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往期内容

2003中东·战争与和平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11日 11:27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之世界):

  主持人:6月4日,以色列外交部副部长梅尔跟随沙龙总理前往约旦亚喀巴,参加关系到巴以关系、中东和平的三方峰会,梅尔认为这次会谈的结果将是“双赢”,当他把自己的护照递给彬彬有礼的约旦边境官员时,这位平生第一次进入约旦的以色列人发现自己差不多已经是热泪盈眶了。几个小时后,美、巴、以宣布了会谈的结果,梅尔仍然十分激动:“今天,我亲眼目睹了和平意味着什么,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和平。”任何足以影响世界的事件发生,都是一种变化长期运行的结果;当人们看到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这已经是变化的结果,而真正的发端早就存在于某个地方。最隐蔽的就是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精心策划,稳步推进,目的就是让它成为必须接受的趋势。这一次美国总统布什的中东之行,目的就是期望达到这样的一种效果。

  6月3日,在八国首脑会议上仅仅停留了24小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准时来到位于北非红海西岸的沙姆沙伊赫,这是埃及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布什到达这里显然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完成被称之为中东和平“双脚起跳”的第一脚起跳,目的是为了解决那个被称之为国际政治中最难解决的暴力流血——巴以冲突。在沙姆沙伊赫经过与埃及、沙特、巴林、约旦和巴勒斯坦政治首脑一天的谈判,布什又到达红海北端的约旦唯一的港口城市雅克巴,开始了中东和平的第二脚起跳,同对立多年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总理沙龙与阿巴斯进行双边与三边会谈。布什这两跳的最终目的是将巴以流血冲突,扭转向和平。

  主持人:事实上,有相当多的人已经对巴以之间真正走向和平丧失了信心。包括竞选之初的布什总统,他认为克林顿把功夫用在解决巴以冲突上,无异于弯弓射月。但是现在他开始了自己的中东冒险。如果把复杂多变的巴以冲突比喻成一架绞肉机,那么历史旧怨、现实新仇、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派别争斗、利益之争等等数不尽的矛盾,就是构成两个巨大陈旧齿轮上的齿刃,在每一个齿刃上都沾满了士兵和无数平民的血肉,在此其中还有萨达特总统和拉宾总理这样出色政治家的生命。因为绞杀生命无数,齿轮的齿刃已经变得锋利无比。毫不怀疑,有不少极端分子和别有用心的人,多次通过操作这架机器获得兴奋和利益。然而,无论是冷战中还是冷战后,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始终意图主导中东局势的走向。

  中东是阿拉伯民族的家园,这里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几大文明汇集和碰撞的地方。在人类尚不能用理性解决冲突的时代,这里曾经是扩张和被扩张战争的发端和目标。尤其是在中东发现了现代工业最充足的血库石油之后,争夺中东又多了一层现实利益的争斗。在地中海西南部、中东的一块并不广阔,也不能说是富饶的土地上,是三大宗教的圣地,两个民族的家园。1800多年前,以色列的先祖被罗马人驱逐丧失了这块故土,在随后的千余年中,犹太人饱尝没有祖国的屈辱。

  1896年,一个匈牙利犹太律师的一声呼唤,成为以色列复国建业的独立宣言,1917年英国抛出的《贝尔福宣言》完成了对犹太人建国的国际支持。从此巴勒斯坦这块并不富庶却意味深长的土地,成了是非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战600万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使以色列复国成为犹太民族坚定不移的一个大规模的现代民族迁徙行动。在选择生存建国地点的过程中,建国运动的先导者们曾经注意过南非、阿根廷和乌干达,但是,最终确定的地点仍然是他们的故土和文化根基所在巴勒斯坦。然而从犹太民族历史中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在阿拉伯的历史中形成逻辑。从以色列1948年建国的第一天,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就战争开始了,因为双方有一个共同的、理直气壮的,然而却是必然导致对立的结论,巴勒斯坦是我们世代居住的家园和圣地。在五次中东战争巨大可怕的毁灭面前,期望和平的春芽从饱受战争折磨的心田中破土而出。从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正式签订《戴维营和平协议》后,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全面战争冲突开始逐渐走向以巴以冲突为主的中东局面。

  主持人:从戴维营协议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巴以关系在和平与冲突间摇摆不定,国际社会始终在努力,美国也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需找机会,我相信,一个精心策划的完整方案在布什准备上台前后形成了。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是美国将利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的后果,锻造出一根撬动中东政治结构的杠杆,美国通过自己超强的实力压动、改变中东结构。这个在今天看来是处心积虑的计划,因为恐怖主义疯狂而变得完美,9·11事件为执行这个计划找到了时机,为这根杠杆安放了支点。

  9·11的恐怖袭击使国际社会对阿富汗战争深表赞成,但是对于美英针对伊拉克的战争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人们怀疑,伊拉克战争是美国的精心策划,而这场战争的意图就是引发中东局势的根本性整体变化。当美军攻入巴格达市区的时候,美国并没有宣布战争的胜利,却是已经急切地宣布,解决巴以冲突是美国在中东的下一步计划。随后,有可能给中东稳定构成威胁的伊朗遭受到美国的打压;对解决巴以冲突有可能造成麻烦的叙利亚,遭受到美国的认真挤压,由于黎巴嫩与叙利亚的特殊关系,叙利亚的收敛就意味着黎巴嫩的就范;当美国认为围绕着中东局势和巴以冲突的外围障碍被扫清的时候。

  4月30日,由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共同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摆在了桌面上。人们也许还记得,在去年八国首脑会议上美国就提出了解决巴以冲突的中东和平计划,但是遭到其他七国的冷遇。今天的“中东和平路线图”与当时的和平计划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有所不同的是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完成助跑的布什开始了在中东的起跳。

  主持人:对于这一切的变化,我只能认为这是一个周密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伊拉克战争的胜利是布什起跳的发力点,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与五个“支持和平路线图”的阿拉伯首脑会谈,是第一脚起跳,目的是为下一脚起跳寻找可靠的支点;随后的第二脚起跳是关键的,布什希望创造一个奇迹,就此结束长达55年的巴以冲突。这个契机对美国今天的全球安全战略、对布什本人的政治生涯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什么比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结合在一起的事件,更能够让一个政治家感到更兴奋的了。

  沙姆沙伊赫的第一跳是成功的,六方首脑达成了一致的看法,中东实现和平已经成为这些与此利害相关国家的共识。6月4日,布什动身前往约旦唯一的港口城市亚科巴,与以色列总理、巴勒斯坦总理进行一次至关重要的高峰会谈。谈判选择的这个城市名称的意思是“屏障”,而这次高峰会谈也是一次跨越历史恩怨与现实仇恨屏障的跨越。经过90分钟的会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政府首脑对世界作出了和平的承诺。巴以关系已经又一次站在了和平道路的开端。

  伊拉克战争的胜利能够推动中东的巨大变化,但是否能够改变一切,仍然是一个悬念。所有了解巴以关系历史的人都知道,巴以关系有太多的变数,是一个神经密布而且完全暴露的躯体,在民族、宗教、难民、定居点、建国、土地、水源以及耶路撒冷归属等等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上,任何一点的闪失,都可能造成丧失理智的疯狂冲突,造成和平谈判的崩溃。这种状况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如果这种悲剧性命运再一次闪灵凸现,中东和平计划将很可能再一次以失败告终。

  在约旦亚喀巴进行的美、巴、以三方高峰会谈的地方,从会谈房间走出来到公布谈判结果的地方,要经过一个游泳池,为了能够使三方领导人谈判结束之后,不必绕池而行,从行进道路的正中通过,约旦专门修建了跨越水面的桥梁。为了三个人能够同时通过,桥梁曾经全部推倒重建,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桥梁。现在这座桥梁已经跨过了,但是桥梁这一端开始的路依然布满凶险,人们仍旧为实现真正的跨越提心吊胆。如果巴以和平失败,将很可能激化中东的反美情绪,新一轮的恐怖袭击随时可能发生,众多驻伊美军也将成为各类极端分子争相袭击的最好目标。中东和平,巴以谈判,牵一发而动全局,人们只能谨慎乐观。

  主持人:无论如何,经过这次高峰会谈,令世界感到头疼的巴以冲突终于再次出现曙光,这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世界期望和平最终成为那个地方的正常生活。这时候我会想到我曾经多次采访过的那位巴勒斯坦的老战士阿拉法特,以往所有关于巴以之间的协议都是他来谈判和签字,当新的和平协议在没有自己在场的时候实现签字的时候,这位为巴勒斯坦建国奋斗一生的老人在想什么?他肯定想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亲手升起巴勒斯坦建国的第一面国旗。我还知道,美国对于中东不会停手的,因为通过撬掉萨达姆政权已经动摇了中东最牢固的冲突,那为什么不通过撬动中东,动摇整个世界的均衡呢?但是,这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世界是否果真如此呢?

(编辑:张娜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