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往期内容

移动的生活 无限的世界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08日 09:20


诺基亚CEO奥利拉

  策划:郭建新 冯水军 马丽君

  编导:马丽君

  助编:杨晓辉

  摄像:牟晓松 刘艺

  配音:龚铭

  19世纪以前,身处两地的人们维系情感的纽带是书信。但是以计算机和通信发展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让人们认识到古老的通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于是1876年,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话诞生了。从此,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与以往大不相同。

  进入20世纪,人们渴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无极限,试图摆脱时间、地域限制的移动通信开始萌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移动电话的雏形-步话机首次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战后,经过改良,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也开始普及。车载电话是民用移动电话的最早形式,不久,第一部可以随身移动但不方便携带电话问世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移动电话成功瘦身,轻盈美观的外形甚至成为年轻人追逐时尚的“必备品”。有梦想就有可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把移动和网络装在人们的口袋里”的梦想也将成为现实。

  水均益:看过这个短片,我的个人感受是,在不经意的时间流逝中,迅猛的通信科技发展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设想一下,如果某一天我们的生活里没有了电话,没有了手机,一切的电子联络方式都消失了,我们的生活将变成怎样?也许没有人可以给出确切答案。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计算机与通信产业,将其所取得的突破称之为“时空的消退”,这种评价未免有些夸张。但是谁又能预想出未来的5年或者10年内,移动电话与因特网的联姻会在多大程度上重新界定人们在生活中的时空感觉呢? 

  打开问号,畅想未来,今天,我们世界栏目将与一位无线世界的数码先锋-全球移动通信业巨头诺基亚的首席执行官约玛·奥利拉进行对话,听听他如何用畅想回答这些问号。

  水均益:现在让我们来谈一下诺基亚的广告语,这句广告语很有名,我知道你们现在又有了新的广告语,但是在中国最有名的还是“科技以人为本”,这句话非常流行,我个人也非常喜欢?

  诺基亚CEO奥利拉:这确实是我们使用最频繁的一句话,因为它最大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经营理念。这一理念早就渗入到了诺基亚的骨子里,我们的经营理念就是将技术植根于人们的需要,使人们可以顺利地交流。

  水均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吗?

  诺基亚CEO奥利拉:是的,非常难。

  水均益:有多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您必须做出一些牺牲。

  诺基亚CEO奥利拉:之所以说难是因为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操作这些事情,你要做大量的调查,你要对大量的群组做测试,你把不同年龄的人请来向他们展示不同理念的产品,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款以及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黄色不好,而蓝色会比较好。然后你得到一个结论,这个应该这样做。可有了这样一个结论,却发现这个结论毫无用处。因为有时候你会意识不到一些小东西的作用,所以要理解透彻才能牢牢地吸引人们,这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所以这里面包括时尚潮流、人们不同的直觉,你必须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这一切都让事情做起来很难。

  水均益:据我所知,为了适应中国消费者的特殊需要,诺基亚将其一款手机主推定位由 “一指通”改为“随意换彩壳”。

  诺基亚CEO奥利拉:这是我们的创新。

  水均益:这与“科技以人为本很吻合”。

  诺基亚CEO奥利拉:当然。人们有个性化的需求,他们在不同的心情下希望有不同的彩壳。

  诺基亚的历史

  虽然诺基亚倡导以科技为本,但它诞生的时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新兴企业。诺基亚的历史可以回溯到1865年,138年前,25岁的采矿工程师艾德斯坦在芬兰南部筹办了木浆加工厂,创建了诺基亚公司的前身。此后,诺基亚的演变可以用“戏剧化”来形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从木材加工到纸张,能源用品,从橡胶套鞋到汽车轮胎,从电话交换机到移动通信。90年代初,诺基亚由于管理问题陷入经济困境,股价大跌。这时候的诺基亚站在十字路口似乎有些茫然。

  约玛·奥利拉主管移动电话业务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挑战。

  诺基亚CEO奥利拉:在90年代初期,外部的分析家们和诺基亚内部的员工都认为手机业务在芬兰企业里不会成功。这是一个典型的电子消费产业,一直是由日本人主导的。欧洲企业来发展这一产业简直是浪费时间。更不用说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芬兰企业,我认为我们投入很多精力来证明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在1990年的那4个月里,我们作了一个结论认为在这个领域我们有机会成功,因此诺基亚不应该卖掉手机业务。

  水均益:当你告诉他们:“我们的结论是不应该卖掉手机业务”,那您的老板是否马上就同意了吗?

  诺基亚CEO奥利拉: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我们之间的讨论也没有超过20分钟到半个小时,我们没有太多时间花数天或数周来讨论这件事情。

  当约玛·奥利拉对他的上级说:“不,我们不能卖手机业务”的时候,还未出任CEO的奥利拉就已经开始拨动诺基亚方向指针了。1992年1月,奥利拉开始为这艘漏水的船只掌舵,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诺基亚的大部分传统业务,主攻移动通讯业。诺基亚成功地完成脱胎换骨式的转型。

  水均益:作为一个诺基亚人,您是如何看待您的产品?把它当成孩子?还是情人?

  诺基亚CEO奥利拉:我觉得像个孩子,因为投入了很多感情,付出了很多努力,尽管它们来自生产线,但也是我们情感努力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生产出人们喜欢,具有个性,又便于使用的产品,让人们有一种“天哪,我离不开它”的感觉。

  一般看来看来,奥利拉创造了一个诺基亚神话,但在诺基亚员工看来,奥利拉的神话中更多的是希望。因为奥利拉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极力倡导让公司员工摆脱被解雇的恐惧。

  诺基亚CEO奥利拉:基本上,我认为这个理念不仅是要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还要让员工知道他们每个人在这里都有一个长远的未来。

  水均益:他们感觉很安全。

  诺基亚CEO奥利拉:这并不是一个很确切的词。在这里始终存在机遇和未来,但我不认为我们是安全的,我也不是完全安全的。但是这里确实存在机遇,人们可以尽量发挥他的最好的一面。让他们的能力被公司所用。但他们同时也可以犯错。因为大家都是人,谁不犯错呢?

  水均益:你的意思是你也犯过错误,失败过。

  诺基亚CEO奥利拉:当然。

  水均益:您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呢?我会给你说说我的经历。

  诺基亚CEO奥利拉:这很难界定,如果你看看诺基亚手机产业在1995和1996年遇到的困难,这是我和整个诺基亚手机管理团队的错误,我们没有全力建立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以至于每年没能百分百的增长。尽管这些系统没有到位,但是我们还是一味地往前冲。

  水均益:但这好像并不完全,据我了解,诺基亚好像并没有像其他的IT或者类似的企业犯那么多错误。

  诺基亚CEO奥利拉:我认为我们还是犯了和其他企业同样多的错误,但是只不过是比较小的错误罢了。

  从奥利拉的微笑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睿智与自信。如果说奥利拉为诺基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了适当的选择的话,那么他在对待自己的学习与事业的时候,也是一个有预见的智者。当奥利拉还只是一个17岁的芬兰高中生的时候,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就收到了英国方面的奖学金,在那里,奥利拉完成了他的政治和经济学的研究。毕业后,他加入了伦敦的旗银行,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1985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奥利拉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放弃花旗银行的高薪职位,转投诺基亚。

  诺基亚CEO奥利拉:因为个人的原因,当时我和妻子和我想在芬兰安家,我们不想过各地奔波的生活,所以加盟诺基亚,是出于家庭的原因。 

  水均益:中国有一句俗话很有趣,“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我的意思是说,对一个当时已经35岁的男人来说,转行是件很困难的事。起码很冒风险。你不这样认为吗?

  诺基亚CEO奥利拉:我认为这个评估很合理,这确实很冒险,一般说来,人在25岁到35岁之间都会经历一段学习培训期,等到一个人35岁的时候,雇主总是希望他能出成绩,能够把学习到的一切付诸实践,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到35岁还要转行的人来说,你必须得相信你的直觉,认为自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来适应新的环境,如果情况果真如此,你就可以转行了,而且在变换中,也可以受益,这个过程也能激人奋进。我就是这种情况,我在诺基亚工作的很开心。我还在拼搏。

  水均益:所以在我看来,当时您对诺基亚的前景很乐观。

  当移动通信遭遇电脑,结果会是怎样?是移动通信吃掉电脑,还是电脑吞并移动通信呢? 

  诺基亚CEO奥利拉:人们可以利用功能强大的手机从网络上获得信息和数据,而且还能照相,年轻人可以用它来玩游戏,未来的五到十年中,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具有移动性。

  水均益:您用手机吗?

  诺基亚CEO奥利拉:有,这是一个可以拍照的手机,它可以拍摄不错的照片,你可以通过短信发送给其他手机,还可以发送到电子邮箱里。

  水均益:你要给我拍照吗?让我看看,很好。

  诺基亚CEO奥利拉:我会把这张照片发到你的电子信箱里。

(编辑:复苏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