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内容回顾

驱鼠记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09日 13:21


  这是一只经过了电脑“变身”的小老鼠,他不仅精灵可爱,而且聪明正义,这只好莱坞的小老鼠不仅俘虏了全美国电影观众的心,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许多人对老鼠的看法,让老鼠可恶的形象大打折扣,老鼠一下子变成了最可爱的动物,可在现实生活中,老鼠的形象非但不可爱,相反还很讨人厌,它不仅偷粮食咬坏我们平时都舍不得穿的好衣服还传染鼠疫,最让我们忍无可忍的,它居然还面目可憎,所以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几千年下来,我们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掌握的各种技术越来越高明,连老虎都快让我们打没了,小小的老鼠反而还越活越自在,现在地球上到底是人多还是老鼠多那还真说不准,人鼠之间的斗智斗勇可以说从来没有停止过,下面片子里的老莫就是一个特喜欢抓老鼠的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莫的家里多出了几位不请自来的客人,他们似乎并不在乎这间不足30平米的小屋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享受,几只破鞋子就能就可以成为他们的乐园。

  书桌上所有的物品都能成为他们游乐的玩具,就连床也是它们享受的必经场所。它们不知疲惫、自得其乐,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成了这里的主人……

  如果,他们没有给主人带来不必要的影响,也许,这样快乐的日子,还可以无忧无虑地继续下去……

  这一夜,老莫的太太正酣然入梦,朦胧中,她感觉到身上有些异样,有什么东西在挪动,几分钟后,一个毛茸茸、带着体温的东西爬过她的手背……

  一声尖叫,让老莫一家都开始意识到,这些昼伏夜出的不速之客已经侵占了他们的领地,并且日渐猖狂起来了……

  莫太太:你看这里老鼠钻的洞,这里有一个,这里还有一个,搞了几个,它有事没事,就从垃圾桶里面,就衔那个骨头,什么那个剩饭这些东西吃,那个桶子随便你丢什么东西,它跑到这里翻了,倒的家里这些东西,到处都是骨头一堆一堆,有时候在这里吵闹你没办法,全家人出动跑到这个小屋子,打,想尽一切办法,你追赶吧,它特聪明,从这里一下子窜到这个下面,你拿它真的没有办法的。

  老莫的女儿也许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临近高考的一天,她照例打开了台灯,开始了繁重的复习,专心致志的她哪里想到,这些不速之客正在密谋着一场恶作剧……

  这一吓,让老莫的女儿谈鼠色变。

  莫:看到这个耗子她就害怕得不得了好像全身起来那个鸡皮疙瘩,一下煞白,出虚汗,那个情景我们作为大人看到小孩生了病一样非常难受。

  从此,每天晚上复习的时候,她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分出来,用来时刻防备老鼠的恶作剧……

  莫太太:林健那个成绩可以说直线的下降,一下子就是从那个全年级前几名,一下子掉到20几名,为了这个事情我很恨那个老鼠。

  一个晚上只要能出现一个老鼠,她一个晚上就没有兴趣学习了。

  爱人是属猪的,女儿属鼠,他们两个特别怕这些软体动物和老鼠,有一天在我们家吃饭,吃饭电视里面出现一个老鼠镜头,他们两个恶心,呕吐,饭都没吃完,把那个镜头换了。就是怕到这种程度。

  看来,一场家庭捕鼠大战已经迫在眉睫!为了捍卫女儿安静的学习环境,夫妇俩使出浑身解数,决心与这些老鼠作战到底!

  然而,敌人似乎没那么简单。

  在老鼠平时必经的地方,他们放置了老鼠夹子,可是,不知道谁把情报泄露了,老鼠对这个新奇的家伙提不起任何兴趣。

  再换老鼠粘胶,只要老鼠轻轻一碰,就别想脱身,可是,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次,眼看着就要碰上这个致命的武器,它硬是巧妙地躲过了一劫。

  对付这些好吃的家伙,诱饵总该有效了吧,可是……

  仗打了几场,似乎还是老鼠占了上风……老莫愤愤不平,他怎么都不明白对付区区几只老鼠为什么就这么难。

  那时候心情很烦,好像这么大一个人,对一个小鼠好像没办法一样,毛主席说,好像是华佗无奈小虫何,那个时候说人成那个程度,我们三个大活人对付几个小老鼠。

  眼看着距离女儿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而老鼠却一天比一天猖獗,找不到良方,除了咬牙切齿,老莫也无计可施。

  特别特别的无可奈何,就是说也不能说成天到晚跟两三个耗子做斗争,那段时间我和我老婆真是早上起来没一点精神,晚上为了,保护女儿安全学习,一个作陪,一个坐在那边,两个好像轮流站岗一样,我们那个时候那个精神,真的查点崩溃了。

  无奈之下,老莫只有请教了灭鼠专家,希望能从专家这里得到什么灵验的妙计。

  请教灭鼠专家可以说是一个明智之举,说灭老鼠是一门学问这可真的一点不假,您可别小看了老鼠,虽说它只是个身长几寸的区区小动物,但是,它的进化程度甚至可以和人类相提并论。科学家最新破译的老鼠基因组清楚地表明,人类和老鼠的基因竟然有99%的相似度。这份新的基因组草图显示,老鼠的20对染色体上共有约25亿个碱基对,它们和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29亿个碱基对相当接近。而且老鼠的智商绝对是动物中数的着的高啊!

  国外有科学家曾经用迷宫和小白鼠做过实验,他们发现,小白鼠第二次通过迷宫所需要的时间比第一次通过迷宫的时间要短得多,当小白鼠第三次通过迷宫的时候,科学家给它设置了路障,并用食物来误导它,可是它仍然非常驾轻就熟地从原路走出了迷宫,原来,它自身留下的气味能充当鲜明的路标,哪怕只走过两次,它也牢牢地记住了路标所在的位置,你真没法不佩服它的聪明。

  老鼠属哺乳纲中的啮齿动物,在距今几千万年的漫长进化史中,他们始终保持着小巧的身躯,这使它们终于发展成数量最为巨大的种群之一,我们最常见的老鼠有三种,它们是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根据灭鼠专家的提示,对付聪明的老鼠,必须知己知彼,因为不同种类的老鼠,他们的食物性质、活动规律、居住环境以及它们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最麻烦的是,老鼠有极强的适应性。

  汪诚信:它是一个老祖宗经过这几百万年,它一下分化成各种各样的,外形、习性的方面都不一样的,有的适合在干的地方,有的适合在湿的地方,有的吃植物性的东西,有的吃动物性的东西,杂食的,有的在树上,它不管在树说生活,还能滑翔,前后肢之间有皮膜,有些就能游泳,一游可以游一千米,这是很不一样,你像到荒漠地方的老鼠,它就根本不需要喝水,而且它尿的尿特别少,它就能那样。

  居住在室内,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老鼠叫小家鼠,他们小巧的体形成就了他们广泛的适应性,无论是抽水马桶还是下水道,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能出入自如。因为经常与人接触,它们记忆力强,行动小心谨慎,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

  汪诚信:有的时候我们一个夹子能打到两个老鼠,大家觉得很奇怪,夹子多少分之一秒,一打下来,怎么会打死两个呢,这就是我们经过观察就看到了,第一个老鼠在那儿闻闻闻,它也不敢吃,第二个也过去闻,两个都在那儿闻,都不敢先吃,可是有一个呢,我小心碰一下子,吧唧打下来,两个都打死了。

  因此,灭鼠最大的关键还是在于:耐心!

  只是,女儿再也耗不起这份时间了。

  几乎一有机会,老莫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把这些烦人的老鼠赶走呢。这一天,命运的转机来了……

  莫科池:有一天,就看到这个电视人与自然里面,那个赵忠祥解说词里面有一句话,他没说明白,就说这个老鼠对同伴临死的语言很敏感,很敏感,就是这一句话提醒了我。

  这句话提醒老莫,制服老鼠的有力武器,可能正是老鼠自己!老莫急切地从理论上寻找支持想法的证据,果然,他查到了一个关键的词语:外激素。

  汪诚信:各个老鼠有各个老鼠的味道,不光这种老鼠,有这种老鼠的味道,不同的个体也不一样,大家看的最多的,老鼠看不见,看最多的就是狗,一出去拐弯的地方它撒点儿尿,干嘛呢,它是标记,这个老鼠也是有这样的标记,它受的不同的反映它会有不同的气味,从不同的地方放出来,这个不是它主观上要这样,而是天生的它就是这样,所以它有的时候就会传递信息,它受了惊吓了,它就会放出一点儿,受惊吓放出来的一个味道来。

  一旦发现周围的环境里有猫,老鼠夹子、蛇什么的,受到惊吓的老鼠就有可能立即给他的朋友们发信号报警,可老鼠没有手机啊,它不能挨着个的把这事说给别的老鼠听啊,就算他有手机可老鼠也不会说话啊,那怎么办呢,人家不用打电话也不用说话,人家另有一套,他们可以分泌出来一种化学物质外激素,这些激素的气味都很特别,其实就是一种警告信号,警告他们的同类老乡们,快跑啊,猫来了。

  所以说老莫想到了对付老鼠的一个新招:把老鼠的惨叫声真实地收录下来,在老鼠出没的地方反复播放,让他们凄惨的叫声刺激同类分泌出警告作用的外激素,从而警告同伴,离开这里!

  老莫确立了他的新型驱鼠计划:为老鼠灌录一张濒死CD,用临死前的叫声来恐吓老鼠!为了把声音高保真地收录下来,老莫和侄子想到了广播电台的专业录音棚,可是,此行似乎并不顺利。

  莫:哎,不录不录,我们这个地方给那个歌星,还给那个小的爱好唱歌的人,给他录歌的地方,不是什么几百,两百多万设备,不是搞这个乱弹琴的东西。

  经不住老莫几次诚恳的哀求,录音棚的工作人员还是勉为其难地破了这个先例。所有的录音设备准备就序,调音台上的开关已经同时打开,录音开始了。

  莫:两个手指掐着那个老子脖子,活活把它掐死,上它咬牙切齿的那个声音,最后越来越规范那个声音,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爪子那个老鼠,给老鼠灌急性的鼠药,让老鼠尝到那个鼠药,搞出悲壮,就是这个药不能吃,这个东西,还有一种,把老鼠抓住以后,用那个很大针,一下子把老鼠刺死,刺它的心脏,也是发出凄厉的惨叫声,还有踩死的,用夹子夹死的。

  老鼠各种惨死的叫声都被完整地收录了下来……

  一个小时之后,一张听起来惨烈无比的CD被灌录出来,这让旁人看起来有些于心不忍。

  莫:后来人家记者也采访我,问我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我说我当时也是这么说,对老鼠一边弄死,一边也跟它说了,我说这个是没办法,我说你这是为咱们人类消灭鼠害做贡献,向你致敬了。

  那么,这张CD对于老鼠到底有没有威慑力呢?

  实验首先在家里进行,老莫仔细记录下了播放CD的日期,CD总共播放了三十分钟,停顿,当天,屋子里的老鼠果然安分了许多……第二天、第三天……老莫延长了播放时间,屋子里的老鼠竟然几乎销声匿迹了……

  消息不胫而走,同样饱受老鼠困扰的邻居跃跃欲试。

  记者:你指这个老鼠爬过?

  邻居王先生:爬这个洞里,就爬过去,你别看一个小洞,大老鼠也可以过去。

  把它一打开一放,结果反映就是老鼠乱窜了,这里跑一下,那里跑一下,这里看一下,几分钟的时间,有的躲起来,有的马上跑出去。

  看来,CD对驱赶谨慎小心的家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对胆大贪食的仓鼠又如何呢?

  实验又被安排到了乡村,这是一个鼠患成灾的粮仓,由于驱鼠无方,村长显得非常无奈。

  采访:特别稻田里,谷子,老鼠很多,在我们家里谷子堆经常看到壳,我们这个米,经常老鼠在里面吃,那至少有3、4百斤,用了那个东西,那大大减少了,老鼠,在我们那个地方很起作用。

  粮仓的老鼠竟然也收敛了许多,用了那个东西,那大大减少了,老鼠,在我们那个地方很起作用。

  CD果然也能奏效,可是,谁又能测算出老鼠出没的精确时间呢,而且,这张驱鼠有功的CD也不方便随时随地随机的操作啊,老莫又在酝酿新的想法。

  后来每把它录成以后,因为我把它成光盘以后,不能进到每一个家里面,又去光盘,很麻烦,二一个放一个位置并不是很适当,所以我想弄一个小巧玲珑的发生装置,原封不动的把这个声音把它散布出来。

  老莫希望把CD里的老鼠的惨叫声通过计算机进行优化和加强,并且集中到一枚方便携带的小芯片上,让它自动的定时播放。

  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老莫实现了这个想法,把CD里大容量的声音,集中到了这枚小小的芯片上,并用电脑设定了它的播放时间,这样一来,驱赶老鼠就成了随时随地无人操作的轻松事了。

  为了求得科学公正的效果测试,老莫又来到了长沙市疾病控制中心,等待专家为他开展一次除鼠率测试。

  李平飞:摸先生这个装置,我们当时就拿一些鼠群,密度高,活动频繁的场所,进行了一下检测,一些饭店,酒店这些制作间里,我们观察了情况来看,就是说每天晚上那么一两点钟的时候,是鼠性活动的高峰,平时有些制作间里面,老鼠活动非常频繁,但是当放了这个装置以后,可以感到这个老鼠的活动越来越少。而到第三天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它老鼠活动已经减少到很少了。所以说我们测定它的出来的活动的频率,和以前这个比较,那么它的出鼠率我们认为达到90%几以上。

  现在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除鼠率,它指的是除鼠以前的老鼠活动次数与除鼠以后老鼠活动次数的百分比值,这个比值其实是一个灭鼠效果的参照标准,老莫发明的驱鼠装置的除鼠率能达到90%以上,很显然,老鼠的活动次数已经大大降低了,但是,有人马上提出了疑问,这只能说明它驱赶的作用很明显,你家的老鼠少了,那会不会就把老鼠赶到别人家里去了呢,老鼠的总数并没有得到减少啊。

  但是专家却说,没关系,可能短时间没有驱鼠装置的地方老鼠可能会多,但用不了多久,老鼠自然就少了,这里面还有名堂可究,国外有科学家作过实验,在生存空间和食物数量都一定的前提下,如果老鼠的数量突然增加,那么它们极有可能为了一点吃的,一点私人空间真刀真枪的打个你死我活,实在分不出胜负了,干脆老鼠突然就过上了苦行的生活,禁绝鼠欲,从生理上进行自我调节,搞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从而自然的降低种群数量的密度,增强种群的生存质量。

  如果真的存在“限制老鼠生存空间和食物数量”这种前提,驱赶老鼠就有可能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灭鼠妙计。反过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驱赶也当然只能是徒劳一场。

  无论如何,老莫的小发明对驱赶老鼠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对于同类的惨叫声,老鼠闻风丧胆,狼狈逃串,可是,老鼠的适应性是人所史料未及的,这种逃串究竟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连老莫自己也提出了疑问。

  采访:我还不能保证这个老鼠离开以后,究竟多长时间不回来,完了以后,甚至现在可能还有可能,这个老鼠听惯了这个声音,不在乎这个声音了。

  类对付老鼠的方法可说是形形色色,老鼠极强的适应能力,是许多灭鼠方法都无法攻破的难题之一,然而更难克服的是,人类自身就存在着种种误区。

  汪诚信:往往会是这样,我们一年350天,在你养着老鼠,不管它,剩下的15天想起来了,我灭老鼠了,完了再使劲,费了经验,他就没想过,我们实际消灭的老鼠,正是我们自己养的老鼠,一年大部分时间不知不觉的干别的事去了,养着老鼠,剩下的时间又来灭,灭完了,明年又来这个。

  鼠害是世界性的难题,灭鼠的方法不下千种,没有哪种方法能够一劳永逸,在这条路上,人类必须耐心地摸索,不能抱以任何侥幸。

  汪:三期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也就是说呢,要打街边战,你不要打的不疼不痒,以前一般都觉得灭一个少一个,其实不是那样,你要灭三个,30%,等于给它结苗,给它选种,那就不合适,所以我们要干,至少干到八只以上,要干到95了,那看老鼠恢复的话,就得一年,你要干的三四十,它要不了几个月,它就反弹,数量马上恢复到上来了。

  现在,老莫和家人再也不必因为老鼠而惶惶不可终日了,有了自己的发明,家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这种宁静究竟能持续多久呢?当这些狡猾的老鼠连同伴撕心裂肺的惨叫声都能适应了以后,会不会在什么时候,突然耍个回马枪呢?

  老莫不敢懈怠,他还在继续寻找更巧妙的灵感……

  我希望更多有识之士跟我一样,不断地研究出对付老鼠的更有效的办法。

  看来,人类就是机关算尽,稍不留神就会让聪明的老鼠钻空子,灭鼠仍然是一场持久战,不过,作为一个生命,一个物种来说,老鼠也有他的生存权利,他偷粮食搞破坏也是为了生计所迫,干扰了同是动物的人的生活,但仅凭我们的好恶和得失,来给其他生物扣上有益有害的帽子,未免有失公允,而且如果没有老鼠我们的很多科学试验都无法进行下去,而且作为生物链中的一环,如果老鼠真的被我们赶尽杀绝,后果将会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混乱甚至是崩溃,可能老莫自己都不明白他的发明好就好在对待鼠害,它不是一网打尽让老鼠断子绝孙,而是驱赶和控制,也许这才是我们对待那些曾经被认为危害于人的生物的态度。

(编辑:戴昕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