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科技频道 > 中国武术传奇 > 节目内容 > 正文

百变神刀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09日 16:06

  百兵之祖 天下纵横

  明代倭刀 肆意妄行

  屡战不利 神刀现身

  荡平倭寇 后世传名

  在中国古代讲究十八般兵器,人们最常听说的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在这里面刀被排在了第一位,这说明了刀在战斗中的地位。在我们现在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刀当中,最常见的就是明清时候的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戚家刀。据说这种刀为戚继光所创,而且由于它的刀形很像日本刀,所以有人说这把刀是戚继光在抗倭战斗中仿制日本刀所造,那么所谓的戚家刀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十四、十五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到高潮的明代。当时的明朝社会经济发达,尤其沿海地区由于多年没有战争,更是物产丰富,人民富足。但是当时隔海相望的日本,却正处于南北分裂、群雄割据的战国时期,各方诸侯武士相互征战厮杀,战败的一方就流亡海上。这些人对我国沿海富足的生活十分艳羡,于是就纠合部分破产农民和一些不法商人,到我国沿海走私兼抢劫,我国历史上称这些人为“倭寇”。

  1556年,戚继光担负浙江一带的防倭军务。他进驻浙东不久,就在龙山与登陆的倭寇接上了第一仗。当时倭寇向西南方向进行骚扰。明朝的几路剿倭大军进行追剿,没想到误中埋伏,平时缺乏训练、军纪松懈的明军乱作一团。这时,只有戚继光统率的部队,遇变不惊,临危不乱,避免了明军的全军覆没。

  采访:中国军事科学院 研究员 范忠毅

  当时倭寇分三路进攻的时候,这些队伍都跑了,但是戚继光的兵没有跑,因为他治军比较严格,没有跑。戚继光当时站在一个大石头上,见到倭寇的三个头目,他三箭,三纵,倭寇头目都被打倒了。这时候其他的军队才结合起来。

  这次战斗的失利使戚继光开始对倭寇的战斗特点进行了仔细分析。他发现倭寇行军往往多则30人少则2、3人结成一队,队与队之间相距一两里,整个队伍可占地数十里,由于布阵四分五裂,因此明朝的大部队往往不能围攻。当倭寇与明军对垒时,先派出几人在阵前,使明军乱放箭矢、火器。当明军的箭矢弹药耗尽之后,便开始发挥他们擅长的近战。而倭寇之所以用近战对明军造成重创,除了他亡命的本性以外,靠的就是所使倭刀的刀长刃利。

  采访:范忠毅

  倭寇使用长刀,这个长刀是比较厉害,它比较快。日本的制刀比较有名的,它有很多刀都是比较有名的,倭刀是一种,它刀是比较好的,用的钢刃比较好、比较强,再加上他双手很有劲,他长期经过打仗,经过训练,他都是一直在内战,一直在打着,所以经过打仗碰见没打过仗的,有武艺的碰见没有武艺的,武器强的碰见武器差的,这样当然他就没办法了。

  倭刀又被称为长刀,刀长两米左右,重1400克,而当时明朝军队使用的腰刀长一米,重700克,无论从长度和重量都与倭刀相差一倍。当两军短兵相接时,明朝军队刀短,难以接近倭寇,而当兵刃相碰时,倭寇双手使刀,势大力沉,而且十分锋利,明军的腰刀往往被砍为两段。另外倭刀被打制得刀光闪闪,进攻时乘明军仓皇看刀时迅猛攻击,致使明军遭遇惨败。关于这一点,戚继光在他写的著名兵书《纪效新书》中有明确记载。

  据史料记载,日本使用的倭刀最初传于我国的汉代,但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变,日本的倭刀却成为明军的克星,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中国上千年使刀的历史,就没有一种刀抵得过倭刀吗?

  前面说了倭刀的一个特点是它比较长,由于它比明军的腰刀要长一倍左右,所以明军难以近身。那么中国也有长刀呀。比如说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据三国演义的描述这把刀长3.5米,重82斤,凭着这把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可以说威猛无比。如果抗倭明军人人都使上这么一把刀,那些倭寇相必就不会这么张狂。然而关于关公使用青龙偃月刀的情况并非如此。在《三国志·关羽传》中讲,关羽刺死颜良,又斩了他的首级,能刺能斩,说的似乎是剑。而且在后汉三国时期出土的兵器中没有发现青龙偃月刀,在汉朝的画像砖里也没有骑兵使用这种大刀。其实“偃月刀”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北宋的兵器图谱《武经总要》中,在这本书当中,有一种刀与这把刀最为相近———“偃月刀”与“掩月刀”,名字发音相近,龙口衔刀的造型和装饰性的红缨也都十分吻合。但从其中的文字说明中得知,这把偃月刀并非真正的杀人利器,而是在仪仗队中显示威武用的。在这幅关羽神像中,关羽正坐中央,身后一人执旗,一人紧握青龙偃月刀,炫耀威武的意义远远超出它作为杀人利器的功能。

  采访:王辉强

  我们在作战过程当中所看到这种长兵器,这种长刀在战争中军队装备不是很多的,军队里面装备的长兵器,多数还是矛、戗这一类用的最普遍,长刀,包括一些长釜,这些兵器它只是在特定的军队和特定的条件下装备和使用,它不是很普遍的。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戴昕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