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个梦想
央视国际 (2002年04月24日 17:49)
亚西尔-阿拉法特,当今最具知名度的名字;亚西尔-阿拉法特,唯一在坦克炮口下办公的政治领袖;亚西尔-阿拉法特誓言与巴勒斯坦共存共亡;亚西尔-阿拉法特决心以生命为家园而奋斗。10年中,7次采访阿拉法特,《东方时空》生动展示亚西尔传奇人生。敬请收看本期《世界》
阿拉法特现状同期声:(在烛光下慷慨陈辞)巴勒斯坦民族是勇敢的民族,巴勒斯坦人正在面对以色列的种族主义、恐怖主义和以美国武器武装的侵略。我要告诉巴勒斯坦人民,我们要团结起来,继续奋斗,直到我们的孩子将巴勒斯坦的旗帜在耶路撒冷这块圣地升起。
主持人:这是一个让世界为之动心的场面,身处武装到牙齿的重兵包围之中,在与外界隔绝,枪炮声,爆炸声不时传来的状态下,人们看到一位70多岁老人在烛光中坚定的目光,听到他铿锵有力的话语:宁愿当烈士。区区几个字传遍世界,掷地有声。当看到这个电视画面的时候,我耳边响起的是这位名叫阿拉法特的老人1993年第一次接受《东方时空》采访时对我,一位普通的中国记者,所说的话:当我们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自己国家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来,不需要签证。从那次开始,十年中阿拉法特先后7次接受我们的采访,实现巴勒斯坦人的建国理想每次都是中心话题。在我的意识中,远在拉马拉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依然是,而且将永远是一位为理想献身的斗士。
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1993年,签署了奥斯陆协议的阿拉法特主席在北京第一次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一身绿色军装,腰配手枪,还有早已为世界熟悉的红黑白交织的阿拉伯格子头巾,红色代表沙漠,黑色表示国家,白色象征城市。
第一次采访:关键问题同期
阿拉法特:在以色列军队从这两个地区撤出后,意味着加沙、杰里克将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首先实行其权利的地区,这是令人激动的,这是在现代史上,我们将第一次在我们的一部分自由的土地上升起我们的国旗,这是以色列第一次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合作代表。同时也承认巴勒斯坦民族,要知道,以色列过去一直称巴勒斯坦居民。我认为在加沙、杰里克实施完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是建立一个与以色列共存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全部。从以上,我可以看出,这部协议是在正确的时机,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正确一步。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奥斯陆协议的签署是巴勒斯坦事业的一个历史性标志,从阿拉法特当时的言谈话语之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胜利的喜悦。它是阿拉法特用生命中的一切换来的。1929年8月24日,阿拉法特出生在一个成功阿拉伯商人的家庭,他幼年生活的耶路撒冷正处在英国的托管统治之下。大批犹太人陆续来到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生流血冲突。在耶路撒冷完成中学学业后,阿拉法特来到埃及,进入开罗大学攻读土木工程,此时,阿拉法特开始显露超出专业的广泛兴趣。在学校中,这位信仰伊斯兰教的年轻人选修了犹太历史,研究了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些经典著作。
1947年11月,联合国做出决议,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就由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犹太和阿拉伯两个国家,并划定了两个未来国家的国界线。渴望复国的犹太人为之欢欣鼓舞,持反对立场的阿拉伯国家阵营则在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向犹太人开战。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宣布建国之前历史
当时,不满20岁的阿拉法特从开罗前往加沙,投入了那场以消灭犹太国家为目的第一次中东战争。1949年停战的时候,战争的结局是,以色列夺取了大片阿拉伯土地,75万同胞在战火中离开家园,沦为难民,他们不仅失去家园,甚至没有国籍。现实让逐渐成熟的阿拉法特思考这样的问题:靠谁,靠什么获得自己的家园?1957年,阿拉法特来到科威特,经营一家建筑公司。在很快成为百万富商的同时,他将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建立一个解放巴勒斯坦的组织的努力上。1958年,他与另外4人成立了“争取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它就是至今赫赫有名的“法塔赫”。
采访同期声资料:关于建国理想
阿拉法特96年:我以前总是在很困难的时候对所有的朋友说,我们是在一条隧道中航行,在隧道的尽头,我们看见的是我们的国家,是耶路撒冷的教堂,清真寺,甚至于每一块石头。在那个时候,很多人不相信我。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为巴勒斯坦献出一切的事例
坚定的信念使一位热血青年,一位成功的商人,终于走上了为巴勒斯坦奋斗的漫长道路。创建法塔赫之后,阿拉法特成为一位将所有的智慧,心血,财富和时间都投入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革命者。法塔赫在阿拉法特的领导下不断壮大,并为夺回自己的家园开始了武装行动。1964年,以法塔赫为主体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简称巴解。1969年2月,阿拉法特成为巴解执委会主席。
记者:总统先生,我们了解到,当您还是一个少年的时期,你就开始投身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您能不能给我们谈一谈,您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阿拉法特:我们追求的是正义和和平,追求的是自由生活的权利,这是非常崇高的目标,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这个崇高的目标激发阿拉法特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为之奋斗。一年365天,他没有一天离开工作,每一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8个小时以上,而这种全天只有4、5个小时睡眠的状态,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十年。他甚至不愿意每天刮胡子,他曾私下对一位朋友说,每天花15分钟刮胡子,每个月就是7个半小时,每年呢?太浪费了,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对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事业所做出的毫无保留的奉献,他的夫人苏哈评价无疑有着独一无二的权威性。
记者:晚上好,总统夫人,您能否给我们谈谈您的丈夫阿拉法特呢?
阿拉法特夫人苏哈:他是一个很和善的人,和人民跟接近,很爱儿童,他收养了很多巴勒斯坦烈士的孩子,他很聪明,也很慷慨,富有幽默感。他这个人工作很努力,每天要干18个小时,我想这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
记者:那么总统夫人,您能否给我们描述一下,您与您的丈夫一起度假,或者是相处的日子?
苏哈:我们从来就没有在一起渡过假,您也许会感到吃惊,我与我丈夫一起访问中国,是我们俩个第一次一起出访。他总是很忙,结婚不会改变他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他是一个把一切精力都倾注到巴勒斯坦事业的人。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一生中的历险
阿拉法特是全世界个人生命安全最受威胁的人物之一。据统计,阿拉法特已经历各种大难50多次。几十年与死神相伴,阿拉法特每一次都最终化险为夷。
采访同期声资料:关于个人生命价值
阿拉法特96年:这种威胁太多了,有人曾经承认,曾经13次试图刺杀我,也许你还记得我在突尼斯的总部被袭击,这种威胁实在太多了。如果我要说下去的话,恐怕我得写一本书,
资料:九死一生。利比亚沙漠坠机事件简述。
目前的记录中,阿拉法特的第一次遇险是在1967年底。以色列情报机构得知他正在约旦河西岸的一个村庄,立即派出精锐部队实施包围,被几声狗叫惊醒的阿拉法特立刻转移,几分钟后,以色列士兵找到是残留着体温的被褥。
1969年,身为工程师的阿拉法特亲自识破了以色列间谍安装在他小汽车中的信号装置。这是那种可以为火箭显示目标的装置。
1969年7月,阿拉法特看了一眼刚刚收到的一个邮包,上面写着“阿拉法特兄亲启”,阿拉法特立即说:“这是一枚炸弹!我嗅出了它的味道。”果然,当卫兵在一个安全地方打开这个包裹时,发生了爆炸。
1973年3月,一架利比亚民航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上空被以色列击落,100多人遇难,原定搭乘这个航班的阿拉法特因为突然有事,没有能够赶上飞机。
十年前,1992年4月29日,阿拉法特乘坐一架苏制涡轮螺旋桨飞机返回突尼斯巴解总部。在利比亚境内,飞机遇到了撒哈拉沙漠无法预测的沙暴,飞机在一番挣扎,燃油耗尽之后,在缈无人烟的沙漠中坠毁。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后,有13个小时,全世界都不知道阿拉法特的生死。
在短暂的13个小时中,世界各国都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各自对失去阿拉法特可能性的深切忧虑,因为几乎对所有人而言,阿拉法特先生早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巴勒斯坦先生。
13小时之后,巴勒斯坦先生阿拉法特生还的消息传遍世界。
阿拉法特数十次的生死经历使他的朋友和敌人都称他为“九命灵猫”。
阿拉法特96年:我坚信命运,我相信真主,任何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的命运关系到整个中东的命运,巴勒斯坦问题得不到解决,就谈不上中东问题的解决,这就是巴勒斯坦的命运。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宣布建国-马德里-奥斯陆
早在1989年11月,阿拉法特就已经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向全世界宣布成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尽管当时,这个国家甚至没有一寸自己控制的国土,但是国际社会注意到,长期主张武装斗争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经开始接受某种政治解决方案。
采访同期声资料:关于政治解决
阿拉法特93年:我们必须记住,在1988年,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通过了一个重要的和平倡议,根据这个倡议,美国同巴解开始了对话。其实早在1974年我们就做出过一个决议,其宗旨是在任何一块被解放的,或者是以色列撤出的阿拉伯被占领土上,建立一个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我们一切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巴勒斯坦民族权利。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这样的想法已经在已经在阿拉法特的脑海中形成。1991年10月30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的中东和平会议被认为是全面解决中东问题新阶段的开始。巴勒斯坦代表加入约旦代表团与以色列人一起坐在了一起。马德里会议之后,阿拉法特派出了代表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与以色列人进行了秘密的谈判,就一个根本性的原则达成了协议,这个原则就是“土地换和平”。
阿拉法特96年:我们采取这些和平的手段,包括我们宣布放弃武力和最近修改巴勒斯坦宪章中有关将以色列人赶入大海的词句等等,这些带有妥协色彩的举动,并不是因为我们虚弱,而是因为我们坚信这是实现和平的唯一办法。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1993年9月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的隆重仪式上,阿拉法特登上了迄今为止事业的最高峰。作为实施奥斯陆协议的结果,巴勒斯坦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实现自治。1994年,阿拉法特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巴勒斯坦土地
采访同期声资料:回家的感受。
96年采访
记者插问:许多人在电视上看到您哭了,为什么?
阿拉法特:是的,因为在那个时刻,我想起了我的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和同事,当我回到加沙的时候,他们本该站在我的身边,一起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我当时控制不住。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这仅仅是巴勒斯坦建国之路开始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一切对阿拉法特来说是一场特殊的战斗。
采访同期声资料:
阿拉法特1998年:目前中东和平进程正处于一个十分困难,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因为,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以色列新政府反对和平进程的继续发展。我们曾经与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共同创造了这一和平。和平不仅仅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和平,同时它也是整个中东的和平。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我们必须努力挽救和平进程。
记者98年:您这样看待下一个世纪?
阿拉法特:是的,我非常乐观,因为大多数以色列人民支持和平进程,大多数我们的人民支持和平进程,大多数阿拉伯人民也支持和平进程,所有国际社会都支持和平进程。正因为这些,我非常乐观。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沙龙登上圣殿山之后,前往以色列遗憾的是,善良美好愿望的实现总是伴随着曲折。在1998年之后的两年中,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谈判迟迟没有进展,建国的道路上障碍重重。阿拉法特多次宣布将正式建国,又多次不得不推迟。他了解巴勒斯坦人热切的期盼,也洞悉极端派别的图谋,他清楚以色列人并不会心甘情愿地拱手让出土地,也明白局势随时都有倒退的危险。
2000年9月,沙龙闯入被巴勒斯坦人,被阿拉伯人视为伊斯兰圣地的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萨清真寺,被激怒的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持续至今的起义。
起义一词在阿拉伯语的发音是“因提发达”,巴勒斯坦人的因提发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87年下半年开始的第一次因提发达持续了数年之久。
2000年11月初,在这次起义爆发后一个月,我们在阿拉法特位于加沙的总统府又一次采访了他。
加沙采访同期声资料:对局势的忧虑
阿拉法特:我们面对的是非常重要,严峻,敏感的局面。
记者:总统先生,您对和平进程感到乐观吗?
阿拉法特:不,绝对不。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正在破坏和平进程,而且这种破坏还在继续。他们不接受我们之间已经达成的协议,也没有严格地,诚心诚意地执行这些协议。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沙龙取代巴拉克出任以色列总理之后,巴以局势持续恶化,流血冲突不断升级。中东和平进程不仅停滞不前,而且有被完全断送的危险。为巴勒斯坦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阿拉法特主席深感焦虑。
画面资料加主持人画外音:局势持续恶化,与沙龙的恩恩怨怨阿拉法特主席现在的对手是几十年来一直要置于他死地的沙龙。阿拉法特和沙龙在20年前就是战场上的老对手。当时担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指挥军队入侵黎巴嫩,打击以那里为基地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武装力量。攻占了贝鲁特之后,将阿拉法特和数万巴勒斯坦游击队围困在黎巴嫩西部沿海的狭小地域内达88天之久。在联合国的介入下,阿拉法特和战友们最后被迫撤离贝鲁特。一直在巴以问题上采取武力强硬立场的沙龙后来多次悔恨地表示,自己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当时没有除掉阿拉法特。沙龙指控阿拉法特暴力和恐怖活动的后台。
同期声画面和资料片加字幕:最近的阿拉法特
对于不断发生的自杀性爆炸事和流血事件,阿拉法特多次公开表示强烈谴责,并且宣布一些极端派别为非法,逮捕了一批涉嫌恐怖袭击的人员。但是,沙龙仍然在2001年底将阿拉法特软禁在拉马拉。
2002年3月下旬,阿拉法特原定赴贝鲁特参加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会议。但是就在关键时刻,沙龙提出阿拉法特的贝鲁特之行可能有去无回,阿拉法特被迫放弃出席会议。沙龙此举实际上关闭了阿拉法特与外界联系的大门。就在阿盟会议上采纳了沙特和平方案的时候,又一次的自杀爆炸事件成为了沙龙孤立阿拉法特的理由。沙龙派出了坦克冲进了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总统府。
画面同期声加字幕:27号后阿拉法特处境
阿拉法特同期:我要问问国际社会,我要问问布什总统,我还要问问联合国,我甚至不能走出这道大门,这样的事实你能接受吗?
主持人结束语:
沙龙最近公开宣称,阿拉法特不能参加任何未来的巴以谈判。这恰恰从反面提醒人们这样的现实,在阿拉法特成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之后,阿拉伯世界,以色列和美国的领导人换了一届又一届,他们之中许多人成为阿拉法特的朋友,其中也不乏阿拉法特的死敌。经过了多少风云变幻,阿拉法特不仅没有倒下,世界更发出这样的声音,没有阿拉法特,中东将陷入更加残酷的混乱,以色列得到安全的希望将更加渺茫。历史已经对阿拉法特做出了评价,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在我们期待再次与阿拉法特相间的时候,我想,全世界都不会忘记1974年,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第一次走上联合国的讲坛所说的一段话:(同期声)今天,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坠落。我再重复一遍,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坠落。(1974年演讲资料:橄榄枝与手枪)
策划:张郇
编导:马丽君
助编:刘勇程越
责编: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