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高价发行 中兴通讯为价值正名(2004.12.06)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06日 13:49
中兴通讯五大流通股东比例(2004年9月30日)
德意志银行 2.42%
摩根公司 2.37%
南方稳健成长证券投资基金 1.04%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 0.84%
海富通收益增长证券投资基金 0.83%
中兴通讯五大流通股东比例(2003年12月31日)
德意志银行 1.07%
普惠证券投资基金 1.04%
天元证券投资基金 0.96%
南方稳健成长证券投资基金 0.87%
丰和价值证券投资基金 0.76%
主持人:我刚才和老姜一起聊,什么东西都有高价的,高价的月饼、高价的医疗,可能对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来说,大家除了看看以后,也就只能望价兴叹了。现在这股票也有高价的,中兴通讯的H股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是22港元,而且名副其实那是要卖给外国人的。你怎么看老姜?
老姜:我觉得这件事,新闻本身大家都已经清楚了,就是中兴通讯现在流通盘是3个亿,然后在香港连发H股发了1.41个亿,发行价,原先的询价期间是17.5港元到22港元,最终由于超倍数认购,所以是按最高的发行价来定的。那么大家最关心的,第一眼看上去发行价是比较高的,尤其在香港那边发H股,所以它最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第一步的印象显然是说,一个好的、优质的上市公司,无论在内地还是在香港那边,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想第一印象肯定是这样。
主持人:对。
老姜:因为我们知道,现在搞这种增发在内地是不受欢迎的,分拆上市有几家的例子也证明对国内的A股冲击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比如说?
老姜:比如说TCL,这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现在出现这个例子比较另类,因为它现在A股价是28,它在香港的H股发行价,我们说的22港元是发行价,折合到人民币是23.2元,那么应该说这个价格是非常高的,所以初步印象就是说,一家好公司不光在内地大家会认可,拿到其他地区、其他市场大家也认可,这是第一印象。但是这里面由这个事实会不会推导出下一个结论,并没有那种市场上传闻的说,A+H之后,会使得A股向H股靠拢,由这个单个的、极端的例子,能不能推导出这样的结论。
主持人:反倒是A股和H股几乎是同价。
老姜:大家会不会得出这个结论,我想恐怕是不能,因为毕竟我们现在说到的是一家即便在A股市场里面,都很少有的优质公司,所以我们得出的一个结论应该是,对于优质的上市公司,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市场,大家的定价是差不多的,套用一句托尔斯泰的名言,大家可能都知道。
主持人:哪一句?
老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个已经用乱了,既然用乱了,我们就再用一次,我们把它改一下,优质的上市公司定价都是相似,劣质的上市公司的定价是各有各的不同,所以我们并不能从这个现象得出结论说,将来这种A+H不是说A去向H靠拢,而是H向A靠拢,得不出这样的结论,只能说好公司大家定价是非常相似的。
主持人:实际上在你这样一个分析之后,大家现在除了价格,也关注它的模式本身。我们也就这两个问题,听一听基金经理的看法,毕竟他们的意见对于整个中兴通讯的一个定价机制,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影响的。
李旭利 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我觉得还是有点低,因为这么高的认购倍率,说明它没有发够价,如果发三十块钱,我估计就不会有这么高的认购倍率,不管发H股 发A股,还是发什么股都无所谓,跟我没关系。它(中兴通讯)发H股,它只要发到一定的价格,我就可以接受。这个发股票,我根本不在于它发还是不发,而在于它发多少钱。
主持人:老姜,你看他的这个观点,他觉得并不在乎它发还是不发,而在于它发多少钱,而且他认为还没发够价。
老姜:实际上我们刚才讲的第一印象,指的是它发得高了,而这位基金经理讲的说,只要你别发低就行,至于你发到什么价,我想这里面可能还有一种前提,就是他对公司本身的质地是没有任何担心的,你要发股票,你肯定会有新的项目,由于对这样一家好公司它的前景,对它的知名度这种信任,可能大家只关心说,你不要拖累我现持有的A股的价格就可以了。我想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可能最关心的就是说,你这次效果相当于增发的这样一个举动,不要对我的A股注水就可以了。这里面可能反映了对机构投资者,对中兴通讯的一个态度,我们知道中兴通讯截止到三季度,它的每股收益是九毛,去年是一块一毛二,应该说大家对它的业绩前景,包括历年来的增长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现在还是说到底,我们说是A TO H,还是反过来,实际上有一点涉及最近市场比较热门的这种国际定价模式的问题,而这个当中流通股东,尤其是大的机构投资者的意见,可能是显得比较重要。
主持人:你说到这一点,我觉得中兴通讯这次发H股的这个方案,不仅有一个看点,它出现了一个很高的认购倍率,而且它在国际上的流通股股东的这种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你觉得这说明什么?
老姜:原来有市场人士关心过这点,就是说原有的中兴通讯,因为它上次在2002年的时候有过一次发行H股的举动,当时对市场股价影响比较大的,原来国内的这些基金持有比较多,后来这些机构陆续退出了,然后QFII进来,似乎会有一种见解会说,QFII可能比国内的基金更高明,但实际上现在下这种结论可能是过早,因为虽然它现有的前几大股东,包括德意志银行、摩根斯坦利等,但你并不能得出结论说,QFII一定看得比国内基金更高,因为反过来这里面同时也有很多国内的基金,再有QFII本身也有败笔,国内基金再糟,它还没去买新疆屯河,但像花旗它还买了30万新疆屯河,所以这里面这个结论并不是绝对的。
主持人:那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老姜:只能说既有QFII在内,也有国内的基金,大家对优质公司的见解是比较接近的。
主持人:你觉得综合来看的话,中兴通讯整个一个H股高价发行的这个事件,给我们大家最大的一个提示是什么?跟中小投资者又有什么关系?
老姜:我想对投资者最大的一个启发就是一家公司的资本运作,包括这种方向、方式,可能是大家都很看重的,但是这家公司的质地仍然是第一位的,不管你什么样的公司,你搞什么样的运作,到海外去上市,还是在香港去上市,无所谓,问题在于你这家公司怎么样,把钱用在哪儿,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你觉得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是不是也能够像机构投资者一样,这么洒脱呢?
老姜:我想洒脱肯定是做不到这么洒脱,但是大家可以向机构投资者学一点他们这种价值取向,包括我们所说的QFII,包括刚才我们采访那位基金经理,他们看重的都是这家公司的内在的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