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频道 > 《中国证券》(下午) > 正文

安源股份 红火的煤矿为何拱手相让(2004.07.20)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21日 14:04)

  主持人:今年夏天,人们听得最热的词就要数拉闸限电了,由于出现了这样全国性的电荒,也使发电用煤成为市场中的紧俏商品,其中焦煤已经从两年前的每吨300元上升到了目前的800元,然而就在国内煤矿企业的效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增长的情况下,7月2日安源股份却发布了一个资产置换公告,宣布退出煤矿生产,让投资者更不理解的是,上市公司从大股东手里置换进来的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在人们印象中也并非什么高成长高收益的行业,那么安源股份为什么在煤矿效益最好的时候将其拱手相让?置换进来的玻璃资产又能否支撑上市公司原有的业绩呢?我们的记者前往江西省萍乡市,对这家公司进行了调查采访。

  解说:7月14日,从长沙驱车两个小时,记者抵达了安源股份的所在地,江西省萍乡市。记者首先来到了上市公司即将置换出去的安源煤矿。在生产调度室,记者见到了这个煤矿的总工程师。

  记者:现在每天的产量有多大?

  李炳国(安源煤矿总工程师):每天两千多吨,一年也就是80万吨。

  记者:最近十年来你们最大的产量能达到多少万吨?

  李炳国:能达到120万吨。

  记者:在哪年,

  李炳国:1979年,现在矿井已经资源枯竭了

  记者:那么现在地下可供采掘的煤还有多少?

  李炳国:总共就是500万吨左右。

  记者:还够采多少年

  李炳国:四五年。

  记者出镜:这里就是安源煤矿的矿井井口总平巷,1923年发生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使这里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一个策源地而驰名中外,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如今这个煤矿可供开采的储量已经不到500万吨,而本次安源股份的资产置换使这里再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解说:从这张生产作业图上记者看到,目前这个煤矿已经进入深部开采,总工程师告诉记者,在资源面临枯竭,产量限制和开采条件越来越差的情况下,他们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增加。为了了解这个煤矿的历史生产水平,记者来到了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纪念馆,在这张上个世纪初的安源煤矿的煤焦产量表上记者看到,在1911年的时候安源煤矿的年产量就达到了110多万吨,甚至比现在的安源煤矿的年产量还要高近30%左右。在这里记者碰巧遇到了一位正在给参观者进行讲解的安源煤矿退休老工人

  王盛生(安源煤矿退休工人):20年代能产100多万吨就很不简单了。

  记者:我了解现在安源矿一个矿的产量也就七八十万吨。

  王盛生:八十万有时还少一点,为什么呢,储存量不多,把它限制开采,就保持的多一点,年代就久一点。

  解说:2002年7月安源股份上市的时候,招股说明书上公布的煤炭储量还有1400多万吨,公司表示,这样的储量预计可以开采10年以上,那么为什么仅仅过去两年就只剩下500多万吨,见到安源股份董事长的时候,他告诉记者,公司上市的时候除了安源煤矿还有一个白源煤矿,在去年8月份他们先期对白源煤矿进行了转让,这也就意味着,安源股份上市仅一年就开始淡出煤炭主业了。

  记者:为什么上市的时候已经看到安源股份煤矿资源快枯竭了还要坚持用这块资产上市,而不是把玻璃资产直接上市?

  徐绍芳 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者:当初网上路演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很尖锐,请问徐董你为什么把一个很破旧的煤矿搞上市,这话批评的非常尖锐,因为他认为这个煤矿是很破旧的,一百多年了,但是它那时效益还可以

  解说:徐绍芳给出的解释是,萍矿集团组建安源股份的时候,集团内部最优良的资产就是安源和白源两个煤矿,而玻璃产业还没有做大,此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安源煤矿的品牌也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徐绍芳告诉记者,公司上市的时候已经考虑了煤矿主业不可能长久,他们在招股书中就表示,要选择机会淡出煤炭,而目前他认为资产置换适得其时。

  徐绍芳:企业它是活鱼的时候它是好价钱,它是一条死鱼的时候,它就不值钱了,如果是条臭鱼的时候,成为一个包袱的时候,那你不光是卖不到钱,那你还赔钱了。

  解说:尽管安源煤矿储量行将枯竭,但是目前良好的煤炭价格使得这个煤矿每年还能给上市公司带来3000多万元这样一个较高而且稳定的利润,如果资产置换成功,浮法玻璃是否能够担当利润支撑的重任呢,记者随即转入对置入资产的调查。

  记者出镜:这里就是安源股份即将置换进入的萍矿集团拥有的两个浮法玻璃厂当中的一个,根据资产置换报告书,今年一到三月份这个浮法玻璃厂贡献的净利润达到了1800万元,在这个厂门口我们看到这个宣传栏写到,截止到今年的6月25日,这个厂的产量和销售达到了48万吨,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水平,相比安源股份置换出去的煤电资产,这个浮法玻璃资产能否给上市公司带来更高的利润呢?

  解说:在这家工厂记者了解到,他们这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是2002年刚刚建成的,设计能力日产500吨,加上另外一条生产线,日产量能够达到900吨。以上半年有效工作日150天,记者进行简单估算,这条线完成的产量应该是75万吨,而从实际产量48万吨来看,生产远远没有达到满负荷生产,这是否意味着产品市场情况并不乐观呢?在公司采访时,记者特别注意到他们的产品库存,记者发现,这家企业并没有单独设立产品库房,产品下线后直接堆放在车间的一端。

  记者:现在存货还有多少?

  刘振春(萍矿集团浮法玻璃厂 总工程师):两万多重量箱,按设计我们这里可以存30万重量箱,现在基本上没有存货,因为我们看到一季度结束的时候,你们还有三千多万的存货,三千万也不多,因为我们是两条线。

  记者:上半年是否受到紧缩政策的影响?

  刘振春:2846我们现在的玻璃主要用于玻璃深加工,比如制镜钢化,镀膜,这些方面,所以跟建材方面,也就是跟中抵档的玻璃不发生市场上的冲突,总体效益比去年好的多,去年完成的利润是5250多万,今年完成的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前年的。

  解说:半年的利润就超过了去年全年,这样的高增长发生在玻璃这样一个传统行业令记者不免有些将信将疑。为了证实这位生产一线人士的说法,记者随后来到了上市公司财务部,要求他们提供这个浮法玻璃厂去年的纳税申请表,但是由于这个厂并不是独立法人,因此有关人员只能给我们提供经过审计的一份财务报告。

  记者:去年全年这两条线实现利润多少?

  姚培武(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总监):去年全年这两条线实现利润5232万,净利润是3200万,今年上半年是4518万,扣除所得税是3027万。

  解说:半年完成3000万的净利润,全年就是6000万,更何况上市公司董事长告诉记者,浮法玻璃的销售旺季集中在下半年,看来置入这块玻璃资产的营利能力比置换出去的煤电资产去年3700万元的净利润要大的多,上市公司不可谓不划算,但是对大股东萍矿集团来说,为什么会心甘情愿放弃这块资产,偏爱一个仅能开采四五年的即将枯竭的煤矿呢?

  记者:如果这次资产置换进来的玻璃资产真的是一块很好的资产,那么集团岂不蒙受了很大的损失,您如何平衡这两块资产的利益?

  董事长徐绍芳:集团公司我也是董事长,我现在考虑是要一个双赢的产品,集团公司对煤炭的管理有它的优势,股份公司这块我们认为应该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成长型的。假如股份公司不做大,你就是占有这个比例,那也没赚几个钱。这就是怎么算帐的问题了。

  解说:就在我们结束对安源股份采访之际,公司董事长又特别邀请我们前往股份公司利用募集资金1.9亿元建成的项目——安源工程玻璃厂,这是一家从事玻璃深加工的企业,主要产品是低辐射中空玻璃。

  安源股份工程玻璃厂魏箭源:今年我们到处闹电荒,空调到了夏天是很大的耗电量,装上我们这种中空玻璃它的热量损失很小,就是里面的冷气隔阻了不会热交换出去

  解说:这个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7月底他们正式投产,如果本次安源股份资产置换完成后,这个项目将直接消化上市公司自己生产的浮法玻璃原片,从而回避了巨额的关联交易。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将使上市公司的主业转型更加彻底。

  魏箭源安源股份工程玻璃厂:煤到了一定的时候它会枯死的,枯死以后你不得找出路啊,我们整个矿业局这么多人,这么多家属吃什么,我们一直以来就对非煤产业进行很大的投入,费了很大的心思。

  主持人:通过记者的调查采访,我们看到安源股份在煤炭行业最红火的时候淡出煤炭资产,吸收浮法玻璃资产,是在公司煤矿资源行将枯竭之际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举措,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置入的资产效益比煤矿资产好,但是,公司的主业转型能否最终成功?公司的玻璃资产能否在未来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真实的回报,我们还将密切的关注。今天,安源股份的收盘价是6.77元,以涨停板报收。

责编:小荷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