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胜利
央视国际 2003年04月27日 17:41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之世界):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全世界已经在密切关注着另一场战争。这是一场没有人可以置身度外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所面临的对手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这就是那个在英文中被称为“SARS”的非典性病毒。
人是自然的产物,然而当人类从他的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自己命运把握的历史。在几十万年的过程中,人类经历了无数劫难;在各种灾难中,除去人类社会本身的灾难例如战争以外,人类生存和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和最长久的威胁就自然本身带来的灾难,自然灾害和疾病。而在这些人类的大敌之中,传染病以其神秘多变的面目、极强的传播性,如同一个幽灵不断地残害着生命。
20世纪人类科学的胜利,清除、降服和控制了许多长久以来危害生命的传染性疾病。19世纪传染病死亡率占到疾病的死亡总数60%,从20世纪的中期开始,这个数字大幅下降到10%以下。人类的健康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安全状况中。然而,在人类进步发展的同时,自然微生物也在变化,“SARS”病毒的出现证明了这个事实,传染病仍然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专家访谈 病毒学专家李德富:所谓传染病就是指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还有像寄生虫、钩状螺旋体。这些病原微生物感染给人的肌体以后使人发病,而且这种疾病可以进一步扩大,进行传染、传播。这就是传染病。
在人类的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多次烈性传染病的严重流行,重温那段历史,至今仍令人触目惊心。其中鼠疫、天花和流感都是曾经夺去过千百万人生命的杀手。
流行性感冒也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有流行性感冒流行的记载。400多年前,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次流感大流行使六万人死亡,惊慌的人们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所以将这种病命名为“Influenza”,意思是“魔鬼”。 在医学没有发现这个魔鬼就是流感病毒之前,人类社会对流行性感冒几乎是束手无策。
在多次爆发的流行感冒中,流给这个世界印象最深的是1918年那次世界范围流感大爆发。全世界在这次流感大流行中死亡人数高达两千万,比当时刚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还要多。
天花在今天已经绝迹,但是这种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曾经肆虐横行、造成过难以想象的灾难。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上,就可以见到天花的疤痕。中世纪时,天花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10%的人死于天花,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脸上有麻点。粗略的统计,到十八世纪的时候,欧洲人死于天花的人数高达一亿五千万以上。
除了以上几种传染病,霍乱、疟疾、白喉、肺结核等许许多多的传染病,在历史上也曾一次次地袭击人类,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当人类对自然环境缺乏科学认识的时候,自然令人感到恐惧,生命也是脆弱的。为了安全的生存,人类从来没有停止对自然和生命规律的探索。
但是直到现代医学出现之后,传染病才遇到人类主动的回击和有力的控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逐渐从恐惧中摆脱出来,生命变得更加坚强。
在防治烈性传染病方面,天花的防治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的昔日的无奈和恐惧与今天的胜利和骄傲。这个恶魔在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地横行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轻而易举地夺走千百万人生命的,而今天它已经被封闭在实验室的容器中,在严加看管中静静地证明着人类科学的胜利。
在12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古籍中已经出现了关于种痘的记载。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免疫防治行动。十七世纪时,在清代康熙皇帝的大力推广下,接种防治天花的人痘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当这种初级的防疫方法传到欧洲之后,当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种痘法:“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个习惯,这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但是,在当时的医学发展水平状态中,在没有化验和精确量化的条件下,接种人痘仍然是一个存在危险的防治传染病的方法。
1768年,在英格兰的布里斯托尔市,医生爱德华琴纳在一次看病时,偶然发现许多乡村挤牛奶的农妇手上都长有牛痘,而这些农妇从来没有染上过天花。这种自生自灭对人没有什么危害的牛痘却可能预防天花。
琴纳由此得到启发,想到这可能是牛痘使他们对天花产生了抵抗力。 1796年5月14日,琴纳首次从正在患牛痘的挤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浆接种在一个八岁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接种部位生了一个典型的牛痘。六周后,琴纳特意给这个男孩接种天花痘浆,结果这个男孩安然无恙,证明他对天花已经有免疫力了。经过反复试验,证明接种牛痘后确实能预防天花。
19世纪初,接种安全无害的免疫方法—接种牛痘的技术在欧洲许多国家推广开来;随后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种普遍使用的科学免疫的方法。
1967年,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对天花这种已经造成千百万人死亡的传染病,展开全球攻势;在以后的十年中,共使用了2500万支疫苗。1977年,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名天花病人在索马里被治愈了,人类终于彻底摆脱了一种传染病恶魔。今天,天花病菌只在实验室中被当做需要小心保护的样本而存在。
李德富:有些致命因子微生物是有中间宿主,比如像脑炎,乙型脑炎,是通过蚊子,而且除了人以外,猪也是它的中间宿主,所以你要把这个疾病消灭掉,因为涉及蚊虫的问题,涉及中间宿主猪的问题,这样难度就比较大。没有中间宿主的,对传染病的控制就相对比较容易一些,所以现在比如说,像天花已经消灭了,小儿麻痹基本也消灭了,麻疹现在控制也比较好,这都属于这类病毒。
在传染病杀害人类的众多凶手中,鼠疫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传染病,这种传染病曾经造成我们今天人类难以想象的灾难。但是,曾经三次大规模袭击人类的鼠疫在19世纪末最后一次流行时,现代医学已经开始了反击。人们已经从科学中学到了一些对传染病进行有效控制和诊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医学已发现了鼠疫的病原体,初步弄清了鼠疫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所以人类社会能够比前两次鼠疫流行的时候采取更加迅速、彻底的防治措施,而且,加强了国际检疫措施,人类与鼠疫的斗争进入了科学阶段。从此以后,鼠疫再也没有大规模地爆发过。
流行性感冒被简称为流感,这是一个始终伴随着人类的传染病。在缺乏有效医药的时候,人们只能依赖自身的免疫抵抗能力度过感冒流行。1918年全球流行感冒的巨大杀伤力使这个世界意识到这种传染病的威胁。后来,医学发明了抗生素帮助人们对付流行性感冒,但是,人类对流行性感冒始终缺乏科学的认识,只是到了1933年,现代医学才真正发现了流行性感冒的病毒;这时人类医学中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学科免疫学。通过免疫学人们已经成功地阻止了天花、白喉、狂犬病等多种传染病,而对于流感病毒,人类医学也找到了更为有效的免疫药物,疫苗。
李德富:病毒经过处理以后,把病毒灭活,或者把毒力减弱,或者把毒力灭掉,然后这个抗原就对人没有致病作用了,但是进入人体以后,又使人能产生抗体,或者细胞免疫的功能,这种抗体和这种细胞免疫的这种功能,能够抵制新的同样病毒侵袭的作用。
在推广疫苗的同时,世界也确定了一种更较有效地防御措施,全球传染病检测系统。
1918年流行性感冒悲剧发生后的第30年,也就是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实施流感监测计划,力图使人类避开全球性的流感杀手。
到今天,世界卫生组织从事全球流感监测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种不间断的全球性检测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流感病毒经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流感病毒具有难以预料的变异性特征。当病毒变异了,疫苗的免疫手段也要相应做出调整。流感的监测网络使我们有希望在某一种新病毒出现之前采取措施。这是一个人类的行动。
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发现和发明了许多种治疗疾病的药物和手段,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在科学的指引下,人们知道了健康与卫生的关系,人类社会建立了严密的医疗保健体系,在今天,健全、有效和完善的保健医疗体系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人们史无前例地建立了操纵和控制人类生活条件系统,这种行动在最近的六七十年尤为突出。人们通过改善城市以及乡村中的公共卫生系统、普及个人卫生教育等手段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爆发的可能性和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在这种行动中,新中国取得成绩令人感到惊叹。新中国建立初始就开始了全国性爱国卫生行动,除四害、灭蚊蝇等卫生行动在全国各地持久展开。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中国,血吸虫病对于人民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病害流行地区遍及江苏、浙江等十二个省区,患病人数约有1千多万,受到感染威胁的人口则在1亿以上。但是通过中国政府组织民众进行大规模的清除污染源等预防治疗工作,这种疾病在短时间内基本被消灭。麻风、霍乱、鼠疫、水痘、白喉和肺结核等传染病也曾经是危害中国人的传染病,但是,在政府重视科学和组织、全社会动员积极防治过程中,这些疾病已经被完全治愈和控制。在几十年前尚且处在农业社会阶段,而又具有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是人类现代文明社会的骄傲。
病毒学专家李德富:再比如像麻疹,过去婴幼儿麻疹的病死率还是很高的,
发病率也很高,经常造成大面积流行。但是由于麻疹疫苗研究成功以后,现在在全国我们国家麻疹基本上得到控制,很少造成大面积流行。个别病例当然有,但是爆发流行的情况很少。
非典型性肺炎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又一次全球流行的疾病,但是在世界目前大大超过以往的全球医学科学体系面前,导致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被锁定。4月15日晚上11时,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传染病研究所合作,在中国首先完成了“非典”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
为了捕捉和战胜这种在医学史上尚不为人知的致病病毒,全球的科研工作着进行前所未有的合作。在对抗共同的敌人“SARS”的时刻,人类社会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2002年年底,非典型肺炎在亚洲被发现。
2003年3月,攻克非典型肺炎的实验室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设立。
4月2日,引起非典性肺炎的病毒的基因组被确定。基因组排序工作也随之展开。
4月11日,导致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被初步认定是一种冠状病毒。
4月12日,温哥华的研究小组宣布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排列被找出,并在网上公布。
4月14日,亚特兰大的研究小组也宣布找出了冠状病毒基因组图。
4月15日,中国科学家在中国完成了“非典”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
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引起非典性肺炎的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这种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通力合作,研究对付非典性肺炎的药物和治疗手段。
病毒学专家李德富:找到非典型肺炎这个病原体,比如它是冠状病毒,我们可以直接去研究病原体,研究它的结构,分析它的性质来控制它。如果说将来我们这个病毒把它研制清楚了,我们可以制出一种疫苗给人免疫,在新疾病来以后就可以抵制新的冠状病毒感染了。首先必须把这个病原搞清楚,把它的性质搞清楚,才能进一步怎么研制它,怎么来控制它,最后消灭它。
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巨大的鼓舞。人类从发现艾滋病到最终确定分解出艾滋病毒基因用了长达数年的时间,有效治疗方法的问世是在艾滋病发现的20年之后。然而,针对非典型性肺炎从发现病症到病毒基因图谱的完成,仅仅用了几个星期。这样的效率是空前的,令人在惊讶中充满对现代科学的敬意与感动。
4月17日至18日,来自全球9个国家的13个实验室的科学家齐聚日内瓦,规划未来的作战方略。中国科学家也在这支队伍中。
这些成果表明,全球科研专业机构已经对“SARS”病毒撒下天罗地网。现代世界对于战胜和控制这种病毒的胜利是必然的。这是人类的胜利。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专家洪涛:目前控制可以说是在人类历史上登峰造极的水平,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一个时代,这么高的技术来控制传染病,过去的基础是比较严实一些,很长时间,自从分子生物学上个世纪50年代起来以后,除了很多新的防治手段、诊断手段。用基因技术去分析,用基因药物治疗,我看你这个细菌,或者你这个病毒,你主要产生抗体的蛋白质表面的哪一个(抗原),我针对你那一个(抗原)我制成亚单位疫苗,专治你这个,把你封住,你就没有了。
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证明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
186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病毒理论奠定了现代免疫学基础。
1885年,疫苗第一次在人类身上使用。
1928年,世界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应用于治疗。
1953年,DNA的分子结构被发现,这开启了人类基因工程研究的新时代。
1977年,天花病被消灭。
2000年,包含人类所有遗传密码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经制成。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全部完成。
以上的每一项发明,每一次进步,都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我们一定会战胜“非典”
反击SARS病毒是一次协调统一的全球性行动,在这个行动中我们看到现代科技的效率和力量,看到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团结一致反击共同的敌人,这是人类精神。在这种积极、科学的共同行动中,已经建立和掌握了现代科技的手段的人,必定能够取得这场特殊战争的胜利。毫无疑问,反击病毒的全球行动已经在极短的时间内走出了关键的几大步,正在接近成功,同样毫无疑问的是,相信终有一天人类将找到有效对付SARS病毒的武器,从而证明人类的又一次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