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系列——短裙苗风情(2004—第43期)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5日 18:44
中华民族2004-43短裙苗风情
首播日期:2004年11月15日
编导:韦燕燕
感受吃新节的魅力,探寻苗族的婚恋文化
一位苗族姑娘带您领略短裙苗风情
解说:贵州省雷山县,这个苗族村寨叫掌批,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吃新节,一大早,寨子里的姑娘们都陆续地走出家门,赶到附近的芦笙场上去跳芦笙舞。苗家人有一句谚语“芦笙一响,脚就发痒”,和寨子里的姑娘一样,在县里做导游工作的阿香依也不例外。阿香依还有一个好听的汉族名字叫姜楠。她是远近闻名的芦笙场上的高手。她的每一次出现都会赢得许多小伙子的爱慕。
芦笙场是每个苗族村寨必须具备的公共场所,因为苗家小伙子个个都爱吹芦笙,姑娘们个个都爱跳芦笙舞。苗族认为芦笙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千百年来,芦笙以它动人的乐音成为苗族同胞精神上的一种凝聚。
芦笙场上,如果哪个小伙子的芦笙吹得好,常常就会赢得姑娘们的欢心,姑娘们挑选小伙子自然也要看看他们的芦笙吹得好坏了,苗家人对芦笙的热爱超过了一切,几乎每一个苗族家庭都有一到两把芦笙。但并不是每个时候都可以吹芦笙和跳芦笙舞的。
苗族姑娘阿香依:关于这个还是有一个故事的,就是说,以前呀在一个寨子里头,然后有一天,有一个年青的小伙子,到芦笙场上一个人在吹芦笙,然后很多干农活的人们听到芦笙响,心里面就痒的不得了,就放下农活不管了就跑出去,和小伙子一起跳起了芦笙舞,结果呢就把农活耽误了,怎么办呢?寨子里的人就聚在一起商量,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吃新节以前是不能吹芦笙的,过了吃新节以后才能吹芦笙。
解说:吃新节是庆丰收的节日,相传古时候地上没有谷种,只有天上雷公掌管,苗族的始祖告劳派一只狗到天上取回九粒谷种,经过告劳辛勤的耕耘,终于使大地长出了金灿灿的稻谷。所以吃新节就成为苗族同胞一年中主要的一个节日。吃新节不仅是庆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和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地邀约,不是去赶集就是去看斗牛比赛。其实主要目的还是借这些活动来进行交往。
解说:斗牛也是吃新节上的主要活动。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与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苗族喜好斗牛,尤其是推崇剽悍强壮的牛。这种牛是不用劳动的,常常是被一个家族把它供养起来。斗牛比赛这一天,牛主双方的亲戚都会来助威呐喊,四周的观众气氛非常热烈。
阿香依:吃新节是我们苗族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寨子里就会举行斗牛呀、吹芦笙呀跳芦笙呀很多的活动,到了晚上呢青年那女都会出来游方,也就是用情歌对唱的方式进行感情交流。
解说:游方是贵州雷山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传统习俗,游方的地点一般选在离寨子较远的田间河岸,青年男女婚前可以在这里通宵达旦地进行情歌对唱。情投意合了,双方便会悄悄商定结婚的日子。
解说:掌批苗寨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梯田依山而建。祖先们在这里开创了独特的山地文化。苗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按支系划分有上百余种,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苗族称为“短裙苗”,因为她们喜欢穿只有五寸长的裙子,随着与外界的交往,她们也开始在裙子下面穿上了裤子,这样可能更便于劳作。
阿香依:我们苗家的姑娘,是非常心灵手巧的,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和母亲学做刺绣了,到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完全独立地绣制自己的嫁妆了,到出嫁那一天,她就会把自己亲手刺绣的服装穿在身上,首先主要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服装有多么美,另外就是要显示自己是多么地心灵手巧。
解说:在吃新节的游方中,姑娘们一旦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她就会悄悄地赶制自己的嫁衣。短裙苗姑娘结婚前的绣品都统称为“秘密绣”,也许是姑娘们出于一种羞涩,通常要等到出嫁那天才把自己的杰作向人们展示。
阿香依:在我们短裙苗族当中呢流传着这样一故事,在很久以前呢,有一对非常相爱的苗家青年男女,有一天呢,小伙子就到山上打了一只锦鸡回来,送给了他心爱的姑娘,那么姑娘看到这只锦鸡后她觉得非常的漂亮,她就模仿这只锦鸡呀给自己做了一套嫁妆,五颜六色,非常地好看,她希望她出嫁的时候能穿上这一身服装出嫁,那么后来这个小伙子看见了这套服装后她觉的真的很漂亮,那么他们就更加的相爱了,结果这个姑娘她真的就穿着这一身服装嫁给了她心爱的小伙子,那么寨子里面的姑娘们看见了都觉得非常羡慕,也非常好看,所以大家都竞相模仿她,都把服装都模仿山里面的锦鸡,改制成现在这个样子。
解说:美丽的锦鸡衣离不开这五寸长的短裙,短裙的制作也是非常复杂的,新织的土布先要经过染煮之后,要在大木桶上慢慢地折叠,一条裙子通常要折二十多天,独特的短裙苗服饰文化背后隐藏着他们独特的婚俗文化。
阿香依:我们这里的婚俗方式就主要以偷亲为主,那什么叫偷亲呀,就是 还没有偷亲之前,小伙子就会跟她心爱的姑娘说,哪天哪天晚上我会来你们家偷你,我会有个暗号,那天晚上呢,这姑娘就会把她自己的衣服包裹好,准备起来,这时候呢她听到声音了 听到外面有这小伙子的暗号就会推开窗子,确定是这小伙子在楼下以后,她会把自己的包裹从楼上人上扔了下去,然后那悄悄的遛了下来,那么其实家里的父母是知道的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出来阻拦呢就相当于默认了。
解说:偷亲过去是苗族青年男女婚前的一道程序,也是女儿向父母发出的一种即将举行婚礼的信号。这种隐藏在大山深处的苗家人的浪漫与多情会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吗?
答案肯定是不会的。第二天,有人到娘家去报信。娘家就会派人来接姑娘,如果娘家人给面子,男方家会请他们吃饭,如果不给面子,姑娘就会很不情愿地跟随他们回家。其实一切都不必担心,苗族青年男女是能够充分享有婚姻的自由的。
在苗族的上百个支系中,短裙苗同胞居住得比较高。从先民们最初的茅棚草屋到现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木楼。短裙苗同胞一定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无数次水与火、风与雨的考验,才有了今天这一百多户人家。山寨在崇山之中显得有些偏僻、封闭。但封闭的只是地域,而不是人的心灵。尤其是苗族的婚姻从来都是自由的。生活在这里的短裙苗姑娘是幸福的,历史上苗族就崇尚婚恋自由,父母从来不干涉儿女的婚姻大事。女儿该出嫁了,母亲就会按部就班地准备女儿的嫁妆。苗族的母亲是非常令人佩服的,她们宁可是没有吃、没有穿,也要为女儿准备一套漂亮的银饰来陪嫁。
阿香依一心想把家乡的婚俗文化介绍给游客。今天她决定由自己来扮演新娘。在她的招呼下,邻寨的姐妹全都过来给她梳头。
同期声:还不行,没弄好,你再帮她弄一下,往这边一点。头发太短了,这头发如果长一点就好梳了,不是很好梳,好了,真漂亮。
阿香依:我们寨子现在也通公路了,那么有很多的游客都进入到我们的村寨当中,欣赏我们独特的歌舞及服饰,现在我们寨子里还成立了一个芦笙队,那么有很多游客来我们这里都可以欣赏到我们原汁原味的歌舞和服饰,现在我们还把我们最古朴的一些民风民俗都给表现出来,特别是风俗表演,非常有韵味,那么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来我们村寨来参观。
解说:婚礼开始前,要等男方家接亲的人来了以后,新娘才能够出门。接亲的人一般是一男一女,男的手拿一把刀表示驱邪,女方为新娘准备一把伞,是保护新娘一路平安的意思。
在这里,只要有红白喜事,全村全寨的人都会来帮忙。即便今天是一场婚俗的表演,人们的热情依然高涨,整个寨子充满了欢乐。最高兴的还是要数寨子里的孩子们了。
这时候,新娘的家已经聚集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按照礼节,接亲的人要把新郎家送来的彩礼钱当众交给新娘的父母。
同期声: 现在男方家送礼金过来了,我们当着大家的面点一下一共有多少,他们一共拿来了1600元,我在这里就帮主人家点了。
我点过了,现在交给大伯再数一数,
大伯:女儿已经长大了,父母把她抚养大也不容易,礼金还是要收,现在我把礼金交给主人家,大家开始喝酒吧。
主人:亲家已经把礼金送过来了,我也收了,我大女儿出嫁的时候也是这么多的礼金,现在我的小女儿出嫁了我也收这么多。
大伯:现在基本上说定了,祝福阿香依一路顺顺利利的到达婆家,祝他们今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夫妻恩爱,来喝酒。
解说:为了让大家看清楚,彩礼钱必须放在地上,由新娘家负责收礼的人来清点。新娘家陪嫁的东西,抬出门前也要重新检查一遍。娘家人生怕少抬一样东西,会被路上的人笑话。
寨子里所有的人都已经等在外面了,大多数都是来看新娘的母亲都陪嫁了一些什么东西。当然是东西越多越体面了。在送姑娘出寨子的那一刻,每一个人都会来送别,多少都会有些依依不舍和伤感。
在山里,每个寨子都相隔很远,通常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所以新娘一般都在进寨前才换上盛装。
新娘一般在刚刚走出家门不远的地方,由家里比较受尊敬的大伯,在新娘的左手上系一棵草,表示我们娘家人只能送到这里了,祝福女儿到夫家顺顺利利,一路平安。
同期声:那边还不太整齐,你帮她弄一下,1、2、3、4、5、6、7、8、9、10,嗯,差不多了, 你这辈子就出嫁这么一次,10件不算多,本来该多一点的,但是去婆家的路还很远,穿整齐,漂亮一点,这里再弄一下,好了,基本上差不多了。
解说:盛装穿好了,新娘就成为另一个寨子聚焦的对象。穿上二、三十斤重的盛装,还要走一段崎岖的山路。看来只有苗族的新娘才能拥有这种美丽。
新娘进寨的时候,如果人们事先知道新娘长得很漂亮,邻村邻寨的人都会跑来看热闹。苗族是一个尤其爱美的民族。
进新郎家的门之前,送亲的队伍必须要喝两道拦门酒。新娘也要喝了拦门酒才能进门。第二道拦门酒通常要用葫芦做的大木瓢来喝。这就要考验新娘的酒量了。
新娘进门的时候,必须要先迈左脚,新郎家的人才能认可。通常还要由一位年岁已高的长者来祝福他们。
新娘进家之后,男方家十二个分支的亲戚都会端上一盆糯米饭和几条鱼,来举行祭祀活动。这时候,新娘要一盆一盆地,虔诚地祭祀这十二个分支的先祖,这样整个家族才能够认可新娘。
经过这么多的程序之后,新娘才能够与新郎见面。阿香依这才完成了一整套婚礼。
解说:一个短裙苗姑娘从恋爱到结婚,都倍受整个山寨、整个民族的关注。阿香依说,这样隆重而有特色的短裙苗婚礼,自己未必真能办得这么好。她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短裙苗婚俗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