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名家傅聪先生
比赛和音乐是两回事
高:您在国外经常担任很多音乐比赛的评委,您怎么评价现代的年轻人拿一些国际音乐比赛的奖?您有何见解?
傅:我参加一些音乐比赛的评委工作,并不是说我觉得比赛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音乐家不是运动员,更不是马,马可以赛马,看哪个跑得快。音乐家是两回事,很难说出什么客观标准来。一个真正有个性的艺术家,往往在比赛中会失败,因为有个性的音乐家必然会有些评委会喜欢,又有些评委会不喜欢,所以往往是平庸的人,也就是说没有人特别反对的,会最后锄头,往往如此。因此我觉得比赛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讲,不是一个衡量的标准,绝对不是。另外,现在的年轻人,学艺术的,学钢琴的,学那门演奏艺术的人都太多了,简直是成千成万,学钢琴的尤其多,而且学钢琴的有几个能真正成为第一流的演奏家,谈何容易!弹钢琴弹得好的,太多了,没什么希奇,每一年,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的音乐学院,都在培养很多很多的尖子出来,然而世界上也只有有限的趁势,有限的音乐厅,而且也不可能天天都是钢琴独奏会,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听众,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很多钢琴弹得很好的,不像学其他器乐的,还可以参加乐队演出,他们只好再继续制造一批,又是没有机会演出的弹钢琴的。当然每个人学点钢琴,多一点人得到一点乐趣,对人的整个修养是有好处的。不过,比赛也有个好处,可以逼迫年轻人练出一套像样的曲目,因为年轻人需要像考试那样逼一下,不然的话,恐怕很多人就会不念书了。我们大都有这个经验,临时抱佛脚,考试前才念书,都这样的,弹钢琴的也差不多。
我们活着为什么呢?……问问这些问题才可能会有音乐
高:您多次回国在音乐学院讲学,接触过不少学生,您觉得他们的修养是否全面?他们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傅:现在学生的技巧好得不得了。不光是中国,国外也那样,俄国、美国都一样,现在年轻的一代技巧都好得不得了。不过,我们中国人天生手就灵,再加上很多人很小就开始学,童子功好极了,而且又勤奋,家长还逼着干,那当然在弹钢琴的单纯的机械的技巧来讲,我只能望洋兴叹!我是一辈子都做不到的,这不是说客气话,是真心话,就是这样。然而,另一方面,他们的音乐太缺乏了,真正的音乐太缺乏了,不是说没有音乐感,很多孩子都有很好的音乐感,中国人天生的音乐感是很好的,全世界的民族里头,除了犹太人,恐怕中国人是属于最有音乐感的民族了。可是有音乐感不等于真的有音乐,这还差一大节呢!要做到真正有音乐是有很多很多的因素,除了文化修养,什么文学、美术、哲学、除了这些,光是音乐本身,就有很多东西要知道、要学、要钻研,弹钢琴的人更应如此,我一辈子听的音乐,种类繁多,我从小爱的是音乐,钢琴不过是一种工具,因为开始让我学的是钢琴,所以就弹了钢琴,说不定当初让我学的是提琴,我现在就拉提琴了,就不一定是钢琴了,对不对!我从小听的音乐里头有乐队的,有室内乐,什么三重奏四重奏,我记得小时候就听很多贝多芬后期的四重奏,我相信贝多芬后期的四重奏,在音乐学院的学生里面,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九没听过,更不用说很多很多的歌剧,抒情歌曲,德国的艺术歌曲。总之,我是什么音乐都听,那个音乐的世界广阔的不得了,从古到今。我喜欢的东西,从中世纪开始,纯粹的说西方音乐,从十、十一、十二世纪开始一直到现在,什么都听。其实在我家里,你问我弟弟,钢琴的唱片最少,其他的唱片多得很!就是因为我感兴趣的是音乐,就音乐本身一门,犹如汪洋大海。如果你是小说家的话,你就要看书吧;就得看很多很多书,就得整个图书馆的看。音乐家也一样;但那还不够,还得念书,得看画,得考虑考虑、想想哲学问题,因为归根结蒂,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活着为什么呢?我们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我们应该问问这些问题,问问这些问题才可能会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