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频道 > 《中国证券》(下午) > 正文

本周看点 追踪新股询价的市场影响(01.18)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9日 09:32)

  主持人:昨天询价第一股华电国际是正式亮相了,而且在市场上也产生了非常强烈地反响,今天我们的话题还是要说说新股询价制度,首先我们来看看市场各方对询价制度推出后的反响。

  中国证监会 研究中心主任 李青原

  新股询价作为发行方式的市场化改革是完全正确的,关键是时机,因为现在大家对于股权分置问题如何解决什么时候能解决有很大的期盼,所以大盘的股我认为,应该在这个问题有一个确定(之后),就像我一开始讲的,投资者的预期比较确定之后,再进行大盘(股的发行上市)。当然你询价机制推出来,大家就觉得好像大盘(股)要出来了,就会对市场有影响。那么这样的话呢,这是一个时机的选择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吴晓求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这种询价他询出来的信息应该说还有失真的可能性,因为它毕竟包含着在询价过程中,包含着对三分之二不流通部分的一种信息处理信息反映,那么这个信息反映是说,未来是流通的还是不流通的,还是通过C股流通,在它的价格里面只是得到了一个很混乱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说是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应该说这个价格是一个不完整的价格。

  主持人:下面连线我们的评论员李幛哲。李幛哲你好!

  李幛哲: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刚才官员和学者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新股询价的出台时机,还有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好像有一个必然的联系,那你认为时机的问题和股权分置是能够放在一起来谈吗?

  李幛哲: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地看法,我个人认为询价制度,什么叫询价?就是咨询股票发行的价格叫询价,那么它只是围绕价格的高低而进行咨询,并没有解决股票是发行还是不发行、发行多还是发行少的问题,这是第一。第二,一只股票的发行能不能发过去,关键在于供需双方,我们看到配股为什么配不出去呢?就是因为没有人买,门庭冷落。但我们看到,新股的首发,比如2004年,新股首发,A股的首发达到了200多亿,配制只有100多亿,所以我们看到,供放购买的热情还是比较高,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询价的高低恐怕对发行能不能发出去不会产生影响。

  主持人:那你认为什么能影响它发不发的出去呢?

  李幛哲:在新股发行问题上,不管是我们中国还是国际,现在还没有新股发不出去的情况。

  主持人:那你认为发不发出去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股权分置?

  李幛哲:我觉得不是。股权分置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就是有些人认为股权分置是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我个人认为不只是这个问题。股权分置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只是解决了原来不流通,现在把它流通了的问题。第一,它解决不了关于询价问题,关于发行新股能发还是不能发的问题;第二,它更解决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问题。比如我们知道兴业房地,它是全流通,它不是也被ST了吗?还有我们知道佛山照明,它也股权分置,但它为我们投资者带来了13亿的分红。我们知道,同样有股权分置的,有不分置的,但上市公司的业绩却是截然不同。第三,就是关于股权分置一股独大的问题,有人说,股权分置造成了一股独大,那么假如我们解决了股权分置,一股就不独大了吗?如果可以买股,流通股我们可以买,那是不是越买越大,还是解决不了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所以股权分置仅仅是解决了由不流通到流通的问题而已。

  主持人:你的观点是上市公司的质地和上市公司的质量才是最关键的问题,而不是股权分置是吗?

  李幛哲:对,这是最最关键的问题,比如香港股市,它有70港元的股票,有一分钱的股票,为什么?它的股权没有分置,它都是全流通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有上市公司的业绩而造成股市这样巨大的悬殊,那么我们国内的股市,由于上市公司本身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更深刻的问题,所以造成了目前股市走出了一个大家比较遗憾的行情。

  主持人: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了和你刚才所提的不一样的观点,也就是说到底什么在影响着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定位或者价格估值到底是什么?如果股权分置的问题不解决,那么我们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判断可能就是模糊的,它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价格?

  李幛哲:你说的也很正确,我们目前的股权分置确实造成了股价有虚高的一部分,这个我不否认,而且我个人也始终认为解决了股权分置的问题并不能解决其它的问题。关于价格问题也是这种情况,即使解决了股权分置的问题,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一样,它的股价肯定还会有高,有低,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上市公司本身的问题。当然你说上市公司怎样来解决它本身的问题,这里说来话长,但总体上说,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机制不是特别地完善,监督体系也不是特别地完善,所以就不断产生了当年亏损的红光,刚上市就发生群发事件,我们更不能否定有些亏损的股票它居然能够发行上市。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现在新股询价推出后宝钢的增发也是上会了,大家就担心大盘股是不是会陆续的出来?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李幛哲:我认为大盘股能不能出来关键还是市场能不能接受,刚才我也说过,比如像配股,大家为什么不愿意配股,而愿意增发,去年的增发完成得不错,可转债完成的程度是220亿,仅次于A股的首发,所以这里关键是投资者购买的问题,大家认为这家公司就会积极地购买,所以我想这里就是不管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融资问题也好就需要有一个供需双方的问题。

  主持人:好,这个问题我们就先探讨这些。最近还有一个问题也在困扰着市场,就是非流通股的转让,有的观点认为,这等于是在A股市场之外又设立一个股票的转让市场,它可能会对A股带来不利的影响,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再次连线李幛哲,李幛哲,你怎么看待非流通股的转让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呢?

  李幛哲:要说不产生影响恐怕也不客观,因为毕竟不管是转让市场也好,还是在交易市场也好,毕竟在场外有这样一个市场,有这样一个市场就肯定有人,有人就要有资金,资金蛋糕总共就这么大一块,你切出一块资金,另一半资金可能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市场的开辟会对原有的市场产生影响;第二个问题在哪?虽然也规定了受利转让30天以后不再受理申请,当然30天以后会不会再受理申请呢?就是说这个转移的频率会有多高呢?这个也会对资金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这样,整个市场会产生一些影响。

  主持人:我们刚才也提到要看看最近政策的环境。从去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各行各业是相继如开了很多贯彻落实方面的会议,大大小小也出现了不少的政策,对市场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你认为从现在到三月份召开“两会”之前,我们面临的政策环境还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会朝什么方向变化?

  李幛哲:总体上说,我们开会的核心问题是有关股市的问题,是决定如何融资,怎样融资的问题。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它提出一个叫加快资本等要素市场的建设,这在历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没有这种提法,这种提法应该是很吸引人的,说明中央是要重视资本市场。第二,我们看到证监会有八条,我个人认为那八条与我们投资者关系比较大的就是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包括前面说的C股,这也是一种市场体系。另外,它谈到的要深化发行制度的改革,包括现在的询价制度,这两条,我认为跟我们的投资者的关系要更密切;第三,我们看到央行提出了要扩大直接融资的空间,也就说央行是支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此外我们看到保险会议它今年布置了七条工作,但是没有提到股市。另外,还有国资委它主要提到支持具备有条件的企业整体上市。所以我们看到中央这一系列的会议整体的精神我个人认为是围绕着怎样来建立资本市场、怎样融资,如何融资的问题。

  主持人:还有一点请你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我听你刚才所罗列的这些政策环境当中,有些对投资者来说是利用好,有些对投资者是利空,那么投资者该怎么去应对呢?

  李幛哲:我认为第一,利空的背后必然会有利好。第二,目前的时机,看来还需要等待;第三,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我们做好准备,股市的低迷是暂时的,我们虽然是被套牢了,大家也比较遗憾,但管理层总体上还是爱好股市的,不只是管理层,所有参与股市的人都是这样,包括上市公司,股民就更不用说了。这样,大家共同来爱护这个市场,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2005年、2006年以及以后中国的股市一定会走出一个比较好的行情,这点大家还是应该有信心。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了准备,那现在怎么准备呢?

  李幛哲:等待是准备,观望也是准备。

责编:刘科研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