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翠》编导手记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31日 10:13
|
|
|
编导:茹洪江 |
在准备做这个节目之前我对翡翠一无所知,后来才渐渐发现,原来翡翠是一个非常新潮的东西,它已经不单单是古玩了。
让我思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翡翠的价格,一个是翡翠的作伪。
比如字画,比如青铜,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方面,而翡翠则主要体现在材质上,然而我发现不仅极品翡翠对于我等来说是天价,就是稍顺眼看得过去的翡翠饰品也不是我等敢于问津的:动辄几万,数十万。我在心里一直否认这种价格的市场认定:真值这么多钱吗?
时间久一些,我对翡翠的了解多了,观念才有了一点转变。这种转变来源于被采访人对翡翠的迷恋。他是一个翡翠商人,也是一位翡翠专家,同时信佛。
拍摄大约持续了六七天的时间,我和他一直在一起。这个人可以说是个富翁,起码身价过亿的富翁,但非常随和,豁达平淡,极像一个乐呵呵的老农民。我起初认为也许是一种表象,但接触后才感到:他身上有很多中国人传统的东西。中国人历来崇尚含蓄,谦和,主张自然,不事雕琢。而翡翠恰恰暗和了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翡翠的绿是积亿万年的精华,这种绿历久弥新,非常耐看。那种淡淡的光常常给人一种不经意的感觉,说它养眼养心都不为过。
翡翠的兴盛并不久远,它的市场行情也几度变迁,但现在似乎不在高潮:曾经的翡翠达官贵人戴,小家碧玉戴,连乡下老农都可以有个翠烟嘴。由此我想到,翡翠的现状也许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在东南亚,香港,台湾翡翠已经非常时尚,中国内地也正兴起。也许这也预示着传统文化的回归。
翡翠的作伪对于我来说还是个未解开的谜团,虽然这是我们这个系列节目的关键点,制片人狠狠批评了我,但我确实无计可施。找了很多专家,他们可以很轻松的鉴别,也都知道翡翠是怎么作伪的,但就是不知道具体细节,也就是说,让他们做假,他们还做不了!由此可知翡翠这个行业充满着危机,据说作伪的工厂广东有,再就是香港有。没有涉及到,是我这个片子的一个大缺陷。
实际上在中国珠宝界,对翡翠作伪相当宽容,所以有时只说A货,B货,C货而不称做假。这种现状给老百姓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惑:我学了那么多,都分不清真伪,何况一般买翡翠的人!我只能说一句话:到正规大商场去买。
片子做完了,好像关键的大问题没解决,觉得挺没劲的,但是后来一想,靠一个片子的确说不清,我只能希望别人看了之后,能多一些对翡翠的了解。我去云南拍摄后喜爱上了翡翠,假若有人看了片子后想去买一个翡翠,那我就太高兴了!虽然我没得到广告费。(编导:茹洪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