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频道 > 《中国证券》(下午) > 正文

老姜信箱:离场是否是明智之举(01.28)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31日 09:45)

  离场是否是明智之举

  主持人:老姜,又是一大摞的信,我想问最近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呢?

  老姜:应该说市场低迷的时候,大家对市场的议论也比较偏空,有的是比较悲观,今天我们的第一封信是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一位吴先生。

  主持人:你们老乡。

  老姜:对,他的第一句话说,终于解脱了。

  主持人:什么意思?

  老姜:他说在大盘这次跌破了1200点后的反弹中我抛掉了手上最后一笔股票,上海机场,于是已亏损9%的战绩结束了我10年的投资生涯。

  主持人:那是一位老股民了。

  老姜:对,并且他还说三、五年内不会再碰股票了,看着我们的朋友们伤痕累累,我很伤心。他的总结是,10年来,我曾梦想着投资一个中国式的可口可乐公司,我崇尚绩优高成长行业龙头公司,一旦买入便长期持有,我接触的股票有蓝田,春兰股份,幸好还有上海机场和贵州茅台,这是他对自己投资生涯做的这样一个总结。

  主持人:老姜,我觉得他想投资一个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梦想,不只是他,在市场里许多股民都有这样的梦想。

  老姜:离场的也恐怕不只是他。

  主持人:那你认为在现阶段,投资者能不能投到一只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呢?

  老姜:我觉得它这里是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这样的好公司能不能产生,我想这只能部分地取决于证券市场,只能说更多是由于经营层面,还有就是此时离场是否明智,我想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因为它一定是和将来有市场走势,尤其是中长期的走势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有一点我们可以断定就是离开证券市场,同样是需要非常巨大的勇气。

  主持人:那你认为他现在的离场是明智的?

  老姜,不好说。

  主持人:不好说?

  老姜:确实不好说。

  主持人:下面我来念一封信,这是江苏的一位股民朋友写来的,他也是有十年的股龄,他说,我是一位十年股龄的股民,在经过十年的股海洗礼中,我也决定远离股市,他跟刚才那位股民朋友是一样的意思,但他有个观点我认为说得有点道理,他说如果我们的证券市场按现在的发行速度来发行股票,百年后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将是近两万家,是一个很大的数据,但我的疑问是,我们有这么多值得投资者信赖和投资的上市公司吗?

  老姜:他提到这个我想起另外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提出来可能会得罪一些投资人,但我想既然是实话,不妨把它说出来,就是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巨变的市场,无论是市场的投资品种和投资人都在转变当中,所以即便大家现在是在盈利,我相信再过若干年,这个市场的投资人仍然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主持人:你刚才说的是投资人发生了变化?

  老姜:对。

  主持人:这个我能理解,就是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刚才你提到投资品种也会发生变化,这是指什么呢?

  老姜:我想原来这种上市公司大家知道是审批制,那时上市的政策也很特殊,有的时候甚至需要一家好企业捆绑另外一家比较劣质的企业来上市,现在大家知道做新股询价肯定是去择优而上市,大家和过去肯定是不一样的,将来这种投资理念都会有变化,所以将来的投资可能和今天会大不一样。

  没有设计的市场修补太多

  主持人:好的,再念下一封信吧。

  老姜:下一封信是来自一位学生,这个很有意思。

  主持人:学生?多大年级的学生?

  老姜:他说是20多岁,没说具体。

  主持人:那是大学生了。

  老姜:天津市南开区的,这个人学生很有意思,他说他并不入市,他是观察的,他观察这个市场,他说你看北京的证券营业部满大街都是,请你屈尊大驾微服私访,看看那些投资人,如果没有这些人,上市公司圈谁去,董事会造假偷谁去,做局的庄家抢谁去,没有这些人上证600点有人揭盘,他写到,曾有人如此评论他们,他们是三无人员,为什么叫三无呢?无资金,无技术,无信息,实际上不是无,是缺资金,缺技术和缺信息,应该说中小投资者可能像他说的是生物链的最顶端,他还说是积股存发最后的下降,这说得有点偏激,但对目前的这种情况是一种比较好的说明。

  主持人:我认为他作为一个局外人,他对这个市场的观察有一些细微还是挺到位的。

  老姜:对,这里涉及到很多,比如这个市场设计当初就不是很完善,后来不断地做一些修改,还有些投资者也在说这件事。

  主持人:这是牡丹江市的一位投资者他打了一个比喻我觉得很有意思,他把股市比作城市的马路,他说现在中国的股市就好比中国很多城市的马路。

  老姜: 这个马路的命运是不太好。

  主持人:对,他说,你看为什么不好呢?谁需要谁就会来刨一把,今天安上水管,明天安下水管,后天又需要安煤气管,再后来管坏了,那个管又坏了,刨来刨去千疮百孔,谁都说了算,谁又都说了不算,没有统一的管理,没有权威,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闹得怨言非常多,其实就像我们说的,现在是马路一挖开,我们就会形象地比喻挖走又开始工作了。

  老姜:我想这里可能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市场,大家都知道是先天不足的,当初设计的时候既不是美国模式,也不完全是日本模式,还带有相当部分的中国特色,所以导致了很多结构性缺陷或者深层次矛盾,现在做一些修补的工作肯定难免挖走了肯定要工作的,但问题是修补也需要设计,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是需要进行修补当中的设计工作,比如到底是股权分置在先,还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先,还是询价在先,还是扩容在后,总之要有一个先后顺序,市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预期,比如刚才我们提到这个市场需要综合治理,综合治理的方案我们大家可以讨论,但应该给大家一个预期,就是在什么时候要进行某种原则下的改革也好,设计也好,把它说出来市场恐怕就不那么担心了。

  熊市不改良好心态

  主持人:我这里还有一封邮件,他说我是一个已经有十年股龄的老股民,1999年的时候我是投资了六千块钱,短短五年时间我赚的钱是帮我买的房子,成了家,我做股票的信念是选自己满意的股票,不想别人所想,然后他还说很多股民说的话我都是从来不听,他说我喜欢有熊市,他这个角度挺有意思,他说那样我可以进仓,我喜欢牛市因为我可以出仓,出仓收货,我更喜欢“猴市”使我经常有胜利的喜悦感。

  老姜:我认为他的心态非常不错,我们知道市场里最需要赢家的心态,既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是客观,这是最难得的。

  主持人:老姜,下面还有一封邮件,和刚才一样也是一位学生,他说我是广东某所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学财经专业,我也是中国6000万普通股民当中的一员,我炒股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什么叫中国股市,因为他和我学的西方理论知识差异实在太大了,这一年半时间里我是亲眼目睹了熊尾、熊身子和披着牛皮的熊,他这个形容非常有意思,他说我也切身感受到什么叫从实践当中学习,因为他是拿自己的零花钱在市场里做股票的,现在帐面是亏损了,帐面亏损48.5%,但因为他自己学财经专业,所以现在心态还是比较好。

  老姜:我倒是建议他既然他把他资金的使用范围界定在零花钱,那就不要轻易突破这个界限,你刚毕业之后主要还是学习阶段。

  “我”年轻所以不怕熊

  老姜:我这里还有一封信,也是大学生的,这是山西太原市一位大学生,他说我是一个踏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年轻人,接触证券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自学证券知识理论和技术分析方法,都是什么书呢?他说有《格离俄姆的证券分析》、《普林格的技术分析》等书籍,并参加了从业资格考试,并不知道他过没过,他说希望使自己成为像你一样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正义感,这两样东西很难两全,并能服务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人,然后他随后还附了一个就是谈他对市场的看法,他说在大家恐慌之时,我认为长达三年的漫漫熊途即将结束,牛市就要来临。

  主持:那么有信心?

  老姜:我觉得在现在这种市场氛围下,听到这种言论声音真是比较稀少,我们知道按一般的经验,在熊市的时候,谁看的越空,谁显得越深刻,谁就更加酷,但结果往往证明和这个学生看得一样,就是越低风险越小,越低机会越大,肯定是这样的。

  主持人:刚才你说了一个好像有点自己推荐自己的意思?

  老姜:对。

  主持人:就是对自己很有信心,我看到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的人,老姜,你知道他是想干什么吗?这儿有一位深圳的朋友,他给我们寄来一封信,他想自己推荐自己当独立董事,不是开玩笑,人家这后面还有自己参加交易所独立董事培训的结业证,然后还有自己的学历证书,虽然说这个结业证不是作为从事这个的,就是一定要从事这个的资格,但是可能在作为董事之前。

  老姜:必要的资格。

  主持人:对,必要的资格,那你对这个投资者怎么看?

  老姜:我觉得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独立董事我们知道除了一些必要的条件,还要对一些相关的规定熟悉,其他的就是公司的选择,他这封信里谈到现有的独立董事不是熟人就是名人,他是来自这种自荐,如果他确实认为自己在某方面,比如在公司治理结构或者在某家公司所处行业有他独到的见解,这未尝不可。

  老姜信箱地址:

  1.北京市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中国证券》老姜信箱

  邮编:100859

  2.电子邮件:laojiangxinxiang@sina.com(“老姜信箱”全拼)

  3、周密的网址 http://www.kinglz.com.cn

  周密的地址 北京朝阳门外富华大厦E座2楼 周密(收) (邮编:100027)

责编:刘科研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