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论坛 中国股市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21日 14:38)
主持人: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与银河证券、中国证券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来自银行、证券界的专家、官员、学者就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战略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低迷的证券市场成了与会人士关注的焦点,会上,本栏目主持人李雨霏特别邀请了业界著名人士就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对话,参加这次对话的嘉宾有《证券市场周刊》总编方泉、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天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湘财证券战略创新委员会主席施光耀、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下面我们看他们的精彩对话。
主持人:回顾从2001年到2004年三年的漫漫熊途,我觉得中国的股市的投资者已经说是承受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了,所以对于2004年可能在他们的记忆当中更多的是一种痛苦的回忆和伤心的故事,在这里我想我们台上的七位嘉宾,你们用简短的几句话来形容在你们的心目当中2004年的中国股市是什么样子的?
方泉: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之路,我觉得也是在讨论一种梦想。
华生:我觉得2004年股市的表现是不出所料,比预期的好。
主持人:你原来对2004年是一个什么样的预期啊?
华生:因为2001年6月份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漫漫熊市的信号》所以我想漫漫熊市至少得有四五年吧。
主持人:看来总结一下华生教授的观点2004年还是熊市的一个中间站而已,我们接下来有请贺强教授。
贺强:我对去年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国九条给投资者带来了希望,可股市的走势给投资者带来了失望,那么我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股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尽快的改变融资有功、投资有罪的这种状况,那么2001年股市的暴跌灭了散户,2002年股市的下挫灭了大户,2003年灭了券商,那么2004年、2005年难道基金最后要被灭掉吗?
主持人:好,接下来有请韩志国先生。
韩志国:我们的讨论充分表明了中国股市的现状,就是管理层根本不听我们的声音。
主持人:好,接下来有请施光耀先生。
施光耀:我用两个空前来概括2004年的股市。第一个空前股市在政治上得到的重视是空前的高,有国九条,但股市里的各个层面流的血,2004年是空前的多,所以我觉得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反差,这里面到底出了哪些问题,我想如果要讨论中国股市的未来的话,我们必要认真地、充分地也是全面地来总结这个问题。
主持人:好的,施光耀先生也给我们提出来接下来嘉宾要展开讨论的又一个主题,那有关2004的总结有请林义相先生。
林义相:第一个我想说的是2004年是一个梦想,就是方泉刚才说的到的梦想,2004年梦想破灭了,这是第一。第二个我认为2004年是证券市场上最难过的一年。
主持人:这句话还要看2005年是不是谁来验证一下林义相先生的这个预测,那刚才林先生对2004年的总结也让我想起了可能大家都看过的一部电影,就是《天下无贼》,应用其中的一句话叫做“人心散了,股市不好办啊”。
中国股市症结何在
主持人:刚才施光耀先生已经提出了,我接下来想问台上几位嘉宾的一个问题,就是说2004年中国股市有这么多,或者说熊市以来中国股市有这么多的问题,有这么多的现象是我们不能够理解的,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那么中国股市的症结到底在哪儿呢,要对症下药,所以来给我们中国股市把把脉,首先就有请施光耀先生吧,你最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施光耀:第一个挑战从2004年这两个空前的反差来看,我觉得对我们的渐进式改革成本的消化能力上,我觉得2004年暴露出我们是欠缺的。第二个挑战就是对面临非常时期的时候,我们的应变能力也是面临着挑战。第三个我想要考虑的是,当我们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我们的局况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的驾驭能力面临着挑战,我们现在市场主体不再是我们国内的,有了国外的,不再是个人、机构,有了真正的大机构,各种性质的资金都有了,那么各种力量的声音,都寻最大的努力把它自己的声音发表出来,来影响这个市场,那么我们怎么驾驭它。
主持人:那么另外我想再问问其他的嘉宾,那么觉得中国股市到底是怎么了,还有别的观点吗?华生先生。
华生:我觉得中国股市的问题症结就是一个,表现形式不一样,1997年的时候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是中国股市的最大国情,最主要的问题是股权分裂。
我觉得2005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如果2005年这个问题再不解决的话,下面就有可能沿着原来的轨迹,由流通股股东来消化这个问题,因为到后面解决的价值,因为它困难越来越大,解决的价值越来越小,所以2005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所以我个人在前两天中国证券报开的座谈上我提出来是不是我们现在要考虑,跳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讨价还价的这个思维定式来设计方案,我觉得这是我们理论界自己能做的事情。
主持人:谢谢华生先生,好,接下来贺强教授您请。
贺强:我谈谈我的观点,今天好几位专家都提出了良好的愿望,认为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中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矛盾就得到解决了,一切都向好了,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而且我历来不认为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是股市这么低迷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贺强:因为道理很简单,股权分置也好,国有股减持也好,国有股流通也好,其实都是一个层面的问题,那么实际上这个政策要推出的话,实际上就等于是政策市场中的大量的股票扩容,它是大量的增加股票的供给,它本质是这么一个问题,那么如果在大量增加股票市场供给的同时,没有资金的扩容的话,必然打破现有股市的供求的平衡关系。
主持人:但是我就想问你怎么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呢,刚才方泉先生都说什么都不可靠了,你还靠谁啊?
贺强:经过1993年、1994年当时的暴跌,跌到325点,我们都挺过来了,所以现在还在千点之上,没什么,所以我一直还是有信心,信心归信心,但是问题归问题。
那么所以我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在宏观调控的时候,特别动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行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资本市场。
主持人:贺教授觉得2004年股市的下跌,跌破铁底1300点,到了1259点,全都是宏观调控惹的祸,我不知道其他,我看到刚才贺教授在说的时候,有的嘉宾在摇头,有的在频频点头,那支持的一派,哪位站出来补充一下贺教授觉得和他的观点一样,不支持的现在也可以发言。
主持人:又不支持,也不反对。方泉先生。
方泉:我刚才以为华生要谈他去年叫我深思半天的观点,他认为中国股市发展到这步田地,还要继续下跌,他说他的一个大文章里谈的一个观点叫,要从以筹资者利益最大化转向以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我觉得这是中国股市,我看到的来分析中国股市症结的一个比较深刻的观点,那么借着华生的观点,我再给他发扬一下,如果要认为2004年或者这几年的股市一步步走到这样,症结在什么地方,是华生所说的指导思想的错误。
主持人:不知道其他几位专家是什么样的观点,我想现在我们是不是请方星海先生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方星海:我希望提醒大家注意一个现象,就是说我们国家资本市场服务,它存在一个(外包)的现象,我去年11月份的时候,11月底的时候,我在我们研究中心统计了一下,中国就是在海外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就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全加起来的流通市值是22000亿人民币,那么国内的A股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现在好像只有11100亿,那么这样一来你说搞什么金融衍生产品等等,以后肯定是国外搞的比我们搞的这个会更具有代表性,所以我请大家关注这么一个事实,那么这么一个现象就是说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有更多的企业在外面去上市,而且就是说资金也会到外面去,因为资金它在资本市场上的服务也得不到满足。
主持人:你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你觉得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说钱都跑到香港市场去了,跟咱们上海交易所没啥关系了。
方星海:不光是上海交易所,最终就是资本市场这么外包出去以来,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我们大家都说中国的资本市场边缘化,或者说上海证券交易所边缘化,其实我倒觉得不是资本市场本身边缘化,而是说因为有那么一个外包的市场在外头,所以是我们国内的市场被边缘化了,而不是整个资本市场被边缘化了,其实资本市场要改进的话,因为我在上交所正好是管监管的事,其实大家真正去做的话,也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举个例子就是说,比如说几年前是无股不庄这种现象,那么现在至少从我管的800多只的股票来看,我觉得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进,我们可以很,可以跟大家说,现在市场上真正的所谓的老庄已经很少了,新庄基本上是没有,或者说有一点点也是非常轻微的一点东西。那么比如说内幕交易这个事情,我们国家也是很严重,但是这件事情抓起来也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
主持人:好,方星海先生我觉得还是比较乐观的,觉得其实没那么难办
林义相:我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我觉得最初的问题,我们可以想得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话,根本的问题在于认识上的问题,就是意识形态它不接受,在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就是被一些政策,或多或少的带有强制性的,就这么推了,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后面实际上是技术问题,怎么样找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来解决我们市场中发展的问题,技术问题演变到一定程度变成了一个利益问题。
主持人:好有关中国股市的症结的问题,这个层次我们先讨论到这儿,
中国股市向何处去
主持人:我想今天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就大家最期待的希望台上的各位嘉宾通过你们的思想的交锋和讨论能够给我们找到一个答案,就是中国股市应该怎么办。2005年我们怎样办?施光耀先生。
施光耀:我记得刚才林义相先生讲的这个,他两次点到政治两个字,我觉得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固然表现为好多技术上的、资金上的或者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但是今天真正要找到出路,那么要我们来引进政治概念了,我们要站在政治的高度上来认识这个市场的作用。来解决市场面临的问题,要用政治的思维来治理这个市场,要用政治的智慧,要计划,就是说中国资本市场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今天我们急需政治家。
韩志国:我非常赞同,我认为中国股市从来就不缺市场智慧,但是一直在缺政治智慧,所以现在很多问题解决不了。
贺强:我概括一句话,我认为贯彻国九条,不能从自己部门的利益出发来贯彻国九条,中国证券市场到底怎么才能走好呢,那么刚才讲的我认为都是治标的,那么真正治本的那还要考虑到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就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我在2005年和今后我有一个希望,希望上市公司从蒸发股民财产的黑洞,变为为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创造利润的源泉,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
华生:我觉得就是要说中国的问题确实很多,那其他国家的问题也很多,我觉得就是确实是毛泽东说的任何问题要抓主要矛盾,所以我这么多年来七八年来就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因为我们交易的股权,这个股权就是含权不含权,产权怎么定义,这个问题没有落实,所以我觉得只要是解决股权分裂的问题,那么整个中国的证券市场就会有一个坚实的一个大发展的基础。
主持人:好的,方星海先生。
方星海:我觉得证券市场问题是蛮多的,但是绝不说简单化的方式就可以解决的,但是是可以解决的,不是那么难的,那么我刚才谈了一堆东西,可能对大家也没什么用处,但是我想最后总结一下,说一句我相信对大家可能,或者我希望对大家有点用的一句话,就是说2005年的投资是一个不能看指数,就是说不要看指数,而是要看个股这么一种方式。
主持人:过去我们说轻大盘重个股,今年我们说轻板块重个股,来方泉先生。
方泉:如果股权分制能够马上解决,这是最好的良药,如果没有从维护市场稳定角度讲,那么就从供求关系入手,加大资金供给,用非常手段加大资金供给,而不是这种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社保资金,什么券商再融资,毫无意义。
主持人: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接下来韩志国先生。
韩志国:中国股市2005年能不能走好,取决于能不能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能不能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有效的换脑、换手、换脚,在换脑、换手、换脚这三个方面关键取决于能不能够有效的换脑。
施光耀:2005年的资本市场是少看技术面多看政治面。
林义相:我觉得2005年置之死地是肯定的,只有我们希望而后生。
主持人:那我觉得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们七位嘉宾给我们这么一场非常精彩的有关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之路的一个论坛的讨论,那我想可能正像刚才几位嘉宾进的那样,可能这条路走的有一些弯曲、坎坷和风雨也非常多,但是我觉得无论对中国股市是爱也好,还是恨也好,我们还是要执迷不悔的走下去,也希望2005年的中国股市能够看到的是更多晴朗的天和我们投资者灿烂的笑容,好,再次感谢我们台上的七位嘉宾,谢谢。
责编:刘科研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