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往期回顾

《视界》第八期:《从小说到电影》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24日 14:01

  茫茫书海,有多少故事让人回味;

  电影改编,如何再现书中的神采;

  记录导演与作家的对话;

  关注小说与电影的碰撞。

  2004年有众多值得期待的电影即将面世,影片《茉莉花开》无疑是其中最让人心动的一部,由于是第五代电影的著名摄影师侯咏执导的第一部作品,又有姜文、陆毅、章子仪等当红明星的加盟,影片从一开拍就被媒体冠以各种噱头十足的商业标签。当然,更让人关注的还在于,这是作家苏童的小说第四次被搬上银幕,从《妻妾成群》到《红粉》,从《大红灯笼》到《茉莉花开》,苏童的小说在电影圈内似乎有着强大的造血能力。

  遥想当年,一部叫《红高粱》的电影让作家莫言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功,又使得苏童的作品从先锋小说变为畅销读物,电影在大众文化领域的巨大号召力,让作者本人也始料未及。

  今天,不管作家承认与否,电影与小说的关系都在变得越来越暧昧。后工业时代的大批量生产,让电影的摄影机没法停下来,导演必须依靠文学来提供更新鲜的故事更离奇的情节。

  一部电影的幸运可能也是一部小说的幸运,是一个作家的幸运。当清高已成为往事,当诗歌已成为奢侈,当读者们在抱怨真正的杰作越来越少时,一些不为人知的小说却在一夜之间变得洛阳纸贵,一个昨天还默默无闻的作者也可能明天就成为妇孺皆知的明星。

  电影,从工业文明的象征,变为都市文化的风向标,今天更成为时尚和娱乐的宠儿,想要让自己的小说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作家就得跟上电影的指挥棒。

  究竟是电影捧红了小说,还是小说支援了电影,这个问题暂且不作结论。不过,从艺术历程来说,小说的确曾经为电影提供过最多的灵感和最有力的支持。在早期的、最原始的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动作,却看不到思想,能看到表情,却看不到故事。 是小说为电影提供了有声有色的情节和有血有肉的生命。小说让电影变得更有头脑。

  演员要出名,电影要赚钱,对于制片商来说,把一部畅销小说改编成电影要少冒很多风险,只要告诉观众,电影比原著还要精彩,票房就有了一半的保证。

  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好莱坞大片可能要花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制作出来,其中大部分的时间是用来搞投资、作预算、选布景、挑演员,而不是花在创作上;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要产生大部头的作品,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进行创作恐怕还嫌紧张。显然,小说为电影节省了时间。

  如此说来,无论从艺术还是商业角度来看,小说在电影的发迹史上都功不可没。下面,就让我们用一段卡通片来表示对小说作者的尊敬。

(编辑:小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