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博物馆首页

《博物馆情缘》(6月24日首播)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29日 17:24

  人类的智慧在于能够积极的审视和思索自己的过去,以使自己能够更好的把握未来。于是人们建立博物馆——从恐龙时代直至今天,从古墓到民宅、从青铜器到木乃伊、从医学到古矿冶炼,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一切文明的精华都被收藏,它们细致入微地勾画出人类文化精神的沿革变迁,并将历史学家对人类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使现今的人们有机会与祖先的智慧对话。

  我国第一个博物馆诞生于1912年,这就是在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倡导之下,在北京建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它是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时至今日,北京成为全国博物馆最集中的地方,仅文博类博物馆就有100多家,其内容涉及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些博物馆以不同的文化、地域和时空交互进入人们的视野,对那些历史遥远的背影和细节,进行放大和解剖,供人们反复揣摩和品味,让人们了解到历史原来并不仅仅记录在文字里,大千世界原来如此精彩。

  但是,将历史的内涵准确地传达给公众需要一座桥梁,而这座桥梁就是在博物馆默默工作的那些人。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的对面建立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它现在已经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成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结果。我们今天呢,在我们的演播室请来了两位在这个博物馆里头工作了一辈子的两位老人家,是刚刚退休的两位老前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位是我们的李学中女士,欢迎李老师。另外一个是我们的齐吉祥先生,欢迎齐老师。是什么时间参加了这个工作的?

  齐:我们是一九五九年七月份的时候到的历史博物馆。当时正是我们赶上高考。

  李:离高考还有一个星期。

  齐:后来学校的领导呢,就分别找我们谈话,因为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就决定在天安门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那么这个馆里呢,就需要招这个讲解员,当时就从我们应届的高中毕业生中间就选拔了八十名学生到博物馆来做讲解员。

  李:我们就认为这个是党的召唤,是祖国需要我们,所以当时就毫不犹豫的、二话没有,就毅然的决定了,来到了历史博物馆。

  主持人:那就是没有参加高考?

  齐:没有参加,还有一个星期,上午交的高考志愿,下午就谈话,晚上谈话。

  主持人:你刚才说到了填志愿,你肯定知道了,你想选择的前途,就是你肯定知道了,你想选择的前途是什么?当时你填的志愿是哪儿?


  齐:因为当时我是报理工科的,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报的是北京大学的数学力学系。

  主持人:那李老师呢?

  李:我高中毕业的时候,身体有一点不太好,所以有一些个工科的那个学校就受一些限制,老师就参谋,我就是当时要学经济,所以我报的就是航空学院经济系。

  支持人:那什么时间知道了?

  齐:讲解员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呢?当时有一个咱们国家到苏联去的,搞博物馆学留学的罗歌先生,他已经去世了,罗歌先生也给我们讲一讲,就说是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学,博物馆讲解。所以当时我的脑子里面呢,就有一个什么印象呢,说在这个苏联呢,博物馆里面呢

  有这个年岁很大的讲解员这个也是满头白发。像李老师满头白发,还在做这个讲解工作,就是这么种很朦胧的印象。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齐吉祥、李学中和他们的同学放弃了报考大学的念头,毅然来到还很陌生的博物馆,无意之中他们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的第一批博物馆讲解员,那一年齐吉祥19岁。

  博物馆对这些年轻人很重视,专门送他们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等大专院校,学习考古学、中国通史、中共党史等课程。还让他们到工厂、农村接受教育、体验生活。两个月之后培训结束了,他们顺利完成了作为博物馆讲解员最初的知识积累,正式开始了让他们情系一生的讲解员生涯。

  主持人:之前的两个月集中培训之后,就是十一开始就要讲解?

  齐:对。

  主持人:还记得第一次讲解的经历吗?

  齐:我们应该是这样啊,当时我记得你是在奴隶社会。

  李:不, 我在战国。

  齐:我是讲明清,那么给我的任务呀,就是我得一气给观众讲四十五分钟,四十五分钟那就是一万来字呀!这一万来字都得背下来,所以我背的第一段,是这么背的嘛,说观众同志们,下面我来讲明清,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这是背的第一句话。

  主持人:你还记得第一句话吗?当时您的第一篇讲解词?

  李:战国时期呀,就是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它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

  主持人:这已经多少年过去了?

  李:四十多年。

  齐:四十五年吧。

  主持人:四十五年还能记起第一次说出讲解词的第一句话。

  博物馆所展示的往往是一些历史的片段,对不少人来说还很陌生,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讲解员了解自己希望知道的一切。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能看到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形态,文物几乎来自全国各地所有的省市。很长一段时间,龙骨只被民间当作一种中药,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首先发现,上面的文字其实出资3000年前的商代巫师之手。在河南殷墟,曾出土了16万片甲骨文,研究认为,中国的文字就是曾甲骨文演变来的,已发现的3000个甲骨文字,至今认识的只有1000个。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了目前中国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铜方鼎。人们一直认为,立足中原的商朝是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顶峰,然而,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一次出现了80多个青铜面具却证实,远在4000年前,古蜀国甚至有了更高的铸造技术。据说,四川大凉山彝族人的长相就有点像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三四千年前,古蜀国青铜文明何以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上世纪80年代彝族学派认为,在彝族的历史里还隐藏着一个更久远的秘密,他们相信彝族的10月历法其实就是商代以前中国的官方历法,而这一历法源于1万年前的伏羲氏!

  但是,无论历史多么久远,在博物馆里你仍然可以了解你想知道的那些奥秘,其中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讲解员。

  主持人:这一辈子讲解工作,有没有给一些国家领导人呀?或者国外的一些元首来给他们讲解?

  齐:因为后来做这个讲解工作以后,接待的国家元首就真比较多了。所以我今天就带了一张给尼克松总统讲(解)的照片 。(他对)这个地动仪呀非常感兴趣,正讲地动仪的这个镜头呢。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个戴眼镜的就是您?


  齐:戴眼镜的是我。刚讲完了北京人,他就提问题了,他说这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呀到哪儿去了?因为咱们展的是复制品嘛,正好因为这个头盖骨,是在美国人手里弄丢的,所以当时陪着参观的我们这个文物局的局长王冶秋同志,也在照片旁边那个王冶秋同志就说了,说1941年在美国人手里弄得下落不明。这样尼克松听了以后,感到很不好意思呀,就在那儿耸了耸肩。等讲到地动仪的时候,他特别感兴趣,随着他把身子就踏过那个栅栏呀,也想拿手动动那个地动仪的。他不能进去呀,所以俯身表现他很有兴趣。等到讲到这个原始社会结束了,我刚要往前继续介绍,他停下来了,他问我他说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进步还是倒退?我说是进步呀。他说那你说人类进步了为什么在原始社会人是平等的,奴隶社会有阶级压迫了?它怎么倒进步了呢?我就从这个生产力的发展上解释这个问题。

  主持人:这种讲解词当时最先接触是背熟,那是不是也要根据事易时移做一些调整呢?

  李:比如司母戊大方鼎,对不同的观众我们就要进行不同的讲解,到我们这儿来参观的呢,还有一些个比如大学的学生,或者是有些专业的,他比如学铸造或者是专门搞历史搞考古的

  ,方面要给他讲的时候,就要侧重再介绍一些工艺,铸造的工艺,像一般人就无须给他讲了。

  但是作为考古系的学生来,就要跟他讲这就是在商代殷墟第二期的这个文物。

  主持人:比如一件文物针对不同对象或者不同时期,怎么样去调整这个讲解词?

  齐:比如说就说司母戊鼎,是最大的是吧?当时我们说给成年人我就可以说,我说这个青铜器是中国最大的青铜器,重八百七十五公斤。那小孩,尤其是那个一二年级的小孩,我就可以夸张一点了,我就可以说同学们,这个青铜器呀可重可重了,有多重呢?有一千多斤呢。假如呀我做一个大秤,这个大秤这边搁这个青铜器,然后这些同学都站上去,才能跟它一般沉呢。我从语言上到口气上都要有变化。那我要对成年人也这么说,这青铜器可大可大了,那人家该说你傻不傻呀!

  主持人:有没有内容的调整呀?

  齐:有。那我们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很强调讲什么呢?农民起义,讲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因为毛主席说了,只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所以每个朝代,你比如秦朝一完,陈胜吴广起义,是吧?汉朝绿林赤眉起义。这个晋朝孙恩卢循起义。这个隋朝是王薄起义。到了唐朝完了,黄巢起义。所以观众形成什么呢?等到参观完我给他讲一段,自己就说了,哟,又该起义了吧?所以你看就是我们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这个农民起义就是我们讲的一个重点。那随着以后这个大家对历史的深入的研究对社会发展动力的研究,农民起义的份量就慢慢的减弱了,就没那么多内容了,这个变化觉得特明显是不是?

  李:对。

  齐:陈胜吴广起义,过去你进了历史博物馆呀,那是一个大的展厅,又是雕塑又是国画,又是这个语录。你现在去了以后,也就是那么一平米的,那么一个展位了。它整个从展览到讲解都会有变化。

  主持人:我现在突然觉得像你们要当好一个讲解员也不容易呀?

  齐:就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受什么影响呢?叫讲解工作青春路,就说青春职业它是,这是年轻人做的。还有人说的更简单,说的什么呢?就说讲解工作是养小不养老,结婚就拉倒,青春职业。但是根据我们的工作就感觉到不是。就说你确实是你要给观众讲一句话我肚子里得准备几十句话、甚至几百句。所以现在我们提的什么呢?就是讲解员要是什么型的,是知识型是学者型。为了讲好这个陈列,你要理解陈列的目的是什么,它要说明什么,所以这一方面你相关的就要去学习这些个内容。因为这个观众听了你的讲解以后他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主持人:对了,提到这个问题我想问有没有把你们难倒的时候?

  齐:那多了。有的问题确实不好解答,你比如小朋友问我,咱们讲这个北京人,他就要问你人是怎么来的,是吧?咱要讲说人是经过猿它这个从树上下来了,经过劳动变成了人。那他说了,今天的猿还能不能变成人?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呀。当然你要简单说,说今天的猿不可能变成人了,这个结论绝对是对的,关键是你要让他明白,今天的猿为什么不能变成人。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回答一个问题呀,光把这结论告诉观众是容易的,我还考虑到什么问题我告诉他了以后怎么让他真的明白了。这是考验我们的时候。

  主持人:我后来听说李老师也脱离了讲解工作,做起了研究工作,是这样一个转变吗?

  李:是。

  主持人:因为刚才听你讲这个司母戊大方鼎我觉得你完全是一个这个考古研究者的角度。

  李:这个时间是1974年,当时那个我们馆里也是正在修改陈列,后来就由我们群工部就调了几个同志,去做这个现在在我们序幕厅展出的。就是中国地形图,我们经过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吧把这个地形图就做完了,等做完以后呢,当时呢我们有几个同志就调到陈列部了。

  主持人:对于齐老师来说您是做了一辈子讲解员,是不是没有机会转变自己的工作?

  齐:倒也不是。可能我觉得我自己呀,就是在这个讲解工作方面呀,感觉到还是有它的乐趣,特别我心里憋着一股劲,憋着什么劲?就觉得总说这个讲解工作没有前途,我就不信。我说这个工作呀,前无古人不等于后无来者,就要实践实践这个讲解工作呀能不能够干出点名堂来。

  主持人:然后在这个岗位上就一直到退休?

  齐:一直到退休。

  齐吉祥热爱自己的职业,在长达40多年的讲解工作中,他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使自己的讲解艺术不断升华。在他出任中国历史博物馆讲解部主任之后,仍然坚持为观众讲解,他还经常应邀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更大的范围内向人们传达他所领悟的民族文化精神。

  齐吉祥退休了,现在,他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位义务讲解员。每天,这里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志愿者,博物馆大量的解说工作都是由他们完成的,这些志愿者中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的老人,有大学教师,有公务员,有大学生。他们没有报酬,但他们拥有观众的支持和尊重。按博物馆规定,每一个志愿者每周不能少于两个小时的讲解,但大多数人都会超过这个时间。

  齐吉祥喜欢与这些志愿者为伍,他们从给观众的讲解中获得快乐。

  主持人:我们把你们请进来也是挺难得的,刚刚退休,在这个战线上已经做了一辈子了,我最后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我想请两位再一次,我们复原一下那个实景,就相当于在你们馆里头,你们给我们讲解一下,因为我们现在讲解的对象就是全国电视观众。

  李:我这已经离开二十多年了。就介绍这件器物吧,叫司母戊鼎,它是商代后期的一件铜器,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这件器物它高一百三十三厘米 。

  齐:那么这件青铜器呢?是清代道光年间出土的,是在陕西出土的,后来就传到了姓刘的

  刘铭传的手里,他带回他的家乡,在这个新中国成立前北洋军阀和日本侵略者都想得到这件东西,刘家就在他们家挖了一个一丈深的坑把它藏起来。1950年他的后代又把这件东西挖出来捐给了国家。

(编辑:纪东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