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中医儿科学

盛唐时期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26日 16:28


唐 孙思邈

  至唐代,政府设立太医署,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设少小科,学制为5年,促进了儿科专业的发展。相传第一部儿科著作《颅囟经》也在此时流传,书中首创“纯阳”理论,并对小儿脉法及惊、痫、疳、痢、丹毒等病的证治方药论述较详。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一书介绍小儿疾病多至6卷,共255候,对小儿疾病的病源认识和证候的描述都很详细,对儿科学系统理论的形成有很大启迪。

  唐代杰出医学家孙思邈,本着“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的观点,重视小儿优生,指出先天十月怀胎的胎养,是保证下一代健康聪慧的重要条件,生后须注意小儿优育,指出婴幼儿护养至关重要。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列“少小婴孺方”2卷,并将疾病分为9门,是最早记载儿科理法方药的专篇,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儿科诊疗经验。后世认为儿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唐代,“少小婴孺方”是至为重要的史料。

(编辑:吴晓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