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蓝天的“协和”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16日 14:54
策划:郭建新 孙苗青
编导:孙苗青
主编:包玉婕
摄像:高忠
中央电视台驻英国记者站记者 王晓琨:这里是英国的西斯罗机场,英国航空公司所属的协和飞机就是从这里起飞飞往纽约并从纽约返回,今年4月10日英国航空公司宣布10月31协和飞机将彻底完成他的飞行使命,退出世界航空舞台。
中央电视台驻法国记者:我身后的是法国戴高乐机场,今年的5月31日,随着法航AF001航班的协和飞机在这里的降落,法航所属的5架协和飞机最终完成她的历史使命。
主持人 水均益:协和飞机拥有幽雅细长的机身,活动的鸟嘴型机头和圆滑的三角形机翼,喜爱他的人把他称为“大白鸟”,在过去的30年中,他给英法两国在世界航空领域中带来自豪和骄傲。协和飞机是当今世界民用航空领域惟一的超音速客机,他以无以伦比的速度携带着乘客享受超越音速的感觉。然而,今年10月31日,“协和”将最开蓝天,离开能展示他全部美丽的舞台。分属于英国航空公司和法国航空公司的12架协和飞机将部分被拆毁,其余将送往几家博物馆,在那里静静地证明着人类航空史上辉煌的一页。
蓝天中翱翔的飞鸟启动了人类的飞翔之梦,在各个民族的古代信仰中都有能够飞翔的神灵。19世纪末,科技进步使人类接近了飞翔的门槛,包括贝尔和爱迪生在内,很多人为了发明一种能够载人飞翔的飞行器进行过艰难的探索,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使许多科学家悲观地认为,想要制造出一架能够载人的主要依靠动力飞行的航空器几乎不可能的事情。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成功开始了飞机的历史。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飞机技术飞速发展,各种飞行器不断出现,广泛应用在战争、运输、客运、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在实现了安全的飞行之后,人们开始不断地向飞行的速度进行挑战。上世纪60年代末,为民用航空领域设计的超音速飞机的出现将20世纪人们对飞行器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在此之前,只有体积小、载重轻的战斗机能够实现超音速飞行。
专家访谈《国际航空》杂志主编 徐德康:当时的背景,第一个就是超音速的技术在50、60年代得到很大的发展,所以大家在军用飞机的研制当中,看到的商业飞机的希望
1973年6月3日巴黎航空展的焦点是对于未来航空盟主的争夺表演,参加的双方具有他人无法比拟的技术——超音速。首先出场的是由法国和英国联合研制的“协和”飞机。这已经不是它的第一次露面了,她以低空飞掠和倾斜转弯获得了喝彩。接着是苏联生产的图—144。但是随后发生的一切,使得这次航空展成为历史上最悲惨的航空展之一, 在飞上天后不久,飞机突然在空中发生爆炸并解体,残骸坠落在邻近的村落里,造成了8名村民死亡。对于公众,这次事故的原因至今依然是个迷。当时属于苏联民用航空总局的TU—144机型在此之后逐步退出了民航领域,而协和飞机在这次航展后的第三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种飞机是英法两国启始于1962年的“联合超音速运输计划”的产物,两国的目的是将一种既能远程飞行,又能快速到达目的地的飞行器运用于商业飞行。协和飞机的航线从开通起就只有两条,巴黎往返纽约,伦敦往返纽约,但它却是全球最有名的客运飞机。在飞行时,机舱里这个表所显示的数字是当前飞行速度高于音速的倍数,它时刻提醒着乘客这是惟一可以以高于音速的速度飞行的客机。飞机从巴黎到纽约的飞行时间通常只需3小时15分钟,而普通飞机的飞行时间是8个小时。
《国际航空》杂志主编 徐德康:我们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超音速的话,飞机飞到声音前面去了,声音的波都会堆积起来,不让你飞到前面,就会形成很大阻力。你这个超音速飞机要冲破这个阻力,在外形上技术性非常大,第一机身要细长,所以你看协和号的头很尖,而且机翼不能太大。所以当时的雪英号设计专门开发了一个叫海鸥似的机翼,使这个飞机能够在比较小的面积上产生很大的升力,出现了超音速的飞行。
伴随着协和的并不都是溢美之词,对她指责主要源自协和于生具来的、无法克服的缺陷。协和飞机对于环境的污染从她一问世就遭到了环保人士的指责。协和在超音速飞行时,发动机产生的氮氧化合物是普通飞机的几倍,而且直接排放到了平流层,对臭氧层造成危害。同时协和飞机产生的噪音也远高于普通飞机,1976年纽约和新泽西的港务局迫于环保组织的压力一度拒绝协和飞机的降落。
《国际航空》杂志主编 徐德康:很多国家不允许这个飞机在自己的国家飞,甚至说,飞机在陆地上飞行的时候不能用超音速,只有在大洋上空飞行时,才能用超音速飞行,这样对他的航线的开发很有限制。
设计制造于30年前的协和飞机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飞机技术上的精品,尤其是它的全套自动控制设备,在飞行中能够完全按照地面指令完成空中飞行程序,即使在无飞行员操纵下也能够实现自动起飞降落。但是,空难悲剧依然在协和安全飞行了24年后发生了。法国当地时间2000年7月25日下午4∶44,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协和式飞机(能查到航班号吗?)从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两分钟之后即坠地爆炸,机上109人全部遇难,地面上也有4人不幸罹难。据赶到现场的营救人员称,这架原定飞往纽约肯尼迪机场的飞机冲入了戴高乐机场西南方六公里外戈内斯小镇的一家旅馆中。
《国际航空》杂志主编 徐德康:世界原因并不是飞机本身,而是飞机在跑道上碰到了一个金属块,这个金属块是别的飞机掉下来的,当时跑道没有清理干净。金属块把轮胎弄破了,轮胎弄破了以后,轮胎的零件打在飞机的油箱上面,把油箱给打破了,把飞机点着了。点着以后,飞机的操作室破坏了,所以飞机很快掉下来的。
2001年11月7日,经过彻底的维修和检测后,协和飞机又出现在跨越大西洋的蓝天航线中,但是,协和的再生带来的并不是都是喜悦,根据法航工会的统计,在725空难后, 协和的承载率只有50%,加上维修费用大副提升,运营已经入不敷出。而这仅仅还是开始, 911恐怖事件的发生造成了世界民航业的大萧条,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协和的承载率猛跌至了20%。对于协和来说,2000年7月25日的空难悲剧并不能算是她的致命伤,随之而来的全球航空业的冷冬成为了她最终无法逾越的障碍。这对于在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协和来说是无奈和令人惋惜的。其实,这只美丽大鸟今天的命运在24年前就早有预兆,由于昂贵的造价和维修费用,航空公司纷纷取消飞机定单的,迫使英法两国在1979年9月21日决定停止生产协和飞机。至此,全球只有16架,其中两架原型机、两架实验机,12架生产型客机中,5架属于法国航空公司,7架归于英国航空公司。协和的历史也给了人们许多启示,市场接受先进的技术并不是无条件的。
主持人 水均益:协和飞机骄傲的身影将从蓝天中消失。应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凝结着一代科技辉煌的产品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成为记录历史进步的过去。但是,令人们感到惋惜的是,协和的消失并不是因为他的技术已经过时,而更多的是因为先进的技术在市场上的昂贵,在世界民航业遭受“恐怖袭击”的严重打击下,被迫从蓝天中退出,这让我们感到协和如同一个英雄,在无奈中与今天告别。惋惜中我们相信,超音速民航客机在不远的将来还会出现在蓝天之中,但是,它的出现,需要和平与繁荣,那时候人们如果还能记起今天的这份惋惜,它的名字也许还会被称作为“协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