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本期内容更多

冷热之间看科普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17日 13:35

  引子

  2003年9月13日,人民大会堂香港厅里欢声笑语,掌声雷动。由中宣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作家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在这里揭晓。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从1980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目的是为激励参与科普创作的积极性,发现优秀创作人才,推介优秀科普作品,壮大科普创作队伍,提高科普创作水平和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本届共有55种科普图书榜上有名,其中原创作品16种,编著作品32种,翻译作品7种。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贾祖璋全集》获得了唯一的科普图书荣誉奖,《解读生命丛书》、《院士数学讲座专辑》和《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获得一等奖。为了更好地宣传获奖图书,主办单位还在西单图书大厦设立了专门的展销书架。那么热热闹闹的评奖之后,它的市场表现如何呢?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科普部主管 刘伟

  获奖图书的销售一般吧 还可以,因为不全都是我们部门的,卖的好的类别是探索类的 宇宙类的,还有一些数理化类的,基本上就这几大类,现在社会上缺少了科普热点,所以可能会引起科普读物的销售上不去,要是多一些热点的话,肯定就不一样了

  像去年的霍金到京,所以才引起了销售的高峰

  国外科普读物的热

  当我们提到近十年来的科普出版时,霍金的《时间简史》是不能不说的。这本书自1988年问世以来,全球行销超过千万册,中文版销量也有几十万册,被译成30多种语言,全世界平均每900人就拥有1本《时间简史》,堪称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科普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是较早把出版目光集中在引进科普图书的出版社之一。

  采访湖南科技出版社总编室主任 陈桃枝:

  大概是十一年以前 1992年,在全国的科普市场,当时这种人文科普书几乎是没有,有的只是介绍那种科学知识,介绍那种知识性的概念性的实用性的,可这种人文科普,介绍一种科学精神的书是很缺少的,所以当时我们社的编辑和社领导,就觉得这是一个市场空白,也想要填补这个空白,相信如果是做在第一,也是做在这个空白上面,不仅会有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当时就是说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把握拿得准,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也是试着来的。

  随《时间简史》一起出版的还有另外三本书,当时每种书只印了3000册,大半年时间过去了,销售仍然停滞不前。

  采访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编辑 孙桂均:

  当时作市场 也许可能会盈利,是做上盈利的打算,但是市场是很残酷的,它反馈过来,刚刚开始第一批书投放市场的时候,它不是盈利 它是一个负数,在这种情况下,社里还是在做这件事情,也通过了一些宣传,宣传营销上面作了一定的调整,特别在宣传上动了很多脑筋,采取了一些宣传新的方法,比方说召开这种记者发布会,像这种形式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是我们湖南科技出版社,可以说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那么对这套书的销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时间简史》是“第一推动”的龙头,每当霍金受到关注,《时间简史》及“第一推动”系列的销量都会暴涨。去年霍金来华更是推动了这类书的销售,《时间简史》插图本和十年修订本以及《果壳中的宇宙》一度冲进了非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十名。

  到底是“第一推动”成就了霍金,还是霍金成就了“第一推动”?这个问题已经很难说清楚。“第一推动力”从1993年至今已经推出了27本国外优秀的科普名著,十多年来,每年都高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那么,国外的科普名著在国内是否就一定能热销呢?2000年10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美丽心灵》中译本,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天才、疾病和爱情的传奇故事,但是书名改成了《普林斯顿的幽灵——纳什传》,上市以来,一直销量平平。不久,根据美国记者西尔维娅·娜萨的同名传记图书改编而成的电影《美丽心灵》,在第74届奥斯卡评选中

  荣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女配角等4项大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看准了这个绝佳时机,及时再版,并将书名恢复为《美丽心灵》,拆为上下两册出版,还增加了以电影海报为蓝本的精美腰封,销量随之一路上扬,一个月之内就销售完了七千册。与此同时各大媒体也就此事纷纷发表评论,一度成为书界的热点话题。

  看来引进版的科普图书不管你的内容多好,要想让中国众多的读者认识和接受,策划宣传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这步棋走对了,是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国内科普读物的冷

  喧嚣的背后不一定是繁荣,虽然霍金在国内掀起一阵阵的科普热、科学热,可是,科普图书好像大部分处境依旧不妙,并没有太多的改善,特别是国内原创的科普图书,一般的首印数只在三千到五千册。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去看看早期的科普图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贾祖璋、顾均正、高士其、任鸿隽等以小品文和其他形式写作、翻译了许多介绍科学知识而又有文学风格的作品,很多人就是看他们的书才走上了追求科学的道路。

  高士其可以说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仍然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他的作品集细菌、病毒、流行性疾病预防及公共卫生学于一体,原理和精义在今天仍具有启示和指导性意义。今年北京出版社又将他的科普作品进行了再版。

  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家应该不会忘记有这么一套黑皮红字的科普丛书,这就是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四十多年来这套书已经先后出了十几个版本,它曾经启蒙了几代人,也为出版社带来了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采访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周舜培:

  《十万个为什么》一年的销量大概现在三万套左右,实际上在以前,我们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几乎每年可以销三四十万套,为什么现在销量低呢,一方面读者的选择比较多了,各种各样的《十万个为什么》都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盗版,对我们的打击 冲击也是很大,所以我们也要适应这个市场的需要,适应读者的需要,不断改进版本,一个是内容更丰富,更跟得上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这本书,定价不断降低,使许多想得到这一套书的青少年能够买的起这样一套书。

  像科普图书曾有过的如此的辉煌景象,我们已经久违了。

  著名科普作家李元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爱看科普读物,他至今收藏着年轻时看过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科学大纲》和《宇宙壮观》等书籍,四五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在科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和学术杂志上出版、发表了《天文学图集》、《简明星图》、《天文探奇记》等数十本著作和几百篇论文。刚刚荣获第五届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的《到宇宙去旅行》,就是李元的科普创作文集汇编。他不仅自己创作有关天文学的科普文章,还推荐和编译了很多国外优秀的科普读物,对我国现阶段原创科普图书的出版,李元谈了自己的看法。

  采访 李元:

  主要的差距还是我们的作者,他的科学的根基,他的科普创作的能力 技巧 手法,他的思维 观点,这些方面,我们国家底子太薄,所以这种社会环境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的,科普创作的社会环境那么好,所以这方面还有待于前进 改善和发展,如果说现在出版印刷方面 制版方面,那已经是世界水平了,这倒不发愁,发愁的是你拿出好的稿子,好的作品来。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近几年来也十分注重引进科普图书的出版,先后出版了“名家讲演录”、“哲人石丛书”、“加德纳趣味数学系列”等优秀科普读物,虽然这些书获得了不少读者的青睐,但对于原创科普图书的出版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放松。既从事科普创作又作科普图书编辑的卞毓麟先生对原创科普图书也有自己的理解。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 卞毓麟:

  我们不可否认在国际上有一些很优秀的科普书,它们可以说是传至久远可以享誉全球,那么这些作品我们是应该引进,同时原创科普作品,就因为是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写的,他更了解我们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科普,更了解应该怎么样写才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看,所以这也不是引进国外的作品能替代的,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诺贝尔奖百年鉴》是卞毓麟在1996年就提出的一个选题,三年以后计划开始实施,最后由国内四十位知名的专家和编辑,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完成全部29卷的编写。全书约270万字,将百年诺贝尔奖按具体获奖内容分为26个领域,每个领域一卷书,此外还另设了3卷综述,便于读者了解物理、化学、医学与生理学三大学科的全貌。早在2001年上半年,这部书刚刚推出5卷,就在上海版权贸易洽谈会上被一家台湾的出版社——世潮出版公司一眼看中,并一次性购买了全部29卷的繁体字出版权。

  如今,印刷精美的繁体字《诺贝尔奖百年鉴》各卷已在台湾陆续出版。而简体字版也荣获了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

  如果把《诺贝尔奖百年鉴》比喻为一首首优美的小夜曲,那么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解读生命丛书》则可以说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这套书的缘起于中科院院士谈家桢教授给当时的江泽民总书记的一封信,最后北京出版社通过竞标拿到了这套书的出版权。《解读生命丛书》从策划、创作之初,便以创新的精神、现代化的图书运作模式,全力打造品牌特色。为了避免以往科普图书容易出现的“外行看不懂,内行不爱看”的缺憾,策划班子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

  采访北京出版社策划编辑 赵萌:

  你到底是写给谁的,你写的东西你觉得它科普了,那内行不愿看觉得你啥也没有,外行仍然看不懂,就是两不招的这么一个状态,那么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题,我又要启用在一线的科学的专家,我又要让这个书让大众读的进去,而且非常爱看,这个怎么办,我觉得不能要求这些专家自身就是个科普专家,这种要求不实在,那么出版是什么,我觉得我是一个桥梁,我应该知道大众需要的是什么,那么专家的短处,他最长的地方在什么,我取他的长 补他的短,怎么补他的短,用科普作家来补他的短,实际上是一个三结合。

  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科普书应该是科学史、科学文艺、科学知识三者的合成体,而不光是科技知识读本。《解读生命丛书》这种独特的“三结合”的创作组合首先由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构成创作的主体,其中包括3位院士、7位博士生导师及多位知名教授、博士,绝大多数都是各自领域的顶级科学家,然后由富有大众创作经验的知名科普作家承担二度创作,实现由科学向科普的转化,最后由美术家完成文字与照片、图画的组合与设计,达到图文交融,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但是与专家磨合的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的文稿曾经反反复复十几遍。

  采访科普作家 赵仲龙:

  有的专家从来没写过科普,开始我们拿出这个策划方案给他看,他觉得我写的这么浅,他倒不是怕读者说不好,我们说主要是让读者看懂,他说我怕同行说你怎么写的这么浅,尤其是像免疫 大脑等,一般读者很难理解的,很难读懂的,比如说谈骨头 颅骨,大家觉得很恐怖的东西,但是我们跟专家磨合以后,把题目改了,三拳打死镇关西,致命一拳在哪里,那么就从水浒传里,鲁智深 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他为什么三拳能打死,这么一个解剖结构,打在太阳穴颅骨最薄弱的地方等,我们只选取读者最关心的,把人文的 把读者知道的科学新闻的东西都结合在一起,这样使读者知道的知识能引申,使科普作品做的活泼。

  现在国外已经形成了科学家、科普作家、自由撰稿人、科技记者组成的庞大的创作梯队,而我国没有形成这样一个梯队,从事科普写作的人数量很少,也没有专门的培养文理通才的科学传播者的教育机构,真正从事创造的优秀科普作家越来越少。于是有人认为,作者的问题是中国科普图书突出的严峻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科普图书出版的一个瓶颈。当然也有人不这么认为。

  采访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编辑 孙桂均:

  是教育体制的问题造成了,真正好的科普作家少的原因,科普读物的话,原创和引进是有相当的差距,很好的优秀的科普作家越来越少,年纪越来越大,他根本没办法进行创作了,那么新的年轻的科学家又跟不上,因为他们受的教育限制。

  采访科普作家 赵仲龙:

  有人说我们科普创作后继无人,其实是他的眼界太窄了,我们国家现在科普应当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我们国家已经有了一大批老的科普作家以外,有一大批中年青年的科普作家,特别是中年的科普作家已经涌现出来了,这批中年科普作家他们的特点是,他们接受比较好的教育,有的还有国外的背景,他们学习了国外的发达国家的科普创作的经验,再回到国内来,我觉得这批人是我们将来科普创作的主力军。

  近年来由于国内对科学的重视,科普书出版得越来越多,虽然一般而言远不能说非常畅销,但作为一类出版物,与过去相比,也确实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潜力的新的热点。但在这种局部热点形成的同时,我们不应回避的现状是,在各种科普类的著作和丛书中,从选题 观念和形式上来看,质量平平者居多,重复的选题居多,而且传统的纯粹知识性的读物仍占据了其中的绝大多数。

  应对的策略 迎接未来挑战

  世界公认的最能测验公民科学素质的是科学素养调查,中国科协公布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千人里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的1/15。

  科学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个民族进步水平的重要尺度,科普图书无疑是普及科学、提高科学素质首当其冲的好途径,不久前,北京市科协、团市委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举办了“北京市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图书展示”活动,活动在科普读物展区设立科普主题书架,集中展示由专项资金资助出版的109种图书、音像制品,为青少年推荐优秀科普读物。

  1998年,北京市科协在全国设立了第一家“北京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5年来,先后投入400多万元,资助了78项科普创作,其中的48项109种科普图书和音像制品已经正式出版。受资助金额最大的一笔为30万元。 北京的“科普大使”、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就是专项资金的受益者之一。他花近十年时间写成的科普随笔集《鸟兽物语》获得三万元资助,去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今年,这本书获得了北京市第一届优秀科普最佳奖和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

  采访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

  我觉得非常及时,有点久旱逢春雨的感觉,因为虽然我这些年一直在写作,但是真是还没有得到政府的这方面的支持,总是通过一种自己就是个人行为,这次我作为一个科普工作者,而且也是他们选的北京市的科普大使,又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所以我就觉得更有信心了。

  五年来,尽管北京市科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是没有推出一部有全国影响的畅销书,看来仅仅靠两年一次的科普图书评奖活动和地方性的奖励基金,是解决不了科普图书当前的困境的,科普图书的出版要想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解决叫好不叫座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我们只能企盼更多更好的原创的科普精品,与读者见面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新书介绍

  1 《贾祖璋全集》(5册) 定价:226元/套

  贾祖璋/著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 《院士数学讲座专辑》 (5册)

  《数学家的眼光》 定价:8元

  《帮你学数学》 定价:9元

  《新概念几何》 定价:14元

  《数学与哲学》 定价:9元

  《漫话数学》 定价:14元

  张景中/主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3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4册) 定价:118元

  徐惟诚 等/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4 《追踪中国珍稀动物丛书》

  《追踪东北虎》 定价:12元

  《追踪白暨豚》 定价:12元

  《追踪大熊猫》 定价:12元

  《追踪丹顶鹤》 定价:12元

  《追踪金丝猴》 定价:12元

  《追踪藏羚羊》 定价:12元

  刘仁俊 等/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 《21世纪高科技知识书丛》 (10册) 定价:284元/套

  吴澄 等/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6 《跟我学电脑》(3册) 定价:32元/册

  天心工作室/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编辑:小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