟一手段,因此,当资本致富出现时,应被视为一个巨大进步。然而,当前无限膨胀的“资本致富”效应和被矮化的“劳动致富”现状导致了“长短腿”的出现,这必定是走不稳的、要摔跟头的,不仅是作为个体的“炒钱族”,整个社会也是。
迷恋资本致富,这是一个需要警觉的趋势,其不仅体现在个人,同时也在企业身上看到苗头,那就是看轻实业,而企图通过资本运作攫取更多的财富。当整个社会都陷入到这种浮躁氛围中,风险也就呼之欲出。对此,一方面我们要拓宽投资渠道,让资金愿意进入实业领域,此前国家公布的新“非公36条”,正是希望资金能够为实业所用;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让踏实工作创造价值的速度被资本远远抛在后面。可喜的是,在提高劳动报酬这点上,共识已经形成,年内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就是要着力解决劳动报酬低的问题,从媒体报道所透露出的政府思路看,既要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也要“削高”,平衡垄断、暴利行业的高收入。
劳动是民众致富最基础的手段,因此劳动必须被信任,为此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劳动不仅光荣亦能致富”的社会环境和机制,比如提高工资收入,比如培育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让劳动成为收入分配的主角。这其中,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能在各自的层面上取得满意的收入,让劳动收入的预期不会显得落差太大。诚然,劳动无法实现暴富,但劳动却一定要能够致富,这才是“体面劳动”的应有之义。只有劳动致富可期,社会才不会这么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