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清十二帝疑案》研讨会
· 清十二帝疑案研讨会
《百家讲坛》在电视传播学术、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不小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比如说,如何彻底解决学术性较强的栏目所面临的三组矛盾——精英化与大众化,学术化与市场化,严肃化与商业化,如何使人文学术与大众传媒水乳交融地合起来,这其中有许多难点问题仍未破题。日前,在《清十二帝疑案》最后一集刚刚播出之时,《百家讲坛》请来几期热点节目的主讲人与大众传媒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特邀嘉宾发言
·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收听收看中心主任:金文雄
我就希望我们这个《百家讲坛》节目应该是越办越好,应该是办成传播中华文明的空中的讲堂,传播文史知识的一个课堂,空中课堂,说的大话一点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或者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平台。
· 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明德
我觉得我们的学者如果成了被追的星,而不是那些浅薄的昙花一现的星,就是我们有知识的学者能成为星的时候,那就是民族的希望、民族的幸运。
· 教育专题部主任总结发言
我们的责任把这个平台建设好,让我们的专家在这个平台通过我们的屏幕向50万、500万、5000万观众讲我们的历史,讲我们的故事,讲我们今后的前景。
· 《清十二帝节目》制作组组长发言
《百家讲坛》有着一群坚守寂寞的人,有着一群执着与信念和理想的人。三年多来,我们共同见证着《百家讲坛》的成长,《百家讲坛》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今天所以我们可以很自信的将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使学者肤浅这句话改为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使学者有为。
·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
近100年来,几代人要求渴望对清史、清帝、清宫有一个公正的客观的评价,特别是近20年以来,在戏说成风泛滥的情况下,更是渴望要求对清史、清帝、清宫做一个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我把这个叫做久旱望甘雨。我们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推出了《清十二帝疑案》就恰恰适应了几代人的文化上的渴求和需要。
·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研究处处长:王 甫
《百家讲坛》是教学类节目,又是一个讲演类节目,在我们看来,能够创造这样的收视效果和满意度效果,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也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值得研究的个案。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扬体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一种声音讲,国家的富强靠科技的实力,不错,一点都不错误,科技的实力又靠什么呢?要靠文化基础,要靠一个民族他的整体的文化素养。我们现在百家讲坛和我们的10频道正在做的就是这个工作,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的守护神,应该说也是一个国家的守护神。文化素养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点点滴滴做起。
·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周思源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新闻类、娱乐类等几类节目会有比较高的收视率,而学术性比较强的节目,天生就只配默默耕耘,而百家讲坛打破了这个神话。从2003年以来,百家讲坛的收视率节节攀升,令人刮目相看。这说明,学术类节目同样可以做得非常好,很受大家的欢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
我希望百家讲坛也好,整个10频道也好,整个中央电视台也好,除了在完成满足我们人民群众不断需要的娱乐之外,一定要成为我们国家的文化重镇。
·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
《清十二帝疑案》能够有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有大量的戏说的碎片,有大量清史知识的累积,虽然这种是碎片化的,有的是良莠不齐的,但是它为人们积累了相当多的信息和兴趣的准备,而你通过一个正史的方式整合他的时候正好和人们的需求相吻合。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 鸿
《百家讲坛》今天的繁荣或者今天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这样的状况对于大学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实际上我们这个栏目做的事情是让媒介有学术化,同时让学术媒介化。
· 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于 丹
我觉得这样的一个疑案的把握,可以说是这个系列最大的成功。那也就是说,我们把野史的很多资料有效嫁接到了正史里面,我们用这些个资料去接近大家即有的经验系统,再用大家意料之外的正史的经验系统去给大家一种解读,这应该是大众传媒里面可以广泛借鉴的一个经验。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
我们怎么样从纷繁复杂的材料当中抽取最净化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用最朴素的表述方式来告诉老百姓,这是最难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一个很短的表述,但却是是最复杂的自然科学的观念,不是你有学问就说的是很很高深莫测,不是,恰恰是非常简单,什么叫炉火纯青?什么叫做好钢绕指柔?就是他已经参透了其中的精华、精髓。
现场图片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编导组长与周思源教授探讨选题

编导请教尹鸿教授

栏目总导演与阎崇年研究员合影

与会嘉宾及编导

十视之窗栏目采访我栏目制片人

孔庆东教授

教育专题部副主任致欢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