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博物馆首页

再致板斧兄暨专论《博物馆》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31日 14:28

  文/桃源看客

  老汉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像尊驾身体力行干栏目,要面对方方面面,是很累人的。不过老汉我从心眼里尊敬你们。(从个人的偏好而言,我也不是喜欢综艺的东东。)在央视众栏目里,你们是挣钱不多活儿不少,辛苦!

  我倒是感到,《博物馆》开头的一两分钟,能否有个类似资讯的东东?甚至带有点导游的性质。这个小板块,电视的形式上可以花哨点。比如,可以说某地新开了一家博物馆,要讲的是专门性的博物馆,或者是私人的,而不是如国博之类大而全的。或者是讲某馆有个好玩的物事,或系镇馆之宝的,或者是海内外少见的,总之是有特点的。或者,讲点博物馆的小噱头,但内涵还是博物馆的。这样把资讯或当下博物馆收藏的潮流也带出点来,总之,有点信息的。因为,你们不光要有高质量的类似葛剑雄先生的访谈,埃及国宝展的介绍,相对地,也要有博物业的资讯。窃以为这样比较好。

  譬如,一个乡村教师终其一生,很难到我们北京,或者上海等大都市看博物馆的展览。但作为知识者一员,他也有瞭望的欲望。所以,你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节目可以很丰富。像埃及国宝展里类似的实物,老汉只在英法等国的博物馆看过(他们或是免费入馆或是门票相当便宜)。电视上的贵栏目,又大大让我饱了眼福。而且一些趣味性知识性的内容真是让人长见识。比如“不带面具不能见神”的说法,以前有模糊的印象,这次就很清晰了。让我想起我们的傩面,甚至京剧的脸谱等等,脑子忽然被打通。还有像嘉宾所言,埃及古文化,有些居然是古希腊的源头。很有意思。一个节目要做得有视觉美感,有人文的含量,殊属不易。

  我们的博物馆,大多是财政补贴的,所以挖孔心思巧立名目挣钱。像世纪坛,办个展览,我敢说北京一般的工薪阶层消受不起,他们也是你们的潜在观众呵!(真的深深地为这些想看而不得入的公民悲哀,国家实在是不该在这些方面设高经济门限。)

  贵栏目如有伊妹儿,可留老汉一个?老汉实在不想在网上再啰嗦什么了,有什么建议直接发信给贵栏目。在网络上晃来晃去,显得老汉我为老不尊似的。

  贵台人才济济,几欲溢出矣。多挖挖这些行货们的潜力吧!多从观众角度考虑问题。现在观众都小众化了。要注重收视率,注重反馈,但也不能唯收视率。

  谨祝编安!

(编辑:小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