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硝烟的变奏
央视国际 (2002年04月02日 17:52)
2002年3月29日上午,数十辆坦克,装甲车和推土机将阿拉法特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总部团团围住。
下午,以军坦克对阿拉法特总部建筑进行炮击,并捣毁围墙;
随后,以色列士兵进入大院,与巴勒斯坦警卫人员发生枪战。
傍晚,以色列军队基本控制巴勒斯坦拉马拉总部,阿拉法特转入总部地下室;
以色列总理沙龙当天声称,阿拉法特是以色列的敌人。以方将对阿拉法特实施完全的隔离。
以色列军方宣称,将对巴勒斯坦展开“全面的”、“彻底的”军事行动。
以色列军方已经开始征召预备役军人,这是自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20年来的第一次。
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围困中通过电话向各国领导人呼吁立即采取行动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野蛮侵略。
主持人:这些发生在过去48小时的让世界震惊的事件呈现了这样的事实,就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持续了18个月的流血冲突处在急剧升温的危机状态,中东政治温度计的水银柱随时可能冲破极限。
立场尖锐对立的巴以双方领导人对他们所处境地的说法令人痛心的一致,战争。巴勒斯坦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沙龙都表示已经处在战争状态。
过去的一周曾经被期待是迈出和平步伐的一周,世界希望在黎巴嫩首都召开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会议的成果能推动中东和平的重新启动。但是当这一周过去的时候,世界牵挂的却是以色列炮口下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
这种强烈的反差集中反映了中东矛盾错综复杂的现实。既出人预料,又在意料之中。
解说配画面:就在过去的一周开始的时候,在许多人看来,和平的希望依然可能出现。
星期三,阿拉伯国家联盟第14次首脑会议将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召开,它的会期在一年前就已经确定。成立于1945年的阿拉伯国家联盟是当今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埃及首都开罗。经过57年的风风雨雨,它的成员国由当初的7个国家发展到目前的22个阿拉伯国家。依照《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作为阿拉伯国家最高级别会议的首脑会将商讨地区性重大问题。
主持人:本届例会虽然在一年前已经确定,但在震惊全球,也对阿拉伯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911恐怖袭击之后,会议自然引起世界的关注。当开幕日期逐渐临近的时候,两件重大事件更使贝鲁特峰会显得格外重要:一,是被以色列软禁的阿拉法特能否与会;二,是沙特王储阿卜杜拉提出的和平方案命运如何。
解说配画面:自2001年12月开始,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便在以色列的坦克炮口下失去了行动自由。闯进阿克萨清真寺,引发巴以之间流血冲突的沙龙出任以色列总理之后,采取了不断强硬的立场,在冲突不断升级的形势下,为重开和平谈判单方面不断设置先决条件。限制阿拉法特行动自由成为沙龙逼迫巴勒斯坦人就范的极端手段。
在流血冲突愈演愈烈的时候,今年2月中旬,沙特王储阿卜杜拉提出了新的中东和平方案。方案提出在以色列从它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上撤出之后,阿拉伯国家将与它实现全面关系正常化。这是阿拉伯国家首次提出的与以色列全面共存的现实方案。
无论对被剥夺了行动自由的阿拉法特,还是对争取得到阿拉伯兄弟们认可的阿卜杜拉方案,定于3月27日召开的贝鲁特首脑会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主持人:如果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能够成为现实,阿拉法特能够前往他20年前被以色列军队驱赶离开的贝鲁特参加会议,22个阿拉伯国家能够一致采纳沙特王储的和平方案,中东和平这个世纪难题的确可以说是真正露出了最终解决的曙光。但是,世界能够如愿以偿吗?
解说配画面:3月26日,贝鲁特峰会开幕的前夜,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一项声明宣布,阿拉法特决定留在拉马拉,不参加定于第二天开幕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声明说,阿拉法特不能接受勒索,不能接受以色列的条件。
巴勒斯坦新闻部长拉布对记者说:“阿拉法特总统仔细研究了现在的形势,决定不能屈从以色列的条件。”
阿拉法特做出的决定,是对几小时前以色列总理沙龙所公开声称的阿拉法特前往贝鲁特条件的回应。
(巴勒斯坦大使相关言论)
记者:以色列不让阿拉法特去,提了一大堆条件,比如很多条件,比如说让阿拉法特宣布停止武装斗争,很多条件。人们就说阿拉法特是不是有可能,可以接受这些条件呢?
大使:你看看有没有什么真正的,就是有合理的条件,他要求什么呢?就是让阿拉法特宣布,就是停止什么冲突,早就宣布了,并且你看看有一段时间,为了实施“DNTEK”计划,以色列提出来,7天全部的全面的平息。前一段的时间,我们平息了20多天,不是7天,没有任何宣布,
我们完全反对暴力活动,反对恐怖活动,但是什么是恐怖活动,在国际管理法所所作所为的以色列就是国际恐怖没有给他描写,国际恐怖就是以色列进行的。
解说配画面:3月26日傍晚,沙龙在接受一家以色列电视台采访时说,目前让阿拉法特“恢复自由”的时机尚不“成熟”。
沙龙说,只有阿拉法特亲口用阿拉伯语公开宣布停火,并呼吁巴人民结束针对以色列的暴力活动,自己才有可能下令允许阿拉法特自由出入巴勒斯坦自治区。阿拉法特即使能够参加27-28日举行的本次会议,但如果发生新的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以色列将保留禁止阿拉法特返回的权利。”
阿拉法特接受采访:他们施加给我的条件,如果你在我的位置,你会接受吗?我做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告诉你的人们,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实,我们的人民正在遭受多大的痛苦,我们也是人,我们现在是世界上唯一的在被占领状态下生活的人们,你能理解这意味着什么吗?不要忘了这是真正的恐怖主义,真正的占领。
解说:面对不断发生的自杀性爆炸事件,以色列政府坚持阿拉法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他们对巴勒斯坦方面的现实情况非常清楚。
佩雷斯:我认为我们面对的,也是巴勒斯坦人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没有一个能够掌控所有武装力量的权力中心,有好几个不同的组织,他们不完全听命于阿拉法特,各自为战。我们要求阿拉法特先生建立一个权力中心。
我可以非常坦率的回答你,我们知道阿拉法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通过美国特使津尼要求他做他能做的,
他在一个晚上就可以做到
现场记者梁玉贞报道:这里的舆论普遍认为,以色列方面开列的,巴勒斯坦方面无法接受的条件,是阿拉法特出席贝鲁特首脑会议的根本障碍。
在26日,会议召开的前一天,贝鲁特一家报纸刊登了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专访,穆巴拉克说:“如果我是阿拉法特,以色列人告诉我说,去参加峰会吧,那我可不去。因为以色列人很可能不会让阿拉法特回去。”沙龙后来的电视讲话证明了穆巴拉克总统的判断。
穆巴拉克总统也没有参加本次峰会,27号他在埃及国家电视台发表的声明中说,他不参加贝鲁特阿拉伯峰会是为了声援被以色列禁止与会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表明与他团结一心。
主持人:目前拉马拉的现实证明了穆巴拉克和阿拉法特对局势判断的洞悉能力,他们与沙龙这样的以色列右翼强硬派毕竟已经较量多年。
在以色列的阻挠下,阿拉法特最终没有出席本次首脑会,包括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内,与会的阿盟22个成员国中,总共有12位首脑缺席。
但这并没有妨碍所有成员国对沙特和平方案的支持。当为会议做准备的阿盟各国外长会议讨论了方案之后,首脑会开始前,国际社会已经普遍对阿拉伯国家史无前例地走到一起,一致同意与以色列通过和平谈判实现共同生存的决议表示乐观。
解说配画面:沙特和平方案通过美国一家报纸向国际社会透露之后,引起了世界的积极反应,甚至以色列政府官员也表示将仔细研究。这是因为,这个方案实际上承认了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如果被所有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认可,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进展。
同时,更引人注意的是,沙特的方案没有过多地涉及中东半个多世纪矛盾冲突留下的争端细节。这种形式上的简单和模糊恰恰表现了一种积极的新意,就是寻求对土地换和平原则的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就细节问题展开谈判。
按阿卜杜拉王储的一位政治顾问的话说,和平方案之所以有能量,就在于它简单明了地聚焦于问题的实质:土地换和平。
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方案的重点在于确认一个总的原则,细节问题是未来谈判要解决的问题。
佩雷斯:我们希望阿拉伯首脑会议能够原封不动地接受沙特提出的和平方案,因为如果对沙特的建议添枝加叶,那么原有的一些立场就会使和平方案毁于一旦。沙特的和平方案中有一点是非常积极的,那就是与阿拉伯国家实现和平,与以色列实现和平,以色列撤出在战争获得的领土的时机已经来临,这很好,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会遵守联合国242号、338号决议。第二点是他们在提出建议时,并没有机械地提出如何实施这一和平方案。
它不涉及到难民和定居点问题,他提出的是一个基本的框架以实现一种总体的气氛。
解说配画面:28日,阿拉伯国家联盟第14届首脑会议通过了《贝鲁特宣言》,一致确认沙特阿卜杜拉王储和平方案,方案由此成为阿拉伯国家共同的中东和平方案。
沙特驻华大使相关言论:现在我们将这个信息传递给全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阿拉伯是和平的寻求者,而不是象某些媒体描述的那样是杀人的侵略者。事实上我们是和平的寻求者。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使信息清晰,让以色列明白只要他们撤军就会有和平。他们在占领,每天都在杀人。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做?有人占领了你的土地,你会怎么做?他们有先进的武器,训练有素,我希望他们将科技用于发展经济,这比占领,杀人好。
记者:您认为在将来,如果和平有了进展,和平方案得到实施,您认为沙特有可能同以色列建交吗?
大使:是的,只要他们撤军,那为什么不呢?只要他们撤军,其他问题都会解决,那为什么不呢?我们追求和平,很久以前就是,但是你不能占领别人还要和平,二者都要,这不可能。撤军就会有和平,你不能两者都要,这不合逻辑。
解说配画面:会议通过的《贝鲁特宣言》确认了沙特提出的和平方案,这个由此成为阿拉伯国家共同意愿的和平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以色列从所有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撤出,承认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公正地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重返家园的问题,以此换取阿拉伯国家考虑结束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建立正常关系,以实现全面和平。
难民问题的公正解决被作为和平的条件之一。目前在以色列以外生活的巴勒斯坦难民的总数超过350万,以色列的总人口约600万,其中五分之一是阿拉伯人。
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在最后方案中,阿拉伯国家在以色列满足条件后将与以色列“建立正常关系”,而不是阿卜杜拉王储草案中所说的“全面的关系正常化”。沙特官员曾经解释,“全面的关系正常化”包括正式的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人员来往和安全保证,而贝鲁特会议通过的阿拉伯方案中对“建立正常关系”的含义没有解释。
不管这是不是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先生所说的那个原封不动的沙特和平方案,当方案成为《贝鲁特宣言》的一部分被通过的时候,局势已经大变。3月27日,阿盟贝鲁特首脑会议开幕的当天,以色列北部海滨城市内坦亚发生自杀性爆炸事件。一名巴勒斯坦青年在庆祝犹太教逾越节的人群中引爆了炸药,至少造成20名以色列人死亡,受伤人数达到170人。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立即强烈谴责这一事件,并声明将把事件的策划者绳之以法。
28日晚,巴勒斯坦安全警察开始逮捕极端武装份子,随后阿拉法特呼吁巴以立即全面停火;
在连夜举行内阁会议之后,29日上午,沙龙宣布阿拉法特为敌人,以色列已经处在战争之中,并声称在采取全面军事行动的同时将彻底隔离阿拉法特。
笼罩在拉马拉的炮火硝烟淹没了阿拉伯和平方案希望的光彩。
贝鲁特会议前,已经有至少1,106名巴勒斯坦人和372名以色列人死于持续18个月的巴以流血冲突。目前,在枪炮声,爆炸声中,这个数字每天,每小时都在上升。.
解说配画面:在以色列坦克围攻拉马拉阿拉法特总部的时候,29日,一名18岁的巴勒斯坦女青年在耶路撒冷的一个超级市场引爆了随身携带的炸药。造成三人死亡,20多人受伤。
这名自愿充当人体炸弹的少女名叫阿亚特·阿克拉斯,是一位外表秀丽的高中学生,同时她是被阿拉法特取缔的巴勒斯坦军事组织“阿克萨烈士”旅的秘密成员。对于骤变的巴以局势和阿拉法特主席的安危,国际社会反应强烈。
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纷纷通过电话向阿拉法特表示支持,谴责以色列的军事侵略。
法国,英国,俄罗斯,欧盟,美国先后对局势表示震惊,忧虑或关注。
中国外交部部长唐家璇29日晚在与伊斯兰会议组织主席国卡塔尔的外交大臣哈马德通电话时说,我们反对并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野蛮侵犯,呼吁以色列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撤出巴勒斯坦领土。
当地时间昨天凌晨,北京时间昨天傍晚,联合国安理会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之后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以色列从包括拉马拉在内的巴勒斯坦城市撤出。包括5大常任理事国在内的所有参加表决的安理会成员国对决议投了赞成票。
20年前,以色列军队在沙龙的直接指挥下全面入侵黎巴嫩,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贝鲁特,一个阿拉伯国家的首都史无前例地被以色列攻占。在那次战争中,阿拉法特被迫离开黎巴嫩前往突尼斯。历史不仅证明那场战争没有为以色列带来安全,而且沙龙也因对大批平民被杀负有责任而被称为屠夫,阿拉法特更是最终回到了巴勒斯坦土地。20年后的今天,沙龙总理凭借坦克和枪炮能够为以色列带来安全吗?看看历史,得到答案并不难。
责编: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