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中华民族 > 正文

寨子系列——都罗寨寻梦(2004—第33期)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9日 17:24)


  中华民族2004-33都罗寨寻梦

  首播日期:2004年8月30日

  编导、摄像:矫捷

  都罗寨是一个土家族山寨,位于湖南省凤凰县林峰乡,总面积4平方公里,共有216 户家。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如风般自由叛逆的童年。仰望着千年常青的参天古树,漫步在青灰潮湿的石板路上,抚摩着粗糙却真实的土坯墙,我们仿佛嗅到了历史久远而又忧伤的气息。夕阳西下,牧童赶牛归来,散淡的背影定格在昏黄的晚霞中,温暖而令人迷醉。

  杨景芝,土家族人,23岁,明天就要出嫁了。杨姓,是土家族的一个大姓。凤凰县土家族共有七大姓氏,分别是田、杨、苏、罗、覃、谭、吴。相传杨姓的祖先杨氏三子,乃宋朝杨家将杨文广的后裔,杨姓人特别信奉七字。这种原始的文化氛围,古老的神秘信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都罗寨游玩。如梦似幻的都罗寨,总有魔力让人刹那间迷失,流连忘返。

  同期:山歌好唱口难开。牛角尖来马角圆,放牛的娃娃受苦难,清早出去沾露水,中午回来吃冷饭。

  解说:虽然都罗寨的旅游事业才刚刚起步,但来这里访古探幽的旅客络绎不绝。热情的都罗寨人和游客们亲如一家。

  同期:如果你想到我们这儿当女婿的话,你就必须会唱山歌哦。到时你到那边(山上)去试一下,说不定还会找上一个(媳妇)回家去呢。你看不清他长相啊,然后男方唱山歌呢, 女方如果觉得他唱山歌唱得好,你就接他的歌,接了之后,慢慢地越走越近,然后你就会看到男方长什么样子,(男女双方)怎么联系啊,如果要回去的话,(女方)唱山歌暗示他,明天什么时候再来这里放牛啊,或是做什么事,明天他们就如约到这里来,就约会了。时间地点都定好了。那旁边会不会有偷听的啊?你想偷(听),可以继续来偷(听)啊,你们一般这样唱山歌几次以后,可以上门呢?一般是一年以上,天天放牛,天天唱,每天唱的东西还不一样,365天,天天都要唱。唱了一年以后 ,不会唱也会唱了。那你们都唱过啊?唱过。

  大哥你唱了几年结婚的啊?我唱了半年。大哥有魅力。看你怎样唱了,是嘛?像你刚才说了, 你们不会唱歌,那唱三年也是空的,没有啊,都打光棍了,是吧。会唱的半年就搞定。你半年搞定,唱什么东西搞定的啊?那要看你怎么唱,怎样发挥嘛。是不是啊,这个没法教的。 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白天唱歌,晚上约会啊。白天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半夜也唱歌啊,半夜约会嘛,半夜说悄悄话嘛,白天就大声唱嘛,是不是?这样就把时间压缩了。他是山歌手,茶树树上开白花,你爱我来我爱他,我爱哥哥是劳动手,哥哥爱妹会当家。

  两个男的争一个女的,有这样的情况吗?一般不会。 对山歌都是很详细的,如果是两个男的,我只喜欢他(其中之一),那我就接他的山歌,不接他(另一个人)的,他自己就会自动退出,拒绝人的方式比较含蓄。

  解说:罗寨的男女老少都会唱山歌,年轻人唱情歌,小朋友唱放牛歌。“看牛汉,看牛汉,看牛的娃娃受苦难。清早出去沾露水,衣服未干又上山。”这种歌谣从祖辈上流传下来的。虽说都罗寨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对家庭并不富裕的田老汉来说,筹措儿子结婚的两万多块钱并非易事。按土家族的风俗,结婚时婆家要请人表演傩戏。今天田老汉专程跑到傩戏班的大师傅那里,请他们明天表演。演这样的一出傩戏,大概要花掉田老汉近三百块钱。但儿子结婚是件天大的好事,喜上眉梢的田老汉,山歌唱得更欢快了。

  解说: 结婚这样的大事,是婆家、娘家两头忙。按照土家族的风俗,新娘子要给婆家送去自己做的鞋子和鞋垫。新娘杨景芝做了20双单鞋,20双棉鞋和40双鞋垫。这花费了她近三年的时间。

  同期:比方说女方要嫁过去,就是你做的鞋子越多,婆婆觉得你这个媳妇越勤快,爱劳动,肯做工,就会得到婆婆的赏识。你过门去,就会贵气一点。(婆家)一家人, 弟弟、妹妹、姐姐啊,公公、婆婆啊 ,自己的丈夫啊,每个人都要做,做得越多越好。一般给自己的丈夫做啊,就是写情啊,思念啊什么的,然后给公公、婆婆,就是(绣上)祝他们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这些字样。

  解说:明天就要结婚了,新娘杨景芝偷偷把新郎约出来,到他们第一次唱情歌的地方,唱最后一次情歌。因为按照土家族的风俗,结婚之后就只能唱山歌,不能唱情歌了。新郎本是邻村闻名的唱歌好手,他就是用缠绵悱恻的情歌打动了新娘子。寨子里的人都相信,如果到神龛岩对面的许愿台许愿,就能美梦成真。如今这对新人也爬上了许愿台,默默祈祷。

  同期:高坡点荞不用灰,妹妹恋爱不用媒,多了媒人多了嘴,多了媒人讲私废(闲话)。

  二十三来二十三,二十三与哥难相见,天上好比龙王子,地下可比薛丁山。十八十八真十八, 十八妹妹盖天下,天上盖过玉皇女,地下盖过樊梨花。清早上坡坡又长,行到半路有口塘, 下到塘里好洗澡,哥哥房里好歇凉。

  解说:此时此刻,杨景芝的父亲和母亲也来到寨子里的土地公公像前祭拜,乞求他能保佑女儿平安幸福。都罗寨人用他们最原始的方式,祈祷着幸福生活的到来。沈从文先生笔下的那些情爱凄清的美丽女子,曾经无数次地让我们哀婉叹息,可是美丽女子都能收获美丽爱情,不正是我们所期盼的吗?

  解说:山寨里的草龙队又出发了,他们要到大峡谷给游客做表演去。舞草龙是土家族特有的风俗,相传古时候,都罗寨久旱不雨,寨民们认为是龙王发威,于是结草为龙,由寨子里最有威望的人舞龙乞雨,草象征着田地里的五谷杂粮。

  解说:曾经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都罗寨,如今已是天下谁人不识君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到这云山清波中寻求灵性的回归。泛舟碧波之上,沉醉在天籁般的山歌中,真是妙不可言。

  解说:新郎田景岗,是都罗寨大峡谷船队的队长,手下有20多个船工。近年来到山寨游峡谷的人越来越多,虽说明天就要成亲了,作为队长今天他还是得到峡谷来。听新郎说,船队一天有近一千块钱的收入。

  解说:都罗寨大峡谷长10几公里。从小生活在大峡谷边的都罗寨人爱水成痴。他们拥有水的一切特质,纯净而透明,灵动而随性。透过高高飞扬的水花,一张张笑脸如花儿般绽放,快乐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解说:旧时的都罗寨人有天旱时舞草龙乞雨的习俗。如今舞草龙则演变成了一个表演的仪式,游客们通常都能大饱眼福,在大峡谷中欣赏到精彩绝伦、气势如虹的舞龙表演。龙腾水起,歌飞舞跃,青山、碧水、游人已经融为一体。是人在唱歌呢?还是歌在应人?是人在戏水呢?还是水在弄人?不管你相信不相信,都罗寨就是有让人迷失的魅力。暂时抛开尘世的纷纷扰扰,逃遁到这世外桃源中。

  解说:都罗寨人爱舞龙,其实,土家族还有很多其他的灵物崇拜和祖先崇拜。土家人崇拜老虎, 许多的土家人都相信,田、杨、向、彭、王、冉七姓的祖先,是琶梅姑娘与白虎星神结婚后所生的七子。或者相信土家是三公主嫁给半人半虎的虎儿娃以后,所生的子女后代。他们还崇拜山神、猎神,巴涅嫂嫂和梅山都是他们仰慕的神灵。

  同期:(七字)是字辈,顺序是再、正、通、光、昌、胜、秀,一般是再、正、通、光、昌、胜、秀轮转着,七个字转 ,八个字就乱了。七字轮,八字转 ,重孙八字太公喊。重孙八字太公喊,意思就是,做爷爷的是再、正、通、光、昌、胜、秀、中的秀字辈。但是做儿子的就是再字辈的,变成最大的一个字辈了。假如他的孙子是正字辈的,应该是爷爷喊孙子太公了,字辈就是辈分的意思。

  解说:江面上的山歌嘹亮清澈,情人间的山歌甜蜜缠绵,但纯正的土家族山歌,听起来更豪放直接。象沈从文先生文章中提到的“天上起云云起花,苞谷地里种豆荚,豆荚缠坏苞谷树, 小伙缠坏妹子家。“就是土家族人耳熟能详的一首。

  解说:土家族人靠唱山歌传情达意,有甜蜜的情歌,也有哭着唱的歌,那就是著名的土家族哭嫁了。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要学习哭嫁。那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哭唱不好就不是好新娘。出嫁前一月,就要开始哭嫁了。起初每夜只哭唱一段,以后逐渐拉长时间,离婚期愈近,哭唱的时间就愈长。成婚前夕,更要整夜哭唱。其中以哭母亲为重点,通常是全屋子的人受到新娘子的感染,哭作一团。

  “妈啊妈,女儿就要离开家,放牛赶羊全靠妹妹她。爹妈膝前难尽孝,心里好比夹子夹。”

  “天亮了,时到了,吃碗冷饭要去了。为娘身前是金凤凰,嫁到婆家像鸡娘,可恨老天不长眼,为何我是女儿家,要是男儿几多好,终身陪伴爹和妈。”

  解说:哭母亲哭的是伤痛欲绝,骂媒婆也骂的痛快淋漓

  “媒人是个瓢,这边舀来那边舀。媒人哥哥嘴八阔,能讲又会说。活的能讲死,死的能讲活。”

  解说:看来在土家族当媒婆,还真不是个好差使。

  同期:哎呀,这里做媒啊,相当难。我们这里做媒啊,是娘家向我们媒人多要钱。婆家一边又不肯多给钱,做个媒人啊,相当相当难。你会做就两边掐(得好处),你不会做就两边骂。 本来做这个媒呢,我们媒人是一样好处也得不着,到最后呢,给一个猪头。就是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所以在我们当地土家族呢,需要这个媒人,我们都是给别人做好事的,到头来把我们媒人骂得相当厉害。他们成了亲以后,他们结了婚以后,就把我们媒人丢到九层墙去了,他们都忘了我们媒人了,他们两口子结婚以后啊,他们好了,就把媒人给甩到一边去了,就是这样的。

  解说:凌晨四点,按照土家族的风俗,新娘子将由大舅子背着离开娘家。她在堂屋里手拿两把包着红纸的筷子,虔诚的求拜。媒婆唱着《哭撒筷子歌》“一个火把亮堂堂,一把筷子十二双,冤家出门鸟飞散,筷子落地有人捡。哥哥捡到把福享,弟弟捡到压书箱,妹妹拾去调鸾凰,表姐表妹拾到啊,一生一世都吉祥。”

  解说:新娘子终于在众人和火把的簇拥下走出了娘家们。举火把是土家族特有的风俗,有分香火的意思,希望新娘子能给婆家带来财运。随后的两盏马灯,则象征着新郎新娘的生命火,希望他们能白头到老,和和美美。 婆家也起了个大早,正忙着准备今天酒席用的饭菜。村口的傩戏也开场了,引得全寨子里的人都来瞧热闹。对土家人来说,在重大节日里,傩戏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土家人爱演傩戏,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傩戏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远了。新娘的母亲是傩戏班的演员,按照土家族的风俗,结婚时娘家人是不能到婆家的寨子里来的。但她是傩戏里必不可少的角色,所以刚刚跟女儿哭完嫁,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这里。母亲人在戏中,心里却牵挂着女儿。她现在最想听到的,就是寨口迎亲的唢呐声。

  解说:寨口的唢呐终于响起来了,新娘来到了婆家门口。经过大巫师的一番做法之后,在一片鞭炮声中,新郎把新娘背进了新房。这也是土家族的风俗,为的是如果以后小两口闹口角 新娘就可使理直气壮地说,又不是我自己要来的,是你把我背进来的。

  吃喜酒是结婚里的重头戏。在都罗寨结婚酒席要吃整整三天。来吃喜酒的人家,每户只要拿20块的礼钱,同城里比起来,这里的酒席似乎很简陋,红烧肉、红烧冬瓜、红烧鲤鱼、炖土鸡等都是婚宴中必不可少的。山寨人是不可一餐无辣椒的,越辣吃得越尽兴。

  新郎来到寨子里的长辈那里敬酒,掩饰不住满脸喜色。而此时的田老汉,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多少年的含辛茹苦,如今总算是有始有终,满屋子的欢声笑语在田老汉听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能歌善舞的土家族人,在酒席上也少不了来几句山歌。

  不知不觉中,酒席渐渐进入了高潮。田老汉喝到高兴处,就比平日里更放得开了。原本悲悲戚戚的哭嫁歌,硬是让他反串得哭笑不得。

  石板路,土坯墙,唢呐声声,山歌朗朗,遥远的都罗寨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过往。烟光水波里,云雾青林间,都罗寨人荷锄挑担,脚踏实地地生活,天马行空地欢歌。青山,绿水,红辣椒,古朴的都罗寨把土家族传奇演绎得鲜活而明丽。

  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

  ——沈从文 选自《边城》题记

责编:郭翠潇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