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 “保本策略”听起来诱人(2004.11.09)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09日 15:26
中信证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部分内容:
存续期3年,到期亏损可获补偿
固定存续期限为3年,目标规模为50亿元
中信证券认购参与总份额的3%,但不超过2亿份
按前一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1.0%年费率计提管理费,按月支付
主持人:今天我们就不说大盘,来说一说关于券商的事,今天早上中信证券第一次推出了集合资产管理的计划,那今天早上我们的记者王晓中呢,也是紧急联系到了中信集团资产管理部的总经理刘军,我们先听他来介绍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种?
刘军:第一个我加入自有资金承担风险,我不是加入3%吗,不超过3%最高两个亿的自有资金,如果是亏了的话,先亏我自己,它比保本资金运作的要大一些,保本资金一般只能买卖在上海、深圳市场发行有价证券吧,其实我呢,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范围,可能比它广一些,你比如说我们认为非常好的信托计划什么的。
主持人:那老姜,他这个话,其实我还是没有特别明白呀,它就简单的比较了一下他和基金的区别,那么其实还有很多疑问,比方他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呀,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创新品种呀,这些你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老姜:我想他刚才注重解释的是它的特点,就是它不同于基金的,实际上他一个整体的概况就是并没有说清楚,我们知道这个计划就是发行差不多一个50亿的,这样一个集合理财的计划,是这次券商创新活动结出的这样一个果实,我们知道这次券商一共批了三家,中集一家,中信一家,还有一个光大,那么这次推出最快的是中信,那么他稍稍有一点不同,相同方面他和基金一样就是他还是收年费的,那么年收费是1%,然后不同一点就是,刚才提到,他不光是像基金一样,把大家的钱拿出来进行专家理财。而中信是说有一个叫保本的策略,但是这种保本策略的实施非常有意思,他把自己的钱,就是说总的集合计划里边3%,他会自己拿资金来注入,等于说把自己的钱和大家的钱捆在一块,来进行理财或者是信托,那么如果发生风险的话,先亏他的。但是这个里边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们早晨编辑部仔细的研究一下他这种计划,他并不能够,包括理论上完全做到保本,也就是说,他是在3年到期之后,如果亏掉钱,那么先给他的亏,问题是他一共只拿了3%,总额的3%,也就是说,你如果亏掉4%的话,那1%从哪出?这是市场疑问了。这里边他做到了一点保障就说,自己拿一部分资金进来,但只能说是局部的、部分的来这样保本,并不能说完全的保证你的这种原来的本钱。那么这个消息我想可能大家最关心的是,他是不是构成对市场的利好。
主持人:对,我想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到底这个信息对市场来说是不是一个利好,
老姜:我想这里面可能要分两个层次来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利好,都是那些能够立竿见影产生影响,比如说你今天一公布这个消息,然后大盘能够稳步的向上,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主持人:那它是不是……
老姜:我想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恐怕不是,因为这是什么,这是对券商行业进行规范,然后扩宽融资渠道的这样一个措施,从中长期看确实是利好,是规范的一部分,那么发展机构投资者的一部分。但是这条信息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它的本质是等于变相的另外办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因为他的操作方法,包括三个月的这个期限,包括这种选择的方法,包括这种风险控制,也是一种有所创新的另类的基金管理公司,但你说,会对市场带来多大的利好影响,我想短期内恐怕不会。
主持人:那老姜,换个角度,如果是说中信的这个集合资产管理的计划推出以后,他是不是能带来一些增量的资金,这个大家很关心,他是不是有这个增量资金到市场里来。
老姜:这里面我们知道到券商和基金的融资渠道有所不同,券商可以是更加面向大众的,就是说把这分销给个人、自然人,那券商一直是由自己比较独特的融资渠道,你比如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券商融资,包括过去的保本的收益的理财计划的目标,包括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应该说在发行这种带有思路性质的结合理财计划,是券商的特长,但可能不是基金的特长,那么这点就涉及资金来源,如果还是说围绕券商原有的范围,那么可能就不会带来得到增量资金,你说的增量基金,还是市场里面的左口袋,右口袋,所以这种倾向,可能就看它朝哪个方向发展。
主持人:对于它对市场到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也想先连线我们的市场观察员张景东,请他介绍一下,就这个信息到底给市场会带来什么,张景东你好。
张景东:你好刘辉。
主持人:那么你对这条消息,给市场带来的消息,你是怎么判断的呢?
张景东:从市场总的来看,我看恐怕不会有影响,因为这个产品仅仅对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来讲是一个的创新,因为我们知道,原来的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更像是一种变相的融资平台。那么这个产品推出,使得资产管理业务回到了他原来的应该有的面目来看,可能会对中信证券,或者说是对其他一些市场的券商资产业务会有所促进。但从市场的角度,我不认为这个产品有什么创新性,因为它更像是一个有限保本的货币性资金,甚至可以说和很多的基金品种没有明显的区别,而且我觉得在目前这种市场结构以下,无论券商也好,还是基金也好,或者说其他的机构投资者,并不具备创新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处于一种高度严格的行政管理,或者是监管之下的,真正的创新应该是自上而下,首先应该是管理层观念上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其次才会落实到交易品种的创新,然后还会有真正的理财品种的创新。现在看起来从券商的角度,或者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并没有能力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主持人:那你觉得它对相关的或者说局部的板块,或公司来说,会不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景东:应该会有一定促进作用,无论如何他对中信证券以前的资产管理业务来讲,我觉得可以是一种创新吧?
主持人:为什么呢?
张景东:至少是使得以前偏离了方向的资产管理业务,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途径,从这个角度来,我觉得对部分券商来讲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我们待会儿看盘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相关的板块。
主持人:我们再注意一下盘面上的反映,好的谢谢张景东,老姜你觉得就是说张景东刚才也提到了,对相关的行业,或者一些局部板块可能会有一些的作用,你在这个上面你怎么看?
老姜:我想这里面可能是两方面,第一就是说比如中信本身券商公司,那么昨天是一场其他的券商类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的表现,那么包括一些信托类的,可能也会有一些关注,那么另外一个就是作为投资者来讲,可能多了一个投资的渠道,比如原来你可能对这种券商的自营盘感觉风险比较大,那么你自己做又没有什么把握,买基金又觉得他收益比较低,那么实际上中信像类似这样的集合理财信息之后,他们还不知道他将来会演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业绩会如何,那么也可以做一些尝试,那么更多还是涉及一些具体的公司,你比如像中信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对公司和对券商行业,应该说还是构成一定支持的。
主持人:老姜,还有一个的问题,大家肯定也非常关心,他跟我们投资者有什么的关系?
老姜:我刚才讲了,就是说一方面就是说这个上市公司,我们知道现在圈钱的只有三家,而这三家里面只有中信自己上市,其余的没上市,下一步,我自己感觉好像这方面的门槛,结合理财创新的这个门槛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其他的一些上市的券商类这些公司会不会也走这条路,如果走这条路的话,那么从资金面,包括刚才提到这种过去资产管理的规范化,那么对公司是构成利害的,对个体公司而言。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毕竟我们从这个中信的案例上看到,它会拿着钱,它对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因为券商资金的窘迫,而带动大盘出现一些波段这种现象,会不会有一些改善。
老姜:我想这一步,显然从理论涉及上来看,就是为了规避过去那种,像刚才大家提到说,过去那种融资不规范的融资平台,那么之后进行不规范的理财,就能导致最大的风险,这显然就是针对这种状况而言的,但是你说这种券商,至于现在这种状态,会不会因为券商自己有资金参与进来,我想应该不会,因为这种制度涉及之后,他会有一定的风险,他里面提到一个,就是有限责任,中信公司承担一个有限责任,那么至于多少责任了,就是里面的3%,那么最高上线不超过2亿元,那么他有一个信息披露,就是三个月披露一次,那么如果你比如说你设计一个止损点,或者到什么时候风险已经比较大,超过30%,4%,或者是更多的话,那么可能它会及时的汇总信息披露,而过去的券商这边理财,很多都是,我们原来打个比方,就说上面是粮仓,下面是老鼠仓,你不知道它在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