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关于我们

《不说再见》之与兄弟栏目的亲密接触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26日 17:44

  2000年10月,《综艺大观》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连续异地直播,节目组从乌鲁木齐转战南宁,之后陆续前往重庆、石林、西宁等地,直至最后一站贵阳,完成了八省区的“西部行”活动。其战线之长令人敬畏,我和晓冬轮流执导,等于每人每月就得拿出一期节目,而且这不像在台内的演播室,什么都是现成的,这是每到一个地方,都得“现扎耳朵眼儿”,选址、搭台、制景、布光……一切从零开始,工作量极大。4个多月里,我和晓冬几乎没在北京待过,我连搬家这么大的事都是爱人和老爸、老妈操持的,而晓冬则上演了举着吊瓶现场排练的煽情一幕。

  走完西部后,《综艺大观》的人在家踏踏实实过了个年。这一百多天的时间写满了疲惫,好容易放松一下,顿时觉得连骨头都是软的。不知道别人如何,反正我那阵子最想见的就是床,最亲密的举动就是和枕头紧紧相拥。

  好日子没过多长时间,面临的新问题又来了:由于长途跋涉异地直播,所需经费是平时的几倍,台里拿不出更多的钱补贴我们,所以《综艺大观》只好乖乖回到演播室,开始了又一次的艰难蜕变。

  采取什么形式呢?新年总得有新气象吧?可身心疲惫的我们脑子里一片空白。

  记得那时春节晚会刚完,正月十五的颁奖晚会还正在筹备呢,我们就又聚在了一起,开始新一轮的探讨。头年的雪还积在窗下,我们的心里也像这化不开的一片片冰冷。那些往日里翻来覆去论证的陈芝麻烂谷子又都翻了出来,没一个方案是顺眼的,好不容易想到的新东西又不能取得众人的一致首肯。

  救命的稻草在哪里呢?

  一天,“老大爷”兴冲冲地来了,他说,有高人给出了个主意:发挥《综艺大观》的龙头优势,和全台的栏目合作!

  “好主意啊!”他的脸儿红扑扑的,透着一股子兴奋劲儿,不知是酒精闹的还是这主意闹的。

  “怎么合作呢?”我们迷惑不解。

  “以前和行业、部门合作你们会吧?和栏目一样合作呀!‘六•一’有《大风车》,‘八•一’有《人民子弟兵》,‘三•八’有《半边天》,平时还有那么多优秀栏目等着咱们呢。而且这些栏目里的主持人我们也用起来了,省得每次找嘉宾主持那么困难。”

  说实话,我觉得这主意挺“三•八”的。一个栏目一个做法,要合作就得尊重对方的意见。可大多数栏目都跟综艺一点不沾边儿,八杆子打不着的怎么能撮合到一块儿呢?

  我当下表示异议,阿彪同志也反对。

  “我觉得挺好,这事儿不能听你们的。”关键时刻“老大爷”还是挺霸道的。

  又过了几天,“老大爷”再次走进办公室。“我刚把和栏目合作的事儿跟有关领导汇报完。唉!”他长叹了一声,愁眉苦脸的。

  “怎么样,领导也不同意吧?”我有点得意地说。

  “肯定不行,跟别的栏目怎么合作啊!”阿彪也显出先知先觉的样子。

  “肯定不行?你们脑子都有问题,肯定行!”“老大爷”的脸突然雨过天晴,原来刚才那落魄的样子是专门演给我们看的。“领导听完我的汇报,完全同意!而且还指示要强强联手,打造精品。”

  我们被他的欲擒故纵弄得很尴尬,一时不知道怎么应对。

  “好好准备吧,这主意起码能管一年!”他和颜悦色胸有成竹地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吃盒饭,席间思想被很快统一了,于是我们把2001年称为“合作年”。

  尽管内心对这种做法有点抵触,但既然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那就必须心情豪迈地对工作充满热爱。

  我始终认为,在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增加节目的看点,我选择了蒸蒸日上的《开心辞典》,那时王小丫正如日中天呢。这厢里曹颖也火得一塌糊涂,两位当红花旦聚在一起肯定有看头。

  我和《开心辞典》的制片人通了电话,对方非常愿意和我们合作,并指派了专人到剧组参与策划。经过沟通我们达成共识,嫁接出来的节目整体形态采用《开心辞典》模式,而内容则全部注入综艺元素,等于是用一个“开心”的筐,来装综艺的菜。

  平时《开心辞典》的嘉宾都是普通观众,而这次合作我们都选择明星参与,主持人考问的问题也都和综艺有关,而且我觉得《综艺大观》的优势在表演,所以在策划过程中我努力把表演的东西有机地加入到问题中。

  那期的嘉宾是我精心挑选的,按照不同类型不同性格我敲定了歌坛“大姐大”彭丽媛、小品大腕儿郭达、影响广泛的“外来弟”大山和羽坛世界冠军龚志超。告诉他们本期节目将采用《开心辞典》模式,他们都很愿意参与,不过共同的疑虑就是“考的问题难不难?”

  事实上我们设计的所有问题都不难,大部分是联欢性质、表演性质的。比如:请用肢体语言表现成语“剑拔弩张”。郭达就很占便宜,比划那两下子既风趣又到位,赢得了首先与王小丫对接的权力。

  最让郭达意外的问题是:他在成名作《换大米》中使用的自行车是什么牌子的?当时我们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想难为他一下,如果题答得太顺了,观众可能会觉得不好玩儿,因为大家就爱看明星在屏幕上抓耳挠腮的样子。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率高,原因就在这儿,歌手真正唱得好坏大家似乎并不关心,引人入胜的焦点在于他们回答问题时遇到的百般折磨。收视曲线图科学地论证了这一点,歌手在演唱的时候遥控器频频换到了别的节目,而到回答问题的时候,遥控器们又准时回到了原位。如果听到了类似“河北省的省会是济南”这样的答案,你完全可以把该节目当小品看。

  不知名的歌手都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况明星乎?

  当然,我们是善良的,不能让演员出丑,不能给公众留下任何明星智商低的简单印象。于是,我们的难题都是不关乎知识、不关乎智力的,就像郭达回答不上来当年他卖大米时推的那辆车子是什么牌儿的,观众也不会认为他弱智,只会莞尔一笑。

  因为年代太久远了,所以郭达一点印象都没了,他只好利用求助热线,问和他当年同台演出的黄宏。黄宏肯定也不知道确切的答案,在有效的30秒钟内频繁和他“逗咳嗽”,最终郭达只能自己拿主意,在“永久、凤凰、红旗、飞鸽”的预选答案中选了“永久”。

  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节目过程中我事先安排好大山守在后台,宣布谜底的时候大山推着从道具库的犄角旮旯中找到的那辆破车子,驮着一个鼓鼓的麻袋包,唱着“换大米换大米换大米呀——”出场,引来无数笑声。郭达赶快跑到车子跟前,仔细一看,锈迹斑驳中车梁上还留着一个破败的“红旗”标志。

  显然,郭达猜错了。

  我很佩服大山的记忆力。节目中我们同样给大山出了一道类似的题:你在88年第一次演小品《夜归》时戴的手套是什么颜色的?其实这也是个无喱头的问题。但大山很坚定地回答:是黑色的。王小丫问他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他说第一次演小品,当时很紧张,上台前一个劲儿搓手、捂脸,手套总在眼前晃,所以记得特别清楚,就是黑色的。

  为佐证答案,大屏幕上又出现了十几年前的大山——

  “玉兰,开门哪!”

  “这么晚了,你还回来干什么?”他“老婆”半嗔半娇地说。

  “瞧你说的,睡觉呗”

  当年的大山还没变成纯正的京片子呢。戏里为表现冬夜被关在门外的情景,他也不停得搓手、捂耳朵,观众这时看得很清楚,他戴的手套就是黑色的!

  热烈的掌声给了他。

  为了挖掘演员的表演才能,我们在猜题的过程中增加了模仿环节。印象最深的是郭达模仿费翔在春节晚会上演唱《冬天里的一把火》时酷酷的舞蹈,这二人的形象、风格反差极大,容易出现喜剧效果。郭达捕捉到了人物的神韵,形体上也最大限度地接近原版,在救火车似的音乐中,他蹙起眉头,紧绷嘴角,挥舞手臂。如果我这篇文字能做个网页就好了,可以让您下载这个片段,您用real播放器可以看到郭达同志是怎样的投入和精彩。说惟妙惟肖有点过,但确实很像,我第一次看他在舞台上扮演大帅哥。

  大山模仿赵丽蓉老师的“探戈舞”,尽管形体上马马乎乎,但一口唐山话说得很地道,让我对他的语言能力又崇敬了一分,尤其是最后那句“这才叫探戈!”说得很具标志性。

  两个喜剧演员在台上怎么闹都不过分,而且都是大老爷们,可要让彭丽媛和龚智超这么大动干戈似乎不太合适了,于是我们给她俩想出的题目都比较温和。比如让彭丽媛模仿海霞播报晚间新闻,用两种方言说出宣传语:“《开心辞典》,精彩无限;《综艺大观》,不见不散!”,这些都是只动口不动手的题目,无伤大雅。彭姐用山东话和陕西话慢条斯理地念了那条宣传语,挺地道的,听起来也很搞笑。

  给龚智超设计表演环节有点困难,事先我去了一趟中国羽毛球队,与龚智超面对面地谈了我们的想法。这位世界冠军有点腼腆,想不出有哪些表演的项目,的确,舞台和赛场有着太大的不同。但是我又不想放弃这件事情,因为当时我们正在全力申奥,有体育明星参与节目更能加强这种舆论氛围。

  为此,我下了很大功夫,给她设计的问题都无须她去参与,只是去看去听去想就可以了。比如我找来上海的魔术师傅琰东表演了《换衣术》,他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在一位女演员身上变出了12套衣服,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个节目新奇,有色彩,音乐也很好听。事先王小丫就已经提醒龚智超要仔细观察,表演完,她问:刚才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多少套衣服?

  其实这道题答对答错都无所谓,关键是让大家能和世界冠军一起欣赏一个非常好看的节目,而且充分显示了《综艺大观》的特质。

  在《开心辞典》里,过关斩将的回报是能实现家庭梦想,每个人的梦想不同,但大部分都是各色商品,这是在《综艺大观》中万万不能体现的,因为台里对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节目要求很严格,节目里坚决不能出现任何有广告嫌疑的细节。但形式上既然是答题比赛,没有结果当然不行,我们把这个“底”设计成谁答对了几道问题谁就来满足观众的几个愿望,既有结果又增加了观众的互动性。

  在节目录制前,我们给观众发了小卡片,收集到大家最想表达的愿望。这些心愿千奇百怪,聚集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里,制造着悬念。

  龚智超抽取的一个观众愿望是:我特别想得到有你签名的纪念品。正好那天在来之前她带了一筒球来,曹颖要求她用赛场上发球的方式把这10个球打向观众席。这个小环节很热闹,龚智超发球的姿势很帅,大家得球的心情也很迫切,于是洁白的羽毛球每落一个点都会激起一片欢乐的笑声。

  彭丽媛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让人很尴尬:我想知道您的年龄和体重。对于女士来说,这是最禁忌的问题,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写这个卡片的人有点忒狠了吧?事实上这也的确难住了彭姐,一口回绝吧,不合适,她想了半天,躲躲闪闪地说:“82年我第一次上春节晚会的时候将近20岁,那么我现在多大,您慢慢算吧。”关于体重问题她实在不愿公开,所以她和曹颖商量:不回答此问题,用表演节目来弥补可不可以。事先我让彭姐准备了反串节目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心里有底,于是提出了这样的折中方式。

  曹颖当然乐意打圆场,为彭姐解围,“就这么定了”。

  彭姐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很温馨:我想和明星合个影。曹颖一问,原来这是一位妈妈为自己的小女儿写的。小姑娘很可爱,蹦蹦跳跳地上了台,说自己今年5岁了。我们的摄影师为他们拍下了这个难得的镜头。满足了这个愿望后,曹颖问小姑娘,你知道和你照相的这位阿姨叫什么吗?没想到小姑娘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来,原来她压根就不认识彭丽媛。彭姐在一边并没有感到尴尬,反而被这可爱的童贞逗乐了,并打趣说:“阿姨叫媛、丽、彭,记住了吗?”小姑娘认真地点了头,“记住了!”

  大山抽到的卡片也比较刁钻:亚特兰大和北京同时都在申奥,我想知道你盼望哪个城市能赢?大山很聪明,可能在媒体上、在生活中遇到过很多类似的问题,所以他没怎么考虑就脱口而出:“作为加拿大的儿子,我当然希望我的祖国能赢;作为北京的女婿,我也盼望北京胜出。不管奥运会在亚特兰大还是在北京举办,我都衷心地为他们祝福!”简短的几句话说得很得体,很有人情味儿。

  郭达抽到的卡片很搞笑,第一个观众的愿望是:你能不能把你上衣左边口袋里的东西全给我?当时郭达的脸就白了,对于一贯抠门儿并名声在外的他来说,要他的东西等于剜他的心。还好,左边口袋装的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他一脸庆幸地从右边口袋里掏出一叠百元大钞来,声音颤抖地说:“哎呀,还在,还在。亏着他没说是这个口袋。”

  第二个愿望也蛮风趣:节目表演完后,请你把舞台打扫干净。这个问题似乎是为“受气包”形象的郭达专门设计的,我很佩服观众的奇思妙想。节目接近尾声的时候,曹颖没忘了让工作人员拿了把笤帚上来,大家都在和观众挥手告别,只有郭达同志很守规矩,默默地清扫舞台,场面一度很搞笑。

  节目播出后,反响异常强烈,很多人都觉得好玩,好看,收视率达到了10.66%。这之后,可圈可点的还有同《幸运52》、《今日说法》、《军营文化》的合作。在与《今日说法》联手打造的节目里,撒贝宁在现场建立了“法律热线”,引出几个典型的案例,而且这些事件都被编成了小品,让大家在笑声中学到了法律知识。那天的串联也很特别,导演选择了传统的京韵大鼓来贯穿始终,承前启后,让人听来别有一番风味。

  在与《军营文化》合作时,晓冬选择了位于北京南郊的一个军用机场,背景就是几架排列整齐的战斗机,气势宏伟,特色鲜明。

  这之后的节目,质量都差强人意,原因很简单:适合合作的栏目太少了,生拉硬靠出不来好东西。正如我当初的预料,这条路线只勉强维持了半年多,便败下阵来。与兄弟栏目的亲密接触就这样匆匆一晤,变成了过眼烟云。文/孙滨

(编辑:晓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