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加拿大

加拿大中医药现状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24日 15:57

  加拿大中医针灸医疗,主要是以私人诊所形式开展的,近年来发展较快。目前全加拿大约有中医针灸从业者2000余名,中医针灸诊所遍及全国各省。这些诊所大多为华侨开办的,旦都附设药店。每个诊所一般有五六位医护及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很高,人人都是多面手,一人数职,即当大夫又能抓药,又会制剂。诊所主人不仅会看病,而且又会经营采购,销售中药,服务热情周到,看病疗效好,深受患者的欢迎。因此,在加拿大的中医针灸开业者,经济情况都很好,即使受诊所聘用的中医师,按每个病例取酬,每天可诊20余人,收入也不菲。仅从他们的住房以及乘车的挡次就足以说明其生活是优裕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奚永江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陶志达教授为个中之尤。这也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医针灸医疗在加拿大是深受欢迎的。

  加拿大头颈部癌症患者中有近1/4的人曾经试图用非西医疗法治病。特鲁多医院的研究人员对在特鲁多医院治疗过头颈部癌瘤的200名病人进行了调查。这200人中有77名病人(38.5%)出于某种目的采用过非西医替代疗法,45名病人(22.5%)用非西医替代疗法治疗过头颈部癌。较为年轻、受过大学教育和较为富裕的病人(收入在4万美元以上者)比其他病人更倾向于采用非西医疗法。这些病人采用的非西欧疗法中有半数系采用草药治疗。这些病人大量采用非西医疗法反映草药、针灸等替代疗法在过去10年间日益为公众所接受。

  近年来在加拿大中医针灸疗法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偏头痛、头痛、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三叉神经痛、面瘫、腰背痛、坐骨神经痛、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小儿中耳炎、多发性硬化症、哮喘、失眠、各种过敏症、肩凝症、胆石症、慢性鼻炎、鼻衄、落枕、糖尿病、足跟痛等。此外,还试用针灸戒烟、针灸减肥、针灸治疗某些免疫缺陷疾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目前在加拿大不论华侨还是纯欧美人,认为中医针灸疗法能治病,从而信服中医针灸疗法的越来越多。

  目前,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在加拿大还不能享受医疗保险,病人需要自付医疗费用。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患者前去中医那里自费看病。在大多数针灸门诊上,最常见的疾病是肌肉骨骼疾病,而且大多是经过西医多方治疗而无效的病人,约有9O%以上病人都是慢性病、罕见病、顽固棘手的难症杂症一空中药及针灸治疗,有不少病人的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有些病人完全康复。因此,目前加拿大不少的西医,也主动地学习针灸和中草药的使用方法。许多医生认为他们必须学习一些针刺疗法技术,以便在医疗竞争中取胜。因为在西欧一些国家如法国,针刺疗法己是医疗竞争中所必须拥有的技术了。

  加拿大中医针灸界多年来在普及中医针灸疗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对中医药探讨研究方面几乎没有开展。仅有个别学者做了一些初步研究,如:用拇指内收肌功能测定来探讨脾主肌肉、脾与肺之间的关系,以及证明补中益气汤对气虚者的新陈代谢有明显促进作用等。此外,在1996年1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国家将拿出部分科研资金,用三年时间来了解有哪些中药种类及其用途,借此帮助制定使用中医中药的有关规定。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说:"中西药治疗的区别在于,西医只处理病症,而中医研究病源系统,旨在调整整个身体系统。虽然中药治疗时间较长,但往往很有效。现在西方人也开始选用中药,尤其是治疗慢性病,如减少疼痛等,正因为如此,我们出巨资研究中医中药,希望建立一些标准。"

  加拿大联邦政府卫生部计划以正在实施的优质生产管理(GMP)规定来管制中成药,使在加出售的中成药更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加卫生部计划将中成药纳入优质生产管理范围,主要是对中国大陆一些生产成药的机器设备及卫生不满意。例如,加卫生部过去在检验进口的中成药中,发现不少含有铁金属成份,这可能与使用铁金属工具有关。一般现代制药厂处理药物的器皿,都已改用更为安全的铝制品。此外制药厂的环境卫生条件,以及工作人员是否穿戴符合国际优质生产管理标准规定的工作服、手套、鞋、帽等,都在考虑之列。一旦实施优质生产管理,加批发商在进口中成药时,必须要制药厂提供有效证明其产品符合标准,才能批发销售。优质生产管理规定除要求制药厂符合安全卫生外还要详细列明药物的成份,此外它对进口批发商储存药物的场所,同样有严格的规定。 加拿大卑诗省已经成立了中医针灸管理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简称卑诗)省原则批准中医全面合法化,决定成立"卑诗省中医针灸管理局",任命省原针灸局主席乐美森御用大律师为主席,统一管理中医师、针灸师和医疗业务等。上述决定使卑诗省成为加拿大第一个对中医针灸等医疗方法予以全面合法化的地位。目前,针灸疗法已在魁北克省和亚伯达省立法管理。卑诗省省长克拉克强调指出,对中医立法,政府三年前就开始了审议。省卫生厅长表示,中医这个行业早就应该得到承认,政府决定设中医针灸管理局,即承认传统中医是一个具有一系列诊治手段的防病健身体系,如针灸、草药、推拿、气功疗法和太极拳等等。 按照卑诗省有关法规,上述立法决定公布后,需用3个月征求公众意见,然后提交省议会通过,所以上述决定目前称为"原则批准"。

  加拿大西部省份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理克拉克也在一次省府会议表示,应该把中医纳入该省的健康计划。虽然该省政府尚未将这一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但公众会最终支持把中医纳入健康计划,因为传统中医与西医配合运用有助于战胜严重疾病。哥伦比亚省卫生部长普里迪支持将中医纳入省健康计划。

  加拿大的中医药方面的出版物主要有:《骨科》,由David Legge 编著,1990年悉尼学院出版社出版。243页,软皮。《骨科》包括澳大利亚悉尼市新南鲸中医学院整骨师和针灸师David Legge所提供的一系列讲座该书编排全面、插图精致、并有索引部分,是临床实用的参考书;该书的15种划分便于查找局部病变,其版式允许将其打开平放于桌上。该书分为3部分,第1部分综述中医学概论,重点论述肌肉骨骼系统,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病理和病因,治疗重点及中医治疗的适用范围(包括穴位选择)等;第2部分综述肌肉、韧带和关节组织及其特殊疾病与治疗;第3部分为该书的主要部分,用精致的插图标出所有关节区域的局部解剖,并用西医和中医观点进行注解,讲座所有的有关穴位,详细描述局部区域的检查方法,出现的疾病及治疗。作者注意到,尽管许多中国医生在治疗肌肉骨骼疾病方面具有高超的技术,但他们经验(用于启蒙)似乎并未通过其著作在西方传播开来。大量的中国经典和现代著作在描述治疗人多数肌肉骨骼疾病的合理依据方面是不充分的。在中国文献中,过分想念使用局部压痛点和远端经验穴,反映了缺乏更为特殊的治疗的资料。因此,作者认为应有一本手册既阐明用中医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的方法,同时也包含有用的西医观点的资料。作者具有东、西方医学的知识和经验,一方面阐明了西医学的肌肉、韧带、软骨、骨等,指出西医强调的是结构,并合理的力学方法描述了各部分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协同作用,各部分均有图谱;另一方面阐明中医学的经络、脏腑、气血等,指出中医强调的是功能,各部组织的活动及相互关系。这并不意味着西医学忽略功能或中医忽略解剖,而仅仅强调的是两个系统之间的差别。两种倾向各有优缺点。西医使用的治疗模式强调纠正和抵抗,如抗炎药、镇痛剂、组织切除或修复等,很少使用真正的正常功能支持疗法。事实上,经常出现反作用。许多治疗,可能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也消耗或破坏健康功能,如药物或手术的副作用等,中医学方法更为广泛,也更为综合,它是整体系统,在动态的、活的机体范围内观察症状,这使我们能够确定全身因素,而这可能是很重要的。中医调节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内脏间的关系,以及机械的和解剖学的关系。中医学认为这仍然是功能变化,而并非出现结构改变,并按此治疗。同时使用两种医学的治疗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他们各自的局限性。这有助于我们根据中医理论用针刺、艾灸、锻炼、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在结构和机械方面更详细地了解疾病的性质。这使我们能够找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还使我们认识到在西方进行医疗的现实,如果要使中医中药理论和方法在澳大利亚治疗肌肉骨骼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使用,中医师就必须使用科学的语言同时忽略使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它们可能不符合中医理论,但却是有效的)也是不聪明的。中西医两个系统有着极大的差别,但这种差别有利于他们相互补充,同时并用中西医可以增强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我们的治疗技术。推荐使用对象:所有针灸师及在医疗中使用针灸的其他医师。

  加拿大各省都有中医针灸学术组织,长期以来,这些组织在维护行业利益、推动加拿大中医针灸事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组织与领导作用。其中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①魁北克针灸协会(AAQ):成立于1972年,是加拿大最早的中医针灸学术组织。该协会的创始人Oscar Wexu医生曾是法国国际针灸学会的副会长,在他的领导下,魁北克针灸协会为加拿大中医和针灸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国际中医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ATCM):成立于1980年,会址设在蒙特利尔,主要负责人为加拿大维克芳(Oscar Wexu)该会主要从事中医、针灸的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工作,并出版《中医与针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杂志。

  ③气功静坐强身社:成立于1981年,社长林则信,社址在加拿大多伦多。该社为加拿大政府批准的不牟利的社团,设有日班、夜班、中英文班等,学习内容包括静坐法、八段锦、导引术和吐纳术。该社还出版了中英文气功书籍多种。还曾多次应邀在电视台向观众示范表演静坐功法,通过仪器向观众显示发功前后的生理变化以及练功后患者入静的程度。北美观众反响极为热烈。

  ④加拿大中医与针灸协会(CMAAC),成立于1983年,是加拿大全国性中医针灸学术组织。该会创始人Cedric K.T. Cheung现为世界针联副主席,在他的领导下,现该会已拥有600余名会员,有健全的组织,在全联邦10个省中,有8个省己有分会。

  ⑤安大略职业针灸师协会(PAAO)成立于1987年12月,该协会为加拿大中医与针灸协会的分支机构。 加拿大的中医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仅有一所中医药针灸学院。该学院成立于1989年,位于安大略省伦敦市,学制四年,所招学生必须具备理科大学学位或以上水平,至1993年巳招收三个年级学生。所设课程除中医、中药、针灸、耳针外,还有西医甚础课。学生多为白人,学习努力,教师教学认真,甚至有美国的学生慕名而来求学。学院有电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方便,并定期聘请中国专家授课。多伦多米奇伦学院(Michener)针灸中心是加拿大首家针灸中心。该学院早在一年半以前就成立了针灸系,由具有中国中医大学学位、行医经验和取得了北美洲医学学位的华人教师主导教学,把中国的针灸列为全日制课程,先后招收了二届学生。尽管学费昂贵,4年收费达34000多加元(1加元约0.67美元),但招收的学生还不到申请者的10%。学生离毕业尚早,却早就有社区健康中心要求他们毕业后前去任职。这说明针灸已为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所接受。该中心现有学员38人,其中华裔学员只有7人,其余都是非华裔加拿大人。这是加拿大第一个集教学、科研和临床于一体的针灸中心。它标志着中国传统针灸疗法被加拿大主流社会所认可。 加拿大的中医针灸界,为了使中医针灸教育在加拿大取得承认,多次促请政府大学部门设立中医针灸科,目前艾伯塔大学是北美第一所提供中医课程的大学,该课程得到官方认可,具备大学程度。在多伦多市的社会自然科学大学的医学院设有中医专业,培养中医针灸师,目前在校学生约100多人。

  此外,加拿大的针灸协会还开办一些短期培训班。一些杂志如加拿大《电视指南》周刊上定期讲授中医药知识。在加拿大安大略多伦多的H.迪恩思等人正在建立一个中医药数据库,该数据库目的是为培训中医学生及中医行医者提供帮助。目前该项目已选好了软件并已进入了该项目的初期阶段,最后该数据库将进入专家系统,提供检索服务。所有资料都将标示明出处。资料收录范围征求了中国和世界上专家的意见,力争把可靠的资料收录进来。这些都说明了中医针灸教育在加拿大受到了重视,正在逐步发展起来。

  为了提高加拿大中医针灸学术水平,加拿大中医针灸学术团体,开展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邀请我国中医界专家学者讲学、考察,举办各种中医针灸学术交流会等。并多次主持召开了一些国际性的中医针灸学术会议。如:

  1.1985年4月12-14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了国际针灸学会第九届世界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西德、澳大利亚、墨西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埃及、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5个代表团,加拿大魁北克文化和移民部长雷纳尔·高丹(Gerald. Godin)代表魁北克总理勒内·勒维克(Rene. Levesque)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

  2.1986年6月6一8日在多伦多召开了首届国际中医药针灸学会会议。到会的各国学者共IOO余人,收到论文50多篇,我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高德副教授、天津中医学院二附院田芬兰主任医师等5名代衷应邀参加了会议。

  3.1986年8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世界中国医药学术大会。该次会议是加拿大中国医药文化学院及加拿大魁北克省针灸公会联合主办的。

  4.1988年9月14-18日在加拿大多沦多召开了加拿大第二届国际针灸学术会议。中国(包括台湾省,香港地区)、美国、新加坡、日本、哥伦比亚、英国、阿根廷、加拿大、埃及、波兰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共1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论文60篇。加拿大总理代表、安大略省省长代袁、世界针联秘书长、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日本驻加拿大领事、加拿大药物管理处助理、加拿大华人社团领导、华人自由党代表、华人保守党代表、中文电视台、世界日报、新道日报、华人电视台的记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世界针联秘书长王雪苔教授代表世界针联主席胡熙明宣读了书面发言。

  5.1996年4月7-9日在加拿太温哥华市召开了第四次国际气功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共370名,来自中国(包括台湾省,香港地区)、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荷兰等9个国家和地区。会议收到论文,200多篇。加拿大卑诗省省长代表、省议员社新志、我国驻加拿大温哥华总领事扬宗良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会议期间进行了气功学木交流、气功演示、咨询和气功科研产品展销。

  这些会议对提高我国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尤其在加拿大的地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

(编辑:吴晓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