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往期回顾

扶桑之旅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6日 09:15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行巡游,登泰山后南行路过山东琅琊,因见到海市蜃楼,非常高兴。在秦始皇沉醉于海上如梦的奇景、永享皇帝尊容之乐时,有一方士徐福上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有仙人居之,愿意带童男女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于是秦始皇派遣徐福带领着数千童男女入海求仙去了。过了九年,徐福回来又向秦始皇要了更多的人员和物资,这一去就再没有回来。这一段历史被记载在司马迁写的《史记》里。那么,徐福到底去哪了,没有人知道,司马迁也只是含糊的记述了:徐福到了一个“平原广泽”的地方。

  现在的人们更多的认为徐福是到了日本,日本也有很多的有关徐福的寺庙、纪念活动,甚至有人找到了徐福的登陆的地点和徐福的墓地。难道徐福真的到了日本?

  主持人:欢迎大家收看五日谈博物馆,我是常笑,我们今天继续古文明系列的话题,今天将要走进一个展览,就是扶桑之旅,去拜访一下我们的邻居日本,为此我们也请来了两位嘉宾,一位是《人民中国》杂志社的副社长王众一王老师,欢迎您,还有一位是来自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所的访问学者黄海村黄老师欢迎您。

  主持人:两位专家都在,(请)证实一点啊,徐福他真的到日本了?

  黄:这个问题,有关徐福的一些传说或者是一些文物都有很多,但是它们的真实性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现在没有一个非常科学的一个证据,就说明徐福是真正到了日本。

  王:日本有很多包括像徐福神社这样的一些建筑,但是直接能够证明徐福到日本的证据在日本并没有发现,或者说有一些东西被证伪了。从地理上看,要是从山东这个地方出海的话,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在渤海口那儿直接就到了朝鲜了,应该是有这种可能性的,这种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那有什么证据呢?

  黄: 我们中国的《后汉书》有一个《韩传》上面有一个叙述,在朝鲜半岛的东南部有一批秦亡之人, 这个秦之亡人意思就是从秦朝逃亡过来的人这个的意思,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秦朝的后代,秦朝过来的人。

  王:在朝鲜半岛的南端发现了这样一群秦之亡人,那就证明这些人是渡海过去的,他不会是从大陆,从新夷洲那边过去的,他肯定是渡海过去的。所以他才能在南部有这么一块地方,而当时具有渡海条件的人,徐福是可能性最大的。

  主持人: 我想问问,有没有证据表明说这个秦之亡人就包括徐福他们呢?

  黄:作为一个外来的民族,他如果在异国他乡来定居的话,如果要是对方不允许的话,他们只有通过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王:据历史记载当时就是徐福这样的人是秦始皇派出去的,一般人可能没有这个能力,又带着军队,又带着给养。

  黄:徐福曾经东渡东海有两次,但是他第一次没有成行,然后他回来了就跟秦始皇就说,东海很难去,因为那里面有那个大鲛鱼,我去不了,你得给增兵,给我武器我才能走,所以他有了他第二次东渡,这样的话他就有了足够的兵力,才能够在朝鲜半岛用武力解决他们的生存空间,否则的话是很难,如果没有这种集体的迁徙的话,很难做到他们在朝鲜半岛东南部有一个空间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说后来人们接受了说徐福到了日本?

  王:后来的历史,多次提到徐福,大家很容易把历史上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就附会到这样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身上。

  黄:对,这个徐福东渡的那个时期,正处于这个日本的绳文时代到弥生时代这么一个过渡期,绳文时代是相对比较原始落后的一个文化(时期),它的绳文的意思就是有些那个草绳然后刻在这个陶器上,后来绳文文化之后,马上就到了这个弥生时代,弥生的意思在日语来讲是一个飞跃,跨越的这么一个意思,那么说弥生文化就说是一种质的飞跃的这么一个突变的文化,那么如果没有一个外来文化的这么一个很大影响力的话,它很难实现这么一种文化的变化。

  主持人:我觉得那个时候,不管怎么说,日本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他们的原因是因为有了外来的这个冲击,也就是说有一些像徐福这样的人,不管是徐福,张福,王福,那么他们呢,也不管他们是为了逃避这个苛政也好,为了是这个什么勤王也好,不管各种原因,总之他到了新的空间里头,到了新的时空里头,他们去发展,去生根了。

  

  日本,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中国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扶桑之旅——日本文物精品展》却是日本国家级文物在中国的首次展出。

  以日本考古、佛教美术、正仓院宝物、贵族生活与武士装束、近世的风采五个主体构成的扶桑之旅文物展,共有展品99件,其中三分之一是日本国宝级的文物。展品横跨原始社会到近代明治维新前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日本在汲取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

  从此次展览的大量展品中还可以看出中国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强烈的影响。无论是印有中国三国时期魏国年号的铜镜。还是中国南宋传到日本的茶罐、茶碗。无不说明在古代日本与中国交流的频繁。

  在这次展览中,有一本书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这本被誉为日本国宝的《日本书纪》竟然全是汉字书写而且行文方式也与中国古文一模一样。

  主持人:我在这个展品里头我看到一本书,叫《日本书纪》, 你看里头这些汉字,几乎全是汉字,刚才我已经说了这些文字几乎全是汉字,而且书写的方法也都是古文的方式去书写的,其实现在日本文字里头有好多我们已经是看不明白了,从这个展品里头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使用的是汉字。

  黄:日本可以说它很长一段时间使用汉字,以前日本它没有书写的这个语言,它只有这个口头这种语言,后来在隋唐的时候,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字文明都传到日本了以后,他们就觉得我们只说不好,能不能把我们说的写下来,我们就借中国的汉字吧,但是它只用了我们中国的发音和这个形状,就是说象形这些特点,它的意思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有的时候会产生误会。日语的这个手纸两个汉字,我们中文的手纸跟日语的这个手纸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日本人的手纸是信的意思。

  主持人:为什么说他用这个汉字好好的,他为什么想起来做这个假字呢?片假字啊,平假字啊。

  王:汉字它是表意文字,它是象形文字转化的表意文字,每一个方块字都是表示意思的,如果用它表示发音会很别扭,比如说我说一段话,完全用它表音的话,你可能要写半天才能写下来很费劲。再有一个更大的理由,我想和语系有关系,汉语它属于汉藏语系的一种语言,它的结构是主谓宾,日语和朝语应该属于通古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它的句子的结构是主宾谓,它的谓语动词在最后,这样的话如果都是用汉字来表示的话,或者原封不动用汉语来表现他们语言的话,好多地方得倒着念,倒过个儿来念,很麻烦的,不利于阅读,所以创造一种拼音文字,能使他们的语言在表意方面能够借助汉字的有用之处,比如表现一些概念,像什么革命,政府这些概念,但是表示动词表示什么用假名来表现,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它的这个阅读起来没有障碍,可以让阅读能够更多的普及。当然它产生的原因有好多种说法,比如说是女书呀,女手啊。就是因为日本的女性也喜欢阅读,所以在女性之间首先发起一种草书的体,然后慢慢演变成平假名了,这个说法是有的,但是这个只是一个结果,起因我想可能和我刚才说的有点像。

  黄:就是说物理上的一个缺陷造成了这种现象。

  王:如果他像拉丁文那样就没必要再另发明一种表现文字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主持人:其实还是一个说也用也要统计一下的话,有没有明确的数量,说现在还有多少汉字他们在使用?

  黄:据我的这个了解呀,他们在1981年的时候做了一次重新的一种规定,现在日本人最基本的,最低要求他们要认识1945个汉字,他们叫当用汉字,就是有必要使用的汉字。

  主持人:我觉得从这个文字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你想,共用一种文字的话,也有表明当时其实双方的交流还是很频繁的,或者来往也是很密切的,关于这方面我们有一个小片子我们来看一下。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小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