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内容回顾

麋鹿之谜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31日 09:46

  1986年春天,麋鹿回家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拯救工程——拯救麋鹿的工程正式开始了。

  2003年春天,中国大地上出生了数百年来的第一头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麋鹿,中国重新引进麋鹿的工作成功了。

  麋鹿是否退化了的问题,也许将成为生物界的一个永远的谜。

  200多万年前,麋鹿与人类几乎是同时出现在地球上的,它们是人类的伙伴。

  中国是麋鹿惟一的原产地,但是,千百年来的种种天灾人祸,终于使野外麋鹿在19世纪中叶灭绝了。100年前,英国公爵贝德福特十一世把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自己的庄园。现在世界上的麋鹿都是这18头麋鹿的后代。这是一个悲剧,抑或一段佳话?不管是什么,天不灭麋鹿,是人类的幸运。特别让中国人欣慰的是,1986年3月15日,在英国伦敦机场,乘载着39头麋鹿的飞机冲上蓝天,飞往北京。

  麋鹿回家了,中国拯救麋鹿的工程正式开始了。


  野放麋鹿生下了子二代 中国重新引进麋鹿的工作成功了

  在满怀珍爱之情的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拥有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三个国家级的保护区,三大麋鹿种群的麋鹿数量迅速超过了1000头。

  但是,根据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规定,对于任何一种野生动物的拯救,不仅仅在于发展它们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尽力恢复它们的野性,只有这样才可能帮助它们重返自然。另一项国际标准规定:原产地引回一种在当地已灭绝的动物,在它们被放归野外并繁殖下子二代后,这项“重新引进”工作才算成功。

  这些规定也是中国科学家的心愿——麋鹿就是麋鹿,它们是大自然的成员,恢复它们的野性才是真正的拯救!

  但是,这个经过数百年圈养的物种,还残存着野性吗?脱离了人类的帮助,它们能够在野外生存吗?麋鹿,你们真能在重归故里后恢复野生的种群吗?

  1998年11月5日,中国麋鹿的第一次有计划的野放试验选择在江苏大丰保护区进行。8头麋鹿被放归野外。偏偏这年冬天大丰的气温骤然下降了十几度。专家们揪着心,他们最怕的是河水结冰,活活渴死野放的麋鹿。河边飞起的野鸭让他们长舒了一口气——有这些野鸭不断戏水,使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时河面也没有封冻。没想到当初保护区为了营造一个模拟自然的生物圈而特别放养的这些水禽,在关键的时候救了野放麋鹿的命。在人们的关注下,野放麋鹿平安地度过了大丰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

  专家们等待了漫长的5年。

  2003年的春天是最美的春天。4月,一头野放麋鹿生下了子二代,这头小鹿也许是数百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出生的第一头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麋鹿,它证明大丰的野放实验成功了,中国重新引进麋鹿的工作成功了。


  麋鹿的退化问题 也许将成为生物界的一个永远的谜

  生物学理论认为,如果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少于50只,这个种群可能就很难生存了,因为其近交系数太高,可能造成近交衰退,形成遗传疾病,无法适应突变的环境。

  国内外有些专家根据这个理论提出,从最初的18头,经过一代代严重的近亲交配之后,麋鹿这个物种必然发生了退化,也许某一天大规模的遗传病会很快毁掉这个物种。也就是说,现在科学家们对它们进行拯救必将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

  科学家们希望能从麋鹿的血样中寻找到答案。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给几十头麋鹿进行了一次集体体检,包括验血、检查遗传疾病。专家们化验了麋鹿的血液,他们在所有的样本中都没有找到一致性的遗传缺陷。这是否意味着麋鹿种群不会爆发大规模的遗传病,或者说,这个物种并没有退化呢?

  麋鹿是通过角斗来争夺交配权的。最强壮的公鹿会依靠身体的优势,把其他公鹿赶出鹿群,独享交配权。在同一个繁殖期产下的所有小鹿都拥有相同父亲,它们在血缘上的相似性达到50%,它们是不是一定会发生退化呢?这种采取“后宫交配制”的动物往往需要更大的种群才能保持它们的遗传多样性,然而,麋鹿曾经只剩下11头有效个体,这似乎会更进一步增加麋鹿种群退化的可能性。

  然而,20世纪末,在江苏大丰附近发掘出了一大批千余年前的麋鹿祖先的遗骨。专家们测得了这些麋鹿遗骨的长度、直径、质量等相关数据,把它们与现生麋鹿的角骨标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结论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没有什么变化!

  经过了一代代的近亲繁殖,麋鹿这个物种真的毫无退化的迹象吗?这显然与奉行了几百年的遗传理论相悖。麋鹿是否退化了的问题,也许将成为生物界的一个永远的谜。

  解决人鹿争地的矛盾 是对拯救麋鹿工程的考验

  石首保护区里的洪水慢慢退了,但在大水中逃逸的麋鹿却转而侵入附近的农田,偷吃老乡的庄稼,引发了一场人鹿争地的矛盾。

  从南海子麋鹿苑又一次运来了30头麋鹿。这对石首保护区来说是一个机会,他们希望利用这些新来的麋鹿引回来那些逃逸的家伙。这个设想必须经受住三重的考验:麋鹿们必须仍然保留着喜欢集群的野性;从北京来的这批鹿在性别比例上必须对逃逸的麋鹿构成足够的吸引力;保护区的门一定要足够结实,以防止麋鹿们再次溜走。

  一头母鹿回来了。它很可能是逃出去的那群麋鹿的使者,两群鹿也许正在“谈判”。专家们很兴奋,因为它们的谈判地点正在那扇预留的活动门边。那扇门只能向内开,这头母鹿没法带着北京来的麋鹿溜到野外。

  一个星期过去了,就在专家们几乎绝望的时候,石首的麋鹿合群了,“引回来”的设想实现了,人鹿争地的矛盾暂时解决了。这个成果证实了专家们多年的研究没有白费,他们对于麋鹿野生习性的推测大致正确。此外,这些麋鹿的特殊经历也给了人们一个启示:无数世代的圈养生活并没有磨灭麋鹿天生的野性,关键在于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管理,给这些麋鹿一个可以释放天性的空间。

  文/崔颖(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供稿)

(编辑:戴昕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