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吴哥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29日 09:05
公元一世纪
扶南王国在这片土地上兴起
在湄公河水的滋养下
高棉民族生生不息
历经荣辱兴衰
今天的柬埔寨王国
是东南亚的一颗璀璨明珠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应收看本期世界。
在亚洲的历史上,真腊、吴哥等王朝都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高棉民族也曾经拥有兴旺发达的繁荣。这些历史让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备感骄傲和自豪,这一点,去年8月份采访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的时候,从国王的言辞和情绪中,我有过真切地感受。80岁的老国王当时说:如果你去柬埔寨旅行,所有的柬埔寨人都会告诉你,吴哥窟是柬埔寨永恒的标志。带着对神秘的一份向往,我们世界栏目的记者陈耀文前不久探访了吴哥窟和在那里援助柬埔寨政府修复吴哥古迹的中国文物专家们。
柬埔寨王国的国旗是1948年诺罗敦·西哈努克亲自选定的,那时候,高棉民族还在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为独立而生的西哈努克已经在着手准备柬埔寨王国真正走向独立的具体事宜。五年后的1953年柬埔寨王国正式宣布独立。五十年来,这里的政权尽管历经风雨,以辉煌的吴哥窟为中心图案的柬埔寨王国国旗今天依然神圣地飘扬着。
画在国旗上的吴哥窟佛塔实际上只是吴哥古迹的美妙一角。在现在的柬埔寨暹粒市的北面,有600多座完全用巨石块叠砌而成的吴哥王朝时期的佛寺佛塔,这些古建筑分布在大约45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这其中,目前最著名的是小吴哥和大吴哥。小吴哥就是人们普遍知道的吴哥窟,她是一座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的皇家寺庙。小吴哥西北面的大吴哥,当年是吴哥王朝的皇宫,与北京的紫禁城地位差不多。
记者陈耀文现场报道:说吴哥古迹神秘,说吴哥古迹壮美。如果未曾与吴哥谋面的观众朋友能抽时间到吴哥来走一走,相信您的感受一定更深更强烈。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在吴哥采访拍摄,我们想尽量多的走进吴哥的历史,了解它的过去。我们发现,每当夕阳光临的时候,在吴哥古迹中最著名的小吴哥的五座佛塔前,拍照录像的游客会特别多。我在猜想,也许是因为在这个时候吴哥窟在向每个人讲述的美丽而苍凉的故事更能打动心灵吧。
闻名世界的吴哥文化是在公元九世纪到十四世纪之间形成的,那时候,吴哥王朝是东南亚地区强盛与繁荣的代表,其势力范围远远超出今天柬埔寨版图的范围,吴哥就是当时的都城。公元1431年,已有衰败景象的吴哥城被泰族军队攻占,一番血与火的洗劫之后,吴哥城废弃了,吴哥的历史湮灭了,热带的丛林榛莽一点点吞噬了这里昔日的恢宏。
1860年,一个36岁的法国植物学家亨利·默哈特在当地一位法国传教士的帮助下,从热带丛林中发现了废弃400多年的吴哥城。亨利·默哈特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在这里探询,并绘制了大量的草图,为后人了解吴哥城提供了方向。后人出版的亨利·默哈特的著作里,关于吴哥城他曾经写道:吴哥留给一位观光者的印象,远远不只是雄伟建筑群的威严和匀称;更使观光者敬慕的是它的巨大规模和无数的建筑石块。这些石块是从30多公里之外的大山中开掘出来的,你能推测出总共需要多少民工,当时需要什么样的运载工具吗?
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在历史上,我们曾经是一个非常繁荣和发达的国家,高棉王国的标志就是吴哥窟和里面的那些寺庙。如果你去柬埔寨旅游,所有的柬埔寨人都会告诉你,
吴哥是柬埔寨永恒的标志。
柬埔寨吴哥管理局局长拉那烈:吴哥古迹的许多寺庙代表了柬埔寨曾经拥有的文化,这是柬埔寨的发祥地,也是柬埔寨现在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
可以说吴哥古迹是石头建筑艺术的典范。但吴哥建筑的文化和考古价值,是靠建筑上那些精美的浮雕、壁画、塑像等艺术作品来体现的。尽管是在热带潮湿的莽林中,尽管历经战乱和盗掠,我们的目光还是能从一个个残存的局部,真切地触摸到几百年前的思想火花,感悟到没有留下姓名的艺术家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记者陈耀文现场报道:在帮助柬埔寨政府维修吴哥古迹的专家队伍中,从1998年有了中国文物专家的身影。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是,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座古建筑与吴哥的建筑风格相似相仿,这样,我们中国的文物专家们就在吴哥有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观众朋友现在看到的就是保护吴哥古迹中国工作队的工作现场,这片建筑群据考证建于12世纪,它的名字叫周萨神庙。
自1860年法国人亨利·默哈特发现了吴哥古迹后,吴哥就一直受到掠夺和到强的威胁。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柬埔寨国内的政局动荡和外族入侵,又使吴哥古迹平添伤痕。1992年,吴哥古迹被同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和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吴哥的抢救和保护问题成为国际间的一件大事。1993年,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反映,当年即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政府间会议上表示愿意派专家参加吴哥古迹的保护行动,1996年中国政府批准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国家财政专项经费。历经几年的勘察准备,中国工作队承担的周萨神庙的修复工程于2000年3月29号正式开工,整个工程将在2005年完工。目前,在吴哥的外国文物专家队伍除了中国队外,还有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队伍。由于吴哥古迹没有留下可参考历史资料,各国的文物保护专家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文物保护技术在吴哥古迹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中得以有效地发挥。尽管世界各地的游客对一些抢救和维修过的吴哥古迹有各种不同的反映,但是,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有关组织仍希望能有更多的国家和组织加入到抢救和保护吴哥古迹的项目中来。
中国援助柬埔寨维修吴哥工作队姜怀英工程师:概括起来我们一个说是抢险加固,第二条是遗址保护,第三个是对重点建筑进行重点修复。这是国内定下来的原则。
周萨神庙占地面积大约2500平方米,有东南西北四座塔门,中间是中央圣殿,还有两座藏经馆。周萨神庙位于吴哥城的胜利门外500米,是吴哥王朝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姜怀英现场讲解施工情况:这个号表示这些石头构件原来的位置,因为我们拆下来以后,最重要的是能修复回去,位置不能错。这个号表示的有层数,有这个顺时针方向的编号顺序,还有方位。吴哥建筑类似于中国干摆的做法,里面没有黏合剂。完全利用石头之间的砌缝,非常密实。这个构件上下不能错,左右也不能错,一错的话就安不上。 这是一个南藏经阁,现在已经修复了,主体建筑现在已经修复好了。现在进行的是补配构件的细加工。对于这个问题,柬方开始是认可的,那么最近开了一次会,很多专家提出来这个做法,因为这个建筑已经很完整了,很多构件已经找到了,它的历史信息很充分,因此像这样的情况,像这样的建筑,修复到这种程度,应该修的更细一点,仿真的程度应该更高一点,花纹应该刻出来,这是这次开会,各国专家提出的意见。所以我们在南塔门基座的修复中,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花纹全部都雕刻出来了,大家感觉这个效果可以接受,这个效果比较好。
拉那烈: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来到柬埔寨帮助我们维修吴哥窟里的寺庙,也就是周萨神庙。柬埔寨政府对此非常感激。柬埔寨现在资金、 技术和人才方面都很有限,很多国家派出的队伍,给了我们很多帮助,现在我们每年要为维修工作开两次会,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会议主要讨论维修的技术,每座寺庙到底应该怎样来修,都是柬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商讨的结果,现在看起来结果是非常不错的,我代表柬方感谢你们所做的努力。
主持人:吴哥古迹是柬埔寨人民的光荣与骄傲,它同时也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些年来,在世界的范围内,对于人类共同的财富,也就是那些承载着人类发展历史的文物古迹,有关国家大都采用国际间的合作去保护和发现,像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敦煌莫高窟等,在人员和技术上,都在采用积极的国际合作。吴哥古迹浩大恢宏,建设过程历经好几百年,吴哥古迹的抢救和保护修复,从技术上来讲,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在这里我们祝愿,经过修缮之后的吴哥古迹,能够带给每一个参观者和研究者更美好的享受,祝愿每一处有价值的文物古迹都能够享受到今人以及后人的善待。
撰稿、编导、摄像:陈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