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身心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25日 12:49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

  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例如用手拿东西,4-5个月的婴儿是用整个手张开去抓,以后逐渐会用拇指和食指去捏取小的物品。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

  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

  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见图1-1,但这些标准不是绝对的,每个个体存在着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的不同特点。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

  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

  新生儿期:指出生到一个月;

  婴儿期:自出生后一个月到一周岁;

  幼儿期:指1-3岁;

  学龄前期:指3-6岁;

  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

  青春期: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左右。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

  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以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

  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1-3.3kg,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g,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g,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1-6个月小儿的体重(g)=出生体重+月龄 × 600g

  7-12个月小儿的体重(g)=出生体重+月龄 × 500g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kg,2-10岁小儿的体重(kg)=年龄 × 2+8kg

  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kg

  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

  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即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cm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cm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

  身高(cm)=年龄×5+80cm

  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cm)=4×5+80=100cm

  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上公式推算了。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种族、内分泌、营养和疾病等。身高显著异常者大都由于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或由于内分泌疾病所致。

  头围及其测量方法

  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3岁以下婴幼儿定期测量头围,有助于了解大脑发育情况,并对诊断智力低下有一定参考意义。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4cm,前半年增长较快,10岁左右停止增长。

  头围的测量方法:小儿取立位或坐位(婴儿坐于母亲腿上,由其母亲扶住头)。测量者立于被测者之前,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小儿头部右侧。软尺齐小儿眉弓上缘处(软尺下缘恰位于眉毛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软尺紧贴皮肤,左右对称。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以厘米为单位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即读出毫米数。

  胸围及其测量方法

  胸围反映胸廓骨骼、肌肉及软组织和肺的发育程度。新生儿的胸围比头围约小1cm;12--18个月时二者约相等;以后胸围大于头围。

  胸围的测量方法: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3岁以上小儿取立位,不要取坐位。被测者处于平静状态,自然躺平或下垂两手,两眼平视。测量者立于小儿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者胸前乳突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而经左侧回至零点,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1岁以下小儿皮下脂肪松厚者宜稍紧),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间读数,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即读出毫米数。

  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骨骼的生长发育]

  (1)头颅的发育:在头颅的生长过程中,颅骨领先于面骨。婴儿出生时颅骨缝开,后囟已接近闭合;而位于两额骨与两顶骨间的菱形前囟则到1-1.5岁闭合。颅骨缝约3-4个月时闭合。继颅骨之后,面骨及鼻骨开始加速生长发育;鼻骨、面骨变长,下颌骨向前凸出,下颌角倾斜度逐渐减小,使婴儿期的额面比例及面形发生变化。

  (2)脊柱的发育:脊柱的变化反映椎骨的发育。在出生后1年中,小儿脊柱生长比四肢快,以后则反之。新生儿脊柱无弯曲,仅呈轻微后凸。出生3个月后当小儿能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后能坐,出现胸椎后凸;能走后出现腰椎前凸。这样的脊柱自然弯曲,到6-7岁才被韧带的发育所固定。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对身体平衡有利。脊椎的生长完成后,椎间盘的继续形成是青春后期儿童躯干继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必须教育儿童注意正确坐的姿势,以保证脊柱的正常形态。

  [肌肉的发育]

  肌肉的生长发育基本与体重、身高增长的规律相同。新生儿肌肉占体重的25%,成年时占40%;青春期由于雄激素影响,男性肌肉发育较女性快得多。肌纤维数从胎儿32周到出生后4个月增加1倍,其后主要是纤维的增大和细胞核数的增多。从5岁到18岁肌肉总量男童增加5倍,女童增加4倍。最后达到成人肌肉细胞核数为出生时的约10-14倍。

  牙齿的生长发育

  牙齿情况大致可反映骨骼的情况,发育好的及时出牙,牙质也比较好;如骨骼发育不良,出牙也将延迟,而且牙质也不理想。

  小儿出生时无牙,乳牙牙孢隐在颌骨中,上面为牙龈所盖,出生时已骨化。每个孩子乳牙萌出的时间,早晚不同,有的4个月开始出牙,但也有晚到10个月才开始出第一颗牙,出牙早晚和智力高低没有关系。大多数小儿到1岁时出6-8个牙,2岁时出18-20个牙。如果想了解婴儿出牙的数目是否正常,有一个推算方法,即:用月龄-4(或6)=应出牙齿数。例如一个16个月的孩子,他应该出的乳牙为16-4(或6)=12(或10)颗牙。

  乳牙一共20个,2-2.5岁时全部出齐。乳牙还为在它下面的恒牙萌出引路,如果1个乳牙脱掉过早,它旁边的牙齿位置就会改变,甚至影响下颌骨的发育,使之变形。

  6岁左右开始出恒牙,首先萌出的不是门牙,而是第一磨牙(又叫“六岁牙”),它排在所有乳牙之后。6-7岁的孩子开始换牙,9-13岁全部换完。恒牙总数共32个。

  动作的发育

  小儿的运动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粗大的运动,如抬头、坐、爬、站立、行走等;另一类是精细运动,主要是手的运动。有时这两类运动是密切配合的,如爬的动作,手也要参加。

  [粗大动作的发育]

  孩子生后1个月时,下巴能离开床面,但时间很短。到8周时,下巴离开床面的时间长些,面部和床面的角度可达到45度。3个月时,胸部也可以部分地离开床面,上肢可以支撑部分体重。4个月的时候,胸部可以完全离开床面,用腹部承受身体的重量。5个月的时候,坐在母亲身上,头就稳当多了。6个月时扶着两个前臂可以站得很直。7-8个月时,自己可以稳稳当当地坐着玩耍并可以向前爬动。8-9个月的时候,扶着栏杆能站立,如果向侧面倾斜时会跌倒。到了10个月,向两侧歪斜时不再跌倒,并能推着小车走几步。11-12个月会自己站立,牵着一只手会走。13个月的孩子,不用扶就能自己行走了。15个月的时候,虽然走路的技巧大有提高,但还不会转弯,也不会突然止步,不会抬腿上楼梯,只能手脚并用向上爬,爬上去再站起来。1岁半的时候,会双脚同时跳。2岁时能自己上下楼梯了,但不会两脚交替上下楼梯。3岁的小儿上楼时可以一步一个台阶,还可以单脚站立数秒钟。

  [手部动作的发育]

  新生儿的手常常表现为握拳的形状,偶尔能张开。到了3个月,手便经常呈半张状态了。

  4个月的时候,小儿的双手能够凑到一起玩。能把衣服拉到脸上或用手去抓周围的东西,位定位较差。

  5个月能主动取物品并愿意往嘴里放,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

  6个月能双手握着奶瓶,可以有意识地去取面前的物体,但再去取第二件物品时,他便会把第一件物品丢掉。

  到了7个月,孩子就会将物品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了,而且知道拿着食品放到口中。

  9个月的孩子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比较小的东西,而且不论拿起什么东西都愿意往嘴里放。

  10个月的孩子会用拇指和食指去捏取东西,如若要他手中的玩具,他会把玩具伸给你,但不松手。

  1岁的孩子喜欢把东西往地上扔,当你拣给他后,他还会再次扔到地上,并且越扔越高兴。1岁3个月后就不再乱扔东西了。此时孩子的手已比较灵巧,可以搭简单的积木。

  2岁的孩子可以将6-7块积木搭起来,能旋转圆的盖子。3岁的孩子可以用笔画一个圆形,会自己脱衣、穿衣、扣扣子。4岁的孩子会用笔画“十”字形。

  动作的发育固然受神经、肌肉发育的制约,同时也与社会条件、锻炼、教育、营养等外界条件密切相关。

  语言的发育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随着脑发育和社会生活发展而发生、发展的,与智能有直接联系。

  语言能力分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儿学说话,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音,然后会应用词和句。在词的理解应用上,先是名词而后为动词、形容词、介词等。

  语言能力发展的程序如下:

  出生:哭。

  1-2月:哭声分化并具有简单含义,饥饿、不适和疼痛的哭声在时间、音调及音量上均有不同。

  2个月:发a、i、u元音。

  6-7月:发唇音,如“ba”、“ma”。

  8个月:会合并两个相同的音节,如“baba”、“mama”等。

  9个月:对大人要求有应答,喜欢模仿发音。

  12个月:听懂几个以上的词,包括自己的名字,呼亲人。

  18个月:听懂50个词,指出身体部位,会说几句1-2个字的简单话。

  2岁:说的话50%-60%能被听懂;用代词我、你。

  3岁:说的话70%-80%能被听懂,仍有语法错误。

  4-5岁:说话能全被听懂。

  6岁:说话流利,语法正确。

  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有人认为是9个月(或更早)到24个月,此系指理解而言;有人提出为2岁开始,此系指包括正确辅音的表达语言。当孩子到3-4岁左右时,说话尚不流利,有类似口吃的现象,但不可误认为口吃。

  视觉的发育

  婴儿自呱呱落地就有视觉,当灯光照射他的面部时,可引起闭眼的动作。把一个出生后几天的婴儿抱起来,你的脸朝着他,当你慢慢移动头部时,他的眼也能随着转动。生后两个星期的婴儿凝视母亲的时间要比看生疏的人长。3-4周的婴儿,当母亲和他说话时,可以看着妈妈的脸。4-6周时开始会对妈妈微笑。4周以内的婴儿,看东西时两眼尚不协调,有时一只眼偏左,一只眼偏右,有时两眼又内斜对在一起(俗称“对眼”)这不算异常。6周以后两眼能共同注视一物体,但一直要到4个月时才协调得比较好。如果到6个月时两眼还不能协调共同注视一物体,或表现斜视,就算不正常了。

  1-2个月的婴儿,眼睛大约能看到1-1.5m范围内的物体,3个月能看到4-7m 范围内的物体。从5-6个月起,可以注视远距离的物体,如天上的月亮,街上的汽车、行人等。6个月的时候,可以弯腰或低头来调节身体姿势,去看感兴趣的东西。大约从4个月开始能区别颜色,红色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兴奋。

  听觉的发育

  小儿出生几小时以后就能听到声音,让小儿分别听100分贝的高强度声音与80、70和50分贝的低强度声音,发现声音强度越大,婴儿的心脏跳动就越快。新生儿还可以把头转向声音的方向,但动作很微弱,而且转的速度也较慢。3个月时,小儿头部可以明确地转向声响的一侧。4个月时,不但头部向声音方向转动,眼睛也朝声音的方向看。5-6个月时,若声响在一侧耳朵的下方,头先转向声响一侧,然后再低头朝下。6个月的时候,若声音在一侧耳朵的上方,头先转向声音的一侧,然后再向上看。10个月的时候,能将头直接转向声音的发出方向。

  3-4个月的婴儿能倾听音乐的声音,并且对轻快、柔和的旋律表示出愉快的情绪,而对强烈的声音表示不快。7个月时,叫他的名字有反应,9-12个月时能听懂几个字,包括对家庭成员的称呼,逐渐可以根据声音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一岁时,在判断声音来源方向上,能达到大孩子或成人的水平。

  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婴儿一出生就有,口唇部分最为敏感,当用手或物品轻轻触动其嘴唇时,可引起噘嘴动作。手掌、足底的皮肤触觉也很灵敏,轻划其手掌、或足底时,可引起手指或足趾的运动。平时应该让孩子的手多接触外界,不要缝个布套把手包起来,应尽可能地让他多摸一些不同物质的物品,如柔软的布娃娃,毛茸茸的动物玩具,光滑的塑料球等等。触觉受到多种多样的刺激,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新生儿的味觉极其灵敏,对甜的东西是吸吮,对苦的、酸的、咸的反应不太一样,小儿对很淡的柠檬酸溶液反应很强烈,而都出现怪样子。但成人品尝同样浓度的柠檬酸溶液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嗅觉在新生儿期就发育的很好,他能根据母亲乳汁的气味找到乳房。对强烈的气味表现为呼吸节律的改变,或暂时屏气,有时睁眼或啼器。7-8个月时嗅觉比较灵敏,到2岁时才能很好地鉴别各种气味。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

  [内在因素]

  (1)遗传:遗传是很重要的内在因素,父母的种族、身材、外貌等特征都会影响子女的生长发育,父母身体高的,子女往往也较高。

  (2)性别:女童一般比男童稍矮、稍轻。除青春前期外,男童的平均身高、体重均超过女童。女童青春期比男童提前约两年,所以在11-12岁以后的2-3年中,女童的身高、体重增长均较快,超过男童的标准,但以后还是被男童赶上且超过。女童成骨中心出现得早,骨盆较宽,肩距较窄,而男童则肩宽,肌肉发达,这是性别对体格外形的影响。

  (3)内分泌:甲状腺、垂体和性腺的功能都对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婴幼儿甲状腺功能低下时,骨骼发育阻滞,长骨停止生长,小儿显得就矮小。垂体功能低下时,出现垂体性侏儒。性腺促进骨骺接合,使身体停止生长,所以青春期较早的小儿,最终身高往往落后于青春期较晚的同龄小儿。

  [外界因素]

  (1)母亲的健康状况:母亲妊娠期患病毒性疾病、X线照射、服用某些药物、中毒等均有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胎儿畸形。

  (2)营养:营养对小儿的生长最重要,且年龄越小影响越显著。乳儿期营养不足可影响脑的发育。因此,在婴儿出生后头4个月最好用母乳喂养,4-6个月要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幼儿的膳食必须供给足够的能量,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疾病:感染性疾病与营养不良可互为因果,二者协同损害小儿的生长发育与健康。慢性疾病也如此。

  (4)其它因素:日光、新鲜空气、游戏、锻炼均有利于生长发育。若缺乏这些因素,生长发育就不能达到最佳状态。环境污染则有害于生长与发育。

  性格的发育

  性格表现在“个人--社会行为”中及感情的流露上。在不同年龄阶段,因神经生理成熟程度不同,小儿对物和对人的认识及反应则不相同。神经生理成熟程度相同的小儿,在不同社会、家庭和不同经济文化条件下,其心理发展和性格类型也完全不同。此外,不同小儿的性格也表现出个体的差异。

  [情绪反应]

  婴儿的姿态及面部表情很早就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早期的微笑是模仿性;以后的微笑常受亲人逗引;1岁可在没有直接刺激下出现微笑。

  (1)愉快:婴儿对哺乳、抱、摇有愉快反应。表达愉快的形式随月龄而发生变化,3-4周高兴时表现为活跃眼神及眼周肌肉收缩;3个月被抱起哺乳时会高兴地发出响亮的尖叫声;到5-6个月高兴时全身乱动;6-7个月双手拍镜中影;8个月时,悦目的玩具可引起大笑。

  (2)不愉快:不愉快的表现随婴儿的月龄而有所不同,早期不愉快时伴随啼哭的全身乱动逐渐减少,而代之以面部的表情。发怒是与不愉快联系在一起的,而真正发脾气多见于3-4岁以后。

  (3)恐惧:在婴儿早期表现为拥抱反射。5-6个月就开始有畏陌生表现;8-9个月拒不让别人抱;1.5岁在生人面前表现为少有的安静。

  [游戏]

  婴儿很早就喜欢在浴盆中玩水,3个月玩手用摆弄手中玩具,5-6个月懂得别人和他玩“捉迷藏”,10个月玩手中的毛巾并用毛巾遮脸。

  1岁婴儿对其他小儿会有兴趣,但2岁以前是自我为中心的,常独自玩,或偶尔和别人争夺玩具。2-3岁若两人并会则喜欢各自玩各自的玩具,但同时也互相模仿。3岁以后才能二人同玩,4岁开始要寻找伙伴。3-4岁出现互相竞赛的现象。5-6岁能自由地参加3人以上竞赛性游戏,有合作行为,懂得遵守各种规则,在小集体中可以出现带头人物。到了9-10岁竞赛与合作能力都有高度发展,在游戏中出现中心人物。

  青春期的体格生长发育

  青春期的体格生长受内分泌影响,呈明显的性格差异。男性身高增长速度高峰的到来,比女性晚约2年,而每年的增长值较多。

  不论男女,在青春期发育前1-2年中生长速度均略有减慢。然后,女性在青春发育早期身高开始加速生长,到乳房开始发育后约1年达身高增长速度高峰,此年身高平均增长8厘米。在发育开始至停止的约6年中,身高增长值约占最后身高的15%,其中3/4发生在月经初潮前,1/4在月经初潮后。月经初潮早者,身高增长速度高峰大,但身高增长的停止也早。

  男性生长加速的开始和身高增长速度高峰的年龄比女性晚,约在15岁骨龄时达到最终身高的95%。男性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长数比女性多,故成年男人比女人高。

  体重的增长基本与身高平行。女性由于耻骨及骼骨下部的生长及脂肪的堆积,髋部加宽。男性则肩部增宽,下肢较长,肌肉增强。

  青春期生长发育还伴有面形的变化。下颌迅速生长,下颏前突,鼻梁长高,使成人面形又与儿童不同。

(编辑:吴晓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