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名家傅聪先生
家书的本质“是我父亲追求的一个精神价值”
高:家书里头,最本质的思想是什么?听说您最爱读的书是《红楼梦》、《约翰·克利斯朵夫》、还有《傅雷家书》,家书经常在你身边。
傅:不,不!家书其实我从来都不看,因为我不敢看,我每一次看都太激动,我整天就没办法工作了,太动感情了,不敢看。其实,家书不过是用文字概括了我从小在父亲身边所感受到的一切。
我觉得家书的意义最简单来说,就是我父亲追求的是一个精神的价值,就是这个东西,人活着就是为了一个精神的东西。当然,还可以说别的,但最基本的就是这个东西,这个精神价值包含了很多东西,东方的、西方的,是一个很博大的精神价值,可是绝对不是我们现代的物欲横流的世界,绝对不是那个世界。所以说到最后,有的时候我会对这个世界感到很悲观,我父亲其实也是,你们看家书,可以看出这点来,可是,我还是活着一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是干下去,坚持我的这种理想,坚持我的追求,坚持我的精神价值!
我父亲说的做人,绝对不是世俗概念的做人
高:当年政府送您出去,父亲送别时有过一段话,我也搞不清是在送别的车站说得呢,还是在别的什么场合说的:“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您既是这段话的受益者,也是体验者,在您的成长过程中,以及您的音乐生涯中,这段话起过怎样的作用?您又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傅:其实,这段话也不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说的,我从小就听他说这些,就是先做人,后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个对我来说当然终身不会忘记。而且事实上,这跟我从小受的教育,一辈子所受的教育,完全是统一的,他说的做人绝不是世俗概念的做人,就是要面面俱到啊,什么在社会上要怎么怎么样啊,等等。我爸爸说的做人,恰恰相反。
我爸爸身上有很重的儒家成分,他是个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他深上有儒家最好的一面,我从小念的《论语》,都是他认为好的东西。我觉得孔夫子骨子里也是道家,不过,他比较实际一点,他觉得道家把一切看得那么透,那么穿,那么这个人世界怎么能运行呢!比如说,孔夫之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了,贤哉,回也!”为什么孔子喜欢颜回,事实上,颜回不是他最聪明的学生,也不是他最勇敢的学生,也不是他最会办事的学生,也不是像曾子那样,曾子有点像耶稣基督的门徒圣保罗那样,比孔夫子还要孔夫子,对不对!可是他最喜欢颜回,这里头就是说骨子里头孔夫子还是道家,因为颜回就有这种气质,就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二十首》)--编者注。“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太好了,爸爸说的做人,是那种意思的做人,是在最高意义上做一个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这就跟我刚才说的和世俗的做人完全相反。这是第一点,我只能简略的说,要不是说不完的。然后说做艺术家,那么从做什么样的人,就能理解艺术是什么:艺术是追求美,追求真,追求真善美实际就是艺术!所以下一步就是做艺术家;再下一步就是做音乐家,为什么呢,因为艺术是广义的,大的概念,天地是非常广阔的,音乐只是艺术中的一种而已,所以有个先后的次序;那么为什么最后才是做钢琴家呢?因为钢琴只不过是一个工具,它要表现的是音乐,而音乐要表现的是什么呢?音乐也不过是要表现一种精神上的美,真正的音乐语言,所以说到最后还是艺术,说到最高也就是做人。由此可见,倒过来也是一样的。
高:这是一个圆,一个轮回。
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