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山雨欲来伊拉克

央视国际 (2002年03月25日 17:52)

  主持人:切尼已经结束中东之行,不管他自己公开怎么说,切尼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中东11国对美国伊拉克政策的支持。在当年的美国总统老布什谋划实施沙漠风暴的时候,切尼作为美国的国防部长,也曾经肩负类似的使命到这些国家游说。时隔11年,世界和中东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是,伊拉克的变化远不能让美国人舒心。萨达姆更是历经风雨,依然故我。

  (就在切尼宣布将出访中东之前几天,一家英国报纸报道: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准备申办2012年奥运会。

  伊拉克政府已宣布了建造一系列大型体育设施的计划,包括在首都巴格达建造一个占地125万平方米的奥运城以及达到国际标准、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大型体育场。巴格达的官员还特别强调,场馆的设计与建造将采纳国际认可的英国和美国标准,连厕所也不例外。

  萨达姆总统已经表示要与美国的申办城市一决雌雄。)

  主持人:在美国军事打击的风声越来越紧的时候,伊拉克的这个举动或许会让许多人感到莫名其妙。如果你读了据说是这位60多岁老人亲自创作的长篇爱情小说之后,对此就不会十分惊讶。萨达姆决不缺少想象力。

  在入侵科威特,成为美国的死敌之后,经过生死存亡的11年,伊拉克时常显示那种被许多人称为悲壮的生命力。这只能归功于萨达姆-侯赛因,一位底格里斯边河农民的儿子。

  (1937年4月28日,萨达姆出生在伊拉克撒拉丁省一个贫困的农夫家庭,像许多村里的孩子一样,萨达姆甚至没有读书的机会。在十岁之前,他目不识丁。

  在当军官的叔叔引导下,萨达姆在中学时代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加入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经历了多年的流亡,监禁之后,当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最后在1968年掌权的时候,31岁的萨达姆成为伊拉克副总统。他的名字开始与伊拉克的兴衰紧密相连。

  在1979年成为伊拉克总统前的11年中,萨达姆副总统显露了非同一般的能力。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深得总统贝克尔的信任,他掌管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府部门,包括农业,与库尔德人关系,石油,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劳工部门,最重要的还有安全情报机构。

  熟悉当年这位伊拉克副总统的人士回忆,对目标追求执着并不择手段,具有超凡的组织能力是萨达姆的过人之处。)

  主持人:1979年,贝克尔以健康理由离开了伊拉克总统府,萨达姆-侯赛因登上了伊拉克国家元首的宝座。随后的23年,伊拉克是先后两大国际焦点的中心,先是1980年到1989年与伊朗大战10年,紧接着,1990年至今,从入侵科威特开始成为美国最难对付的死敌。

  (在两伊战争期间,虽然伊朗这个对手并不是不堪一击,但是萨达姆可以说是左右逢源,利用阿拉伯与波斯两大民族历史上的纠葛,在保卫阿拉伯利益大旗下,伊拉克得到了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全力支持,海湾国家援助的大量石油美圆为伊拉克换回足够的军火,同时,西方对伊朗霍梅尼政权的敌意使他们与伊拉克打得火热。当两伊战争结束的时候,萨达姆手下的伊拉克军队已经是屡经沙场,兵强马壮。)

  主持人:当伊拉克出兵科威特并且在海湾战争中败北之后,包括许多世界政要在内的很多人普遍认为萨达姆的日子已经是屈指可数,但是,这一数就是11年。如果说,入侵科威特是萨达姆一生中最大的失误的话,那么,从那时开始,萨达姆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路上,走得虽然不太顺利,却从没有乱过方寸。

  (不管在海湾战争之后,萨达姆的长远目标是什么,其最大的障碍就是联合国的经济制裁,为了尽早解除制裁,伊拉克在国际舞台上采取了刚柔并进的策略。

  对美国主导的武器核查,伊拉克的态度不断强硬,在1998年,虽然遭到了美英联合军事打击,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至今依然被拒之门外。

  萨达姆最近十分精神地会见了越南国家副主席,会见中他说:美国无法让伊拉克人屈从,更无法打败他们。美国人不是曾经被贫穷的越南人民打败过吗?

  同时,伊拉克与阿拉伯世界和周边国家相处得相当温柔。

  在巴以冲突中,萨达姆大声抨击以色列,声称不惜与以色列决一死战。结果,在普通阿拉伯人心目中,他成为了英雄。2000年10月阿拉伯国家联盟在海湾战争结束之后首次邀请伊拉克参加首脑会议,虽然萨达姆没有出席,但是伊拉克代表团给巴勒斯坦兄弟们送去了8亿8千万美圆的厚礼。在流血冲突中死去的每一位巴勒斯坦人的家属都会收到来自伊拉克的5000美圆。

  对于欧洲,萨达姆也有自己的一套,除了不时邀请各国议员和记者实地感受伊拉克人民在制裁下惨不忍睹的生活之外,在欧元开始流通的时候,萨达姆下令将所有存在国外银行内的石油收入全部从美圆转存为欧元,损失数千万美圆的转存费用也在所不惜。)

  主持人:一面与美国作对,一面广为亲善,一面为百姓痛苦大声疾呼,一面又为巴勒斯坦烈士慷慨解囊。11年后,伊拉克的国际处境已经是今非昔比了。早日解除对伊拉克制裁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不过,美国仍然坚持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伊拉克的确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依然是世界和平的一大威胁。在美国人看来,除了动武,已经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除掉萨达姆。

  (当年,老布什没有下决心在海湾战争后期一鼓作气消灭萨达姆政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取代萨达姆成为伊拉克这个重要国家的领袖。一个四分五裂,内战不断的伊拉克是美国不愿看到的。11年后,问题依然存在。

  反对派们不仅在国内毫无影响,在军事上更是手无缚鸡之力。

  两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伊拉克解放法案》,向萨达姆的反对派提供7800万美元的巨额援助。但是这些散居在欧美的反对派却实在是一盘散沙,最大的派别“伊拉克国民大会”中就包含了近百个大小派别,而且它唯一的国内活动基地居然在1996年被萨达姆的部队彻底剿灭。

  多次政变图谋的流产已经证明萨达姆情报机构的效率。199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推翻萨达姆计划的败露,使得100名有牵连的伊拉克军官被军法处置。西方经常将这样的事作为萨达姆残暴的证据。但对伊拉克来说,这只是叛国者的应有下场。

  一位反对派领导人曾灰心地表示:“如果你找到3个人组织政变,那么这3个人都会把政变计划悄悄地告诉萨达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另外两人肯定会告诉萨达姆。”)

  主持人:军事专家分析,美国要彻底推翻萨达姆,即使在高科技军事装备的支持下,地面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这至少需要20万军队。这样规模的军队调动所需的时间,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现在,一切还没有开始。萨达姆依然有时间继续他与美国玩了十多年的猫捉老鼠。他明白时间对谁有利?

  (面对顽强不屈的伊拉克,西方有人寄希望于萨达姆先生身体不佳,因病退出他与美国的这场角逐。每当这种预言甚嚣尘上的时候,萨达姆总是让世界刮目相看。

  这样的场面对伊拉克人并不陌生:西方报道中身患癌症,曾经中风的萨达姆,身着军服,检阅军队,他含着粗大的雪茄,单手用步枪朝天鸣枪,不时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这样的检阅时常持续十多个小时。)

  恐怕所有的人都知道伊拉克如果申办2012年奥运会会是什么结果,但是显然萨达姆并不在乎,对伊拉克人来说,重要的是过程,与其他国家不同,伊拉克更希望让世界看到那里的贫困,由美国制裁造成的贫困。在早日解除制裁的奋斗中,萨达姆和伊拉克可以做任何事,除了向美国低头。

  山雨欲来伊拉克

  主持人:随着塔利班政权垮台,阿富汗局势趋于稳定,人们一直在分析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下一个反恐行动的目标在那里?最近,很多迹象表明,这个目标似乎越来越清晰,国际分析认为美国反恐行动的第二个目标极有可能就是伊拉克,尤其是美国副总统切尼刚刚结束的中东之行,似乎在一站一站地证明着这种判断。

  (3月10日,就在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表示坚决拒绝联合国武器核查机构进入伊拉克的第二天,美国副总统切尼开始了引人注意的中东之行。在切尼10天的访问行程中,除英国外,其余都是中东国家,包括约旦、埃及、以色列、沙特、科威特、巴林、阿联酋、阿曼、土耳其、卡塔尔和也门等,其中4个是伊拉克的邻国。

  在切尼的中东之行过程中,伊拉克这个名称不断出现在切尼的公开讲话中,尽管切尼否认美国已经制定了打击伊拉克的计划,但是他不断的用战争这个字眼警告着伊拉克,要避免战争和减轻人民的灾难,就必须彻底履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进入该国,并尽快释放科威特及其它国家的战俘。)

  主持人:切尼开始中东之行的第二天,恰逢“9·11”事件半周年。3月11日,美国在白宫举行仪式纪念活动,与此同时,在英国伦敦的唐宁街10号,布莱尔首相同来访的美国副总统切尼举行会谈。大洋两岸的这两个活动发出了同样的信号:反恐行动进入第二阶段,下一个打击目标指向伊拉克。

  (布什总统在纪念“9-11”事件半周年的讲话中,有一个不同以往的内容,第一次把恐怖主义和正在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联系了起来。布什清楚地表明:反恐联盟必须采取行动,绝不允许恐怖主义控制大规模杀伤武器。布什在讲话中没有像指出邪恶轴心那样,点出伊拉克的名,但是在伦敦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讲得比较明白,他说:伊拉克对世界是个真正的威胁。伊拉克得到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对世界是个真正威胁。布莱尔呼吁反恐联盟的伙伴们要对解决这个问题作好准备。)

  (布莱尔同期:现在是我们讨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的时候了。)

  主持人:销毁大规模杀伤武器,恢复联合国在伊拉克境内的武器核查,一直是美国对伊拉克揪着不放的重要问题。海湾战争之后,美英以伊拉克拒绝武器核查为由,对伊拉克进行了多次空中打击。阿富汗局势平静之后,正当人们猜测谁是下一个目标的时候,美国又从恢复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核查入手,开始对伊拉克施加压力。然而,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在3月9日公开表示,联合国武器核查机构重返伊拉克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次讲话似乎把冲突推到一个双方必须摊牌的地步。国际分析认为这也许正是美国希望出现的一种局面。

  (国际间出现这样的分析并不是空穴来风。自从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始终把伊拉克当成必须严厉管制和打击的对象,不间断地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在联合国对伊拉克实行制裁10年后,2001年美英又提出对伊拉克实行既不影响人道主义原则,又可以严加管束伊拉克发展军备的石油换食品方案,即所谓“聪明制裁”,这种聪明对伊拉克来说是一根收得更紧的绳索,伊拉克表示坚决反对,同时停止执行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

  (阿齐兹同期:他们制裁我们,将非法的禁飞区强加给我们,在未经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轰炸我们,现在他们又想让核查人员进来,对此我们明确的答复是,对不起,不行。)

  3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于当地凌晨通过1397号决议,国际分析认为,美国积极推进这项支持巴以实现停火谈判、最终建立巴勒斯坦国的决议形成是别有用心的,醉翁之意在于腾出手来对付伊拉克。美国的用心不仅遭到海湾国家、阿拉伯世界的明确反对,就是欧州各国也表示不能接受,声明不参加下一步的所谓反恐行动。

  关于美国将要向伊拉克动手的推测,早在阿富汗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就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定论,随后,西方媒体不断透露出有关美国打击伊拉克的各种计划。所有的信息表明,美国也许不会大张旗鼓地再打一场海湾战争,更有可能的是,通过一切办法推翻萨达姆政府,使伊拉克改朝换代。这种情况有多大的可能性,将会引起什么连锁反应,今天我们请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教授朱锋,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主持人:朱教授您认为这么多的信息之后,最终现在美国人到底会不会对伊拉克动手呢?

  朱锋:从要打伊拉克而进行的军事准备来看,特别是在指挥方面,军队的军力的调动方面,应该说基本已经到位。我们再来看基本的政治方面,最近美国也在不断的造势,包括我们说3月20号,美国中央情报局长表示伊拉克甚至可能参与“9-11”事件。而且前几天的《华盛顿邮报》也特意刊登文章说,伊拉克很可能和基地组织早就有勾结。所以现在无论从政治、外交、军事,包括到宣传机器上,美国都要为他即将要发动的这一波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目前在大张声势。我觉得这样的军事行动可能不太远。

  主持人:那他这个理由到底在什么地方?或者说他去用于说服国内,包括国际上的各种反对他对伊拉克动手的这种呼声,他的理由到底在什么地方?

  朱锋:我觉得美国现在打伊拉克,在于美国目前的防务领域的一个非常盛行的观点。就是如果美国现在不打伊拉克,那么以后将再也没有机会打伊拉克,因为美国现在为了反恐,集聚起了大量的军队,而且获得了有效的所谓国际反恐联盟外交和政治的支持。而且伊拉克经过海湾战争10年以后,无论政治上和它的军事实力,和经济上,都空前的孤立。

  (1990年8月2日,10万伊拉克部队越过科威特边界,迅速占领科全境,从而引发海湾危机。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否则国际社会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1991年1月17日凌晨,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40天后,1991年2月27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海湾危机的12项决议。海湾战争遂宣告结束。海湾战争作为现代战争成功战例载入战争史册,而伊拉克因为侵略战争行为至今仍然受到联合国的经济制裁,这种制裁包括要求伊拉克销毁和停止发展大规模杀伤武器,禁止拥有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导弹。)

  主持人:朱教授,您感觉从根本上来讲,美国现在打伊拉克,它真实的目的,他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想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它自己想获得什么东西?

  朱锋:美国的真实目的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称之为政府替换,彻底把萨达姆赶下台。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反扩散,所谓的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第二个,我也相信,这样一个对伊拉克的直接的军事行动,也会使美国在今后对有可能再出现的恐怖国家,或者是流氓国家,采取这种军事行动的时候,有很好的示范的作用。

  主持人:如果美国要对伊拉克动手的话,你感觉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海湾战争10年前的战争模式?还是说现在的阿富汗的这种战争模式?

  朱锋:美国现在要打伊拉克,你这个说得非常好,就是一定要像阿富汗模式那样,出动地面部队,对美国来说,又要打一场代价最小,消耗最小,人员伤亡最少的这样一个战争。

  那么他的真正的成功性在哪里?一方面如何培养一个强大的,类似阿富汗北方联盟那样的,一个反萨达姆的伊拉克境内的反对派。第二个,地面的直接行动,美国到底下决心准备派多少部队,如果说这两个问题可以解决,我相信美国会在打伊拉克的时间表上会更为提前。

  主持人: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中东的巴以之间的和谈,似乎也被搅了进来。这次切尔尼在中东的访问当中,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试图在巴以之间能够达成什么样的停和的协议,这个也被人们普遍的认为,是在为打击伊拉克做另外一个战线上的一种铺垫的准备,您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朱锋:如果现在的巴以冲突,进入新的流血的恶化时期,而且糜烂,不可收拾,我相信这对整个阿拉伯事件的反伊情绪,不和美国合作,包括对美国发自内心的这种中东政策的一种厌恶和反对,都会随着水涨船高而加强,所以就会使美国打伊拉克这个基本的战略目标受到干扰、影响。所以我相信这次切尔尼出访中东的很重要的外交目的,就是尽量把巴以冲突和美国准备在伊拉克动手,看作是两个过程,两个方面。

  主持人:在美国副总统切尼中东之行的同时,伊拉克副总统、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和副总理先后出访各个阿拉伯国家。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萨达姆首次同时派出三路特使出访。这种空前的外交行动的目的,显然是针对美国可能发生的军事打击采取的遏制行动。前不久,在恢复对伊武器核查问题上立场强硬的副总统拉马丹口气变软,表示如果联合国方面能制定一份武器核查的限定时间表及核查场所名单,伊拉克将同意恢复武器核查。伊拉克这样先硬后软的举动已经有过多次,这一次是不是能够阻止已经咬牙切齿了10多年的美国迈进伊拉克的脚步?国际分析的结论是很难。

责编:晓星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