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今日头条

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起步(2004.12.13)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3日 16:45

  主持人:新股发行的询价制度,将会于明年1月1号正式施行,当我们所有的投资者朋友还没来得及抱怨,为什么这个市场变天总比天气预报来的快的时候,我想现在我们应该问另外一个为什么,老姜,就是说为什么当一个新制度出台的时候,一方面可能有掌声在等着他,另外一个方面呢,却有另外一种声音,就是说这种恐慌和漠然的声音。

  老姜:我想恐怕是证券市场这种特有的敏感性。那么几乎所有的消息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考虑到它的因素,这种长期和短期的因素。我们来说一下它的主要内容,现在看来主要是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就是说,它会向六类机构投资者,那么非机构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它是不进行询价的。像六类机构投资者,先是进行一个价格区间的询价,初步询价,然后是进行累计询价,累计询价之后,它会定下一个具体的发行倍数,根据这个发行,超额倍数,然后定一个发行价格,措施是从1月1号开始实施, 我想这里面还有这样两条,一是长期,一是短期。长期来看,它作为一个制度完善的措施,因为我们知道,现在还是核准制,那么将来会走向比较成熟这种备案制度,它一定会先把发行价格的确定,先把它市场化。我们知道原来是由证监会来进行把关的,也就是说,规定一个上线20倍市盈率,那么至于下面,你发行多少,主要是由承销机构一家说了算,这是他和上市公司协商之后。那么现在不是,现在是你要向你潜在的买家来征询,也就是一定要取得买卖双方的同意之后,进行征询之后来定价。所以它作为一种制度性完善。长期来看,肯定对这市场是有好处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说过去那种人为的定价,或者说是由管理层定价,或者由管理层间接参与,由成销商直接定价,那么现在变成市场化,它的直接结果肯定是定价越来越合理化,这是它的好的方面。

  主持人:不好的方面呢?

  老姜:但是我们还是回避不了它的短期效益。

  主持人:也就是它的星期五出现的这种效应。

  老姜:星期五市场这种短期的波动,我想能不能直接挂钩,我们可以另外再议,问题是现在这种市场,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弱势的市场。那么这个,新股询价办法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但是正确的事,也要在正确的时机出台才行。现在这个市场,可以说是谈新股色变,这个时候出台,恐怕在市场极为敏感的时候,对投资者的心理方面的影响,市场直接的影响,恐怕都是在所难免的。可能大家还会直接考虑到,这个新股到底什么时候会新发出来。

  主持人:今年之内不会安排了?

  老姜:对,那只有十几天了,这个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问题是,现在已经有43家已经通过,但是还没有进行发行。

  主持人:还在排队的企业。

  老姜:它已经规定说,这40多家,也要进行新股询价之后,其他的新股发行恐怕按时间大家可以推算出来,应该说一个月之内,它很难把个事情做完全。但是紧接着新股发行上市,恐怕也是接踵而至的。所以它短期内,我们一般短期是指3个月到半年之内,那么3个月之内,恐怕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而且大家从周五的点位知道,现在的1300点是非常支持的。而且上次这个新股询价办法,征求意见的时候是1340点,现在这个点位和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所以这个时候出手,恐怕对管理层这种调控艺术,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

  主持人:刚才你也提到了,就是说现在已经有这么多家企业在后面排着队,但是现在这个制度出台以后,它会把这个定价权交给机构,所以说现在机构的意见应该是具有一个空前的高度。那么现在我们也听一听一位基金经理,他对于新股询价制度的整个安排,他是怎么看的?

  丁楹 中信经典配置基金 基金经理:新股询价制度还是希望买方和买方通过这么一个机制,找到一个合适的一个价位,但是可能对不同的参与主体的利益(也)会有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发行盘子比较小的时候,量很小,参与愿意买的人很多,可能定出来的价会偏高了,那么对市场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主持人:你看机构有机构的看法,我们都说一句话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啊,中小投资者他们也有他们的看法,我们收集了一下,你比如说像我们的老朋友chen-88,他就在我们的央视论坛说,他认为星期五的走势和新股的即将回归是有直接的关系。

  老姜:上周五的时候,除了这些指定的平面媒体之外,其他也有几家媒体也已经提到这件事,就是说,在上周五深圳的这个会上,已经提到,可能会有这种新股询价办法出来,那么刚才这位基金经理他讲到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大家关心的,就说你实行新股询价之后,新股票的发行市盈率到底是能升上去,还是能降下来。那么我们大家盼望的,显然是把新股发行价给降下来,因为我们知道前两天,包括中兴通讯,其他的一些股票,在香港市场发行的时候,大家看到,有的股票发行只有一块多港元,原来我们有一个观点就说,新股高发行价是这种恶性循环的开始,如果能够降下来当然是好事,但是从刚才他这个观点看,小盘可能由于市场这种主动性的,买盘的欲望比较强烈,小盘可能……

  主持人:降下来的可能性到不大了,

  老姜:反倒有可能更加升上去,因为你把它市场化了,原来还有一个证监会的杠杠在那里,就是20倍,那么现在完全市场化以后,反而有可能更加上升。但是这种可能集中在中小盘上,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一点,就是说他这个量应该是比较小的,对于大盘来说,可能发行价会降,比如说,像南航这样的,像长电这样的,如果真是这样,也就是上海这边的主板市场,能够把大多数这个大家希望,对市场认为冲击比较大的这些发行市盈率降下来,把大头降下来,那么中小盘高恐怕也无所谓了。

  主持人:所以这样一个制度已经出台了,我们必须要接受的时候,现在大家只能说是去预期它的结果到底是怎样,所以现在多方面的意见,也就显得分外的重要。我们现在来听一听,另外一位业内人士,对这个新股询价制度的看法。

  桂浩明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部经理:新股的询价制度,确实在克服过去的一些弊端当中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解决过去存在的过高溢价的问题,确实有它的积极的作用。短期来看,大家现在还无法预期明年一季度,过了年以后新股发行的节奏,究竟会如何,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今年内不发行新股。 我个人认为不会对整个大盘带来什么太明显的积极影响。

  主持人:他提到了一点,就是无法预期明年这个新股发行的节奏,但是实际上涉及方方面面,无法预期的因素似乎还很多。

  老姜:对,这个新股询价办法,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就是比较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他进行询价的对象,是六类机构投资者,那么作为非机构的社会公众股东是无法参与的,那么管理层也给出了他的解释,就是说机构的定价能力比较强,对公司的估值能力比较强,还有一个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几千万人都来参与这种询价,恐怕是不现实的。

  主持人:技术上是支持不了。

  老姜:这方面的原因,我想大家也能够理解,但是问题是,不应该是我们指望的一个长期的远景,也就是说,就像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他是作为股权分制下的一个暂且的解决办法,那么这种询价如果向社会公众实施非机构的询价,有没有一种能够替代的办法,把这个困难解决掉,因为我相信几千万人的智慧,肯定会超过几百人。

  主持人:也就是说一个长期的制度,它一定是要市场各方面的参与者都有条件来参与进来的。

  老姜:至少是有权利参与。

(编辑:小荷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