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往期回顾

《视界》第五期:《金庸与武侠影视》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24日 13:59

  这是一个超越现实、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

  这里有一群侠肝义胆、来去自由的人物。

  这里有许多令人回肠荡气慷慨悲歌的故事。

  这样的境界原本只存在于文字当中,侠骨柔情也罢,江湖传奇也好,都必须借助于想像才得以展开。摄影技术的进步拓宽了艺术的表现空间,人们要把想像中的武林绝技、风云际会落实为活动的人物和画面。于是,一些独立于书中人物之上的明星开始出现,一些依附于武侠影视的产业开始兴盛,一些围绕江湖恩怨所发生的故事也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

  提到武侠影视,似乎不得不从金庸说起,在各种武侠小说纷纷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今天,金庸的小说无论从被改编的次数还是改编后的影响力来讲都让人无法忽视。

  自从50年代出道以来,金庸的作品一版再版,如果加上盗版,其发行数量可达一亿多册,说他在20世纪的中国拥有数量最多的华人读者,一点也不夸张。

  (康辉:晚间新闻之前喜欢看金庸小说

  聂卫平:我是他的小说的崇拜者)

  与小说所形成的辉煌局面不同,打着金氏招牌的武侠影视总在多种意见之间徘徊。一方面,从小制作到大制作,从传统制作到新概念武侠剧,几十年来版本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真正让人众口一词叫好的作品却并不多见。一些专家和金迷更是对武侠小说能否改编为影视作品充满怀疑。

  (陈墨:从读者的角度来讲,我是不接受改编的)

  虽然人们总在最初的期盼与最终无奈的失望中反复,虽然每一部改编的作品背后都有质疑的声音,可是数以亿计的金庸迷们却仍然一次又一次义无反顾地追随着大侠的江湖踪迹。

  不久前,随着电视剧《天龙八部》在各地的热播,又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人们对金庸作品的关注。试图在武侠剧中淘金,已成为很多影视制作公司不谋而合的投资举动。然而,江湖险恶,创业坎坷,想要在武侠世界里有一番作为,回顾一下前辈们走过的道路总是有好处的。

  曾经有人这样总结过武侠影视剧的几大特点:睡觉从不脱衣,无论春秋冬夏,身在江南塞北,武林高手都是和衣而卧,至于是怕得感冒还是担心被人偷了衣服就不得而知了;疗伤基本靠手,只要是身中内伤,不管伤在何处,用手治疗的效果远比服药管用;打架基本靠炸,英雄豪杰挥手之间,天崩地裂飞砂走石,让人疑心火药的发明者中也应该有他们的一份。

  玩笑归玩笑,武侠小说难以通过银屏来再现书中的神韵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金庸的作品,不光注重场面的紧张好看,情节的跌宕离奇,还试图在人性和文化的,层面上有所突破。仅以他对武功的描写为例,既出神入化,又合乎情理,既与人物的命运紧密相关,又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要把这样的境界原汁原味地再现于银屏,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书中还有那么多形形色色个性饱满的人物,变幻莫测充满悬念的遭遇,涉及琴棋书画、星相占卜等各个文化领域的细节。

  在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为瑛姑解答的这道数学难题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孙子定理,它出自公元前4世纪的《孙子算经》。这道命题曾让西方的许多数学家苦苦钻研多年而不得其解,金庸却让他笔下的小丫头一语道破天机,如此的冰雪聪明让演员塑造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金庸自己也承认,阅读小说有一个作者和读者共同使人物形象化的过程,同样一部小说,每个人在阅读时脑子里出现的男女主角却未必相同,因为在书中的文字之外,又加入了读者自己的经历、个性、情感和喜憎。而电影和电视却把人物的形象固定了,观众失去了自由想像的余地。

  尽管如此,从70年代香港邵氏影业公司投拍《射雕英雄传》开始,对金庸作品的改编、重拍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为了走出文字的束缚,发挥电影本身的优势,导演和编剧有时不得不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1992年,由程小东导演、徐克监制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可谓背离原著却另创风格的代表作。在书中出现不到五页就横死于剑下的东方不败成了电影中的主角,并且从一个惊世骇俗的人妖变成了一个倾国倾城同时雄才大略的悲剧英雄。尽管有悖于原著,但片中对“复仇”、“江湖”、“天下”等武侠片元素的掌握却非常到位,从而使这部影片成为新派武侠电影的抗鼎之作。

  (金庸:不喜欢别人改动自己的作品)

  尽管作者对这部电影并不满意,但并不妨碍来自观众的一致好评,昔日的文艺片天后林青霞凭借此片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完全不需要武打底子的武侠皇后。

  当然,这部电影也为日后对原著肆意篡改的风气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导演和编剧有时会在原著中融入更多的商业元素,以致不伦不类。

  到了1994年,王家卫拍摄《东邪西毒》时,这部取材于《射雕英雄传》的电影已经和原著没有任何情节和情绪上的关联,只是抽取了几个人名,来讲述关于江湖、爱情和记忆的故事。

  这是一部很难被视为武侠片的武侠片,王家卫不但完全甩开了金庸,甚至也打破了武侠片强调武打场面的传统类型,而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心理描绘上。也许,它更应该被视为一部武侠实验电影。

  金庸早年曾在长城电影公司担任过编剧和导演,当年,《绝代佳人》、《王老虎抢亲》等电影的主创人员中都有金庸的名字。很多人都在想像,如果金庸亲自操刀,将自己的作品搬上银屏,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金庸:拍电影没有写小说那样自由)

  看来,小说和影视在创作方面各有各的辛苦,既然把改编的权力拱手交出,最后的结果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今天,影视的影响力已经有盖过文字的趋势,尽管金庸书中的很多人名、地名都是虚构的,但是,影视剧的拍摄却有弄假成真的本事,它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肯定是金庸本人也不曾想到的。据说,自从浙江的桃花岛做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外景地后,该地的旅游人数就有每年的两三万翻到了十万人次,而电视剧《天龙八龙》的热播更为一些外景地带来丰厚的收入。这也就难怪武侠影视的改编和拍摄虽然会遭到各种质疑,但总会有人逆流而上,一拍再拍。

  在一个商业化的时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大众中有着广泛的市场,借助影视剧的推波助澜,他的娱乐作品几乎已被主旋律化,成为高扬英雄主义旗帜的样板。金庸本人也被网络评为二十世纪的“文化偶像”之一,他以八十岁的高龄,不光动笔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而且风尘仆仆奔走南北,足迹所到之处无不冠盖云集,风光无比。看来,分享金庸大餐正成为一道世俗化的风景,这道风景随着重新修订过的金庸全集再次出版,可能还将继续保持下去。尽管金庸的作品常常以主人公淡出江湖作结尾,但真正的江湖似乎并不那么容易退出。

(编辑:小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