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系列——板告水寨(2004—第35期)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5日 17:56
中华民族2004-35板告水寨
首播日期:2004年9月13日
编导:韦燕燕
解说:这里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有一位民族学家在采风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就在三洞乡的这个集市上,有那么多水族妇女都在经营着水族特有的民间工艺,马尾绣背带,这种刺绣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学者结识了一位叫潘小爱的水族妇女,她绣的马尾绣工艺十分考究。
解说:今天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我们找到了这位水族妇女,三洞乡板告水寨的潘小爱。
解说:往常潘小爱都要在集市上呆一整天,今天她的心思似乎没有放在生意上,她要在集市散去之后赶回寨子里去迎接前来参观和旅游的客人。
解说:这些年来板告水寨已成为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个旅游点,独特的水族民间工艺马尾绣和古老的水族文字水书使这个寨子成为中外文化学者关注的焦点。
同期: 远方的朋友,欢迎你到我们板告水寨来,这是一杯淡淡的米酒,让我们共同举杯吧。
解说:像一幅天然的风情画卷,板告水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水族的辣椒是久负盛名的,寨子里家家户户都种辣椒。在这金秋时节,红彤彤的辣椒和黄灿灿的玉米与寨子里的木质干栏式建筑被人们不经意地组合起来,整个寨子坐落在大山脚下,六十多户人家,大多数都是以韦姓为主。
解说:潘小爱和丈夫韦家贵平时忙于生意,一直没有时间去地里摘辣椒。小爱是从附近的一个寨子嫁到板告水寨的,十几年前的一次歌会上她与丈夫相识并相爱的,在水族地区青年男女都是通过山歌对唱的形式来决定婚姻大事。
水族歌:
山上美丽的小鸟一直在唱歌,
我终于见到了你,我的心上人,
你的歌声悠扬婉转使我忘了回家的路,
与你相会我连家也不愿回,
遇到你是我这一生的福分,
我终于见到了英俊潇洒的你,
我也听到了山上的小鸟在歌唱。
解说:水家人喜欢用歌声来表达心事倾诉自己的欢乐与忧愁。早在宋代水歌就已经在水族民间盛行,内容包罗万象,蕴涵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解说:在板告水寨,辣椒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做成酸辣椒,等到冬季的时候作为火锅的一种调料,寨子里的妇女们除了种植辣椒以外,大多数的时间都放在绣马尾绣的上面。
潘小爱(水族妇女):我嫁到这里,我老公讲,你嫁到这里,你命好了,到这里专门刺绣,活也不多,田也不多,你就不劳累,在你家那边,要砍柴,割草,活多,你会很累,到这里你不用花费什么力气。
解说:马尾绣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先抽出三根马尾捆成一束,然后从根部开始用丝线缠绕在马尾上,像一根小提琴琴弦,看上去已经很精致了,再将裹好的马尾丝线一针一线地绣在土布上,这样不断地刺绣下去,一幅精美的马尾绣成品就完成了,它是水族地区现存最古老又最具生命力的原始艺术,对于研究水族民俗极其珍贵。韦家贵的奶奶,潘水英老人今年96岁了,在板告水寨,在马尾绣这种民间工艺的传承中,人们说她功不可没。
潘小爱:她嫁到这里,她边做这个边做活,后来他觉得又做这个又做活,太累了,她就没做了,没做了以后,他家的人多,多多的人还要生活,生活困难,她就做这个背带来维持生活,她做这个,她那去卖,拿到杨坝卖、拿到寨子去卖,她一个月可以做成一床背带,拿去卖,卖的钱供小孩读书,家里面用呀、,维持生活,那时候只有她一个人做,后面嫁过来的媳妇看到了她卖这个赚钱,那些媳妇也就跟她学,我妈妈她们这些都是跟她学的,个个都会做了,我妈她们都会了,现在我们的女儿都会,今年她90多岁了 还做马尾背带,做这个马尾背带从来不带眼镜,穿针都不戴眼镜,不戴花镜,她的媳妇穿针还要找她,外国人来了,看见她眼睛好,不戴眼镜,马尾绣绣得又好,外国人就跟她买了一床。卖得了一千元。
解说:潘水英老人的一生都在绣马尾背带在寨子里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孩子是在她绣的背带里长大的,这一针一线融入了老人对子孙无限的祝福。也融入她对民间工艺的热爱。
解说:马尾背带图案是由大大小小不同的几何形组成,其中有五块构成背带中央的大蝴蝶,这个蝴蝶,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9个太阳,一同射出万丈光芒,晒得火辣辣的,晒得树木都干了,一天一位勤劳的水族妇女背着自己的孩子来找水,太阳晒得母子俩几乎昏死过去,就在这时飞来一只大蝴蝶,遮住了阳光,使母子俩得救了”。从此,水族人民便在背带上绣上只大蝴蝶,祈求保佑母子平安。近些年来马尾背带以它独特的文化内涵渐渐成为游客们的收藏品。
潘小爱:如果我们这个寨子成为旅游村,我们做得好也好,做得不好也好,我就想在家,专做马尾背带呀,马尾布鞋,马尾腰带,就是想把这些做出来,还要多多的人来做,成为旅游村了,外地的人来,国外的人来了,就是往外面卖出去。
解说:韦家贵在家里制作传统的牛角手工雕刻,他雕刻的水牛角目前销售到了世界许多国家,许多人都来找他订货,以前像寨子里的年轻人一样要离开家乡去外面闯荡。
潘小爱:以前他去打工,去海南岛打工,他一天累多了,他自己想,在这里累多了,我回家,回家我天天这样干我也得吃了,他就这样想就回家了。回家的钱也没有,他叫我寄钱给他坐车回家。他回家以后,他想,我砍柴去卖也得吃了,他这么想就回家了,到家后他干活他也累,他不想干活,他天天睡,天天睡,睡着想怎么赚钱,开始他打点戒指,打点项圈卖,卖得了钱,会做点生意啦,他就学会收点货,古董呀,收这样那样的,他学会收啦,生活开始好点啦,到现在他会雕刻,牛角雕刻,他仿古雕烟花、吹号,他还学水书。
解说:水书是水族古老的文字,古人用奇特而丰富的符号来记录着人们的生活,由于生活方式和内容的改变,水书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小。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不学水书,都外出打工了。寨子里只有一些老人读过水书,韦家贵的父亲和叔叔就精通水书,对于家贵的刻苦,老人们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解说:水书不仅要会读,更重要的还是要会写,这样才能学得扎实,韦家贵学习水书有一个动力,就是希望它能给自己带来一些经济效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水书在水族民间使用的界限。
解说:水家的吊角楼像一幅水墨画展现着无限的温馨与宁静,据考证在秦朝以前,水族的祖先曾经和聚居于岭南一带的古越人的“骆越”部族一起生息劳作,后来,由于战乱,他们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祖先们怀揣着农耕文化的谷种,开始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经过不停的迁徙,十世纪末叶他们最后定居于苗岭山脉的都柳江旁,就在这个被誉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播种耕田织布,开始了他们田园般的生活。
解说:历史远去了,但大地却留下了祖先们的遗迹。今天的水族沿袭着先人的古老习俗,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着,一切都是那样的安宁、祥和,又富有诗意。
解说:韦家贵虽然是农民,但他学习水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干农活,他听说寨子里研究水书的石国义老人从县里回来了,迫不急待地去上门求教。
韦家贵(潘小爱的爱人):公,你在家,好久不见你了。
研究水书的石国义老人:在县里面很久了,退休了回家来坐一下
韦:我见你在家,就拿水书来问一下你。
石:你抓时间抓得好。好,好,好, 你这一堆书,我看看,还是光绪年间的嘛。这个书很好,很古老,割蛋的书,这书好,我还没见过,是你家的藏书吗?
韦:是我家的藏书。
石:这个书是比较古典的书,也叫《人生卷》,专门起房造屋,接媳嫁女用或者丧葬都用这本书,这本书是很重要的。你这一堆书呀,都是很好的。你要学水书?
韦:嗯,我想学水书。
石:那很好,年轻人学一点我们水族的传统文化。
韦:我在家里面,我还抄了两本,你看看我写的,怎么样,公?
石:这是你抄的呀。
韦:现在我还想学水书。
石:由于水书流传很久,都是手抄的没有印版,没有固定下来,所以抄到现在呢,有些就变成汉字了,就没有水书的味道了,你还很真心的做学问,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写下来,很不错。
韦:我想学一本,学了以后我想把水书雕在牛角上。
石:这是你雕的呀。
韦:是我雕的。
石:你的工艺真好呀。
韦:还有雕这种装饰在烟盒上面,我雕上水书,你看怎么样?我不懂这些什么意思,我乱雕的,我看水书上有这个字,我就雕在上面。
石:你还不懂这个字?是吉祥的吉。
韦:我等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来帮我看看,问公一下。
石:汉语是吉。这个符号很好,很艺术,你已经艺术化了,这个工艺品呢,既有工艺,又有文化的含义,你这个创意很好。
韦:现在我想请公教我学习。
石:那我们互相学吧。
解说:经学者考证,水书所使用的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同源异种,甲骨文、金文已经远离我们,而水书却依然在水族人民的生活中沿用,它是水族对天文、历法、气象和宗教内容的记载。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2002年3月,水书已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同期:妈妈爸爸赶集去了,你要喂好猪,看好家,照顾好弟弟妹妹。
解说:寨子里的人都说,韦家贵和潘小爱是最勤劳的一对年轻夫妇,每天他们都要到附近各乡镇的集市上去卖马尾背带和牛角雕刻。除此以外,夫妇俩还收藏一些古老的水族民间工艺品,一方面可以学习,另一方面,他们打算等寨子里旅游的人多了的时候再开一个家庭博物馆。
潘小爱在集市上卖马尾背带同期声:
这床就要三百五。
三百五,能不能少一点呀?
再少你说多少。
三百。
三百卖不了,最少也卖三百三,你看这个工艺,工艺好就要多卖一点。
韦家贵在集市上卖牛角雕刻同期声: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这里有茂密的森林,野兽来踩庄稼的时候,只要你用这个一吹,野兽就跑光了。还有开会的时候,在以前没有喇叭的时候也用这个来吹。有人来抢劫的时候,或者打仗的时候,又是一种声音。
韦家贵: 这是一只鸟的图案。
这是鸟呀?这些有没有寓意?比如背了对娃娃有什么好处?
韦:有当然有寓意,在这个尾巴。在很早以前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射下去了九个还剩一个太阳,这个表示太阳,后来我们水族,把两个蝙蝠绣在这里,把太阳遮住,背小孩的时候小孩就不会热了,所以是这样的。
解说:水族的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水家人,在平平淡淡的水家人的生活中,祖先们留下的文明碎片似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解说:秋天的寨子变得更加秀美,板告水寨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水族把过年叫“过端”,过端选在秋收时节,也是庆丰收的一种方式。水族有自己的历法,俗称“水历”。过端节的时间在水历年的十二月到岁初的正月或二月。过端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祖仪式。水族以祖先崇拜最为普遍,无论是节日、丧葬、婚嫁都要祭祀祖先,求得祖先的保佑,子孙平平安安。
解说:今天一早韦家贵和儿子到田里捉鱼。水族认为祖先在海边以鱼猎为生,所以鱼是祭祖仪式上不可缺少的贡品,水族是农耕民族,他们喜欢在稻田里养鱼,把鱼捞起来以后,要用韭菜和广菜塞在鱼腹中,然后放入甄子里蒸,这就是水家人最爱吃的鱼包韭菜。
解说:这种稻花养大的鲤鱼,肉质细嫩,鲜美无比,是家中待客的上等菜。
解说:祭祖的时候,从亥日的前一天,即戌日的晚饭开始到次日晚饭前。
潘小爱与水族妇女:
妇女:你家丈夫去干什么了?
潘:我家丈夫去抓鱼了。
妇女:去抓鱼了呀
潘:他说这些鱼还少,他还要去抓。
妇女:还要去抓,抓那么多。
潘:客人来得多,还要抓多些。快点,再过几分钟客人就来了,动作快点,动作快点,好了。拿韭菜来放。
潘:以后我们家有客人来,买什么货,或者客人来得多,忙的时候,我家的小孩又都去读书了,到时候我忙不过来,你们来帮忙呀。
妇女:嗯,好。
潘:我觉得这个簸箕有点小了,装不下。这个鱼包好了,包韭菜包好了,我们拿去煮。煮快点,煮好了我们拿来祭祖。
解说:祭祖期间,全家一般要忌荤食素,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祭祖讲究用素食作为供品,还有一些水果等等,相传水族远祖有四个儿子分居各地,有一年秋天,他们来看望远祖,远祖十分高兴,上楼取腊肉招待大家,没想到远祖不慎坠楼而亡,孩子们悲痛不已,决定在吊丧期间吃素,以素食供奉远祖以示尊重。
解说:祭祖仪式上,主人家唱完歌后,按规矩主人客人围成一团要喝转转酒,每个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传给下家,大家要同喊一声秀”,就是干杯的意思,表示宾主双方相互祝愿来年幸福。
潘小爱:各位父老,你们都很关心我和家贵,今天过端家贵准备了一些鱼和酒,请你们来我们家吃,吃完后我们又到别人家喝转转酒。
解说:祭祖仪式上,主人家唱完歌后,按规矩主人客人围成一团,要喝转转酒,每个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传给下家,大家要同喊一声 秀,就是干杯的意思,表示宾主双方相互祝愿来年幸福。
潘小爱唱水族歌:贵客到我们家来过端,有鱼有酒大家好喜欢,欢迎你们明年又再来。
解说:过端期间吊角楼里的欢乐声此起彼伏,欢乐属于寨子里的每一个人,水家人就在这欢乐的日子里迎来了他们新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