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周刊内容

[本周视点]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2日 12:36


  CCTV.com消息(中国周刊):在本周,本周视点可以关注的新闻有很多,比如说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再比如说和领导干部有关的一些新闻,还有中国经济上半年发展情况的分析等等。但是,本周视点选择的是听证,道理也很简单,为什么刚刚被我们熟悉不久的听证,似乎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不进则退。在一年半之前,大家以非常高的热情来面对的听证,但是今天这种热情似乎有一点减退的迹象。在上一周该不该吃野生动物,在广州举行了听证会,而在本周北京和深圳两座城市遥相呼应,针对民航价格和停车管理都召开了听证会。但是面对听证,人们心中的问号也开始增多,似乎可以用一点点冷眼来面对听证,本周视点关注听证。


  2003年7月15号,在北京的铁道大厦召开了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民航总局共同举办的民航价格听证会,这次听证会是继2002年1月12号铁路价格听证会后的第二个全国性价格听证会。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原定4月24号召开的这次民航价格听证会被整整推迟了82天。持续了5个小时的听证会上,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的有关负责人听取了代表们就机票的基准价如何确定,40%的票价浮动下限是否合理,政府指导价多机票价制度和明码标价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建议。

  消费者代表:政府在制定指导价时,就预留航空运输企业的利润不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则,更损坏了消费者的利益。

  消费者代表:加大市场化的步伐,将政府指导改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下的企业自主定价。

  消费者代表:第一个,要防止航空公司在垄断经营中产生暴利,第二个应该给海空公司尽可能大的可控空间。第三个方面就是上浮价和下浮价一样。

  7月15号下午四点,民航价格听证会匆匆的在一片争论声中结束了,不仅如此,代表们对于此次听证会的不足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消费者代表:对配套措施还没细化,今天我在会议上提出来,我们消费者,包括老百姓最最关注什么呢?关注的就是具体、很细化,而且有可操作性。

  消费者代表:经营者代表那边呢,我觉得讲得比较空洞。就是没有讲一点实在的问题,针对我们消费者代表提出的一些比较细化的措施,他们那边解答的不多。

  消费者代表:这么大的事情要取信于民的话,他就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不要搞一些虚的。所以听证会最后的结果,也是希望它不要流于形式。

  也是在7月15号深圳市举行的一场深圳市机动车停放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尽管这场听证会的内容与深圳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报名参加听证会的深圳市民却寥寥无几。在距听证会截止报名时间前两天,只有5名深圳市民报名做陈述代表,6位深圳市民报名参加旁听。

  物业公司代表:我觉得可能是给大家争论的时间还是少,而且我觉得有点流于形式。因为这个时间限制5分钟,根本没有可能叫你把你的观点陈述清楚,而且相关的案例,相关的问题,相关的责任,根本没有办法叫你陈述清楚。

  探寻一下听证在中国走过的道路并不复杂,因为都是近几年的事。虽然有专家和学者考证说中国最早开听证会是在1990年,也有说在1993年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听证这个字眼第一次白纸黑字的出现在中国的法律条文中是在1996年,这一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42条上规定: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这之后,1998年公布的《价格法》规定了价格听证制度,2000年公布的《立法法》,又规定了立法听证制度。尤其是2001年的8月开始实施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规定了公开、公正和客观的原则,并且说除去国家秘密、价格听证会都要公开进行,接受社会监督。而在当时,正好针对电信、民航、铁路等垄断行业,社会上议论最多,大家都把听证当成了解决垄断的一个灵丹妙药,所以听证被寄予很多人的期望也就在所难免。

  2001年12月8号,广东举行了首次春运公路客运票价的听证会,一时间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巨大关注。

  经营者代表:我们运输企业也有好多甜酸苦辣。

  经营者代表:从企业的角度我证明我要涨价,但是就没有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说你涨价涨多了或者可以不涨价。

  消费者代表:刚刚对方谈了一点,就是说你们是以专家或者是以学者的身份讲得很专业的,我们作为消费者应该来说我们只能了解到一些社会现象,从而给大家做一个通报。

  2001年12月8号上午的广东省春运公路客运价格听证会,虽然只是地方性的,但是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很多人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消费者代表和经营者代表针锋相对的场面,感受到了这种公开制度的吸引力。当时新华网的一篇评论认为,听证制度所引起的广泛关注其示范意义远大于最终结果。

  旅客: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情况,可以化解一些矛盾,有些人是不理解的,通过这些人就可以宣传了,也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事,也好接受一些。

  旅客:增加一点透明度,多听一点大众的呼声吧。

  在听证会后的第15天,最终的价格实施方案出台,票价虽然仍然上浮,但浮度比往年已有所下降,这让人们看到了听证的实际作用。当时密切关注广东听证会的国家计委,也很快做出决定,将尽快主持对2002年铁路价格的听证会,人们对广东听证的所有赞许以及所有的不满足,都变成了对一次更高级别听证会的期待。

  中消协副秘书长董京生:铁路企业从1999年以后到2000年是扭亏为盈,2000年的利润是5亿多,即便利润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增加了暑运、五.一、十.一这样的上浮价格,它的事实是扩大赢利,不是成本的补偿问题。


  同样是现场直播,但是级别更高,时间更长,经验更丰富,准备更充分,人们自然对这次听证会有更高的期望,然而在这次铁路价格听证会上方案专业性太强、信息不对称等广东听证会上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听证会后的调价方案也让大多数消费者感到失望。当时《人民日报》提出的疑问是:听证会听进多少群众和消费者的意见,到底听什么到底听谁的声音,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和矛盾,听证会制度是不是仅仅停留在召开一次或者几次听证会上这么简单。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陶柯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