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发审程序更透明(2004.11.22)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23日 10:40
股票发行制度演变过程:
1990-2000年:行政审批制
1999年7月:《证券法》颁布,明确股票发行应实施核准制
2001年3月: 核准制正式实施
2003年12月:《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发布
2004年2月:《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施行
2004年8月:“首发股票试行询价制度”征求意见
主持人:如果你今天早上早开电视机五分钟,你就会听到我们今天早晨的资讯点击,而第一二条都是屠光绍副主席的讲话,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的观点是这样的。证券市场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而且中国证券发行机制正在走向透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究竟什么叫做透明,到底是建立一坐高高的玻璃城,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出不去,还是说应该真正的让社会公众了解置疑,从而有选择和判断的权利呢?乃伟,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王乃伟:我想屠光绍的这一段话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方面屠光绍所说的发行制度的走向透明,我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近期个别人在股票发行工作当中违规违法行为,针对这件事情而言。
主持人:这样一个报道而言,而且这好像是第一个正面的一个对此有所回应。
王乃伟:对,那么另外的一个方面来说,我个人倒是认为买卖发行委员这个名单不再成为现实,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我们走向透明的全部内容。
主持人:不是我们对这个问题关注的真正过程?
王乃伟:对,实际上我注意到近期大家对于股票发行这个制度改革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于我们现行的股票发行制度它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上,大家可能有很多讨论的焦点,和问题的焦点都集中在这个方面,我想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对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基于 这样的一种考虑,就是什么样的发行制度,才能够为我们提供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我想这才是问题根本所在,那么从现在的情况来说,我们为这个股票发行制度的 改革实际上我们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工作,那么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的历史,我们大约是经历了这种审批制,到审核制,也就是我们日常常说的这种核准制这么一 种演变。
那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审批制的时候,关于股票的发行上市的审核,不仅仅是涉及中国证监会的发行监管部,同时还涉及很多其他的相关部门。我知道原来 的国家的经贸委,科技部包括中科院,甚至是一些地方政府首领,都有一些上市的额度,那么涉及的面广,涉及的人员也多,这里面肯定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比如说过去的发审委的委员最多的时候有80个人,那么牵扯的人员也比较多,牵扯的环节也比较多,浪费的精力也比较多,那么上市公司为了能够取得这个资格, 恐怕它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会非常多,那么在整个股票发行的这个审核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打个比方,不一定十分 的准确,但是道理是相通的,也就是说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我认为有一点像制造企业的质检部门,那么产品出来了,它在推向市场之前,一般的来说都要经过一个质量检测部门最终对它进行检测,那么现在的好的企业,应该是都有这种质量的检测部门,但是这里面就存在了一个问题,一个是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来检测,你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来检测,你需要什么样的检测方法,你运用的标准是什么?可能在这里面都会制约你整个质监这个系统最后的工作成效。
还有一个问题,假如说你这个质检部的经理,还兼着采购部,还兼着生产部,然后你还兼着销售部的负责人的话,恐怕这里的问题就多了。那么一个纸杯子生产 出来,我们可能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它合不合格了,如果生产一瓶饮料,如果生产的是饮食方面的东西,这里面多添一点什么,少添一点什么,那么这里面的东西 恐怕就不是用尺子就可以量出来,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很多。
主持人:我想加上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这个质检部门,甚至包括发行制的本身,我们也来听听专家的观点,认为目前的发行制度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它还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
王连洲 原《证券法》起草小组成员:(发行)审核制度一些弊端不是说必然的出现,但是也是很难免的。因为上市是稀缺的资源,都在抢着上市,百万大军独木桥,我觉得把运动员、裁判员(身份)集于一身,肯定出问题,只有改变审批制,由审批核准改变为备案或注册,才能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你看,王老先生刚才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我们的很多的观众朋友也在用,就是最近的这个股市我怎么感觉那么像足球啊,它可能也是指的这个裁判员,运动员的问题吧。
王乃伟:就像你刚才所说的,确实是目前在市场当中有很多人,把这种股票发行的制度和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以及它碰到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我想这里面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大家对于在三公原则之下,还在进行一些潜规则的愤怒和不满,可能表达的是这样的一种心绪,我想王老先生刚才说的,倒让我想到另外的一个例子, 我不知道你看没看过《刘老根》这部电视剧。
主持人:看过啊,我想很多朋友都看过。
王乃伟:《刘老根》这部电视剧当中你觉得龙泉山庄它经营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主持人:我想一方面有同业竞争的问题,另外有一个就是他们农民发展起来的这种企业,公司治理,内部经营管理结构这一方面。
王乃伟:实际这里面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它推出的这个药膳,因为这个药膳完全是药匣子这个人他自己弄出来的,没有什么标准,没有什么限定,那么如果他这个地方出现问题的话,恐怕会给它的整个生产经营带来现实的问题,那么这个电视剧当中也表现了有人就吃了这个药膳拉肚子了,好在刘老根还成立了一个质检部,让自己最亲近的一个人来担任质检部的经理。
但是这里面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如果这个质检部的经理是药匣子的爱人,大辣椒来扮演,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如果药匣子本人再来担任这个质检部的经理,那么又是一个什么结果,我想就不需要什么凤虎山庄来打败龙泉山庄,那么自己恐怕就要打败自己了。好在我还比较喜欢药匣子这个,因为在整个的这个剧中,他有很多的非分之想,也耍了很多的小聪明,但是他没有想过要当质检部的经理,在这一点上来说,他还蛮可爱的。
主持人:既然这个质检部那么重要,但是我想实际上要解决这个质检部的关键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制度上来保证,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关心目前的发行制度,将会走向什么样的一种趋势,我们也来听听专家对此的观点。
刘纪鹏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我们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继续按照市场化的方向 推行三公准则。就是公开、公正、公平,要强调信息的披露应该把股发行票的审批权下放到股票交易所去,证券监管部门不应该把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股票发行上,因为最终我们的股票发行是由投资者来把关的。
主持人:他提到一个词儿就是最终,实际上这个质检也是最终的一道关,那你觉得我们在这个问题如果说追根溯源的话,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王乃伟:我想刘教授刚才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观点,他就是认为把这种股票发行审核的这个工作下放到证券交易所当中去,那么我注意到在一些成熟的证券 市场的国家当中,它的股票的发行和审核工作的确是在证券交易所的,那么它的这个监管层,也就是我们的中国证监会他负责什么呢,主要是对整个的股票发行审核的程序,包括这个过程以及上市和上市进行交易,进行监管,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让这种管理权,包括审批权在内的管理权和你的监督权适当的分离。这样就会有一个第三方,也就是说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层来监督整个股票从发行审核一直到它的上市交易,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一种运行机制 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解决我们刚才一直在探讨的质检部门的人可不可以担当采购,生产包括销售,也就是说可以解决好刚才这个王老先生提到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一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