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记录战争 珍视和平 > 首页 > 正文

《打捞阿波丸》 下(探索·发现2004-156)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1日 15:25


阿波丸死者名单

  1977年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仍处于对峙时期,牛山海区是大陆和台湾之间距离最近的一片海域。5月1日凌晨,在金门、马祖的隆隆炮声里,一支以沪救捞3号为首的船队进入这一敏感水域,开始寻找传说中的宝船——日本沉船阿波丸。

  经过潜艇的声纳扫描,确定水下有两个船型障碍物。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这两个目标里,究竟哪一个可能会是沉船?第一次下水的任务,被全国劳动模范、潜水大队长马玉林接了下来。

  整整半小时过去了。40米,50米,58米,马玉林已经到达了我国潜水打捞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度。他停了下来。

  上海救捞局潜水员马玉林:“那么下到底了以后,一摸摸到一个桅杆,老粗的一个桅杆。”

阿波丸死难者墓葬

  听完马玉林的汇报,张智魁就初步断定,这条沉船很可能就是阿波丸。这是因为桅杆的直径和船体的规模成一定比例。从水下沉船的桅杆判断,沉船是一艘万吨轮。在这一海域内的沉船里,只有阿波丸是万吨轮。

  从桅杆推算吨位,进而判定沉船身份,尽管合乎逻辑,但它只是一个推断,还缺乏有力的物证。就在这时,第二批下水的潜水员又有了新的发现。

  上海救捞局潜水员张石铭:“在第一房间里面,发现了一个死尸。结果弄到上面以后才发现他是一个中将。”

  张石铭捞起的这具尸骨,说明这艘沉船上至少有一个2战期间的日军高级将领。可是,在清理同时打捞上来的遗物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标明死者身份。对沉船身份的确认还得继续。

  紧接着,第二批沉船装运的物资出水了,这是一块锡锭。

阿波丸照片

  1945年2月,阿波丸起航的同时,美日双方正在硫磺岛展开激战。据日高振作等人的回忆,日本方面为做困兽之斗,曾密令阿波丸尽可能多的装载锡和橡胶回国。

  沉船上这块产自东南亚的锡锭,与阿波丸的装货情报相吻合,打捞队认定,水下的沉船很可能就是阿波丸。

  阿波丸问题专家张智魁:“下去了,把牌子拿出来了。结果拿出来两个名牌,一个名牌是木夏秀三的。结果我们一查阿波丸,沉船的名单有这个,两个都有。那么又第二个证明。阿波丸的人死在这儿了。”

  时间、吨位、物资、死难者,4个方面指向了一个目标——阿波丸。张智魁向指挥部报告,他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了阿波丸,此时的时间是1977年5月1日午夜。

  3年后,这一判断才得到最直接的证明。1980年7月9日,沪救捞3号在打捞现场找到一只船钟,上面清晰的刻着3个字:阿波丸,并有建造年代和所属公司。由于船钟是船身份的标志,这个物证确凿无误的证明,中国打捞工作者历时4年,打捞的沉船就是阿波丸。

保护阿波丸打捞现场的飞机

  1977年5月4日,发现“阿波丸”后的第3天,中国政府决定,以清除渔场障碍的名义对沉船实施打捞。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深水打捞工程进入到了打捞阶段。

  在开始打捞前,打捞队对阿波丸船体进行了详细的探摸,为制定打捞方案做准备。

  按照船体断裂的情况分析,专家们对阿波丸沉没的原因进行了推断。

  上海救捞局高级工程师赵孟信:“我看不排除它自爆的可能性。因为如果说光鱼雷攻击的话,只有三发鱼雷,那么也就是三发鱼雷攻上几个洞。把这个一万吨的轮船能够裂成两段,那显然这个爆破力是很大很大。瞬间进水量特大,这样才在两三分钟之内才沉没的了。”

  上海救捞局高级工程师赵孟信:“按照常规来说,它装贵重金属的地方,货舱是不大可能去装的,机舱不大可能去装的,锅炉舱也不大可能去装的,也就是最多的是在中间这一段,也就是客舱。”

打捞队员打捞沉船物资

  按照这个判断,潜水员们被分成4个大组,轮番下水。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水下世界。

  沉没海底32年之久的阿波丸已经深陷在淤泥里。数百吨的渔网缠绕、覆盖在桅杆、船舷和任何尖锐突出的地方。它阻碍着打捞工作的进行,更威胁到潜水员的生命安全。打捞队需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把沉船的这层厚厚的外衣脱下来。

  沉船打开了一个口子,大量的橡胶涌出了船舱,漂浮在海面上。

  据打捞者回忆,这些橡胶分白色和黄色两种,分别重220和200公斤。在当时的国际市场,每公斤橡胶价值1美元。除了可以漂浮的橡胶之外,沉船上还装载了其他战略物资。大量的锡锭、云母、光学玻璃等物品纷纷出水。在4年的打捞时间里,打捞小组一共捞起锡锭近3000多吨。其它物资2800吨,共计5800吨,价值5千万美元。

  打捞队从物资的出水情况判断,美日两国提供的阿波丸装载货物的情报基本属实。在资料中,还曾经提到了3个保险柜,据说它们就是藏匿大量珍宝的金库。但让打捞队感到困惑的是,它们并没有出现在资料提到的位置。金库究竟会藏在哪里呢?

打捞起来的阿波丸船头

  打捞小组决定从客舱入手,这样做有两个目的:首先这是事先决定的主攻方向,其次,他们也希望从死难者的遗物中寻找蛛丝马迹。通过搜寻,打捞队有了一个发现。

  阿波丸问题专家李树喜:“一个就是当时伪满洲国的内阁总理大臣叫郑孝胥,他也是帮助溥仪创立伪满的一个重要人物吧,发现了他去世以后分给后人的叫圆砚,还写着“郑公孝胥安葬纪念”。还发现了一个郑禹的印,郑禹就是郑孝胥的儿子。”

  郑孝胥,字苏戡,福建闽侯人。1930年追随溥仪,就任伪满洲国内阁总理大臣。1938年病死。他的遗物为什么会出现在阿波丸上呢?

  看到这两件文物,更使李树喜相信了一份情报的真实性:失踪多年的北京人头盖骨很可能就在阿波丸船上。

  因为有人声称:曾经在伪满洲国看到了北京人化石。如果这个说法确实,那么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在1941年失踪后流落到了郑孝胥曾效忠的伪满洲国地区,最终被日本人藏了起来。

打捞起来的阿波丸物资

  在阿波丸的死者名单中,有4个神秘乘客的身份始终得不到确认。

  李树喜认为他们极有可能是和郑孝胥父子交往密切的日伪高官。据知情人回忆,阿波丸在香港停靠的2天时间里,从澳门运载了大量的物资登船。在这次打捞中,也发现了有中国风格的雕塑品,这能否证明阿波丸船上确实有来自中国大陆的货物呢?它能否成为北京人头盖骨登上阿波丸的佐证呢?

  在阿波丸整体出水之前,李树喜所做的推论,只能是一种猜想。尽管对货舱打捞没有找到预想中的财宝,但阿波丸的宝藏却越发显得诱人了。

  中国政府决定,把拍卖沉船物资所得的5000万美元用于追加购买打捞设备。1979年,海上万吨浮吊大力号正式进入打捞现场。大力号的加入,极大的推进了工程的进度。

  打捞队经过在各个舱室的仔细搜寻,有关宝库的线索依然一无所获。这时的打捞工程已经进行了4年的时间。

打捞起来的啊波丸螺旋桨

  4年的时间里,按照美国和日本提供的藏宝方位,潜水员们进行了寻找,始终一无所获。传说中的40吨黄金、12吨白金,以及大批的工业钻石,更有无价之宝北京人头盖骨,难道都不翼而飞了吗?

  如果说情报不准确,为什么在沉船里捞出的物资和资料基本吻合呢?如果情报准确,为什么单单少了金库呢?会不会有人赶在中国政府之前把它拿走了呢?打捞队产生这样的疑问,并不是没有根据。潜水员就曾经在阿波丸沉船上发现过不属于阿波丸的物品。

  对这种推测,有人认为在现实中成立的可能性并不大。但驾驶舱里的物证又很难让人彻底否定有人抢先打捞阿波丸的猜想。究竟有没有过人抢先打捞?他们到底是谁?找到了什么?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在打捞沉船货物的同时,中国政府也注意与日本方面合作,收集鉴定阿波丸死难者的遗骨、遗物。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正式向日方转交阿波丸遇难者遗骨。368具遗骨,218箱遗物由上海红十字会代表中国政府分3次向日本政府移交。35年之后,阿波丸的乘客们终于走完了自己的航程。

  同年,中国政府决定:结束打捞工程。中国最大的深水打捞工程,突然宣布结束。至今,对这个决策的解释还是众说不一。问题的焦点集中在阿波丸的藏宝去向上。

  一种看法坚持认为:也许阿波丸上根本就没有携带财宝。在这种情况下,再耗费人力和物力打捞是极不明智的。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宝藏并没有藏在客舱和驾驶舱前部。早在打捞之初,就有人提出宝藏不可能藏在阿波丸的中上层舱室,这种看法的依据是对沉船甲板的判断。

第一个发现阿波丸的潜水员马玉林

  上海救捞局潜水员张石铭:“当时的话大家考虑,考虑装金子的位置很可能是在船底。因为船底它能够承受得了体积小,重量重的情况。一般甲板上面只能承受三吨重量。你超过三吨以后,甲板就要塌下来。”

  也有人认为,由于阿波丸的剧烈爆炸,船上的宝藏很有可能被抛入大海,深陷在淤泥里。

  这两种分析都意味着宝藏可能在船的底部甚至更深。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潜水要超过60米水深。而在当时,60米水深对潜水员来说将是很难逾越的障碍。

  尽管对阿波丸的财宝存在有种种疑问,但打捞领导小组还是做出一个决定:把阿波丸的驾驶舱局部起吊出水,然后结束整个7713工程。在首先对阿波丸的驾驶舱进行解体打捞后,1980年7月6日,大力号开始起吊船头。

  沉没海底35年的阿波丸船头终于破水而出。阿波丸的船名已经被海水侵蚀,但英文名称的缩写“AAAR”仍完好无损。打捞队把它拖到娘宫码头进行了分解,福建省平潭岛成了它最后的归宿。

断裂后的阿波丸示意图

  随着最后一批船队的撤离,中国政府对外宣布,正式结束对阿波丸的打捞工作。

  牛山海域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对阿波丸宝藏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平息。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