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新方案“新”在何处?
央视国际 (2002年06月30日 17:41)
6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玫瑰园站到了记者们面前,发表了一篇被称之为中东和平新计划的讲话,在这个计划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美利坚总统为巴勒斯坦人民选举出来的领袖阿拉法特指出了未来,下台。显然,美国对其在世界上,尤其是一些热点地区的影响相当自信,但是这个以逼迫合法领袖下台来换取所谓和平的计划能够行得通吗?
布什讲话:"和平进程需要新的巴勒斯坦领导层,这样巴勒斯坦国才能由此诞生.我呼吁巴勒斯坦人民选举新领导人,一个不会对恐怖主义妥协的领导人
布什总统中东和平计划要点:
巴勒斯坦方面应进行政治改革,选举新的领导层,实施新的宪法,设立有充分权力的议会,建立地方政府和独立的司法机关。并在国际社会帮助下进行全国大选。同时实施财政体制和安全机构的改革。
随后,美国将支持成立一个临时的巴勒斯坦国,其最终边界、首都以及有关主权问题由以巴双方谈判解决。在三年内正式成立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方面应结束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回到2000年9月冲突爆发之前的状态,停止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以方最后应将军队撤回到1967年中东战争前的控制线。解除对巴勒斯坦资金的冻结,与巴方谈判解决有关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难民等问题。
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最终实现关系全面正常化。
人们注意到布什计划中关于巴勒斯坦必须更替领导层的要求,它实际上为美国有条件支持巴勒斯坦人梦寐以求的,由巴以签署的奥斯陆协议确认的巴勒斯坦建国设定了一个先决条件:阿拉法特下台。
这是布什出任美国总统以来的巴以政策中的一个重大变化。
当2001年1月,乔治-布什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的,两个月后,对巴勒斯坦问题一贯持强硬立场的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正式出任以色列总理。
对巴以之间自2000年9月开始的流血冲突,布什政府一度采取了被国际舆论称为“相对超脱”立场。美国一再表示它会积极努力促成双方和解,但它始终将自已定位在“帮助”的辅助位置上。美国的中东特使虽然一直在巴以之间进行着斡旋,但是成果甚微。
与此同时,沙龙政府以打击恐怖份子不力为由,对阿拉法特施加了空前的军事和政治压力,甚至用武力将这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主席围困在炮火摧毁的瓦砾中长达一个多月。
冲突爆发20个月来,先后发生的70多起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以色列军事行动不断升级,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造成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百姓数以千计的生灵涂炭。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以色列多次声称断绝与阿拉法特的对话,最后在今年3月更宣布阿拉法特为敌人。
据报道,在本月初,沙龙对美国的访问期间,他向布什提供了所谓的阿拉法特资助恐怖组织的证据。显然,和平新计划要求更替巴勒斯坦领导层的内容已经表明,美国又一次并不超脱地与以色列站在了一起。
对布什总统的这一和平新计划,巴以双方反应迅速。
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声明说,巴领导机构希望与美国政府进行直接的双边会谈,探讨布什讲话所阐述的观点的具体细节,争取促使这些设想能成功实现。
以总理沙龙当日深夜也发表声明,对美国中东和平新计划感到“非常高兴”。
以总理沙龙当日深夜也发表声明,对美国中东和平新计划感到“非常高兴”。沙龙在声明中说,只要巴民族权力机构有了新的领导人,以色列将与其讨论政治解决以巴冲突的步骤问题。
沙龙的非常高兴人们不难理解,而阿拉法特的欢迎实际上是有所保留。
25日,在与法国外长德维尔潘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表示布什和平新计划是一个“重要”的计划,但强调应该由巴勒斯坦人民选举出他们自己的领导人。
水:布什计划以阿拉法特下台作为巴勒斯坦建国的条件,阿拉法特却对计划表示了欢迎,阿拉伯世界对此有什么反应?
刘茁野:在阿拉伯各国普遍对布什计划表示不同程度的欢迎的同时,此间舆论指出,阿拉法特实际上采取了在目前形势下最明智的立场,就是肯定计划中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部分,而对要求更替巴勒斯坦领导层的内容采取相对温和的反应。一些评论分析,巴以冲突发展到现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能够在一个各方接受的框架中尽早启动和谈是最重要的,是建立巴勒斯坦国目标所最需要的。无论如何,布什计划为巴勒斯坦建国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这是巴勒斯坦方面所期望的。
水:但是阿拉法特难道会同意实际上要自己下台的先决条件吗?
刘茁野:从巴勒斯坦方面来说,当然不会同意美国这种强加于人的条件,但是,中东的一些权威人士指出,虽然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事业的代表,但如果阿拉法特在自己去留的问题上首先与美国计较,布什和平新计划无法实施的罪名就会被落在自己头上,对巴勒斯坦事业的未来没有好处。阿拉法特采取了比较策略的回应,就是人民说了算,谁也不能改变人民的选择。在这一点上,从我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采访经历来看,他的自信是有充分依据的,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其实从国际社会对布什方案的反应已经清楚地表明了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方面自信的坚实基础不仅来自巴勒斯坦人民。
各国反应:欧洲各国将继续与阿拉法特打交道。
安南:“什么样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呢?那就是你发现激进分子赢得了选举,而这又是民主的结果,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
穆巴拉克:“他们要求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进行改革,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获得更广泛支持的权力机构。”
水:布什政府上台已经一年半了,在这个时候终于提出了明确的中东和平计划,但是又将替换阿拉法特作为和平的条件,这看上去有些自相矛盾。美国的舆论有什么反应?
王宇航:在911之后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基本告一个段落,对恐怖份子的较量进入新的阶段的时候,巴以之间在中东这块敏感地区造成的流血使得布什政府认为已经到了必须做点事情的时候了。
然而,这里的许多评论都指出,虽然有一个外交班底,但是布什本人对中东事务并不熟悉,对阿拉法特不仅没见面交谈过,甚至连电话也没有打过一个。在对阿拉法特的判断,评价和态度上,他显然很大程度上受了沙龙的影响。
水:但是,布什话已经说出来了,在怎样做到让阿拉法特下台这点上,美国方面有下一步吗?
王宇航:以往的美国总统在宣布某种中东和平计划之后,会立即指派国务卿之类的高级官员前往中东,对计划的实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但是,布什没有这样做。美国官方至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后续计划。对历来主张民主选举的美国政府来说,要否定合法选举的结果会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美国的一家电视台的评论员就指出,如果在未来的选举中,阿拉法特如果依然被人民选为总统,那将是美国中东政策的灾难。
建立一个更强有力,更有效率的政府也是巴勒斯坦为了建立自己国家所需要的。
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内阁部长埃雷卡特26日在约旦河西岸杰里科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经由阿拉法特批准的名为新内阁“百日工作计划”的改革方案。
巴勒斯坦最高谈判代表埃雷卡特:“阿拉法特总统今天正式宣布巴勒斯坦立法和总统选举将会在2003年1月举行。日期将会在10号到20号之间。”“阿拉法特总统还宣布巴勒斯坦地方政府选举将会在2003年3月举行。”
阿拉法特高级顾问沙阿斯:""阿拉法特主席准备参加选举,准备检验他的人民是否仍将赋予他权力,关于民主的话题,布什总统谈论了如此之多,相信他也绝不会反对民主,如果巴勒斯坦人民又一次民主推选了阿拉法特。”
回顾过去围绕中东问题的林林总总的和平方案,有一点非常清楚,它们生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案的制订者是否面对现实,能够以一种包容妥协的开放态度来面对盘根错节的历史难题。从根本上说,追求和平应该是竭尽全力而无条件的,任何先决条件都会为和平方案的实施制造实际的障碍。这就是中东的现实。
策划:张郇编导:马丽君助编:程越
责编: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