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经典回放

寨子系列——氵万尾 岛(2004—第32期)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5日 10:03


  中华民族2004-32《氵万尾 岛》

  首播日期:2004年8月23日

  编导:于景龙

  片花字幕:

  他们是靠海生存的民族 他们居住的是洋楼

  他们正处在传统与现代际汇的时刻

  晨光微露海边画面

  网头阮兴富敲梆子

  阮兴富(67岁)

  海边场景

  解说词:

  这声声木梆是京族网头叫大家起床打鱼的信号,敲响木梆的是氵万 尾村的网头,每天岛上的居民就是在这木梆声中开始一天的生活!

  同期声:

  你关门吧。

  同期声:

  以前的梆凿成鱼的形状,有鳃、有眼睛、有尾巴,象鲨鱼的形状,现在就没有了,能敲响就行了。

  解说词:

  苏维芳老人是一位在外工作多年的退休干部,退休以后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氵万 尾岛,在感慨氵万尾的变化之余,他发现富裕起来的村民虽然都已经住上了小洋楼,但是年轻人不再唱京歌了,认识京族喃字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于是苏维芳决定开始整理和普及京族的传统文化。

  同期声:

  先把竹排推下去,把竹排推下去!

  把竹排放好点,不然等一会很难划出去,咱们上去扛网。

  解说词:

  在京族的村落里拉网捕鱼的历史已经有几百年了,这是一项需要集体协作的生产方式,一般大的网有一千二百多米长,而小网也有一百多米长。

  解说词:

  今天苏维芳要去拜访演唱京族传说的歌手杜福朝,七月氵万 尾岛的天气异常闷热!

  同期声:

  大伯,你好!

  你对京族了解很多,像《刘平杨礼》这些京族民歌你知道不少,以前的结婚歌、情歌等等,你都知道。民歌有很多你都记得,在我收集歌的人里面你会唱的歌是最多的!

  今天你唱一段《刘平杨礼》的歌,边说边唱吧!《刘平杨礼》是祖先给后人传下来的,我们要把它传下去让子孙后代也能学会!祖先留下来的我们不继承谁继承真的需要几个这样的人才行,你唱一段我记下来就唱一段《刘平杨礼》结义。

  好 开始吧,就唱一段《刘平杨礼》结义。

  歌词:

  刘平杨礼 结义弟兄

  门庭许言 十年荣华

  决议立志 誓举龙榜

  解说词:

  氵万尾岛坐落在中国广西的南部边陲,浩瀚的北部湾是我国最大的海湾,岛上生活着中国唯一临海聚居的少数民族——京族!氵万 尾岛面向北部湾与越南毗邻。

  同期声:

  把网往外面抛一点

  解说词:

  随着竹排将网均匀地撒在海面上,等候在沙滩上的人就开始拉网,船上的人则调整网的走势,如今人们拉网的意义不仅仅是生产,拉网已经成为外面的人们观赏京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一道风景。

  解说词:

  在苏维芳奔走的这四年当中,已经有两位京族老人在他还没来得及去拜访时就永远地带走了京族的传统知识,苏维芳知道,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文化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老人心急如焚!

  今天苏维芳要去94岁高龄的阮进余家,记录他所编写的京族史歌。

  史歌演唱者:阮进余(京族)94岁 氵 万 尾村村民

  解说词:

  京族的史歌是京族人民用来记录历史的一种特有的歌唱方式。

  歌词:

  清闲回忆古时代

  先祖籍贯是涂山

  解说词:

  京族的祖先大约在公元十六世纪初由越南的涂山等地,漂流到山心氵万 尾和巫头三个小岛上,这里后来被称为京族三岛,现在氵万 尾岛上共有居民四多人,百分之九十五的居民是京族,还有少量的汉族、壮族和瑶族。

  解说词:

  随着渔网渐渐地收近,人们企盼这一网能够带来好的收获,对渔民来说好的收获意味着一天都会有好心情!

  同期声:

  这些小虾没有什么用啊!

  把竹排划过来,再拉一次再回去!

  现在少,以前多!以前拉一网有两三百斤,现在没有!

  解说词:

  现在万尾岛上最原始的民居要数石条瓦房了,岛上的居民把它称为第四代住房,这之前的草房、木房和土房早已踪迹全无。这种二层以上的楼房被称为第五代住房。

  经过四年多的奔波苏维芳一共走访了八十多人,足迹遍及京族三岛,累积整理了京族各种文字资料,达是十万多字。过渡的劳累终于使苏维芳的眼睛看东西的时候越来越吃力了!

  同期声:(吃晚饭场景)

  你没日没夜的整理这些东西,没时间锻炼,把眼睛都弄坏了,像这样下去眼睛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人老眼睛自然就花了嘛!

  你一天到晚都在写,从六十年代你就开始义务工作了,到2000年你又是义务工作了!

  为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尽点义务,又算得了什么呢今晚还要去搞字喃培训。

  片花隔断(30秒)

  同期声:

  大海是京族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摇篮,在氵万 尾岛上不同的季节里,大海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收获,七月份虽然是休渔期,但人们来到沙滩上有三种事可以做,分别是耙螺、取指甲螺和挖沙虫。

  沙虫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所以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据说一斤晒干的沙虫可以卖到一百多块钱。

  同期声:

  几点钟出来的?

  八点钟就出来了。

  这篮沙虫值多少钱?

  这篮沙虫大概值二十几块钱吧!

  三四月份沙虫多,沙虫眼好认些!

  解说词:

  每天临近傍晚的时候,捕虾的人就在浅滩点燃虾灯,开始诱扑海虾。

  京族历史上曾经被称成为越族,1958年正式改名为京族。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从公元十五世纪开始,京族用汉字造字的方法,创造出“喃字”,也称“字喃”并沿用到今天。

  六十年代初苏维芳在氵万尾村担任共青团支部书记时,就曾经整理过喃字,2000年他又开始重新整理!

  解说词:

  苏维芳开办喃字培训班,完全是义务的。而且每次上完课他几乎都要自己搭上一盒烟。

  一般情况下,一个拉网的小组有十几个人组成,大家选出其中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担任网头,网头负责观测鱼情和联络买家等事务,最后在分配收入时会略高于其他人。阮兴富是这个拉网小组的网头!

  同期声:

  小大鱼。

  你去借人家一个桶过来,找个人拿到饭店去卖,两个人抬着去。

  今天不干了,不拉了!

  今天够了拿个筐来。回去吃早饭了。

  行了,打电话叫人家来取鱼看人家要不要!

  同期声:

  阿养啊,过来拿鱼啊!

  有一百多斤小鱼,在大码头东面,你在哪里?快点过来啊!

  同期声:

  以前鱼多、虾多!现在少了,以前像这个时间虾都在上面堆着呢!现在的拖网太厉害了!现在年青人有力气用竹排打鱼,我们老年人没有力气,就脚踏沙地拉网吧虽然脚烫一点!但是不怕大风大浪就受不了了!

  收工!大叔!等一会有人过来买鱼,你卖给他吧!

  解说词:

  历史上氵万 尾村是个孤岛,四面环水,上世纪 70年代初这里围海造田,由此氵万 尾岛变成了陆岛,氵万 尾岛总面积为十三点六平方公里,全岛有十五公里长的黄金海岸线,素有氵万 尾金滩之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靠海为生!

  解说词:

  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一种弦乐,独弦琴音色优柔缠绵娓娓诱人,说起独弦琴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善良的京族青年叫石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救了龙太子的命,于是龙太子邀请石生去龙宫做客,海龙王为了感谢石生对太子的救命之恩,便把龙宫里珍藏的祖传之宝——独弦琴送给了石生,从此京族就拥有了这美妙的独弦琴!

  解说词:

  今天广西古籍整理办公室来人说,要把苏维芳近几年来整理的京族传统文化资料进行编辑出版,出书这件事多少让苏维芳内心感到些许的慰藉!

  同期声:(与古籍办见面场景)

  苏老师您看您准备要收集多少传统民歌?我要准备收到一千首歌,大概五千多句,现在已经是八百首了吧,现在有四万多字了,大概有五万字左右,现在您边整理边翻译边收集,对。这个是新的材料,这个好像还是木刻本,这个是很有价值的!

  采访同期声:(韦如柱(壮族)助理研究员)

  等于他就是这个民族的活宝贝一样,收集东西多,资料丰富,了解的事情多!历史方面的、传统方面的东西,他都了解的很多!

  这次我们立项的这个叫做京族古籍这个项目,他光是收集传统民歌就有八百多首,八百多首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一个成绩,因为京族文化的湮灭可以说是比较严重的,是濒临灭绝的一个文化。

  解说词:(大海镜头)

  每天清晨苏维芳总是习惯漫步在万尾金滩上,极目远眺,仿佛看见一群身着京族服装的孩子,在读喃字、在唱京歌,快乐的成长着!

(编辑:郭翠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