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博物馆首页

亲近博物馆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26日 08:40

  无论前人们曾有过的文明是多么的辉煌,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的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一个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一、

  2004年北京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于5月17、18日分别在中国紫檀博物馆和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博物馆协会的官员以及来自全国200多家主要博物馆的馆长出席了论坛。这是一个令世界文博界瞩目的盛会!这次以“新遗产概念与现代博物馆”为主题的论坛能在北京举行,已经说明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在积极地融入到国际社会当中,并开始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博物馆正在为世界所关注!


  插入访谈——雅克·佩罗特、阿尔玛·加拉谈中国博物馆印象

  五千年文明滋养的中国博物馆,足以让世人为之倾倒。但是中国的博物馆的历史并不久远。1912年6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总长蔡元培提出筹建国立历史博物馆,这个美好而有多少有些理想化的想法能有谁来实施呢?它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叫周树人的年轻人身上,今天我们熟悉的一代文豪,九十年前只是这张中华民国教育部全体人员照片上的一个看不清头脸的教育司科长。

  鲁迅接受了这个任务,开始了在北京城的寻找。为博物馆选址,可能是他在任期间最大的政绩。当时他绝对想不到,这个工作竟是中国最大博物馆的发端。25号,鲁迅终于选定了元、明、清三朝的大学院的旧址——国子监。

  7月9号,中华民国国立历史博物院筹备处正式成立,接受了国学旧有的礼器、书版、石刻共57127件,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也宣告成立。但此后历时四年,筹建工作无进展,直到1917年段琪瑞政府上台,筹建工作才继续进行。教育部认为,国子监地处偏僻、房舍狭窄,决意将故宫端门至午门一带设为新址。1918年7月,博物馆迁入新址,总计馆舍150间,文物57375件,比1912年之增加了248件。博物馆搬到过去皇宫的正门,足以说明政府对博物馆的重视。这事博物馆的馆藏已经有21万余件。太平天国玉玺、明朝针灸铜人,都是在这一时期被窝历博收藏的。历博在经历了长达14年的筹备之后,终于准备开馆了!开馆日期定在1926年10月10号中华民国国庆日,这一天,盛况空前。1926年10月12日的世界日报报道,参观人数在7万人以上,自天安门至午门,络绎不绝。随后的几天报纸上都有关于历博的报道,这张历史照片记下了当时的盛况。中国百姓对中国这第一座博物馆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有多少脚印印在了午门的石阶上。博物馆也成了国民政府对外形象的一个窗口

  (字幕:截至2004年,全国已建成各类博物馆4200多个)

  插入访谈——内容:对中国的博物馆在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有何特色?国外的博物馆在运行管理方面跟中国有何不同?

  插入片花

  法国被人们公认为是世界上博物馆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在节假日里去博物馆,是法国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生活,众多不同风格的博物馆,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博物馆往往被游客们列为重要的旅游项目。而这些博物馆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参观者,除了有精美的展品,更为重要的是博物馆所采取的那些非常灵活,同时又极富人性化的运转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


  法国大部分博物馆收取一定费用,目的是为了维护保养文物。比如,世界闻名的卢浮宫,收费大约四五十法郎(1法郎约合人民币1.5元)。由于法国公民的平均月薪在1万法郎左右,所以这种价位的门票对法国老百姓来说是相当低廉的。他们还千方百计地开动脑筋,为观众着想。卢浮宫每月第一个星期天免费参观。每天下午3点一过,门票还会减半。因此,下午参观者总是明显地多起来,时常排起长队。法国政府鼓励年轻人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各个博物馆都有规定,25岁或30岁以下的人可以购买到打折的门票。比如罗丹博物馆,25岁以下的参观者可以购买半价票参观。很多博物馆还有专门的日子对年轻人免费开放。

  法国对记者十分关照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绝大部分都是免费向所有记者开放的。如果你作为记者到法国访问或是旅游,只要带上记者证,便走遍法国都不怕了。

  人性化的运行机制,得到公众的支持,这些解说员都是志愿者,他们用自己广博的文化历史和科学知识,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尽管这样会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插入访谈——法国国博物馆印象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文化传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博物馆往往都有丰富的收藏,其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当地人却很少光顾。目前,兵马俑博物馆门票最高价为90元人民币,法国卢浮宫的最高门票价格约折合60元人民币,而法国人的平均月收入是中国人均的20倍。

  插入访谈——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行“免票” 制度。

  西方其他国家的博物馆文化一点也不逊色于法国。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着完善的社会捐赠机制,捐赠机制也体现在博物馆文化当中。如果你去参观某些博物馆,在你买票的时候你会发现,票额并不一样,你可以自由选择门票的的面额。因为在很多西方人看来,进博物馆买票,就是对博物馆的捐助。实际上,西方许多博物馆的正常运转往往依赖于企业和个人的捐赠。

  插入访谈——谈国外的捐赠机制

  这是一户普通的美国家庭,家里的男主人曾经是一名外交官,由于他的职业经历,他曾经到过世界很多地方,带回了各种各样古老的艺术品。 这个花瓶已经在他们家保存了好几代,并且巧妙地改装成了灯座,灯座里塞满了从他们家后花园挖来的夹杂着狗粪的泥沙。几十年过去了,连家里的男主人奥格登里德也不知道,手中的这件瓷瓶价值到底有多少。

  2003年5月,这只瓷瓶出现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现场气氛异常激烈,瓷瓶的价格也一路飚升,随着拍卖师手起锤落,这只瓷瓶最终以4150万港币的价格被香港实业家张永珍女士买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永珍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这只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无偿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2004年2月14日,张永珍来到了上海。

  这一天,对上海博物馆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随着瓷瓶回归特殊鉴赏周活动序幕的拉开,这件流失海外多年的珍品,将结束它的飘零生活,拥有一个更大的家。

  这个清代瓷瓶是上海博物馆成立以来接受的最大一笔捐赠。

  上海博物馆在50年代成立的时候,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馆藏出土文物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博物馆主要的文物就来自于购买和接受个人捐赠。

  上海博物馆的藏品由建馆之初的9000件,增加到近100万件。这其中有近十分之一的馆藏是接受的个人捐赠。

  巴金、夏衍,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很容易在这面墙上就能找得到。这是上海博物馆馆专门为捐赠者开辟的。用不了多久,张永珍的名字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刻在这面墙上。

  插入访谈——“中国博物馆的的捐助”

  插入片花

  二、

  新中国建立以来,各种面向年轻一代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各地纷纷出现。他们向公众展示新的科技成果,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成为独立于文博类博物馆之外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中国科技馆、天津科技馆)目前全国共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2200个,,他们肩负着向下一代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的神圣使命。在这里,人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沉醉于体验与想象之中,一切奥妙与神奇,都变得如此具体和简单。科学,在这里发挥出最大的魅力。


  插入采访——李象益、王汝锋谈自然博物馆

  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专业性农业博物馆,同时它又是一个自然科学博物馆,这次它作为2004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的主要承办单位之一,不仅为国际国内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它自身在国内外的影响。但是,同其他博物馆一样,它面临的同样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插入王汝锋、李象益采访——谈资人类博物馆发展理念)

  插入片花

  三、

  中国紫檀博物馆是2004年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的另一个承办者,这个博物馆的主人就是著名女企业家陈丽华。在论坛期间,陈丽华出人意料的宣布,她将把一座直径六米、重达十一吨、由纯紫檀木制作的天坛祈年殿模型,赠送给法国卢浮宫。在次日举行的赠送仪式上,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雅克·佩罗特先生欣喜万分,他代表卢浮宫接受了这一极为珍贵的礼物。

  插入陈丽华采访——谈赠送

  这座位于北京市城东的宏伟建筑,就是陈丽华投资近三亿元兴建的中国第一家紫檀博物馆。

  紫檀是一种极为名贵的硬木,用它制作的家具和艺术品价值极高。10年前,在美国曾经拍卖过一只中国明代紫檀木桌,售价高达3500万美元,而陈丽华的博物馆里,藏有上千件紫檀家具器物,件件都是稀世之宝。

  这些用紫檀制作的家具器物不需漆油,但表面却如绸缎般滑润,泛溢着尊贵的光芒。紫檀内在品质优良,一件传统工艺制作的紫檀制品,可保存千年以上。

  除了仿故宫家具外,中国紫檀博物馆的藏品中,最令人们惊叹的是这些巨型工艺品,这些以中国传统建筑为蓝本的巨大紫檀模型,不仅以“大”取胜,而且精巧别致、细致入微,其型制、结构与真品完全一致,已全面超越了明清两代紫檀制作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使中国传统的紫檀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被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如今,陈丽华将这件由几十名工匠、花费了两年时间精心制作的心爱之物,无偿赠送给卢浮宫,已足见出陈丽华的豪气和魄力!

  插入陈丽华访谈——有关“赠送”的话题。

  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家和收藏家满怀热情地创办自己的博物馆,但是,热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期望的结果,在经过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很多私人博物馆正面临着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即使象陈丽华这样有实力企业家,也已开始探索博物馆今后持续发展的问题。

  插入陈丽华、等人关于私人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话题

  插入片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有了极大地发展,按照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最新定义,目前我国已有文博类和自然科学类博物馆4000多个。但是我们拥有13亿人口,平均33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几万人就可以分享一个博物馆。更为困扰人们的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博物馆都存在着资金不足、发展迟缓的尴尬。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博物馆界的有识之士已开始正视这些问题,并在积极的探索,为中国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寻求出一条光明坦途。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各地一些有作为的博物馆,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他们的探索,将对中国博物馆世界博事业的发展方向产生深刻影响。

  插入采访——关于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观点

(编辑:纪东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