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股抵债”能否带来投资机会(2004.07.30)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02日 14:54
主持人: 本周沪深股市行情依旧平淡,投资者一直在期待转机出现,周三,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进行“以股抵债”的试点,主要是为解决大股东欠款的问题,方案推出后,市场中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股指也是反应平平,就连首家试点公司电广传媒全周涨幅也只有5%,那么如何看待这个试点方案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呢?我们的记者姚振山近日与部分业内人士进行了交流。
记者:本周如果你翻阅各种财经媒体,以股抵债,可能是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词,一直被市场所诟病的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这个问题,在本周得到了一个试点性的解决办法,那么这个办法有哪些亮点,投资者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办法对市场产生的积极作用呢,今天我们邀请两位嘉宾来讨论这个话题,一位是华夏证券的投资总监彭旭,你好彭旭,另外一位是我们的财经评论员李幛喆
李:你好。
记者:应该说以股抵债这个话题很久就在市场中得到了一定的讨论,但是这一次是有了一个针对性的试点性的办法,那么到底什么是以股抵债呢,我们先看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这个概念性的东西。
(解说)近几年控股股东大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愈演愈烈,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自己的项目投资,因投资失败或者投资项目经营达不到预期效果不能如期归还,此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谓“以股抵债”就是指上市公司以其控股股东的侵占的资金作为对价,冲抵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被冲抵的股份依法注销,通过减少上市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来解决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方式。2004年7月,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进行“以股抵债”试点。解决控股股东侵占问题开始进行新的尝试。
记者:刚才在这个短片中我们看到了概念性的解释,那我不知道两位在当天看到这个答记者问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
李:我想这样,我们注意到我们今年上半年,一共是股票的集资额是858亿,但是我们2003年仅深圳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这种大股东的占用自己的上市公司股东的钱就达到了1258亿,所以你看这个比例非常大,那么这种占款的危害就是非常大的,它影响了公司的持续经营,所以我想它这种出台的这种背景是跟这个上市公司的这种占款,不但没有发生减弱,而且不断地增加可能有关系。
彭:近期公布的以股抵债的这种方式,可以说是给最近疲软的证券市场带来一点亮点,当然这个我们作为机构投资者而言,这也可以说是对国务院自从56号文件颁布以来,现在作为金融创新而言,解决这个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若干问题的其中的一个关于大股东欠款的问题,一个金融创新的一个措施。
记者:那么当这个方案出来的时候呢,我这几天也在网上,包括我们的手机互动平台上,搜集了不少观众朋友的手机留言和电话留言,那么关于这个以股抵债这个事情,他们是持赞同态度还是反对态度,我搜集了一些观点,我选了一些给大家念一下,手机尾号为5917的山西的一位朋友,他说这个方案有进步,但是不能治本。那么反对的观点,像有一个北京的朋友,他的手机尾号是6073,他说从这个机会成本看,就是上市公司是丧失了大股东还钱的现金流,可能它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大股东是以股抵债了。但是上市公司缺了这笔钱,它在经营股上还是不好经营,应该说现在这个市场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非常多,到底它是一个好的一个措施,还是一个不好的措施,可能还是有一些争论在里面。
李:我觉得这个事儿看怎么理解,比如说我们大家知道2001年退市的粤金曼,它就是由于大股东占款,欠它的款,大概欠了10多亿,14个亿大概是,它本身的公司的总资产才5亿,结果就造成了这个公司的亏损,每股亏损大概3块多钱,最后这个公司就退市了,对吧。所以你要,就什么东西我们都要讲个比较,是退市好呢,还是目前采用以股抵债好呢,这个东西这个要选择一些,所以我个人认为,可能这个方法不一定说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可能是目前来讲是一个解决欠款的这个办法之一。
记者:你相当于就是说两种不好的结果来权衡的话,你取害处最轻的那一种?
李:对。
彭:可以这么说吧,我觉得这个作为现在的投资者而言,很多上市公司存在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但是就好比一个人借了你的钱,他怎么样,他是采取哪种方式还,总比不还要好
李:这个就是说,就我们这个观点可能跟第一位的网友的观点可能是差不多。
记者:就是有进步,但是不治本。
李:治标做起最后再牵扯到治本,就跟最近我的牙疼,先吃点止疼药,然后明天再去补补牙。
记者:不拔了?
李:拔我没让它拔,一拔了这个东西麻烦了,就跟退市似的,暂时不退市嘛。
记者:刚才场上两位嘉宾可能他们觉得以股抵债这件事情是一个利好的作用可能是大一些,他虽然说不能治本,但是毕竟是在进步,那我不知道我们场上的观众朋友有什么样的观点。
观众1:我觉得这个以股抵债的话,这个应该讲还是一个进步,但是关键在于定价是怎么定的,因为刚才两位也讲到了,好像就是你多少还你一点,你还应该领我的情,从某种意义上,你本身已经侵犯了这个,就是其他法人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就你大股东已经侵犯了这个利益的情况下,回头还要让人家领情这个是很不应该的,
记者:还有哪一位朋友举手示意一下。
记者:来这位女士。
观众2:我个人的观点这种以股抵债充其量是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因为我觉得从财务上来说,当初大股东占款它占的是上市公司的现金,那么现在他还款还的是股票,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它并不能说收回现金,我觉得在一个现金为王的一个市场上面,这样的方式实际上上市公司并没有获益。
记者:可以说这两位观众朋友的观点是和场上两位嘉宾是不太一样的,那么有没有和场上两位嘉宾观点一致的,认为这个方案本身它是一个积极的有进步的一个方案,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好,这位。
观众3:我想请大家关注一下这一次以股抵债方案中间,所涉及到的积极的制度创新的意义,那么我们注意到在这个方案中间提到非关联股东本身的三分之二的通过,才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以股抵债的方案,而独立董事是可以征求中小流通股东的投票权的,那么也就是说流通股东赞不赞成同不同意,对于以股抵债,是否能够通过,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可以说现在如果说以股抵债的方案现在能够去实施,那么定价的方式中小流通股股东也积极的去参与了,可能马上就遇到了下面这样一个问题,都参与了,这个方案也实施了,到底它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在这儿也把电广传媒这个方案,做了一个图版我们来看看它抵债前后公司经营方面的一些变化,那么这个图版可能大家都是见到都是司空见惯的,也比较熟悉,但是我相重点讨论的是,他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实际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可以说这个方案就是图版我们两位刚才也都看过了,它的抵债后总股本减少了,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每股收益也提高了,但是怎么看它实质上的东西。
彭:这个跟刚才那位女士发言其实有比较大的相关性,就是作为我们投资人而言,我要看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我不仅仅这一次的提高,他仅仅类似一个缩股的问题,可能导致它的每股摊薄的利润增加了,但是正是因为大股东可能没有归还欠款,导致目前的上市公司经营的现金流,得不到补充,是不是对于公司下一步经营发展有不利的地方,这需要我们研究去追踪的地方。所以目前仅仅是因为股权,这个以股抵债,带来股本的一个注销,最后带来业绩增长,这个并不能作为这个公司目前投资的一个标准,标准我认为还是要看,看以后,看持续。这个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李:它这个公司的业绩提高与否,它是很多因素构成的。
李:包括比如说管理层的素质,市场的情况,宏观的背景等等等等,它跟以股抵债没有太根本的联系,但是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做丢掉包袱,轻装前进,但是以股抵债以后,包袱肯定就丢掉了,也是轻装了,但是能不能前进这是另一码子事儿,就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跟前进这个没有太大的关系。
彭:这个我关注到电广传媒在这一次出公告的时候,它留了很大一块篇幅,专门谈到了公司下一步经营发展的战略。
记者:其实谈到这个未来的发展,我这里面有一个手机短信,我觉得他问的问题特别的尖锐,我也给大家念一下手机尾号是3705一个云南的朋友,他是这样讲的,他说大股东把这个股权抵给上市公司来进行还债,他为什么不把它卖给别人,然后拿来钱之后再还给上市公司,这种方法可能对上市公司未来的持续性发展更为有利。
彭:它这种解决办法当然就是刚才老李提到的,第一就是关于转让的手续滞胀的问题,就是说现在对国有股的转让手续比较复杂,需要的过程比较长,比较难以操作这是一个。第二个因素就是说,可能大股东不愿引进新的股东,就是新的如果股权比例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在公司经营决策上面会形成一定的制约,我认为他不愿意以转让的方式引进新的合作方,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就是说刚才也谈到一点,到底这个股权值不值这个钱,它如果转让能不能卖的按现在它想以股抵债的这个价格,卖不卖得掉,当然从每个投资者而言,肯定是希望它能把现金还给股份公司,那么可能我认为这三个因素,也是目前的以股抵债这个方案里面,可能导致目前用抵债,抵股的方式,来做的三个原因,我认为。
记者:应该说前面我们主要是在讨论这个制度本身它的亮点和优点在哪里,那么它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的改善,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么我想更多的投资者可能会关心,当这些方案在逐步实施的时候,那么在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那么在现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推出这样一个有积极意义的一个措施和方案,它对于市场本身又有哪方面的影响,我想这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话题,彭旭,你是做投资出身的,先听听你的看法,碰到这样的股票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你会去买吗?为什么会笑?
彭:我想这个问题问的比较直接,这样的,那么以股抵债,作为目前疲软市场出来的这个亮点,短期来看,我认为肯定是管理层推出来一个相应的,为流通股东相对负责任的一个利好,不管这个措施完不完美,还需要进一步的推敲或者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它是有利于市场的,但是作为推出这些方案的个股,到底要不要去投资,这个问题就是说你得考虑你得去按每个公司的不同情况去研究。
彭:第二种就是说如果这个股份公司本身现在现金流都不是很通常,钱基本上都被大股东拿走了,然后大股东来个以股抵债,这个股份公司后面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发展了,会带来它的业绩,它的业务拓展不开,会出现业绩的下滑,那么你可能暂时带来的每股摊薄的业绩增长,昙花一现的业绩增长,但是你可能挡不住这个股份公司它的业务的持续下滑状态,所以我认为尤其在目前市场偏弱的情况之下,我个人投资建议就是说不要盲目的去追,目前我认为更多的是一个题材,不要盲目去追,要认真的去研究这个公司到底这个行为,为这个公司未来能带来什么……
记者:那么李先生你觉得中小投资者他这个时候会怎么想,因为这几天关于这件事情的评价非常多,而且正面和积极的评价其实还是最多
李:我觉得中小投资者,恐怕因为你毕竟是炒股票的,有投资的这种理念,但是你要也适当的非投资,有时候投机为辅呀,虽然这个炒股有时候它是个题材的问题,刚才彭先生说了,这个题材要放在不同的时机又有不同的操作的方法
记者:如果说这个消息,或者说这个题材是在96年,或者是在99年,那么彭旭你判断它这个市场的股票的表现会是什么样?
彭:那肯定是很疯狂。
记者:现在为什么不会疯狂了?
彭:这就是说投资者越来越注重他所投资的对象的内在价值,以及他的生命力,我认为这是很关键的。
记者:刚才彭旭也谈到了说要具体去看它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那么如果说这个事情在很多上市公司逐渐推行的话,那么逐渐从一个试点变成了一个板块,或者说变成了一大批能够在市值方面影响这个股价指数波动的一群上市公司的时候,这个时候对市场影响又会怎样?
彭:客观一点说我个人认为我想这种情况的公司,不管是母体还是主体,肯定是各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否则也不会走到今天,这类公司往往可能都是有这样或者是那样问题的公司,那么有可能确实对未来的市场,有可能是一些相对有问题的公司,但是问题又不会特别严重,能够生存下来的公司,通过这种以股抵债,会形成一些投资机会,但是这个投资机会有多大,我认为还是要逐步的去分析,去判断。
记者:就是至少从短期这种表现来说,你觉得慎重一些考虑,那么李先生你觉得呢?
李:我觉得这个方式恐怕你比如是绩优公司,它怎么都好办,主要是对这些濒临退市的公司我觉得是有一定好处这个方式。你比如说咱们好多退市,就是目前戴星号的也好,以及前面我讲的,举的这个粤金曼的例子也好,它的亏损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股东,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现在如果说这个方式如果在电广传媒这个能够顺利的推广的话,我相对于这些亏损的公司,可能对它来讲是一个启迪。
记者:这类公司你会去买吗?
李:试一把,买100股。
彭:这个我们还是要根据公司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案例来,但是确实我们对这方面只是认为它是中国证券市场关于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个金融创新,而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投资机会去看待,更多的是认为它是解决历史问题的一种办法,当然并没有,我说这个办法会产生多大的投资机会可能我还没有去考虑这个因素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