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扩散威胁世界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0:28
主持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而战争的历史就是武器的历史。当人类战争的武器从手提肩扛的冷兵器到变成海陆空无所不在的喷火爆炸的热兵器之后,战争对生命的杀伤力变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然而,令人类自身真正感到恐惧的是,依据核裂变原理制造的原子弹。核武器的问世已经超出了人类文明可以容忍的极限,人类自身的毁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甚至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威胁。冷战结束并没有撤除原子弹这把高悬在世界头上的利剑;到今天,制作原子弹的技术似乎变得更加不可控制,核危机此起彼伏。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60年前,这个人类的星球上正在激烈的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各国都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运用到战场上。在战争开始的前一年,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和弗里茨用中子轰击重元素铀,成功地证明了从原子裂变中可得到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说,只要把这个实验转为实用,就能制 造出令人生畏的原子弹。战争开始后的第一年,1940年,德国军方调集了德国当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制订了一份核研究的详细计划。以当时德国的工业实力、科技水平、获得原料的能力,制造原子弹应该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但是,英国和美国在战争中成功地阻滞了德国原子弹计划的推进。
1938年,德国科学家莉泽·迈特纳叛逃到前苏联,将德国研制原子弹的计划透露给苏联人。震惊中的苏联立即决定集中力量研制原子弹。1943年9月10日,在俄罗斯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将要进行一个人类世界上从未发生过的爆炸试验——核爆炸试验。参与这项试验的科学家都是当时苏联顶尖的科学家。试验即将开始的时候,所有的人员都要求进入距离爆炸中心1000米的地下掩体,物理学家别特尔萨克拒绝进入掩体,他固执地认为1000米远的距离足够安全,他要在地面上想观察核爆炸的实际情况。
这次核装置爆炸成功了,威力大得惊人,相当于 1000吨TNT炸药的当量,证实了理论估算。而留在地面上的别特尔萨克已经无影无踪,成了地球上死于核爆炸的第一个人。
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从代号为“S-11”到“曼哈顿工程”的美国原子弹计划经过5年多终于见到了成果。世界上第一颗可以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三一”试验场的沙漠上爆炸了。这颗原子弹被命名为“ 大男孩”。20天后,与大男孩同时诞生的“小男孩”和“胖男孩”分别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上空爆炸,20多万人在爆炸中死亡,城市夷为废墟。事实上日本在3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原子弹,但是资源的缺乏使日本原子弹计划成为无源之水,而德国对日本慷慨的核扩散行动,运送1吨核原料的潜艇在太平洋海域被美国击沉。当日本遭到美国的原子弹打击的时候,日本军方紧急追问专家是否能够在6个月内造出原子弹,专家回答即使是六年也造不出来。日本军方无奈地放弃了最后抵抗的念头,宣布无条件投降。
主持人:上个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德日都在进行原子弹的研制,对此,今天人们惟一可以感到庆幸的是德日法西斯没有首先得到核武器,然而,不幸的是足以灭绝人类的原子弹终于来到人世间,从此,全球笼罩在核战争的恐惧阴影之中。
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一道令人意外的眩目白光闪过后,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这是一个使人类不得不产生深刻记忆的时刻,即使是参加试验追求项目成功的科学家,见到眼前发生的一切,成功的欣喜在瞬间变得复杂。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银白色大火球,持续不断的巨响,大火球在比所有龙卷风还强烈的气浪怒吼中,在上升中不断改变颜色, 银白色,橙色,猩红,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到1200 米的高空。爆炸中心产生了1亿个大气压,温度高达到太阳表面温度的1万倍。钢铁已经化为灰烬,土壤化成翡翠色玻璃。 当“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第一次看到这个异常壮观却后果残酷的景象时,心中浮现出一首古印度圣诗中的诗句:“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
长崎和广岛的蘑菇云震惊了日本,也震惊了世界,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核裂变原子弹的时代。
当一种武器成为最致命的手段的时候,谁都不想处在被动挨打的地步。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核技术、制造原子弹成为许多感到威胁的国家期望掌握的技术。与此同时,随着世纪科技的发展,原子弹的技术门槛已经不是不可逾越的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和平来临,但是在苏联、美国、英国提炼原子弹原料的反应炉却日夜不停;全球局势很快进入美苏争霸、东西方对抗中,这一次对抗与历史上任何一次对抗根本不同,实力所在已经不是罗马军团,不是坦克集群,而是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原子弹。1949年的夏末,苏联绰号“南瓜”的原子弹完成爆炸试验,终结了美国对核武器4年的垄断时期,美苏开始了核军备对抗。
1964年,处在提心吊胆中美国五角大楼开始了一个秘密计划,这是一个被称为“第N国计划”的绝密行动,目的是检验和技术门槛到底有多高?原子弹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被一些人掌握?两个年轻的美国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这个计划的试验者。因为他们完全符合“第N国计划”参与者的条件——掌握物理学知识,没有任何的核经验,更不可能接触到真正的秘密研究,另外还很年轻。试验结果让人胆战心惊:这两名大学生仅靠着一本笔记本和一张图书馆的借书卡,竟然在30个月内设计出了一颗原子弹。美国军方的结论是:如果按他们的方案制造原子弹的话,“一定会炸响的,爆炸的强度跟当年投掷到广岛的没有什么两样!”
这个结论意味着,原子弹技术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世界制止核战争更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国际政治的制约机制。与此同时,世界已经制造出上万颗的原子弹,美苏成为两个最大的核武库。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残酷惊人的事实,一旦核按钮被按动,人类社会的结局就是毁灭。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原子弹足以将自己毁灭多次。制造和拥有原子弹最多的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在相互恐惧中,开始了限制拥有、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一系列谈判。
主持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苏之间关于限制核武器的谈判不间断的进行,双各方签订了各种各样的条约,而最终成为一项国际条约并且拥有最多签约国家的就是现在不断被提起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尽管这个条约是由美英苏提起,但因为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而被确定为国际条约。在今天《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已经成为一个涉及到全球安全利益的国际准则,但是,这个条约在后冷战时代不断遭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
从世界上诞生了第一颗原子弹到1965年,20年间,世界上已经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67年1月1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这个条约规定,在此之前的核国家是惟一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此之后,所有企图制造和拥有核武器的行为都是非法活动,将被这个条约坚决禁止。虽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没有使世界摆脱核战争的危机,美国和前苏联核武器的数量也没有减少,相反双方始终没有停止提高核武器的质量;但是,当阵营分明、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争斗成为主要冲突的时,反而对各种区域性矛盾冲突形成一种制约。世界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了冷战的45年,核战争没有爆发。但是,更具杀伤力的氢弹、中子弹相继问世。
1991年,冷战结束了,乐观的人以为世界将有可能从核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但是,现实以无情地事实告诉人们,核危机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消除,相反,冷战构成的国家集团制约力的削弱,地区冲突的加剧,似乎每一个处在冲突中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找到制造核武器的理由;如此,大大小小的核计划在秘密地进行中,有更多的国家聚集在核门槛地带,积极主动地徘徊。
1991年的海湾战争被称之为“世纪之战”,但是不同的人对“世纪”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从军事角度上讲,这是一场完全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现代战争,战争优势的一方,很少死伤,却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战争结束后,一场从未有过的武器核查在伊拉克境内开始了,核查针对的就是让人倍感担心的原子弹发展计划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海湾战争的胜利和针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并没有对其他发展核武器的计划构成遏制。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人们在许多中大的地区冲突中,都看到了核武器发展计划的身影。尤其是在苏联的解体过程中,许多人担心这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核武库会不会在政治体制转型过程中发生混乱,核材料会不会丢失?原子弹是如此的危险,用不着太多丰富的联想,只要按照一般逻辑追问,结果就会令人感到震惊。
主持人: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在两架民航客机的撞击下大火冲天,砰然倒塌,随后连续不断发生的恐怖爆炸事件在世界各地发生;看到惨重后果的人必然要产生联想,假如蓄意制造爆炸的恐怖分子手中握有原子弹后果将会是什么?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假设,但这并非是不可能的。
冷战结束后的地区冲突成为世界最大的隐患,而这种冲突中孕育出来的恐怖主义不仅给世界稳定造成了连续不断的威胁,而且每一个冲突中的国家和组织都表现出对核武器的极大兴趣,联想到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地区冲突引发的历史,人们不能不对世界目前的核状况生出格外的担忧。中东周而复始的暴力循环,非洲部族相互残杀的枪声,非洲部族相互残杀的枪声,以及由于历史上的领土、民族、宗教等各种争端,都造成今天这个世界地区冲突贫乏尖锐。在地区冲突中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主导着冲突的双方,通过军事打击在最短的时间达到目的,通过大规模死亡威胁对方就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成为冲突双方刻意追求的目标,而在这种多目标中,原子弹就成为最具有威胁的武器。没有人怀疑,地区冲突在利益纠葛的今天,随时可能升级演变成更大规模的冲突;人们担心的是国际社会很难控制地区冲突中的那些无法无天的组织和个人行为,担心一个地区冲突的升级开启核攻击的恶例,最终把这个世界拖进核裂变爆炸的火海之中。这也就是国际社会对控制核武器扩散,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异常敏感的根本原因。
今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的争议,但是在一个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是一致的,针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原子弹发展计划进行国际核查,防止这种武器的扩散。这样的一致表明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态。目前国际社会对伊朗和朝鲜核问题的关注,也同样表明了人们对核扩散、对核战争的担心,尤其是在全球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冲突都可能对世界造成广泛影响的局势下,核扩散和各种谋求拥有核武器的企图,都有可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极大的危险。然而,在动荡冲突的国际局势中,国家安全是所有国家和地区政权考虑问题的第一出发点。如此,国际间的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在不同的安全判断中,就会发生尖锐的矛盾,在解决和缓解这种矛盾中,核危机就会不停地发生,《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就会受到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挑战。
防止核扩散、杜绝核战争已经成为世界必须解决的生死问题。
主持人: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同时间一样,永远是单向不可逆转的,事件无论好坏,一旦发生就不可能回到过去;对于人类认识而言,一项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科学技术一旦开发而被人所认识、所掌握,就不可能重归原始;核裂变的规律已经被发现和掌握,但是不幸的是这项能够造福社会的技术从一开始就被运用在战争中,使世界从此处在核战争的恐惧之中。人们不能永远处在自己造成的恐惧之中,现在的人所能够做的就是千方百计不要让危机演变为一种现实的事件,世界对待核武器的控制和最终彻底销毁,不仅是为了今天的人,也是为了未来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