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中华民族 > 正文

寨子系列——瑞丽傣寨(2004—第26期)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1日 17:14)


  中华民族2004-26瑞丽傣寨

  首播日期:2004年7月12日

  编导:潘大为、刘剑魁

  大等喊这个寨子比其它的要好一点儿,因为这个寨子大,勤劳的人多,比方说,这个家生活过得好一点,我就看着你一点,你做什么,我一天也不闲着,比方说这些小姑娘啊,分家出去,两口子有一个娃娃,有两个娃娃分家出去,有好的, 自己就要种田,种完了,还有我自己要做些什么,有些做米生意,有些做小菜生意,没有哪一个人待在家,都是出去闯,找一点东西做,有一些没有本钱的,就去打工啊,比方说人家雇什么人,看自己做什么,反正像吃的啊,穿的这些,都互相比比、互相看看,这样寨子里面会好点的。

  现在是种甘蔗好还是种鱼腥草好呢?

  肯定是种鱼腥草好啊,因为它种了三个月就可以收一次了,一年中可以收三次呢,而甘蔗只能收一次。

  可是种甘蔗也挺好的,种甘蔗一亩地就有几吨,收入也还可以,只要没有老鼠去咬的话,长出来以后收成也多。而如果种鱼腥草的话,一亩地的收成就说不定了。长出来还行,长不出来呢?不过,长出来的话,一亩地可以收几千块呢。

  最好的话,还是种鱼腥草好了。

  解说:大等喊是云南瑞丽最出名的傣族寨子,紧挨着中国与缅甸的边境线,寨子里有两百多户人家近千人口。

  瑞丽靠近北回归线,受印度洋季候风的影响,这里的气候温暖而湿润,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大等喊在这个季节里,根本看不出是个近千人的寨子,成年男女大多在农田里劳作,寨子里只能见到老人和孩子。岁月的节奏,在这个季节里,显得格外悠长。

  喊良赞是这个寨子里仅有的三位还在从事手工织布的老人之一。她说她不是寨子里织得最好的,只是因为她织得最早。她现在主要编织一种给妇女们背小孩用的长布,当地人叫做“背腰”。喊良赞一天可以织一条这样的背腰,除去成本,她可以获得4元钱的手工费。

  每一天,她都会在这台织机前度过许多时光,她已经这样织了几十个春秋,虽然她的子女都不愿意跟她学习这种技术,但她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年轻人要干活儿,做这个又赚不了多少钱,年轻人做这个赚得不多,就去干活儿了。干活可以赚多一点儿钱,只有人的年纪大了,在家里闲得没事做,才做这个的。做这个又可以边守家,边做这个。做这个一天只能做一件,但是年轻人去干活儿,可能要能挣三四倍的钱。

  解说:千百年来,傣族人民都从事农耕生产。但是,这些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显得越来越不够,于是,傣家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维持自己的生活。有的人,去了邻国缅甸,在那里租赁土地种植西瓜和甘蔗;有的人,离开了农田,进入了城市成为打工者;还有一些不愿离开寨子的年轻人,被组织起来,为来这里旅游的外地人表演节目。

  表演队现在只有二十八个人了,现在农活忙,是插秧的时候。只有二十八个人。

  表演队是今年二月份成立的,是十二家旅行社合作,来这里投资,来投资我们寨子里面,如果有游客来了,我们就跳舞给他们看,每一个月他们来发一次工资。

  工资也不算高只有一百多块钱。反正我们都是要靠我们寨子的名声做的。

  解说:喊明是这个表演队的第五批成员了,他们自己编排舞蹈,自己购买服装,自己进行表演,在这个村庄里,他们用自己的年轻,旋转着自己的生命。而这个村庄,也因为他们的存在,变得继续年轻。

  我小的时候,我们寨子里面有个学校,我就在这边读小学,读了七年,后来又去瑞丽那边读了三年,就毕业了,

  读书成绩不好就不读了,就回来了,拿到毕业证了就不去读了,也没有报考什么。

  跳舞嘛我觉得跳舞是挺好玩儿的,也没有觉得什么

  做生意的话,我们又不会,还小嘛,本钱也没有。只是还跳舞,像我们农村这边一般的都是拿家里的青菜或者野菜去卖的,没有事情可做,除非家庭好一点的,就去上学。

  解说:傣族人信奉小乘佛教,在几乎所有的傣族村庄里,都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寺庙。当地人把它叫做奘房。大等喊的奘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在瑞丽的奘房中颇负胜名。奘房,传说佛祖传经布道路过此地住了一夜,信徒们为了纪念他的恩泽而修建了这座奘房。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傣族男子,成年前都必须进入奘房修行一段时间后才能还俗,过普通人的生活。在那里,他们可以学习一些文化和佛经,傣家人的传统,就通过奘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家,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正规的学校,去奘房的孩子逐渐减少。为了重拾往日的气象,大等喊奘房决定举办汉语佛学培训班,希望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孩子回到奘房。

  他们今年在这个大等喊奘寺里,举办一个汉语佛学培训班,我是来教他们汉语的,为什么来教他们汉语呢?因为在我们出家人当中,像我这样初中毕业的,没有几个,所以他们也没选几个,就选中了我来教小沙弥们汉语汉话。

  解说:由于大多数来这里的孩子都不通汉语,甚至连汉语拼音都不知道,所以在学习的时候,经常要把汉文和傣文互相翻译。这样一个文字两种注音,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了。

  我在这里教给他们的,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是一致的,我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看见小孩子们还是挺认真学习的,因为他们把汉语汉话和汉族的文化都看得比较重要,所以他们也是比较努力学习的。

  爬上房,爬上房,吹喇叭,吹喇叭,吹出一轮,吹出一轮,红太阳。红太阳。

  牵牛花,藤儿长,爬上篱笆爬上房,爬上房,吹喇叭,吹出一轮红太阳。

  解说:八年以前,我们来过大等喊。当年大等喊有位叫妹恩沙的女性,刚刚开始办了一家傣族风味的餐馆,记得当时才开业不久,可远近就有了点儿名气,似乎从外面到瑞丽到大等喊的人,不到妹恩沙开的这个餐馆吃一顿,就好像没有到过瑞丽傣寨。

  转眼八年过去了,这家叫做星星月亮的餐馆仍然还在继续营业。厨房里的工具更新换代了好几次,餐厅里的桌椅,也更换了好几批,妹大妈的生活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不同的是,她老人家先后失去了两位亲人。丈夫和大儿子因病在一年之内,先后离她而去。只有妹恩沙继续留在这里,守护着她生命中的星星和月亮。

  我们是1995年,反正市里面叫我们成立了一个原来没有说是农家乐,我们就成立了一个瑞丽旅游接待处,专门接待旅游的,最后才成立了一个农家乐。

  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一天可以接到两百、三百、一百八、八十、六十、不一定的,

  今年波胞节的时候,今年5月9号的时候,我接了五百人。

  傣族菜煮的多,炒的不那么多,麻烦一些。

  米饭跟旱傣不一样,旱傣是煮出来,煮了以后要捞出来再蒸它,味道就有一点差别就不一样了,味道就淡了;而我们水傣煮米饭,明天早上要吃中午饭,今天晚上要把它泡好,泡好米,到早上要蒸它,拿生米蒸它,蒸熟了一道,就用水和它,拿水和它以后再蒸一道,那个米饭才好吃,

  像竹筒饭,你要把紫糯米蒸好了,要拿糖拌好,要拿奶油拌好,要塞进去要蒸一道。

  像撒撇,要拿苦水把它煮干净,筋要剔干净,剁得细细的,拿它的作料配上去,苦肠,要把它煎好了,煎好以后要放开水过一道,这个菜很麻烦的。

  寨子上也是眼红的就多了,对妈妈也不好,也说妈妈的坏话,但是妈妈也是很不在乎他们讲

  他们从来不得罪别人,在寨子上做好事也比较多,爸爸妈妈。寨子上有什么人需要帮忙的,他们能帮的他们也会帮忙。包括爸爸在的时候,爸爸现在不在了,妈妈还是这样做的

  妈妈的为人在寨子上还是在芒市下来的人,对她都是相当尊重,对她相当好。妈妈是会做人,为人相当好。

  有时候人家来订,三十桌,四十桌,给我订金,我不会要,你们看得起我给我订,应该相信我,我也应该相信他,他也不会说是订好了不来吃,也不会有这个事的嘛,人家订好了还是有承诺的,也会回来吃的。

  特别做饭馆这些,你刀子切得太快了,你第一回来吃了,第二回还会来吃吗?第一回吃得不满意,人家第二回哪个来,不会来啊?但是我相信我自己做这些方面我会做得好的,因为我很不贪钱。呵呵

  我是在大等喊生的,我小的时候,就在这个寨子里读书,在大等喊小学,读完小学就去外面读初中,姐相二中,读完初中没有读了,就回来帮妈妈,小的时候,在我们印象中,这里路上都是小竹楼了,特别漂亮。一路上这些也不修改了,到处都是树啊,果树啊,果园啊,花啊,特别漂亮。

  现在是人在变化,像傣族小姑娘,也不喜欢穿傣族的衣裳,他们都是穿汉族的衣裳。

  一个是寨子上以前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是竹楼,家里出门不兴关门的,没有小偷,现在就不行了,你出门了必须关好门,最不同的就是这个,以前小的时候是你开了门,不管是竹楼,不管是棚子,你开了门就没有人进去里面偷东西,什么东西都不会丢失,现在就不同。

  因为出去了,我也想去,那些现在是我的想法,不管是在哪个地方,去大的城市,开个餐厅。我也希望开得像妈妈这样红火,以后开好了。因为我小的时候,也不是家里供不上读书,只是自己不想学了,只读到初中。现在出去外面,就我们这个文化就追不上人家,

  丁伦她就是想出去,在昆明开一个饭馆,我说一个女人出去很不方便,她说不怕我出去带几个小工去,我会好好干的。反正怎么说呢,丁伦是很能干的。原来开始出去的时候,她只有22,没有,她只有20岁。

  我们出去了妈妈就教我们做人,第一个,你有钱,你有什么都可以用得完,但是你有朋友,就不会像有钱一样,你有朋友们,你以后有什么困难,朋友都可以帮,亲戚朋友不能忘记。

  我说你记得也好,丁伦啊,你出去那边也好,有钱,你有几百万几千万,这个钱你会花得完的,但是情,朋友亲戚朋友,你不要花完。你有难的时候,你,反正你不顺路的时候,这些亲戚朋友会帮助你。你记住老妈的话就行了,你记住就行了,做什么都不会败,

  我在昆明还想开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餐馆,稍微比这个档次高一点,如果是再开一个比这个好一点儿,再过两年,如果再好了,我还想去外面去开,比如说是上海啊、北京啊、广州啊,这是我的理想。

  解说:到过傣寨,你会发现傣族人的性格就像傣族人的舞蹈一样,与生俱来的柔美与缓慢,缺少的是奔放和阳刚。

  大等喊变了,变出了带磁砖的新楼房,变得游客太多了,变得孩子们很少穿傣族服装,变得年轻人会说汉语,变得傣家竹楼不见踪影,总而言之,大等喊的变化,太大了。

责编:郭翠潇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